登陆注册
5064900000085

第85章 生为亡秦楚义帝5

5.绝响与遗响

如果义帝是个庸人,项羽动了一次杀机而未果,可能也就算了。遗憾的是,义帝不是庸人,这一点项羽比谁都清楚,如果让义帝活在世上,可能对项羽不利的变数就太多了。所以义帝必须死,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义帝最终还是死于项氏之手,但这个过程颇值得玩味。

有关义帝被杀的时间地点,《史记》的记载有好几种。据《史记会注考证?项羽本纪?考证》引梁玉绳曰:“义帝之弑,此与《高(帝)纪》在汉元年四月,而《月表》在二年十月,《黥布传》在元年八月,《汉书》从《月表》,然究未知的在何月。义帝以元年四月自临淮之盱台县徙桂阳之郴,使人趣其行,不及一月可到。英布等追而杀之,则甫及郴即被弑矣。疑四月为是。”造成这种歧见纷呈局面的原因,大概有些是据项羽发布命令的时间而记,有些则是与命令最终得到执行的时间而记。项羽本来是打算在义帝归封的路上完成杀害义帝的,这就是汉元年四月的来由,只因为共、吴二王不奉命而耽搁下来了。但义帝的存在,总是项羽的一个心病,因为义帝不仅是当时名义上的共主,而且其才能在反秦之役中得到充分展示,其才能一旦成为项羽的对立面,将对项羽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果然,到了汉元年八月,汉王刘邦反出汉中定三秦,齐王田荣、代王赵歇与陈馀一齐添乱,项羽就绝对不能再让义帝留在世上。于是他阴令黥布去杀义帝,这就是元年八月的来由。但从黥布接到命令,到实际上完成杀害义帝的任务时,时间已到了汉二年十月。因此梁氏所得出的结论有误。请记住这个时间点,汉元年八月,天下大乱,项羽授意黥布杀害义帝,到汉二年十月,黥布完成任务,杀害了义帝。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时间跨度为三个月。据《黥布列传》,布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此记载表明,义帝之死前,长沙地面可能有小规模战斗。整个过程是先击,后追杀。

义帝之死难地点亦有几说。一曰江中(项羽本纪),一曰江南(高祖本纪),一曰郴(月表)。如按项羽的命令,义帝当死于之国的途中,即江南。如此,则杀义帝当为临江、衡山所为。最终,杀义帝者为黥布,则应考虑其得令于八月,布置人手行动得手时,迁延至十月,而地点亦不在江南,而在郴。正确的死难地点应该如《黥布列传》所记,义帝为逃避追杀,南走郴,终于在汉二年十月,即汉二年岁首被杀。《史记》以黥布杀义帝为追杀,此一追字,足见黥布之穷凶极恶。实际情况如何,则难得其详。

今人习史有翦伯赞者,在其所撰《秦汉史》中将杀义帝之名归于临江王共敖。如果翦某没看过《史记》,就是在胡说八道;如果他看过《史记》,就是在满嘴喷粪。又以为义帝该杀,故不把这桩功劳留给黥布。菜九有点不理解,就算非常喜欢砸自己的牌子,也犯不着如此下三滥嘛。既然把楚怀王之死说成是罪有应得,为什么不把这桩功劳直接记到他喜爱的项羽名下,绕了那么大的圈子,搞得鬼鬼祟祟的,又算是哪一出喔。

其实按义帝早期对自保的不作为,项羽完全没有必要杀他。义帝本身不会主动与项羽为敌的,尽管他对项羽的所作所为并不赞成,他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亡秦之后,对一切都没了兴趣。但项羽哪能如此放心呢?项羽杀义帝实为其政治上一大失策,但就当时而言,或有其合理性。首先,项羽已行号令天下之实,他不能容忍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其次,项羽曲解王关中之约,他对于此约的权威解释者义帝的存在,也是有如芒刺在背的,必欲杀之而后甘。第三,在时间上,当时也不允许有义帝这样一个人物存在。当时的局势是,烽烟四起,天下大乱,汉王、彭越、田荣、陈馀相继而起,打破项羽属意的分封格局,项羽刚刚取得的统治地位已受到严重挑战。义帝的存在,就使得反对派心存妄想,即对手有可能将义帝抬出,在政治上与项羽抗衡。即使义帝本人不肯出面对抗,谁能保证不会有人学项梁对待楚怀王那样,来个挟天子而令诸侯?而这种局面是项羽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因此,项羽选择了天下已乱的这个时间点杀义帝,表明此举并非一时兴起的肆意妄为之举,而是有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考量。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出现更加混乱的局面,项羽甘冒杀义帝所带来的风险。从事后的情况来看,项羽杀义帝所冒的风险确实是太大了。

义帝固然死于非命,但他的死也使项羽在政治上背上杀主不义之名。这样一来,不仅将他的灭秦之功抵销殆尽,也为政治对手刘邦提供了号召天下共击楚的最佳理由。本来刘邦还定三秦的理由是项羽违约,尽管这个违约是刘邦本人认可的,但以此为借口而反叛,也不失为一个过硬的题材。定三秦而出关东向争天下,刘邦就没那么过硬的借口了。正好项羽杀义帝的事出来了,给了刘邦充分的借口。《高祖本纪》将这个过程记载得非常清楚,刘邦率众东击楚,在洛阳这个地方“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本来刘邦起兵是为了与项羽争天下,到了这个时候,一下子变得非常出于公心公义,堂堂正正。而且即使日后不停地战败,这个题材还在,就始终有发兵起争端的由头。刘邦历数项羽十大罪状中,有八条与怀王有关,分别是:罪一,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二,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三,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四,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五,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八,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罪九,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十,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有这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讨伐项羽之举就再正当不过了。项羽之败除了性格上的弱点之外,与这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因素也是密切相关的。

深究起来,项羽之杀义帝,非常得不偿失,他本来应该是事件的受益者,岂料最后受益的人却是刘邦。难怪清人袁枚《子不语》有《汉高祖弑义帝》之记载,其曰:“山东驿盐道卢宪观,暴卒。已而复苏,云前身本九江王英布也。弑义帝,乃高祖使之,非项羽所使也。高祖阴弑义帝,嫁名项羽,而伪与诸侯讨弑义帝者。羽讼于上帝,须布为质。质明,果系高祖所弑。陈平六出奇计,此其一也。故卢死而复苏。问,何以迟两千年而谳始定?曰:羽坑咸阳卒二十万,上帝震怒,戮于阴山,受无量罪。今始满贯,方得诉冤。按王阮亭《池北偶谈》载张巡妾报冤事,亦迟至千年,盖张以忠节故,而报复难;项羽惨戮故,而申诉亦难也。”小说家言的东西非常随意,并当不得真。黥布受项羽指使,属于执行者,何况他还又指派了部下,并没有亲自动手。所以黥布在此事上属于协从,不算主犯,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故日后没有以此治他的罪。黥布与义帝无冤无仇,应该还听过义帝的讲学,可能对杀害义帝之事颇有愧疚,事后将其厚葬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抗日战争时期,李品仙部在安徽寿县田家庵附近挖掘了一座楚怀王墓,墓内的随葬品相当珍贵。(参见广元《蒋介石三次受贿》《纵横》1999年第2期,总110期)楚怀王史有二人,一为战国楚怀王,一为义帝楚怀王。二人关系为祖孙,似均未葬寿春。田家庵今属淮南市,菜九看了此文后,托人调查此事,亦不甚了了。不知此楚怀王为谁。依范增的说法,怀王入秦而不返,楚人怜之至今。此楚怀王极可能是义帝之祖。但此地又是九江王黥布辖区,其杀害义帝后,又予以厚葬,于理亦通。

向来以为,义帝最终归葬于湖南郴州,据《史记集解》引汉人文颖说:“郴县有义帝冢,岁时常祠不绝。”文颖为汉末人,果如其言,则对楚怀王的祀祭持续了两汉的全过程。又据《水经注疏》熊会贞按:“《元和志》,义帝墓在县西一里。今陵在郴州旧儒学后,高二丈。”则义帝陵至清仍存。仓修良《史记辞典》称,今湖南郴州市解放南路有义帝冢。又据刘范弟引《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辰州府?溆浦县》云:“义陵废县在县北,汉置,属武陵郡。(义陵纪)项羽杀义帝,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祖闻而义之,故曰义陵。”其地在今湖南常德一带,似与义帝之死甚少牵涉。不知顾氏所据为何。(参见《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3期《善卷传说与蚩尤的关系考论》)但这些记载表明义帝甚得民心,此特质正与范增主张立楚后以从民望相呼应。虽然义帝之名号为项羽所立,但这一个“义”字,倒是非常符合其为人的。

汉定天下后,曾为近代列国之君之无后者设守冢人户,其中没有义帝。是不是刘邦对义帝的事毫不放在心上呢?可能不能这样看。因为讨平天下后,刘邦立即下诏:“楚地已定,义帝亡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这是把齐王韩信转封为楚王以继义帝之香火。比照于刘邦日后为陈胜等无后先贤定守冢人户的事迹,刘邦旧主楚怀王的地位要高出众人其多。这或许与楚怀王的历史功绩是相称的。《通志?氏族略六》曰:“楚怀王孙心,都郴,其后遂为郴氏。”《史记》明言怀王无后,这种由无后而有后的结局,或也是朝廷的安排。由此看来,刘汉皇室对怀王的盖世奇功是相当尊崇的。《茶香室续钞》卷五《楚姑》称:“国朝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云:楚姑,义帝女也,帝为项羽所弑,姑年十四,遂自杀。楚人立祠以祀,在盱眙县署后山,相传即故葬处,见县志。”此事或为当地民间流传,其实否不详,但见人心向义,为义帝抱屈。

义帝对自保的不作为,造成了他的悲惨结局;而他的悲惨结局,又关乎天下气运。因此,无论其生其死,都主导了历史的走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义帝的存亡是维系天下安危的重要因素。正如明人唐顺之所论:太史公叙立义帝以后,气魄一日盛一日,杀义帝以后气魄一日衰一日,此是纪中大纲领主意,其开合驰骤处具有喑呜叱咤之风。(《精选批点史记》卷一)这是在说项羽的走势图呢。

楚怀王的重要性并非只有菜九知道,这样大的功劳,想不被别人注意都很难。只是这样看的人数量较少而已。因此,以其历史功绩是如此之大,其影响是如此之巨,而在司马迁的书里楚怀王居然没有专传,这一点历来引起人们较大的争议。其中以清人赵翼的观点最有代表性,其曰:《史记》不立楚怀王心传,殊为缺笔。陈涉已世家矣,项羽已本纪矣。心虽起牧羊,然汉高与项羽尝北面事之。汉高之入关,实奉其命以行;后又与诸侯共尊为义帝,而汉高之击项羽也,为之发丧,则心固当时共主。且其人亦非碌碌不足数者:因项梁败于定陶,即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因宋义识项梁之将败,即拜为上将军;因项羽残暴,即令汉高扶义而西;及汉高先入关,羽以强兵继至,亦居灭秦之功,使人报心,心仍守先入关者王之之旧约,而略不瞻徇;是其智略信义,亦有足称者,非刘圣公辈所可及也,自当专立一传。乃《史记》逸之。岂以其事附见项羽诸传中,故不复叙耶?然律以史法,究未协也。(《史记会注考证?项羽本纪?考证》)

如同许多前贤一样,菜九曾经对司马迁没为楚怀王立传有点微词。实际上,这个问题可能也让司马迁犯难。立其为列传吧,显然过低;立为世家吧,又已有了陈胜;立为本纪吧,本纪已有十二个,安排不进去,且高过陈胜也不合适嘛。像陈胜的行为,司马迁将其比之于商汤灭夏、周武灭商、孔夫子著春秋,属开创之功。楚怀王的功劳虽然大,从位次上来说,也只是收陈胜未竟之功。当然,如果不是被项羽的言辞忽悠了,以司马迁之才,完全可以想出办法多给点笔墨,记录下那些壮怀激烈的场面。那个绝地反击的战略部署,完全可以比美于陈胜大泽之举,非常值得予以浓墨重彩的描摹。而少了太史公如椽大笔的描摹,即在楚怀王问题上,我们就可能永远失去了一些足以永垂不朽的历史画面。因此这一疏漏,就成为后世无法补上的缺陷了。其实也不能说司马迁对这个问题没做过一点处理,在《秦楚之际月表》中,秦二年六月,楚怀王继陈胜之统为楚王;汉元年正月首格,大书义帝元年,以义帝代秦。到汉二年项羽灭义帝,直到表结束,这一首格就始终为空格,而未将项羽之楚升格。不要小看这一安排,这也可以视作为最大的尊重。对此可以参考《六国年表》,年表中周赧王之后,周所处之栏留空,到了秦始皇元年,就将这一栏由秦顶替了,而当时的秦始皇,只是秦王政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个楚汉之争是在义帝的背景下进行的,司马迁对楚怀王(义帝)的地位也算是用心作了安排,而义帝之死日后又成为汉兴项灭的主线,其事迹也就隐含在刘项的历史中了。但司马迁没有给出具体评价不仅是一桩憾事,而且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没有史公的评论在前,很多不负责任的人就开始说胡话了。说胡话的人最大的特点是胆子大皮厚,像上述的大牌史学家的胡言乱语,居然敢印成白纸黑字,公然搞冤假错案,真以为天下人就那么好欺吗?不过天下人之容易欺骗也是事实。如果放在旧时代,像那个说胡话的人,就凭他那几句胡话,基本上就不要在圈子里混了,但在我们今天,他还不是被称为著名的什么主义史学家吗?

义帝楚怀王功在天下,其不受重视甚至被滥泼污水,实在令人痛心。其是其非,以上基本上都讲到了,最后让我们征引一些古人对楚怀王的赞誉,以作为此文的结束。

戡乱之谓武,除暴之谓仁,知人之谓智,复仇之谓孝。备四者以成大功,则千三百年惟义帝有焉。……(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夫其遣诸侯以诛暴,可谓武矣;出秦民于汤火之间,可谓仁矣;令沛公先入关以平秦,可谓智矣;灭秦以复先王之仇,可谓孝矣。位虽不终,功亦伟烈,虽少康诛羿,句践沼吴,齐襄迁纪(菜九按,齐襄,原作秦襄,误),子胥鞭楚,论德比义,我无愧焉。

张俞《义帝新碑》

义帝已立,纵使项羽不杀之。下来汉高将如何区处。要之,天运在汉,所以项羽自杀了义帝。小人枉了做小人。汉高因之为资,缟素发丧。君子赢得做君子。

《木锺集》卷十一

袁了凡评:楚怀王孙心,亡国之残孽也。项王徒以名义起牧羊而王之。一日在上,乃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虽羽之慓悍,且有宿德,固亡假也。入关之役,独遣沛公以宽大长者,就此一事,而知人之哲,安民之惠咸具焉。及羽入关,使人致命怀王,王乃曰如约,不以羽动也。可谓有帝王之英略矣。天命不在,卒死于贼,惜夫。

同类推荐
  • 天经变

    天经变

    道门灭,九教起。旷古大教一夜灭门,其中隐藏着何种秘密?道门遗孤道无乡,偶得道门无上真传,手掌阴阳战九教,拨开云雾灭神魔!扬昔日辉煌,震慑九教!
  • 天空下一层

    天空下一层

    一种名为血族的生物进入了地球,他们占领了一半的地球区域。从此,蓝白色的星球多出了红蓝相交的分界线被卷入一场诱捕的千守,开启了未知的旅途。
  • 逆复制

    逆复制

    强者为尊、弱者匍匐,这是世界不变的法则。实力等同于尊严,男子汉的眼里尊严无价,尊严一旦被玷污就必须要讨回,哪怕弄得遍体鳞伤,哪怕是与恶魔交易,我左修也要守护尊严!为吾之尊严而战!
  • 星神权杖

    星神权杖

    星圣大陆,感应茫茫星空之上九颗巨大的星辰,沟通奇异星辰之力,在自身体内开辟出内星海。储存星之力,因九颗星辰常人只能感受其七,故有“七现二隐”之说。叶族叶雨,在巨大危机席卷大陆之际崛起,以九星不灭之体,携百族星战皇者不屈不饶地抗争着,以大毅力打破命运的枷锁,突破凡人的极限,踏入了神之领域,和上古众神争夺无上荣耀,那象征着永恒之物......
  • 天玉传

    天玉传

    杀伐之中才能脱戒;无极之下自可证道!一枚玉佩,一个少年,一片异世大陆,演绎一段血腥的杀伐之路!
热门推荐
  • 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当她爱了十三年的男人转身投向别人时,乔稚楚才知道,自己就是个悲哀的小丑。她发誓,不会让再自己活得这么卑微。她不再隐藏,开始蓄谋筹划,用尽手段,在他引以为傲的领域里翻云覆雨,让他不得不看到她的光芒,也终于让他离不开她。后来,他用一场盛世婚礼向全世界昭告他很爱很爱她。她饶有兴致地看着,低眉轻笑。“季先生,怎么办呢,乔小姐不想嫁给你了。”成为季太太,是她的初心。离开季先生,是她最正确的决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摄政王的腹黑公主妃

    摄政王的腹黑公主妃

    这是一个关于野心勃勃的异姓摄政王、从小被养在宫外的腹黑公主、还有一个年幼的小皇帝的故事。云昭国的皇帝毫无预兆地驾崩,唯一的皇子、年仅七岁的云烨宸即位为帝,而异姓王爷黎融墨被推举为摄政王把持朝政,就在他当着百官的面准备接管玉玺的当天,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回到了皇宫,这个人就是刚出生就被先帝送出宫的六公主,云瑾笙!很多人甚至都想不起她的名字,但是今天她带着满身的芳华回来了,同时还带来了先帝的谕旨。先帝圣谕,将玉玺交由六公主云瑾笙接管,同时着令六公主掌握后宫大权。云瑾笙纤纤玉手轻抚过圣旨,脸上带着微笑看向玉阶下俊朗如玉的摄政王,父皇将自己送到宫外并不是因为他不爱自己,是因为他太爱自己,不管你有什么通天的本事,摄政王,黎融墨,你等着接招吧!云昭国的皇位将由我来守护!片段一:“王爷。”来人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一眼,可是摄政王依旧没什么反应。“王爷,瑾笙公主说要为王爷选妃,特意派人来王府通知一声。”黎融墨终于从奏折中抬起头,眉头微皱,她又要做什么?当黎融墨进宫见到云瑾笙的时候,她正在认真地看着面前一幅幅摊开的画像。“你究竟想要做什么?”黎融墨沉声问道。云瑾笙端起手边的茶递到黎融墨的手里,微笑着说道:“如果摄政王不想选妃也可以,本公主想多派几个人到王府伺候摄政王,不知道摄政王同不同意?”黎融墨掀开杯盖,茶香扑面而来,他轻啜一口茶水,“可以。”她不就想在自己府里安插她的眼线吗?就让她去折腾好了。云瑾笙笑得诡异,她轻轻凑近黎融墨的耳边,声音近乎呢喃,“摄政王难道不怕我在茶里下了药吗?”片段二:“王爷。”“又有什么事?”“瑾笙公主最近常常跟林将军的儿子林安风见面,而且相谈甚欢,林将军似乎有意要瑾笙公主做他的儿媳。”如果林将军变成公主那边的人的话,形势就对王爷有所不利了。黎融墨眉头紧皱,起身就往外走,好奇怪啊,很少见王爷这个表情的,看来这个事情真的很严重。黎融墨见到云瑾笙的时候,她正在悠闲地喂鱼,黎融墨皱着眉头,“你又想干什么?”云瑾笙倒是奇怪,自己干什么了?“为什么要跟林安风见面?”“当然是为了不让摄政王独掌军权了,否则本公主岂不是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了。”“我把南府和东府的兵力给你,以后不要再跟林安风见面了。”云瑾笙喂鱼的动作僵在半空,他这是什么意思?
  • 海底妖精:别想游开

    海底妖精:别想游开

    美丽的面孔,甜美的声音,蛊惑人的美瞳。一切一切是美人鱼的特征。“七大海洋的七色……”夭涒鲕坐在石头上看着陆地,唱着歌。景御枭听着宛如天籁的歌声,不由得去寻找歌声的主人。“总裁,夫人跳海了。”某助理很惶恐,汗直流。“没事。”某人很淡定的看着手中的文件。“总裁,有一个头发和夫人一样发色的男子再跟夫人逛商场。”某助理用帕子擦着额头的汗。“没事……”某人看着报纸,再次很淡定的“等等,把钱给夫人送去,叫她看中什么就买。”“总裁,夫人说她要变成泡沫,和你永不相见。”某助理这会儿不担心了。夫人又不是美人鱼,还会像童话一样吗?只是某助理又猜错了。“什么,她在哪,她在哪……”某人这会儿不淡定了,咆哮起来。
  • 疯狂二十年

    疯狂二十年

    皇甫少华重生94年,但他有一个每隔十年就病发一次的遗传病!预知到自己只有二十年,甚至十年可活后,他做出一个决定,这一生一定要活得精彩,活得疯狂!!!“今天做什么”“拳打衙内?脚踢打脸高富帅?……泡女明星?还有极品校花?皇甫少华一巴掌拍在那个出主意的帮闲的脑门上,“整天都是这个,你他玛德就不能有点创意的……创意、创意明白么?再想想”帮闲有些委屈,但是闻言也不得不抓耳挠腮的开始思考,旁边还有几个呢,总不能让别人抢了头彩!
  • 财政与金融论衡

    财政与金融论衡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从事“财政与金融”、“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和一线实际工作的一些感受和认识,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和建议,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 龙元战纪

    龙元战纪

    他是人族大叛徒的遗子,守戮者联盟悬赏金额达到一千万金元币,百年以来金额最高的悬赏他是龙族千方百计想要得到的存在,想要捕获他的龙兽可以数以万计,但死在他脚下的更多带着一个憨憨的仆从,提着一个陈旧的酒壶,一名自称陆晓的少年来到了乐安小镇从那日起,原本平静的小镇,热闹了起来……
  • 焚天诛神

    焚天诛神

    仙人不仁,离经叛道!大仇不报,何以立道?焚天诛神,横行霸道!改天换地,以血证道!莫欺少年穷,金鳞岂是池中物?落得一身骚,且看他日惊天啸!====================================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少年花小鱼怪病缠身,历尽艰险上蜀山,却一再地饱受同门欺凌和陷害。落得一身刮,终把对手拉下马,却发现自己身负血仇,昔日的耻辱又算得了什么?有人对他说:不能忍辱,何以负重?可是,他说:忍无可忍,何须再忍?血债血偿,我为什么要忍!!!◎小说已写二十多万字,若是喜欢,欢迎收藏……
  • 平民剑圣

    平民剑圣

    他带着前世记忆转世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却成为一个差点饿死的小乞丐,幸好被恩人救起。然而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十三被装扮成女儿身。平民追寻剑道,终成剑中之圣。
  • 圣龙裁决

    圣龙裁决

    为何无人编排,这世间的高低尊卑早已井然有序。当强者为尊的乱世,谁来维护生灵最后的尊严。欲望与罪恶交织的背后,等待着最后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