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4600000024

第24章 最优秀的对手(1074——1075年)(2)

王安石是吕嘉问的大靠山,有王安石罩着,吕嘉问就不怎么担心自己会出问题。现在大佬走了,天知道朝廷会给他怎么个论断。王安石是了解吕嘉问的,但他也没办法,自身都没保住,又怎保得住吕嘉问呢。因此王安石只好安慰吕嘉问,说朝廷一定会秉公处理的。

结果呢,王安石这大佬一走,曾布和吕惠卿的矛盾就越来越尖锐。曾布猛烈指责市易司的工作就是在秦汉以来的那些乱世,也没有出现过,又说吕嘉问专门去搞那些特赚钱的行当,比如卖盐和卖布,说吕嘉问这些举动贻笑四方。

曾布的这些个话,差不多已经和文彦博等人的屁话差不多了,为了个人的私怨,他已经背离了变法的精神,从而开始寻求反对派的支持了。但是,曾布还是搞错了宋神宗的政治倾向,他虽然也有过犹豫,但对变法这会还是持着支持态度的。

他在四月份与国务院的领导磋商后就明确指出,王安石的变法是利国利民的“良法”,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遵守,要以爱惜百姓为准绳。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要把曾布和吕惠卿的斗争让宋神宗来裁决,他基本上就是倾向于吕惠卿的。

很烦的宋神宗想耳根子清净,因此很想早点结案,天天催着吕曾二人。得到宋神宗的默许,吕惠卿劲头就足了,在他的主持下,中书和开封府把与这个案子相关的档案都调了出来,让章惇和曾孝宽拿着这些东西与曾布前面说的话进行对比,对比出来后,曾布攻击吕嘉问的事情也就暴露出来了,这样不问可知,曾布离完蛋也不远了。

吕曾之争,吕惠卿大获全胜。曾布得到的处理结果是被打了八十大棍,被发配饶州。而吕嘉问也因为有的地方确实多收了点利息被打了六十大棍,发配到常州。这里曾布被“自己人”吕惠卿搞掉后,基本上就结束了他在王安石时代的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热闹完后,曾布才被重新启用为财政部长。

他被贬时,有朋友写诗安慰他,说被贬或许是好事,以前塞翁失马就没伤心过,听得曾布脸红一阵绿一阵的,大道理谁不懂,恁多废话。去饶州的路上,曾布还专门绕了个大弯子,跑到金陵去看王安石,两位战友一见,想起曾经的风光和现在的窘境,眼泪哗哗地就流下来了。然后喝了几杯酒,曾布继续上路。

后来司马光上台,想拉拢曾布,曾布坚决不干,得罪司马光的曾布又被一脚踹了出来。等到章惇为相时,曾布仕途之路才有了点起色,不过他后来跟章惇又不合,最后闹得彻底分手,从此就基本上没在政坛爬起来过。顺便说一下,曾布此人虽混得不怎样,他老婆却不差,论文采丝毫不弱于后来的李清照,由于她姓魏,所以世人皆呼为魏夫人。

朱熹就曾在《词综》里将魏夫人和李清照拿来相提并论,足见魏夫人当时的盛名。看看魏夫人的一首临江仙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很有味道吧。

不管曾布和魏夫人如何,但他败给了吕惠卿却是事实。王安石走后的大佬位置,就这样被吕惠卿拾掇了起来。

攻击!攻击!

别看吕惠卿和韩绛都是王安石举荐给宋神宗的,但真正说得上话的也就吕惠卿一人,韩绛差不多是一个做样子的角色。辩他辩不过吕惠卿,狠他也狠不过吕惠卿,这样一来,不是闷着头上下班才是怪事。

吕惠卿能力是有,但却野心非常大,心计也深,什么事情都要争个输赢。早在变法时,他就表面上对王安石言听计从,心中却在处心积虑考虑着怎么取王安石之位而代之。现在王安石走了,他又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时候,那还不大干一场。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吕惠卿是小人,而与他一伙的邓绾也是一个小人。王安石罢相后,邓绾转投于吕惠卿处,二人狼狈为奸,在不久的将来又搞出了很多龌龊事。

就在吕惠卿、邓绾二位同志想要大展拳脚之时,宋神宗作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事安排,他把吕惠卿的弟弟吕升卿和王安石的妹夫沈季长一起提拔为“崇政殿说书”。这说书其实也跟讲评书差不多,只不过这观众就少了,差不多就是皇帝一人。对于这个安排,朝中有人认为宋神宗提拔沈季长是为了安慰王安石,不过这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沈季长这人虽然是王安石的小妹婿,跟王安石关系密切,但这小子也确实有才,学问方面基本上都是受王安石指导过的,在给宋神宗说书时经常谈些经济课题,非常对宋神宗的胃口。

至于吕升卿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要才没才,说书一般都是先做好笔记,再照本宣科的那种,信手拈来的话他从来不会,这个任命显然是吕惠卿任人唯亲的表现。连吕升卿都用,吕惠卿算是从宋神宗的任命中看出了皇帝老儿对自己的信任,那好,作点漂亮的政绩出来吧。

有一天,宋神宗召集新内阁成员开会,讨论增加财政收入的事宜。宋神宗指出:“这天下的钱财多的是,只要朝廷想办法,就不愁搞不到钱。比如说这会只要裁军三千多人,一年下来就要省下四十五万缗钱,四十万石米,二十万匹绢,三万端布,二百万束草。所以说,希望同志们在工作中多发现一些搞钱的路子,及时报告给朕,咱们要当世界首富。”

宋神宗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搞钱,搞钱,再搞钱。吕惠卿一闻到这个味道,就积极指示吕和卿办这件事,不管用什么方法,必须找到些搞钱的法子,让神宗皇帝高兴高兴,而且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变法打上自己的印子,王安石办得下来的,他吕惠卿也能办下来。吕和卿回家后就把门关着,绞尽脑汁想法子,饭不吃,觉不睡,没过多久还真给他搞出些方法,他马上兴冲冲地拿去找老哥吕惠卿。

吕惠卿一看,这法子拿出去肯定又是一片指责和诘难啊,不过,有些东西还是可取的,先不管了,拿给皇帝过过目吧。吕和卿搞的这个东西,就叫“手实法”。手实法是在免役法的基础上改良形成的,行免役法时,官府要用当差的,一律由众人出钱雇佣人手来做,由于是众人都出钱,就有了一个出钱多少的问题,原则上是家里富裕的多出点,家里贫穷的少出点,看起来这没什么问题。

但是有人钻空子,故意瞒报自己的财产,这样就可以减少自己的役钱,很多人都这么干时,就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这手实法呢,就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它其实相当于是一种财产登记制度。就是各家各户都要把自己的财产上报,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然后官府把这些东西按市场价折合成钱数,用来定户等高低,这就有点相当于以前富农、贫农这样的划分,这样一来,就不太容易出现有人少报财产的情况了。

定出户等高低后,官府就把各家的户等公布出来,用来分摊役钱,如果两个月内没人反对,那以后就都按照这种方法执行。在报家业的过程中,如果有人瞒报,是允许邻居朋友告发的,经查属实的,会全部没收其财产,并拿出三分之一奖励给告发者。可见,谎报者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细究起来,手实法其实是非常功利的,它只顾着敛财,却绝没有顾及到百姓的感受,你想,房产、田亩、鸡鸭鱼鹅都要上报,都要纳税,执行起来,必然会是民不聊生,鸡飞狗跳的境况,那不是扰民是啥。吕惠卿缺的就是王安石改革以人为本的胸襟和志略,从这里来看,吕惠卿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循吏。

果然,手实法一出,就招致一片骂声。宋神宗一看风头不太对,也开始质疑起吕惠卿的能力来。而接下来的一件事更让宋神宗对吕惠卿产生了不满。在“郊祀”大礼上,吕惠卿知道要大赦天下了,于是想起了曾经的大佬王安石,他可不是想把王安石找回来做京官,而是向宋神宗请求让王安石出任节度使,也就是给他个虚职,这辈子就这样了,别再来朝中折腾了。

吕惠卿想得挺美,但当场就让宋神宗给驳了回来。宋神宗问他:“罢免王安石都不是以罪名的方式罢免他的,现在为什么要用赦的方式起用他呢?”吕惠卿一听,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看来,辩才也有辩不出来的时候啊。

接着,手实法的矛盾终于越演越烈。因为不满意吕惠卿的手实法,郑侠又发挥自己的绘画才能,画了一幅《正人君子邪曲小人图》呈给宋神宗。在画中,郑侠将唐朝名相魏征、姚崇、宋璟画成一轴,题为“正人君子”,把李林甫、卢杞等人画成一轴,题作“邪曲小人”,郑侠的意思是把吕惠卿比作小人,把冯京比作君子,借古讽今。随画呈给宋神宗的,还有一封弹劾吕惠卿的奏折。

知道这事后,吕惠卿气得哇哇叫,心道:不把郑侠搞出京城,誓不罢休。

在处理郑侠的事情中,吕惠卿也搞到点内幕消息,他就给宋神宗说郑侠的所作所为都是冯京和王安国指使的结果。吕惠卿不光要打压郑侠,还要打压王安国。冯京这时候也是副宰相,尽管是同事,但两人关系非常冰冷,谁也不要想对方给自己说好话。王安国虽是王安石弟弟,但他却一直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属于反对派的阵营。

此前,王安国就经常提醒王安石,要当心吕惠卿这个小人。有天王安石正在和吕惠卿一块在屋里商量政事,王安国一见吕惠卿就烦,就在外面吹笛子,故意骚扰两人。王安石被笛子吹得烦,就冲王安国吼道:“停此郑声好不好。”王安国一听,马上回道:“远此佞人好不好。”孔夫子说过“驱郑声,远佞人”,王氏兄弟一问一答,暗暗还引用上了孔夫子的名言。从这天起,吕惠卿就对王安国怀恨在心。

在吕惠卿打完小报告后,宋神宗找来冯京,阴愀愀地问他:“你认识郑侠这个人吗?”冯京可能闻出来点味道,就对宋神宗说:“我从来不认识这个人,长啥样都不知道。”这话听在宋神宗耳里有点刺耳,郑侠这样的新闻人物,冯京不认识?本来是倾向于保冯京的,可冯京自己让自己的形象打了折扣。

有个叫张璪的小官,听到这件事后,急冲冲地跑来给宋神宗打小报告。说冯京和郑侠不认识个屁,他们还是好朋友。郑侠在京城时,到处打通关节,早就和冯京来往过了。邓绾一看,自己出头的时候来了,连忙跟上说王安国也跟郑侠有一腿,他曾经借郑侠的奏稿来看,还夸奖郑侠写得不错。看来,邓绾和吕惠卿早有默契了,那就是搞掉该搞的人,包括王安石,然后两人坐地分赃,共享荣华富贵。

宋神宗接到这些小报告后,更加不相信冯京和郑侠,把已经调往外地编管的郑侠又提了回来审查。这时都还有落井下石的,一个叫丁讽的就举报说,冯京何止跟郑侠是好朋友,他还对郑侠非常欣赏,经常表扬郑侠的上书写得非常好,不入选语文课本简直是浪费。

因为冯京、郑侠等人自己出了纰漏,结果当然对他们不利起来。事情的结果是郑侠、冯京、王安国三人全部遭贬。郑侠被送到英州。吕惠卿本来是要置郑侠于死地的,但被宋神宗阻止了。宋神宗说郑侠还是在为国家着想的,忠心可嘉,罪不至死。皇帝都这样说了,吕惠卿也只能见好就收。

冯京和王安国,一个送到毫州,一个被开除公职,赶回江宁老家去了。后来有人说,因为这件事,王安国最后郁郁而终,王安石也是悲痛欲绝,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更是对吕惠卿恨之入骨。曾经同在一个阵营里的两位大佬,逐渐开始走向彻底决裂的地步。

半年之内,吕惠卿挤走曾布、冯京、王安国等人,一时变得势焰熏天起来,朝廷中大有唯吕惠卿马首是瞻的态势,各御史、谏官、州县官吏都以结交吕惠卿为荣,吕惠卿的府邸上,每天都是顾客盈门,宰相韩绛都不得不靠边站。这种情况,与当时王安石把握朝政别无二致,所不同的是,王安石的“刚愎自用”下还有真诚的一面,吕惠卿则只剩下狡诈和虚伪了。

赵世居案

真正让王安石和吕惠卿变得水火不容的,是赵世居案。

说到赵士居,先要说李士宁,而要说李士宁,又要先说李逢。这李逢,当时的职位是余姚县主簿,就是县里的一个秘书。李逢官职不大,但他有一个祖先却是牛得不能再牛的牛人,那就是唐朝名将李靖,因为这层关系,李逢这人也有点志气,经常找些人搞些行为艺术,有时玩得也有点出格,这样就引起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注意。

于是一个叫朱唐吉的人举报说,李逢勾结一批人在搞歪门邪道的东西,想谋反。李逢勾结的这些人中,就有李士宁,当时李士宁还是一个道士。本来这也不是个什么事,只要找点人查一查,如果属实,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的。但问题是这里面又牵扯到了另外一个人,这才让这件事情越搞越大。这个牵扯进来的人,就是赵世居,据说是宋朝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孙子。

扯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这个问题就比较敏感了,就像明成祖朱棣对建文帝的下落很敏感一样。宋朝开国宋太宗和宋太祖那段悬案,基本上已经到了举国封口的地步。赵太祖的后代又出了事,如果最后解决不好,那就肯定会影响政府的形象,让中央在百姓中的威信力大大降低。所以,这件事传到宋神宗那儿时,宋神宗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严查,不查个水落石出不要罢休。

调查这个案子的正是宋神宗面前表面上的红人吕惠卿。吕惠卿很快成立了专案组,主要成员包括邓绾、范百禄、徐禧等人。这徐禧也是王安石变法的受益者,熙宁初年新法刚刚实行时,徐禧仅凭几篇议论时政的对策,就得到了神宗皇帝的青睐。这样,年轻的徐禧连科举考试都没有参加,就直接被中央授予了官职。

因为宋神宗在盯着,几个人不敢怠慢,天天派出密探侦察,本来一件小事,结果问题越查越多,一些重量级人物如前御史中丞王陶、翰林侍读学士滕甫、工部郎中范纯仁都给扯了进来。

调查的焦点自然是赵世居,范百禄调查后,认为案件很清晰明了,相关人等供认不讳,便将案子交到了开封府。开封府审查无误后,拘捕了赵世居,也查封了赵世居的家产。赵世居和李逢的关系是,赵世居收留过李逢,和李逢一起研究过一些图谶,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邓绾在查过赵世居和李逢的往来书信后指出,李逢、赵世居之所以谋反,就是受了图谶、伪书的蛊惑,又说多年以来,赵世居一直在暗中结交歹人,议论军事,意图不轨。

在赵世居的交游圈子中调查出来的就包括王陶、滕甫、范纯仁等。司马光写书说过,赵世居喜欢文学,也喜欢交朋结友,还很有声誉。但在交往中,赵世居与朋友的书信都是平常书信,没什么端倪可查,就连邓绾也承认实情如此。只有滕甫是李逢的妹夫,范纯仁是李逢的表兄弟,所以他们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赵士居之外,要特别说一下李士宁。这李士宁堪称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且把他提出来,还牵扯到了王安石。李士宁是四川人,做了道士后开始修炼气功,但没练死,也没有走火入魔,反而练成一套导气养生之术。因为有了这个本事,加上会算命,他就经常在官宦人家家里进进出出,给别人算算命什么的,顺便挣点饭钱和窑子钱。一来二去,李士宁就跟不少中央干部熟络起来。

同类推荐
  •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本书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介绍成功的销售大师的经历,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并致力于阐释商品之外的他们推销的“思想、理念”、甚至他们缔造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神话”。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
  • 狄仁杰评传(隋唐历史人物)

    狄仁杰评传(隋唐历史人物)

    本书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全面客观地写出了狄仁杰曲折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都市奇想

    都市奇想

    落魄大学生梁栋偶得无名功法,遇神秘晶体碰撞获神奇力量,进赌场赚大钱,抓小偷战黑帮。为了更好地生活,加入特事局,单刀赴险地,美女麻烦统统扑来。他狂笑一声,踏上英雄之路。
  • 古墓诡影

    古墓诡影

    古老的竹简,隐藏着惊天秘密,古老的奇异文字,秦岭上的神秘古墓。不仅仅是为了好奇心,还有对古墓奇异的感觉,徐夏纠结了一批盗墓高手,踏上了探索神秘古墓的旅程......
  • EXO之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EXO之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当她们遇到他们会擦出怎样火花......他与她的邂逅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敬请期待吧!
  • 公主嫁到,王爷请用心

    公主嫁到,王爷请用心

    重生归来,她只想斗渣男,踩庶姐,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可是这个楚墨又是怎么回事?第一次见面他说:“公主殿下同下臣真是有缘,那么公主殿下愿意下嫁给下臣吗?”第二次他深夜潜入她的房中,对她说:“自从昨日一别,下臣的脑子里全是公主的身影!”元嫦曦:“……”谁能告诉眼前这个死皮赖脸、霸道、自私的男人是谁?那个高冷、狠绝的男人去了哪里?
  • 她故事:女人一生最应感悟的103种真情

    她故事:女人一生最应感悟的103种真情

    微笑着流泪的爱情、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两个人、轻触柔软的心灵、一生相随的友谊、女人心中永远的宝贝、倾听岁月的心声……本书为您讲述真实、感人的“她故事”,探微新女性的精神世界,追索新女性的幸福法则。
  • 斩断红尘情深处

    斩断红尘情深处

    【完结】他本是佛门弟子,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待修得圆满便可位列仙班。他本是上古凶兽,作乱人间,为祸苍生,奈何情根深种求而不得。【第一卷仙侠耽美《斩断红尘情深处》已完结。】他手握大权,冷血无情,却偏偏对他宠之入骨。他体质特殊,容貌昳丽,却独独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第二卷现代耽美《以我之名冠你姓》已完结。】
  • 极限封神:气运之争

    极限封神:气运之争

    他,一个宅男中学生,平淡而无奇,却因为前世的特殊身份被卷入了一场关系到位面宇宙3000位面人类的生死存亡。他一步一步走上位面宇宙巅峰的故事就此展开了……
  • 泛世

    泛世

    承受了十年的虐待,力量突如其来的觉醒,让少年张昭逃离了死亡的命运,可没想到,倾尽一切力量的奔跑似乎都逃不过死亡……机遇与挑战并遇,成长与艰险并存。少年终为强者,张四维,昭天下。
  • 重生之凤华天下

    重生之凤华天下

    前世,她是文武双全的特种兵兼道家传人(华舒也),今生重生为国公府嫡出的大小姐,父不慈、母不爱,流放乡下十多年,一醒过来,便要她入京待嫁。代嫁?未婚夫找上门来,本想要了她的性命,却在最后关头改变了主意。华舒也怒及,欺负人也没这么欺负的!入京,复仇。传言,秦王世子自清(云行),身中剧毒、半身不遂,一张鬼面吓退了京都万千少女。华舒也觉得,世人莫不是都眼瞎了不成!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分明是个偏偏美少年,那万千风华,便是当今圣上,也不及一二。问:你没人敢嫁、我没人敢娶。不如凑活凑活,可好?答:甚好。于是乎,佳偶天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酷总裁薄情妻

    冷酷总裁薄情妻

    这一场真正的利益联姻,就算知道是为了获得欧氏的资金援助,她才不得已嫁给这个冷酷的男人,明明知道他心里有了其他的女人,可是对待他的羞辱,还是会感到痛苦。那么,欧暮承,如你所愿,几年之后,我会和你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