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就在一边抱着碗好像有气无力地,秃头回来了,只看到老可忙里忙外的,周燕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当时秃头就感到很奇怪,要是以前周燕定会一口老哥的招呼着,原来是发生了这么多事,难怪周燕会如此态度,当然秃头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己这一回来,周燕心里定会有一些波澜,毕竟,自己也算是已经还乡吧,秃头心里咯噔一下,一杯酒就这样下肚了,“干”老可把杯举了过来。
秃头回乡了,原本笑他的那些人此时也跟着上门了,一口一个“秃爷”的叫着,秃爷当然也懂得这些世间人情,脸上是笑着,心里什么都明白,谁对他好谁不是真心的他一清二楚。
很多人来请秃头去做报告,介绍他的“达人秀”之路,秃头也是来者不拒,于是不知什么时候秃头的事迹成了城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故事是越穿越神,有的人说秃头实际上是什么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也有的人说秃头的老爸曾经是卖艺的等等,当然更多的是关于他在上海期间的传言,说他光着的头是“非诚勿扰”主持人光头的来源,嘿嘿,这也奇怪,人一出名,便有很多沾不上边的故事出来了,难怪人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也有的说,“没有绯闻的明星不能称作明星”。
老可的小说写的越来越顺手了,他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每天写五千字已是正常之事,最后竟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老可边写心中便也有了更多的疑问,有的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有的是对社会责任的反思,当然更多的是对写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的思考。吃饭时,有了一个灵感时便放下饭碗,奔到狭小的房间写了起来,任凭周燕在后面不停地抱怨,抱怨多了,周燕便也沉默了起来。
十六
秃头是越来越忙了,县里“文明县城”的申请也已进入了倒计时阶段,由于秃头的杰出表现,他便被县里聘为了形象代表,每天都要陪那些督导人员吃饭喝酒啊,还有督导写那些标语啊,标语是写给别人看的,当然别人看不看那是一回事了,但是对于那些习惯了标语治国的时代的人来说,标语成了文明与政治的代表。
很多时候人们都愿意用这样一个头衔来显示自己的文明,比如,学生时代一到期末就会有很多的奖项,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进步奖”、“关心集体将”、“兴趣爱好奖”……人们习惯了看你的头衔,习惯了你是******津贴专家,习惯了你是某某会的会长,顾问等等,可是有些东西能用一些具体的东西来形容,而有些却是不可以的。
文明能用吗?
秃头醉醺醺的来到了老可家,老可正在家里写东西,周燕去了旁边的邻居家打牌。几天之前,邻居王浆糊家买了三四台自动麻将机,说是要创业。
浆糊家这一弄当然乐坏了旁边的这些家庭主妇,平常在家老是为爷们操碎了心,就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这下好了,她们决定要在麻将场上痛快一下,轰轰烈烈的“反夫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周燕也跟着乐起来了,晚上睡觉看到老可还在那低着头写东西,周燕故意跟孩子说话,“孩子啊,明天你妈赢钱去,给你买奶粉啊”当然这话是说给谁听的,相信老可自然明白。
小说里的人物越写老可就越心疼,一开始只是把写小说当做一种娱乐,可是现在他却成了自己的精神救赎,“有的人啊,忙了辈子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啥,糊涂的过了一生……”老可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字字珠玑啊!老可心里当然明白现实里的那些事,可是越是明白他就越希望可以在故事里找一点安慰,毕竟吧,故事里的人物至少自己可以掌控他的命运,而现实中,他连自己的命运都控制不了。
“老可啊,你这是在干嘛呢?”老远秃头就喊了出来,“我来看你啦”旁边有两个穿着西装的年轻人搀扶着他,秃头走路像跳舞似的,有几次差点都摔倒了。
在王浆糊家打麻将的周燕往外看了一下,牌友王婶说,“你看你家老可多有出息,连这样的人物都能认识,看来你们家没有多少时日就要改头换面了。”周燕把目光收了回来,“一筒”对门的王婶,“胡了”周燕把牌推了,“这都走啥运啊,这一下午都没有胡过,兜里的钱也不多了”
秃头跌跌撞撞的走了进来,旁边的两个西装男站在了老可家门前,当起了门神,或者是看门狗。看门狗当然有自己的故事,老可看了看飘进来的秃头,还有那门神,脑子里便出现了另一幕好戏。
老可忙上前扶住了摔倒的秃头,“老可啊,你可让我想死啦”
老可忙捂住秃头的嘴,“老哥啊,这话可不能乱说啊”秃头呜呜呜的叫个不停,老可忙放开了手,秃头便吐了起来,这不是添乱吗?老可把门神召了进来,门神扶着秃头去了邻居家的水池,浆糊赶紧出来,把秃头巴结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