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7000000041

第41章 影之书

那张收据其实并无起眼之处,只是一张很普通的照相馆收据,可在我和刘琴眼里却是天大的发现。收据开自“融苗照相馆”,开票时间是“2009年3月27日”。收据没有撕掉,这表明姜琳根本没机会去取那些洗好的照片。

我记得,欧阳新说过,姜林失踪那天是2009年4月4日,第二天是清明节,学校放假一天,大家都去扫墓了。因为假期的关系,那天没人注意到姜琳失踪了,直到后面几天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现在看来,姜琳百分百拍到了非常重要的证据,这份证据害死了她。我侥幸地拿着收据,琢磨着照相馆会不会把洗好的照片留着,一直留了三年多?

刘琴摸着苹果,想了想就说:“还记得吗?欧阳新给我们看过房方方坠楼的照片,包朱婆你也见过,对吧?”

“是啊,那些照片可吓人了。”包朱婆心有余悸地说。

“欧阳新说了,姜琳的相机是在房方方出事后才买的,那晚跳楼时,她是先用手机拍的。手机像素不够,要洗出来很费事,而且照片那么恐怖,照相馆的人肯定不会忘记。说不定,姜琳买相机后,拍的那些照片都被照相馆留着,武陵春的照片不是都保存在他们的电脑里了吗?”刘琴对我说。

我承认,这个分析很有道理,姜琳拍的照片那么恐怖,要说服照相馆把它们洗出来,肯定不简单,因此姜琳应该固定在同一家照相馆洗照片。

现在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只要照相馆没有倒闭,很可能还保存着那些照片。想到这,我激动起来,要是能拿到那些照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明显地,姜琳拍到了重要的证据,先在照相馆洗出来,想等到报警那天再去取,可出了意外。我立刻决定,明天再去县城一趟,不过包朱婆没时间了,她就打算把摩托车借给我和刘琴,让我们去县城查探一下。我对摩托车有种恐惧感,懂得骑,但不敢在山路上开。刘琴身娇体弱,哪里驶得动摩托车,况且她也不会开。

刘琴诚恳地看着我,想让我相信身边的朋友,不要再往内鬼的方面去怀疑同伴。我躲过那道眼神,叹了一声,便说:“明天我找欧阳新开车载我去,他是男人,要是路上遇到打劫的,起码能保护我。”

“你今天请假了,明天张校长还批吗?”刘琴拿不准地问。

“这还不简单。只要说警察叫我去问话,校长肯定答应。”我满不在乎地说。

“张校长容易对付,那欧阳新呢?我怕他不肯骑我的车……”包朱婆很尴尬地问。

“那些事不能怪你,你其实帮了不少忙,他不会那么小心眼。”我拍胸脯地保证。

“那你们明天要小心。”包朱婆担心地说。

“我一定会小心的。”我点了点头,心却在想,能不小心吗?那些证据要了姜琳的命!如果真的是非常重要的证据,能够钉死嫌疑人,那我拿到了照片就直奔县城公安局,省得夜长梦多,像内存卡一样再次被人做了手脚。

我和刘琴在包朱婆的店里坐了半小时,走前包朱婆又塞了三个苹果,不拿就不让走。姜琳的鞋盒也被我拿走了,包朱婆最能保守秘密,因此我也不担心她把收据的事情泄露出去。为了先发制人,我一回去就敲了欧阳新和武陵春的门,叫他们出来商议收据的事。这两个人早就睡了,迷迷糊糊地爬起来,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当听到我找到收据了,他们才从睡意中醒来,问我是否确定。

收据上写了“二十张照片”,这么多张,不大可能是她自己摆拍的臭美照。欧阳新也承认,姜琳不喜欢给自己照相,想必定是证据之类的照片。我觉得这事不适合再拖延了,武陵春跟我想的一样,现在赵喜悦都死了,弄不好还会有人死。我看大家都同意去拿相片,没有一个人反对,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实际上,我刚才还有点疑虑,以为四个人中会有谁反对去取相片,怕戳穿内鬼的身份或阴谋。

决定好了,我们就各回各屋,躺在床上养精蓄锐。明天,或许就是答案揭晓的时候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知会张校长,只由武陵春去代为请假。武陵春比刘琴更沉得住气,让她去骗张校长,不会被拆穿。欧阳新从包子店借到摩托车时,包朱婆很不好意思,过程中没有直眼看过我们。上路后,我为包朱婆讲了点好话,欧阳新不知听进去没,他只叫我好好地抱紧他,别在半路摔下去。

一路急驰,我抱着欧阳新,将头靠在他坚实的背上,有一种无限的安全感。在欧阳新的心里,他肯定天天都在后悔,没有时刻陪在姜琳身边,或者相信她说的话。我这段时间好比姜琳附体,欧阳新那么起劲地帮我,会不会认为我只是一个替身呢?

“喂!唐九月!”忽然,欧阳新喊了一声。

我从沉思中惊醒,忙问:“怎么了?”

“你抱太紧了,松一点!”欧阳新别扭地动了动身子,摩托车就有点倾斜了。

我怕摔下去,抱得更紧了,当摩托车平稳些了,这才尴尬地松了一点。欧阳新一路上什么都没说,只顾开着摩托车,我除了思考,没有别的事可做。快要到县城,远远地看到楼房建筑了,欧阳新才张口问我,认为姜琳是死还是活?我想起那晚在卫生楼里,姜琳的声音回荡在火海里,若一个人没有死掉,怎么可能办到?当然,也可能是我被熏得头晕眼花,出现了幻觉。

我本想说点乐观的话,哄一哄欧阳新,哪知他忽然把车刹住,差点让我翻下车。我们停在山路上,旁边是一道水崖,奔腾的黄色河水哗啦作响,像在放鞭炮。欧阳新没有下车,仍坐在摩托车上,他沉默了一会儿就背对着问我,如果这次去的话,能找到真相,是不是就意味着姜琳永远回不来了。欧阳新坦承,在此之前,他总觉得姜琳没有死,可他这一次有点害怕了,就怕拿到了照片会找到姜琳的骸骨。

我沉默无语,不知说什么安慰欧阳新,最后他没有得到回答就继续开着摩托车,驶进了人来人往的融水县城。按照收据上的地址,融苗照相馆靠近县城医院,离医院有三条街的距离。我本想照着收据上的电话打过去,先问清楚照片是否留存了,可后来还是觉得当面说比较清楚。

不过,我们不经常来县城,没有立刻找到照相馆的位置。我不停地在心里祈祷,千万别倒闭了,起码等我们找到了再关门大吉。沿着大街找了找,我们才发现照相馆的位置,它的招牌褪色严重,店面也特别小,属于那种过目即忘的类型。欧阳新把车停好后,我就跟他一起拿着收据走到店门前,两人相顾一望就大步地进去。

店里没有撩起窗帘,门也是一开即合的那种,人在里面感觉很压抑。

玻璃柜台上摆着许多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我看着店里的四壁,挂满了大小不一的照片,照片里的人都在盯着我们,仿佛下一秒就会跳出来。我看到店里没人,里面的小道黑漆漆的,于是朝里面喊了几声,问店里有没有人。

过了半分钟,一个白发老头儿才慢悠悠地从走道里出来,戴着老花眼镜,凑上前望着我们。我浑身不自在,愣了愣,经欧阳新提醒,方才把收据交上去,问白发老头儿是否留存有三年前的那些照片。

“阿妹!三年了,肯定没啦,我都扔了!”白发老头没有看收据,直接说道。

我坚持地说:“老伯,麻烦你看一眼收据,是不是有印象?这事很重要,拜托你了。”

“不是我们来洗的照片,是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孩子,眼睛大大的……”欧阳新形容道。

我心想,原来姜琳长得挺可爱的,会不会过了几年就换成欧阳新和另一个女孩子来找线索,他会怎么样形容我呢?我刚神游一会儿,白发老头儿就费力地打亮黄色电灯泡,看了收据后就拍了大腿,兴奋地说:“姜琳啊?我记得!就是洗那些鬼照片的阿妹嘛!那些照片太恐怖了,很多家照相馆都不肯洗。我也不想洗,她央求了很久,我才答应。”

“那照片呢?收据上的那二十多张照片你现在都还留着吗?”我大声地问。

“你不会扔了吧?”欧阳新也问。

白发老伯慢吞吞地说:“怎么可能!我没扔!”

“那照片呢?能给我们吗?”我急问。

“给什么?照片在三年前就被取走啦!”白发老头有点生气地回答,以为我们在捉弄他。

“被取走了?”我诧异地问,“这怎么可能?收据还在这里,要是取走照片,你们不是要把收据拿回去吗?”

白发老伯想了想,说道:“照片不是姜琳阿妹来拿的,是一个男人,比这位小兄弟要老一点。他说他是姜琳的男朋友,姜琳没空,收据又弄丢了,所以直接来取照片。一般人不会来冒领照片,那个男人又知道姜琳的名字和电话,我就给他了。”

“啊?”我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地问,“那个男人是谁?他叫什么名字?”

“我怎么知道,没问!都过去三年了,不太记得了。要不是姜琳阿妹洗的照片很吓人,我都不会记得这件小事。”白发老伯淡淡地说。

“算了。”欧阳新看我急了,便拍拍我肩膀,并问:“老伯,你不记得那个男人长什么样,那照片呢?你应该还记得吧!”

“当然记得了!姜琳阿妹洗了几次照片,第一次是一个死人倒在血地上的,后来好几次都是光线不大好的那种照片,洗起来很费事。别看我这个老头子不中用,那种数码照片也会洗,街上第一家数码相馆就是我开的!”白发老伯自夸几句,最后才说,“姜琳阿妹最后洗的那次照片,没有人,只有书!那二十多张照片拍的全是一本书!不对!不是书!是一册笔记本!”

同类推荐
  • 小镇风流

    小镇风流

    张魁虎1956~,笔名萧逸,生于河北省晋州市,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专业作家,著有《月亮河》等。《小镇风流》讲述小镇人间百态……
  • 身陷三角恋:将爱,遗憾

    身陷三角恋:将爱,遗憾

    林子默像极了她暗恋的同楼男生,却时而冷漠,时而神秘;连珏,一年前与她偶遇,自此情根深种,特意为她而来。两个注定纠缠不清的男生,爱情面前如何抉择……连珏不离不弃,抑或刺痛抑或心酸只为真爱;林子默与她在戏里真爱一回,便以为才不会留有遗憾。复杂的三角关系,亦假亦真的“作秀”,当弥天大谎被揭穿,谁又是谁生命中的唯一。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
  • 天王鼎

    天王鼎

    三千年前,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将纣王逼上了自焚的绝路。商朝灭亡后,东征在外的商军青铜军团“九夷之师”既没有回师复辟,也未被周军消灭,就像一缕水汽,在历史的荒漠中蒸发得无影无踪……民国时期,为了寻找这个失踪的军闭,考古学家容光斗和弟子韩奇北上西伯利亚,东渡墨西哥湾,最后在南太平洋无名荒岛的土人祭坛上,发现了一个刻有“天王”铭文的商代宝鼎……新世纪到来,容光斗唯一的孙女容妤承担起了寻找祖父下落的使命。她连逼带骗,将青年探险家卢筝等人拉进了搜寻队。于是,一群乌台之众踏上了征程,一路上怪事迭出。一场大风暴后,大家终于找到了容光斗的遗踪……
  • 跟我说爱我

    跟我说爱我

    在异乡的城市街头,一对多年不见的师生意外重逢,岁月把一切固有的秩序打乱,甚至颠覆了师生关系。《跟我说爱我》交叉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途。一个务虚的诗人。一个务实的商人。他们一同成长,彼此有个约定,一个求学,一个求财,看谁跑得更快。这注定是一场无法等值换算的比赛,而三位女性的出现,使得原本泾渭分明的命途不断博弈,两败俱伤,三位女性也先后沦为牺牲品。而新的背叛与救赎还在上演,直至殊途同归。
  • 1980年代的爱情

    1980年代的爱情

    这是一段发生在80年代末期的爱情故事。故事主人公小关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鄂西利川县一个土家族山寨工作,偶遇了自己的中学初恋丽雯,两人再续了一回纠葛虐心的爱恋。最终,以小关回城作结。时隔多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两人再次邂逅,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之后,两人终于无法抑制深藏在内心多年的暗涌。而小关在最终明白丽雯对自己的深情后,将再也无处安放剩下的余生……
热门推荐
  • 风华绝代之璃惊天下

    风华绝代之璃惊天下

    她是现代杀手“黑Rose”,一朝横死却魂穿成为了凌云山庄庄主之女凌天璃。好不容易享受到来之不易的亲情,一张征兵文书打乱了本该平静的生活。父亲体弱,大哥经商,二哥学艺未归,只得自己提枪上阵,看我如何玩转军营。“王爷,不好了,阮东亮说要带王妃去天涯海角”’女人你敢跑?连小包子都有了,嗯?”而她的穿越是命运的轨迹还是谁的阴谋?【情节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男强女强,一对一宠文,欢迎大家入坑。】
  • 少年骑士

    少年骑士

    “那么,这一刻,请你忘记我对你说过的所有誓言,因为这一切,以后都将会由他替我实现。”他对她如此说道。他把她护在手掌心里,却无法给她最想要的自由;另一个他给了她可贵的自由,却无法给她心底一抹安稳;到底,谁才是她生命中的王子,而谁,甘愿沦为她身边的一个骑士。
  • 替身婚约:独宠影后妻

    替身婚约:独宠影后妻

    他是只手遮天的娱乐大亨,她是刚毕业的小演员,一着不慎,她被吃干抹净,结成契约夫妻。无爱婚姻,她一心演戏,可娱乐圈里不好混。潜规则、抢戏、雪藏、陷害。老婆可忍,老公不能忍。边少大掌一挥,导演下课,大腕封杀,恶人入狱……她无比感动,奉上真心。怎知,他深夜喊着另一个女人的名字。谁能告诉她,是误会,还是替身?人心?阴谋?秘闻?她究竟陷入了怎样的漩涡?谎言?残忍?悲哀?她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四年光阴,当成长为巨星影后的她归来,他们之间还剩下什么?回顾往事,她本以为一切尘埃落定,却发现残忍真相!
  • 逍遥神医

    逍遥神医

    一场突如其来的家族传承,林宇,这个因为晕血而被西医学院开除的普通学生,愤然而起。“闻香识女人”,“天下名医出林氏”。多年后,当他终于追寻到自己的家族,寻找到梦中那个中年人,恍然回首,已是功成名就。
  • The Efficiency Expert

    The Efficiency Expe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好父母 教品德

    好父母 教品德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成才呢?难道成才就是考高分,拿高学历吗?难道有了很高的学历就是成才了吗?未必呀!对孩子来说,一生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品德。儒家经典《大学》中说道:“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也就是说,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德行,财富是次要的。孔门四科(孔子门生必修的四门课程)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也是把德行放在第一位,而文学,即知识的学习放在最后一位。
  • 武之极境

    武之极境

    一个为救爱人的青年忘川,踏入大陆各个险地寻找办法,只为那抹笑颜能再次在眼前绽放。为了一个誓言,放弃使用高深的仙家道法,转修没落的真武流派。他能否笑傲群雄,让逝去的笑颜再次出现那?答案就在书中。
  • 神幻之梦烛

    神幻之梦烛

    前生今生,故事多种元素。任何一个故事都有着刻骨铭心的意义。
  • 龙文豪传奇

    龙文豪传奇

    末世接着一个末世来临,就好像奇异的电影剧情一般,很刺激,却不合理。
  • 孩子素质教育:情操篇

    孩子素质教育:情操篇

    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但这似乎只在中年一代如此,青年时代倒像不大理会这种传统的标准,他们在用着正在建立的新的标准,也可以叫作新的尺度。中年时代一般的接受这传统,青年时代却不理会它,这种脱节的现象是这种变的时代或动乱时代常有的。因此就引不起什么讨论。直到近年,冯雪峰先生才将这标准这传统作为问题提出,加以分析和批判:这是在他的《乡风与市风》那本杂文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