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5700000012

第12章 文风之变:从魏晋文学看《庄子》的阅读(1)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影响之及于文学,可见于诸多文论。曹魏正始以前,建安文学尚承《诗》、《骚》传统,颇有风骨。到了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首倡玄风,故当时的诗歌如《文心雕龙·明诗》所言:“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正始诗歌风骚传统尚存者,唯嵇康和阮籍二人,然而嵇、阮二人亦为庄子的追慕者,其诗虽然以性情为之,其文却大半由老、庄而来。

正始以后,两晋玄风尤扇,诗坛竟相为说理之诗,性情之作越来越少。西晋文学史上虽然有所谓“太康文学”之称,然而“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诗作,较之阮籍的《咏怀诗》,仍然是望尘莫及。但“泰康文学”相对于正始时期的文学而言,亦不失为小小的中兴。

西晋末永嘉年间,世贵黄、老,清谈之风渐盛,钟嵘在《诗品序》评其“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晋室南迁之后,玄风独振,当时文坛上以孙绰、许询为领袖,皆作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建安风力尽失,风骚传统不复。对此,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总结曰:“有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这是渡江之初的情景,流波所荡,终其东晋一朝,百年之间,虽制作颇繁,然而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

整体而言,两晋文学,无不带着玄学的色彩,诗作淡然寡味,赋作虽简约清丽,然其哲学思想亦多源于《庄子》。期间虽有刘琨和郭璞,分别以其清刚之气和俊上之才一扫虚谈,然而彼众我寡,玄言诗乃大势所趋。直到东晋末年,殷仲文和谢混二人以其才力,对孙绰、许询辈说理玄谈的诗风稍加革除。同时亦由于时移世易,清谈到后来流为形式,弊多利少,故社会上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进入南朝,中国文学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建安风骨中《庄子》的影子

1、痛哉世人,见欺神仙

董卓之乱后,曹操卓然挺出,正如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虽然史书和后人经常评价曹操为“乱世奸雄”,但是不论奸雄还是英雄,在汉末魏初天下大乱之际,的确非曹操这样很有魄力的人不能稳定时局。曹操专权之后,对于仍在动荡的局面,他主张刑名之治。另一方面,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严重,自命清流的党人多为伪君子,个性通脱的曹操很看不惯这种乌烟瘴气之风,因此欲革除之而后快。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主刑名之治形成曹操文章清峻的特色,而革除党祸则促成了他的通脱。这两者在当时政治上和文学上均新人耳目,曹操因此成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从今世所传的曹操的诗文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清峻”和“通脱”两个特色,比如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求才三令”,比如他的遗令等,以及他的乐府诗,形式简约严明,内容自由通达。

曹操的乐府承汉乐府传统,亦涉求仙服药等事,比如相和曲《气出唱》三首,皆言赤松王乔、昆仑王母之事,并写自己乘云驾龙遨游八极,求仙药以期长寿延年。此曲文辞极其渲染,读之令人飘飘有凌云之意。而曹操集中紧接着的另一首乐府辞《精列》似从云端坠落,求仙不成,怅然失意,从而叹道“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曹操怀疑各种神仙传说,“思想昆仑居,见欺于迂怪”,转而说或许采不死之药于蓬莱差可,然而“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前代圣贤托意于蓬莱以期长生不老如秦始皇者,还不是半道死于会稽?曹操亦如汉乐府一样,对生命的无常感到深深的忧伤,最后以迟暮之失落的心情道:“岁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相比之下,《气出唱》似为曹操采乐府古题而为的游戏笔墨之作,而《精列》则为其真实思想和心情的流露。他的其他乐府辞,除了《陌上桑》言神仙事之外,其余都因事而作,比如《蒿里行》写董卓之乱时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苦寒行》纪行军途中的艰辛,而《短歌行》则完全为现实人生的抒情之作。曹操乐府的现实色彩正是他本人通脱作风的体现。综合他的诗文,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黄、老的神仙方术持不相信的态度。

较之乃父,曹丕更为通达。他的乐府仅《折杨柳行》言及神仙事,然而仅前半部分称上山遇仙服药而乘云遨游,但在云端的翩翩然却让他感到茫然不安。他说:“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可见他的目光追寻的是人世间。曹丕不但志趣不在于成仙,而且从根本上怀疑向来的神仙传说,此辞下半部分则对之一一提出疑问:“彭祖称七百,悠悠安可原。老聃适西戎,于今竟不还。王乔假虚词,赤松垂空言。”并以“达人识真伪,愚夫好妄传”将神仙家事斥为子虚乌有。

曹丕在《典论·论郤俭等事》中又直接论及神仙之事为虚妄,称所谓避谷、行气等,或可使人驻颜或延年,但绝无长生不死之可能,即便是传说中的仙国丹溪,依然是“死者相袭,丘垄相望。”然而三国之时,神仙不死之道颇为流行,如当时郤俭修道名闻于天下,他每到一地,当地养生上药茯苓的价格就会暴涨,众人盲目跟从者,多数无果而终,少数极端者甚至赔了性命。

曹植的乐府诗中游仙之作很多,诸如《升天行》、《五游》、《远游篇》、《飞龙篇》等,不像曹丕明确怀疑神仙之事,曹植但写其游仙。然而曹植的游仙之作,和屈原一样,不过是在人世郁郁不得志之后的发愤抒情,为文以排遣其无可告诉又挥之不去的惆怅,所以寄言于游仙以忘世情,并非真的相信羽化升仙。黄初四年(224年)五月,曹植与其兄弟白马王和任城王俱朝京师之后,任城王忽然去世,这对曹植是个很大的打击。悲痛之际,他写下《赠白马王彪》一诗,诗中以天问的口气对神仙之事提出质问:“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在《秋思赋》中,曹植十分孤独和失落,和上面这首诗一样,他连“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以远游”的游仙心情也没有了,且斥神仙之事为虚妄:“居室兮芳景迁,松、乔难慕兮谁能仙?长短命也兮独何怨?”另外,曹植还专门写了一篇很长的《辩道论》,对神仙方术的虚妄进行了详实的驳斥。对于郤俭等事,曹植的态度较曹丕科学,他让郤俭避谷一百天,并亲自与他同寝相处,结果发现他起居行步自若。尽管如此,曹植还是相信这种修行的方术只可疗疾并使人不惮饥馑,对于延年益寿则未必。

曹氏父子不信神仙之事,其诗文多写现实人生的喜怒哀乐。由于他们的通达,故其诗文表现出特别的风骨。东汉两百年来质木无文的诗坛,因曹氏父子而改变,《诗》、《骚》的比兴抒情传统得以复兴。

2、曹丕:放达与不朽

曹丕虽然身为帝王,并以儒者自居,但是他性格的放达却与庄子暗合。儒者的价值观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者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鲁国的大夫叔孙豹所说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儒家所谓的“三不朽”,儒家以兼济天下为最高道德,因此以立德平天下为最高价值。作为帝王的曹丕,却对“不朽”提出了新的看法。

在《典论·论文》中,曹丕有一段“大彻大悟”的名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在曹丕看来,立功扬名都是虚无的,因为荣乐随年寿而尽,至于身后之名则非吾事也,但是寄身翰墨,却可以让自己的灵魂永远留在世间,后人读之如见作者本人。良史虽可以为某人列传,然倩人假手,终不若自己剖心于篇籍,如此自己便可以实现生命的不朽。

曹丕此说一来可见他本人赋予文章极高的地位,二来可见他的思想在当时非常前卫与放达。儒家的修齐治平与三不朽之说,对他而言都轻如尘埃。和中国古代哲人一样,曹丕寻求生命的不朽,原因正在于他对“空”、对“无常”感到惆怅,《典论·论文》开始叹曰:“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曹丕在这里的意思是人生倏忽,生命无常,但“物化”乃庄子的生死观。曹丕在这篇论文中谈“文气”时又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对“文气”的理解与《庄子·天道》篇中轮扁谈斫轮之事类似,轮扁认为斫轮之巧亦父子之间不可相移。

我们无法肯定曹丕是受到《庄子》的启发,还是不期而然地与《庄子》之意相合,但是他在《善哉行》中说:“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游于尘网之外,冲静自然,淡泊无为,则是庄子的游世精神。除此之外,曹丕的《辞请禅令》几乎全篇皆用《庄子》中的典故缀合而成:

“昔柏成子高辞夏禹而匿野,颜阖辞鲁币而远迹,夫以王者之重,诸侯之贵,而二子忽之,何则?其节高也。故列士殉荣名,义夫高贞介,虽蔬食瓢饮,乐在其中。是以仲尼师王骀,而子产嘉申徒。今诸卿皆孤股肱腹心,足以明孤,而今咸若斯,则诸卿游于形骸之内,而孤求为形骸之外,其不相知,未足多怪。亟为上章还玺绶,勿复纷纷也。”

伯成子高的寓言出自《庄子·天地》,其文曰:“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曹丕引此以明自己的高尚的节操。接下来“仲尼师王骀,而子产嘉申徒”以及游于形骸内外等,皆出自《庄子·德充符》,表达自己志在乐道,追求圣人的境界,而以王天下为余事。

作为皇帝,曹丕虽然颁发了许多推崇儒学的诏令,但可以想象其中大多数都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另外,和魏晋时期的文人一样,曹丕也以孔子为圣人,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老子的态度却低了许多。例如,曹丕曾颁《以孔羡为宗圣侯置吏修庙诏》,以孔子的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以祀,并下令修孔子庙,且尊孔子为“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而对于老子,他却在《敕豫州禁吏民往老子亭祷祝》中说:“老聃贤人,未宜先孔子。”曹丕下令修老子亭也是出于担心楼屋有倾颓的隐患,并在修好之后,为了避免人们以老子为神而加以祷祝,故颁发此文以戒。

现存的曹丕诗文中没有直接论及庄子的,或许本来就没有,也或许原先有后来亡佚了,但从他的放达和他对《庄子》之文的化用,可知艺术家情性的他实则倾心于庄子。

3、曹植:畅玄与释愁

如钟嵘的《诗品》所评,曹植的诗歌“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曹丕所说的“诗赋欲丽”,在曹植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曹植一生心事所寄在于能够在政治上有大的作为,这种强烈的事功意识遭遇到现实的残酷之后,便使得他始终郁郁不乐。然而正所谓“诗穷而后工”、“文章憎命达”,曹植将悲愤和愁闷,经他的天赋,写成诗文后则成绝唱。虽然他自己称文章为“小道”,但他的确以诗文获得了不朽。

曹植的诗如一首首悲歌,比兴抒情如《国风》,基本上尽为咏怀之作。他的文则比曹丕更直接更频繁地化用《庄子》,从他直引或化用《庄子》文句、文意而作的文章来看,曹植对《庄子》的文本十分熟悉。例如他在《玄畅赋》中对比孔子与老子、杨朱与墨子的出处语默之不同,曰:

“志鹏举以补天,蹶青云而奋羽。舍余驷而改驾,任中才之展御。望前轨而致策,顾后乘而安驱。匪逞迈之短修,取合真而保素。弘道德而为宇,筑无怨以作藩。播慈惠以为圃,耕柔顺以为田。不愧景而惭魄,信乐天之何欲?”

大鹏高举、退而安驱、合真保素、乐天无愧等,都直接来自《庄子》。又有《神龟赋》,龟号千岁,故世以为神物,但是曹植受他人所遗之龟却数日而死,对此他为赋以发感慨。其文有句曰:“感白灵之翔翥,卒不免乎豫且。虽见珍于宗庙,离刳剥之重辜。”“白龟”、“豫且”见于《庄子·外物》篇白龟见梦于宋元君之寓言,而“虽见珍于宗庙,离刳剥之重辜”则引自《庄子·秋水》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欲聘用庄子,故使二大夫前往致意,庄子乃以神龟为喻,表示自己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愿意死为留骨而藏于庙堂之上。曹植引白龟的寓言,在于慨叹神龟卒死,其灵奈何;而后者则以惋惜神龟虽见珍于宗庙,而却在消逝之外重罹刳剥之患。此赋虽然是曹植感于物事而发,却也是以神龟的命运自况。

曹植的《释愁文》仿照《楚辞·渔父》而来。曹植写自己如屈原一样,于荒野行吟,只是把达人从渔父换成了玄虚先生。首先曹植以玄虚先生释己之愁,就表示他内心以道家思想作为解脱。而玄虚先生释愁的一段话,则更是老、庄思想的表现:

“吾将赠子以无为之药,给子以澹泊之汤,刺子以玄虚之针,炙子以淳朴之方。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床。使王乔与子携手而游,黄公与子咏歌而行,庄生为子具养神之馔,老聃为子致爱性之方。趣遐路以栖迹,乘轻云以高翔。”

最后,曹植写自己听了玄虚先生的这番话后,“精骇意散,改心向趣。愿纳至言,仰崇玄度。众愁忽然,不辞而去。”

最能反映曹植仰慕庄子的,是他的《髑髅说》一文。此文仿《庄子·至乐》篇“庄子之楚见空髑髅”一段故事而作,从故事情境、谈话内容,到所表达的人间之劳和死后之逸,都完全一样。不妨在此全引二文以资比较:

曹植的《髑髅说》

曹子游乎陂塘之滨,步乎蓁秽之薮。萧条潜虚,经幽践阻。顾见髑髅,块然独居。于是伏轼而问之曰:“子将结缨首剑,殉国君乎?将被坚执锐,毙三军乎?将婴兹固疾,命殒倾乎?将寿终数极,归幽冥乎?”叩遗骸而叹息,哀白骨之无灵。慕严周之适楚,倘托梦以通情。于是伻若有来,恍若有存。影见容隐,厉响而言曰:“子何国之君子乎?既枉舆驾,愍其枯朽。不惜咳唾之音,慰以若言。子则辩于辞矣,然未达幽冥之情,识死生之说也。夫死之为言归也。归也者,归于道也。道也者,身以无形为主,故能与化推移。阴阳不能更,四节不能亏,是故洞于纤微之域,通于恍惚之庭。望之不见其象,听之不闻其声。挹之不冲,满之不盈。吹之不凋,嘘之不荣。激之不流,凝之不停。寥落溟漠,与道相拘。偃然长寝,乐莫是喻。”曹子曰:“予将请之上帝,求诸神灵。使司命辍籍,反子骸形。”于是髑髅长呻廓眦曰:“甚矣,何子之难语也!昔太素氏不仁,无故劳我以形,苦我以生,今也幸变而之死,是反吾真也。何子之好劳,我之好逸。子则行矣,余将归于太虚。”于是言卒响绝,神光雾除。顾将旋轸,乃命仆夫拂以玄尘,覆以缟巾。爰将藏彼路滨,壅以丹土,翳以绿榛。夫存亡之异势,乃宣尼之所陈。何神凭之虚对,云死生之必均。

《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一段: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老子智慧讲座

    老子智慧讲座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基础。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求得自身的逍遥,庄子的书大多是通过对各家学派的批判,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庄子一样的逍遥心态,会让你保有一份闲适,一份快乐。 中国的哲学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两家为主流,而庄周的《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 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比如陶潜,比如李白,相信你也会因此过上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 实现人生的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这样一种人,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因素,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是艰苦的工作,它不仅仅只来自内心的渴望,而且还包括来自外部的、日常生活当中对奉献的使命感。
热门推荐
  • 慑震天下

    慑震天下

    修武?早已变得单调。修仙?本书是玄幻套路。魔法?斗气?好吧,你看的都是大神的书。本书是一个慑力的世界,能慑服天地元素的力量才是这里唯一的主调。少年因一块神奇的玉佩走上修炼之路,无人修炼的技能,未曾涉足的领域,少年的修炼之道非比寻常。热血的争霸,气涌的对决,一棍在手,横扫千军,且看少年如何慑震乾坤,君临天下。
  • 乙肝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乙肝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本书通过乙肝常识入门、乙肝的化验与诊断、四季乙肝的治疗与保健等内容,在重点介绍药物治疗的同时,精选了一些适合乙型肝炎患者的居家疗法。全书突出了知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不但能使患者大饱口福,而且可以减轻乙型肝炎带给他们的痛苦!
  • 邪魅太子无良妃

    邪魅太子无良妃

    杨梦儿,花痴护士一名,不明不白穿越到了安陵梦身上,但是她的花痴本性难改。一纸诏书将她许给太子,为了安陵一家,无奈的和那个素未谋面的太子成婚!花痴依旧,见了美男,口水照流!
  • 你不必完美

    你不必完美

    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一生才不后悔?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了解社会,更需认识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标准答案永远只存于自己心中。涉江而过,芙蓉千朵。生命厚重漫长,却又似浮光掠影。在缤纷迷离的光影交错中,你望见自己的倒影了吗?打开《新语文课外读本:你不必完美》,看看那些名家们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思索自我与人生吧。
  • 庶女的妖孽夫君

    庶女的妖孽夫君

    人生十有八九都是那么不如意的,有人说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就像南宫沁儿,本来标准的美少女一枚,和其他的女孩一样,有了一个又帅又体贴的男朋友,可是竟然在交往的第一天,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她这个悔啊,可是也么有用啊,日子得照样过,嫡姐能装,行啊,看你在我面前怎么装,是妖怪早晚会显形的。嫡母恶毒,看你毒还是我毒。我就不信21世纪的新型美少女打不过你们这群老古董。。。。期间的曲折故事,大家和沁儿一起去经历吧!!!
  • 妙手仙医

    妙手仙医

    一根针,能治起死回生,会推拿,能救百亿众生!阎王叫你三更死,小爷保你到五更!
  • 赤脚仙尊

    赤脚仙尊

    年少的张长生在五岁掉进石洞中,获得仙缘。七岁被老神医相中收为弟子,开始学医之路。九岁拜入山南门,遭修仙者毒手却侥幸存活。他将何去何从!十岁意外的获得修仙者的物品,开始了修仙之路。十二岁,正式入得修仙门派青云派。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星际烟雨

    星际烟雨

    公元2116年,一艘庞大的宇宙战舰出现在地球天空,揭开了地球接触外星世界的帷幕。随之,一个有着高超科技、修真、机甲、妖兽、丧尸等等只存在于小说电影的世界真实出现在地球面前。地球,将何去何从?
  • 极品仙侠

    极品仙侠

    这是一个无耻之徒演绎的故事,如果说修仙能修成他这样,那也就能用“剑”一统天下,放眼古今那都是无敌的存在!——现在想想也是极品了。都说打是亲骂是爱,爱到极致用脚踹,林枫就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想打想踹的人。——现在想想也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