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94900000002

第2章 美洲的发现与殖民地的形成(1)

在冰河时期的巅峰,约3.5万年前,世界上大部分的水都被锁在绝大部分的大陆冰层,有长达1500公里之宽的陆桥连接亚洲与北美洲。到1.2万年前,人类分布于西半球各地居住。第一批美洲人自亚洲跨越陆桥,并且数千年来仍留在阿拉斯加。他们接着往后来成为美国的南方陆地移动。他们在西北部、西南部的山区与沙漠地带以及中西部的密西西比河沿着太平洋定居。

(第一节) 印第安人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美洲是一个没有人类居住的大陆。迄今为止,在整个美洲大陆,一直没有发掘出任何猿人或类人猿的生活遗迹和化石。但是在至少2万年以前,印第安人就生活、劳动和繁衍在美洲大陆上,并且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本土民族几乎所有的都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横渡白令海峡的移民,到此后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但还是有少数民族是在白令海峡移民到达之后从南太平洋诸岛抵达南美西岸的。

从他们培育的植物来看,足以证明他们横渡大海远赴美洲的事实。因为在太平洋西岸发现了相同的、高度驯化的、离开人的培植就无法生存的植物,而这种植物这样分布的原因只能是人类的迁徙造成的。

最新研究表明:欧洲人在美洲发现的印第安人,至少有99%是渡白令海峡而来的种族的后裔。在近代之前,人们认为印第安人首次渡海来到美洲大陆是在约1万年以前。考古新发现和碳-14年代测定法的使用,彻底修正了这一估计。现在考古学家普遍同意,人类肯定在2万年以前,很可能在2万年或更早些时候就已生活在美洲大陆。印第安人最后一次大迁移大约发生在3000年以前。接着来的是爱斯基摩人,他们不停地往返于海峡两端,直到现代政治环境迫使他们留在海峡的这一边或另一边为止。总之,在离亚洲最近的美洲地区,这时的人口已十分稠密,从而阻止了人类进一步的迁移。

那么,当时的移民是怎么渡海的呢?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说,似乎是无法达到的,但其实过海到达美洲大陆并没有什么困难。冰河时代末期封冻了大量的海水,海面下降了460英尺,于是露出了一座宽1300英里、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陆桥。如此大的“桥”实际上是一块大而新的次大陆,这为当时动植物的广泛繁衍提供了广阔的范围。而且,这一地区由于猛然低落下去,不是被冰覆盖着,而是被湖泊、沼泽、草地和冻土带的各类灌木所覆盖;这些植物为当时的大型哺乳动物如乳齿象、猛犸象、麝牛、鬃犎、驼鹿、麋山羊以及羚羊、骆驼、狐狸、熊、狼和马提供了食物。由于这些动物越过陆桥来到美洲大陆,因此,随之而来的便是以捕捉它们为生的猎人。

在白令地峡还存在的遥远年代里,整个北美洲都覆盖着巨大的冰川。它一直延伸到现在美国的密苏里州、伊利诺斯州、印第安纳州。冰山的高度达500公尺。这一称为威斯康星的美国冰川,在1.1万年前结束,那时连接新、旧大陆的陆桥沉入了白令海底。最为保守的估计是,人类在两万年前来到了美洲,还有的认为早在3万年、4万年、5万年、甚至10万年前,人类的足迹已留在美洲大陆。地质学家推测,新大陆的最早发现者越过白令海峡后,可能沿着一小块没有冰川的堤岸一直向美洲的南方走去,直到他们面前出现了没有冰川的广阔土地时才停了下来。

即使在气温回升使海面升高、淹没了这块连接地之后,最终形成的海峡也很狭窄,可以在看到对岸的情况下乘粗制小船毫不费力地渡过。后来的更先进的移民可能是乘船从亚洲来到美洲,然后沿西北海岸继续航行,直到最后在今日所谓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登陆和定居。渡海来到阿拉斯加的大多数移民,越过育空高原中部冰封的山峡,继续进入北美内地。他们被促使他们移居美洲大陆的同样的力量——寻找新的狩猎场地的动力和后方部落不断向前挺进的压力推动着向前迁移。这样,分散的狩猎部落不久便布满南、北美洲两块大陆。人们发现,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到1万年以前,亚洲移民已到达南美洲的南端。

印第安人以前曾被称为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他们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从民族特征来看,所有的印第安人都属于蒙古种人。他们以颧骨高凸、头发硬直粗黑、脸上和身上汗毛稀疏、小时候脊骨背后带有蒙古种人的斑点为特征。不过,不同的部落差异甚大;美洲最早的印第安人比后来的印第安人更不像蒙古种人,因为在今天所谓的蒙古种人完全进化之前,他们就已离开了亚洲。移民以近亲繁殖的小集团散居各地带,也说明了诸种独特生理类型存在的原因。

印第安人的文化源远流长,神秘莫测,主要类型有:玛雅文化、亚马孙河流域和热带森林的草原部落文化,主要包括阿拉瓦克人、加勒比人和图皮瓜拉尼人、巴西东部的狩猎采集部落文化,属于热斯族和博托库多人、潘帕斯和巴塔哥尼亚人、火地人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玛雅人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他们构成了多样的美洲土着人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玛雅”是为了方便而起的对他们的一个集体的称呼,这包括为该地区贡献某种程度的文化和语言遗产的人,也包括许多不同的人口、社会和种族群体,他们中谁都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特征。

在21世纪初,约有700万玛雅人,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至今还保留着大量遗留的古代文化遗产。一些玛雅人已经相当程度地融入了现代文化,另一些人还在继续着更传统的习俗,这些人以玛雅语作为主要语言。据说全盛时代玛雅人口达1400万;有基本统一的文化,称玛雅文化。

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北美大陆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前印第安人已经开始种植农作物了,到公元1000年左右,形成了以玉米、大豆和南瓜等农作物为主的农业种植体系。到18世纪中期,美国东南部五大部落还学会了种植烟草、土豆、大蒜、桃子等。其中,玉米和土豆影响最大。

印第安人虽然没有文字,但是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多种口头语言和口头文学。印第安人用他们丰富的地理知识,留下了很多的地名。这些地名都是印第安人留给北美人民的宝贵遗产。美国的州、地区、城市、河流、山川,使用印第安人名称的有一半以上。如“肯塔基”在印第安语中意为“肥沃的河边牧草”;“迈阿密”意为“半岛上的居民”。

多少年后的今天,印第安人的生活仍然带有非常浓厚的民族色彩,印第安人的婚礼最有代表性。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印第安人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被欧洲基督教信仰所同化,在今天的美国大部分印第安人信基督,但印第安人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它与基督教相混杂,成为一种奇怪的宗教信仰。卡耶特说,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据很高地位,最重要的部落首领是宗教领袖,他在内部事务上的权力高于部落首长。在大多数部落,部落首长仅负责对外事务,主要是与联邦或当地政府打交道,他对外代表部落,但他的任命权在宗教领袖,他在对内事务上更要听宗教领袖的。

(第二节) 不速之客

1492年8月3日,一个星期五的早晨,受国王派遣的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3艘百来吨重的帆船:“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尼亚号”,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过70个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只是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返回了西班牙。接着他又三次重复向西航行,登上过美洲的很多海岸,探察了波多黎各、牙买加、维尔京群岛以及从圭亚那到洪都拉斯一段大陆沿海地区。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

哥伦布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万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到了印度大陆……”

哥伦布去世后的100年,英国各宗教教派的分歧与矛盾日益严重。其中部分教会认为改革宗教礼拜仪式与清除天主教的影响措施还不彻底,他们反对教会对天主教的妥协措施,特别要求反对主教的种种特权,提倡教徒个人进行直接的宗教体验,要求改革复杂的宗教仪式,提倡简单的宗教礼仪。这种宗教派别被称为清教。

当时的英国政府与教会的当权者对于这种观点十分害怕,于是千方百计加以迫害。在1620年,100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他们漂洋过海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自由的宗教圣地。清教徒是英国国教的分裂者,他们成立了自己的教派,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宗教理想,而不是按照英国国教的方式。

茫茫大海上面,“五月花号”就这样一直漂泊着,上面的乘客一方面要承担凶险和疾病的痛苦,一方面又不知道自己归去何方。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对着荒芜的新大陆,他们心潮难息。清教徒们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以什么样的方式在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呢?

在海上漂泊了66天后,历经艰辛的“五月花号”终于向陆地靠近了。船上总共有102位乘客,他们的目的地原本是哈德逊河口地区,但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错过了目标,于是就在现在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了。当时是1620年11月21日。

同类推荐
  • 星火燎宋

    星火燎宋

    一个前世郁郁不得志,被逼上绝路的军人转世重生到北宋,从此千年前的历史被埋下了一粒星星之火……
  • 三国之轩辕子嗣

    三国之轩辕子嗣

    上古双帝,炎黄宿敌;汉室重生,唯一子嗣。天下纠纷,征战开篇;命运轮回,历史新编。吾以吾血荐轩辕,千军万马纵九州不朽霸业,我的传奇!天敌争斗,我的宿命!我就是轩辕晨,一个微小的商贾斗强悍诸侯!紧跟着我的脚步,让我们一起开始征战四方吧!(ps:小说内容皆为虚拟,切勿当真!)
  • 三天读懂五千年黄金传奇

    三天读懂五千年黄金传奇

    跌宕起伏黄金历史,错综复杂财富传奇。黄金历史发展脉络、趣闻故事、黄金开采冶炼过程等奇闻异事,让您从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诸多方面领会黄金的魅力,了解真正的黄金时代。
  • 环球东宋帝国

    环球东宋帝国

    穿越小说,商业小说,海上贸易,社会制度变革,大航海等等一个持久的帝国其实力不仅仅表现在军事上,也表现在经济文化上。
  • 春秋那些事儿:春秋五霸卷

    春秋那些事儿:春秋五霸卷

    王纲解纽,诸侯兼并,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本书将带领我们进入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古老的春秋时代,去认识五位绝世华丽的大英雄大霸主。他们从最疯狂最混乱的时代脱颖而出,在风口浪尖上中流击水,旋转日月,再造乾坤。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改变了历史。表面上,他们是光彩照人的时代骄子,可又有多少人在意过他们内心的世界。在这些英雄霸主传奇功业的背后,我们将发现一个潇洒豁达风流放荡的齐桓公小白,一个多情重义顽强不屈的晋文公重耳……这是一群真挚的男人,这是一部不灭的颂歌。读完此书,你会发觉。原来历史也可以如此可唉。
热门推荐
  • 擒王有道:极品腹黑妃

    擒王有道:极品腹黑妃

    祈国女帝,沙场不败的战神,下嫁白国国君的结局却是被丈夫和妹妹联手加害小产惨死!重生醒来,她满怀复仇之怒杀回白国,却不想被一个男人强行抱住扛上了床——“在床上服侍男人是你的本分。你要学会服从。”名动天下的祈王沦为侍妾,这大概是天底下最可笑的笑话了。
  • 罪孽道途

    罪孽道途

    大夏皇宫,金碧辉煌的宫殿在骄阳下熠熠生辉,汉白玉铺筑的石阶直达天听,华美到过分的宫廷建筑一座又一座,让人数都数不过来,极尽强盛的夏朝到达了一个朝代所能达到了极致,这是至高点,然而,在有心人眼中,却也是大厦倾塌的预兆。
  • 风月之异世逍遥

    风月之异世逍遥

    这是风与月在异世界的轻松故事,穿越者的金手指?各种系统,各种修炼法决,各种神器法宝,各种天赋?不不不,穿越者就应该有穿越者的样子。我会说在这背后有着一个惊世秘密和一个惊世“阴谋”么?再重申一遍,这是穿越者与穿越者与穿越者的故事,当然前期是暂时没办法展开的啦……这是两个主角和一打配角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萝莉)和一个“可爱的男孩子”呦~
  • 赵一曼传奇

    赵一曼传奇

    《赵一曼传奇》讲述的是:她端庄秀丽,亲切迷人。她冲破了数不清的障碍,同这片黑土地上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发生了骨肉般不可割舍的联系。她手持双枪、红装折马,在东北的密林中叱咤风云。她率领着抗门联军剿鬼子、杀汉奸,狠狠地打击了这群嗜血的豺狼。她让百姓和战士们敬佩拥戴,却让敌人魂飞胆丧。她被捕后,受尽酷刑。审判过她的人,在战败后泪流满面,跪在地上请求她灵魂的宽恕。被日军枪杀前,她给儿子写了一封感人的遗书。就义前,她高唱《红旗歌》,视死如归,时年31岁。这本《赵一曼传奇》适合青少年阅读。
  • 求雨

    求雨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默幽

    默幽

    再好的简介也没你直接看好........
  • 巨龙之城

    巨龙之城

    巨龙之城,百年前降临地球。百年之后,地球天才出现,龙城再次传承。是阴谋还是...凌川可否看破一切,到底为何而生,为何而战。爱恨情仇,正义邪恶,什么才是正确?孤战一生,路在何方
  • 佛说未曾有经

    佛说未曾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女尊之种田也幸福

    穿越女尊之种田也幸福

    真坑爹,飞来横祸还不算,一转身变身极品恶人,村民嫌,邻居骂,就连亲弟弟都不信。无奈,她只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卖卖点子,种种田,发家致富也不难,可是说好的男主呢?嘤嘤婴,娶个夫郞好艰辛,要宅的了斗,勾的了心,还要打的动心上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History of Friedrich II of Prussia

    History of Friedrich II of Pruss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