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94500000032

第32章 独具魅力的文学艺术奇葩(9)

回国后,由于疲劳过度而患神经衰弱症,病愈之后便着手创作新的钢琴协奏曲。1901年,他完成了驰名世界乐坛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的结构完整,旋律优美动人,乐曲充溢着俄罗斯淳朴、粗犷、热情和明朗的特点,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显示了拉赫玛尼诺夫已经掌握了俄罗斯音乐的真谛。这部作品的首演获得巨大成功,作者从此摆脱了过去失败的阴影。自1905年起,他被任命为莫斯科大剧院指挥,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主要有《第二交响曲》《第一钢琴奏鸣曲》和交响诗《死岛》。1908年,由作者指挥《第二交响曲》于彼得堡首演。同年还因演奏斯克里亚宾的第四交响曲《欢悦之诗》(又译《狂喜之诗》)而获格林卡奖。1909年,他访问美国。在美国他除了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出外,还以钢琴家的身份在美国各地公演,此外他还完成了《第三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自认为是“专为美国创作的”,可是从这部协奏曲当中,听不出美国音调,应当说他是第二协奏曲的继续,但其效果较第二协奏曲稍有逊色。这部作品在纽约首演时他亲自独奏。

从1910年回到祖国至1917年间,拉赫玛尼诺夫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莫斯科,在此期间他多次指挥莫斯科爱乐音乐会,完成了交响曲《钟声》,并担任俄罗斯皇家音乐协会副主席,他在俄罗斯音乐界的声望日高。1917年11月,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他踏上了流亡生活的旅程,从此再也没重返祖国,于1943年在美国逝世。

拉赫玛尼诺夫亡命海外时,先是在巴黎作短期停留,1918年11月11日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天,他到达纽约,从此便定居美国。此后,他便以钢琴家身份活跃于各国乐坛,每年1—4月在美国各地演出,夏天去瑞士卢塞恩湖畔的别墅度夏,10—11月到欧洲各国演出。声名显赫的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一时期,是演奏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他演奏技巧精湛,对贝多芬、舒曼、肖邦、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诠释,这使他博得全球音乐界的一致赞扬。1934年,拉赫玛尼诺夫在美国创作了着名的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狂想曲》,这是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一个主题而创作的,这部乐曲被认为是作曲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自始至终没有改变,他一贯沿着俄罗斯音乐传统即音乐史上的莫斯科乐派的方向前进。他继承和发扬了柴可夫斯基的抒情性和塔涅耶夫的严格的古典主义乐风,也有西欧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气息,并具有巨人李斯特风格的强烈效果。但拉赫玛尼诺夫始终保持着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观,他是以俄罗斯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曲家而闻名于世。拉赫玛尼诺夫逝世前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紧张时刻,他不顾衰弱的身体,在美国进行巡回演出,把所得报酬用于战时救济。遗憾的是这位国际着名的音乐家流亡国外以后,始终未能重返祖国,而他的音乐生涯却是与俄罗斯紧密相连的。

5.音乐天才肖斯塔科维奇。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生于彼得堡一位化学工程师家庭。他自幼显示了突出的音乐才能,9—11岁时就已经学会作曲,并且小小年纪就关注社会问题,他最初的作品有钢琴曲《自由颂》《纪念革命烈士的葬礼进行曲》等。14岁时入彼得堡音乐学院,主攻钢琴(指导教师尼古拉耶夫)和作曲(指导教师施坦伯格)专业。在校期间除了系统地钻研了西欧和俄罗斯经典作曲家的创作外,尤其对19、20世纪之交的着名作曲家马勒、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的创作发生浓厚兴起。1923年和1925年先后以钢琴和作曲专业毕业。他的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的演出获得很大成功,使他在国内外一举成名。1927年参加华沙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荣誉奖。

1927—1940年是他在思想和创作上,从探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他起初的一系列作品陆续受到了挫折。他在自己的第二交响曲《十月献礼》(1927年)和第三交响曲《五一》(1929年)中,力求将当时最新的技法与革命的题材相结合,但是演出后,受到的批评远远胜过赞誉。他的讽刺歌剧《鼻子》(取材于果戈理的同名短篇小说,1927年),因为写作手法怪诞而受到冷遇。他的两部芭蕾舞剧《黄金时代》(1930年)和《螺丝钉》(1931年),由于以漫画式的笔法表现苏联现实生活,不被人们接受,演出遭到失败。最为严重的是,取材于列斯科夫的同名小说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1932年)的问世,在国内外获得广泛演出机会长达四年,其间,在受到一片赞扬的时候,突然遭到苏共中央《真理报》1936年1月28日的专论《混乱代替音乐》的严厉谴责。紧接着不到10天,《真理报》2月6日又发表另一篇专论《舞剧的虚伪》,对他的第三部芭蕾舞剧《清澈的溪流》(1935年)作了完全否定的评价。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的精神几乎完全崩溃。慑于当时的社会压力,他不得不取消已经开始排练的第四交响曲(1936年)的演出。

然而,他同时期的其他音乐创作则获得了广大公众的赞誉,包括为若干苏联经典影片,如《迎展计划》(1932年),三部曲《马克西姆的青年时代》(1935年)、《马克西姆的归来》(1937年)和《维堡区》(1938年),《伟大的公民》(1937—1939年),《带枪的人》(1938年)等写的音乐,还有“用创作来回答”对他的批评的第五交响曲(1937年)、钢琴五重奏(1940年)等作品。这些音乐创作,以大众化的音乐语言和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也表达个人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深受人们的欢迎。此外,他为西欧古典剧作《哈姆雷特》(1932年)、《人间喜剧》(1934年)、《李尔王》(1940年)等写的配乐,以强烈的悲剧色彩而扣人心弦。

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发生的“肃反”扩大化,殃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场灾难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心灵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他的若干亲朋好友先后因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到了迫害,其中最突出的是同他有忘年之交的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被诬告为德国间谍而突然被处决,同他在艺术上有密切合作关系的着名话剧导演梅耶尔霍德也突然消失,这一切使他的思想情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从1948年开始,肖斯塔科维奇在写了一些易于为听众接受的器乐曲,如管弦乐《节日序曲》(1954年)、《第二钢琴协奏曲》(1957年)、电影音乐《攻克柏林》(1949年)、《牛虻》(1955年)等作品的同时,还写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其中以清唱剧《森林之歌》(1949年)、无伴奏混声合唱套曲《十首诗》最具代表性。此期间创作的主要音乐体裁仍为交响曲,包括以反侵略和反暴政的人道主义为基本主题的《第十交响曲》,描写俄国第一次革命历史画面的史诗性的《第十一交响曲》(1955—1957年),思想性与艺术性同前者相仿的《第十二交响曲》(1961年),以及开拓声乐——器乐交响乐新篇章的《第十三交响曲》(1962年)和声乐交响诗《斯捷潘·拉辛的死刑》(1964年)。其中,因《第十交响曲》和《第十三交响曲》以其犀利的笔触针砭时弊而几经磨难。

1965年,肖斯塔科维奇进入了他的创作晚期,虽然年迈体弱疾病缠身,但他仍以坚强的毅力写出了他最后的27部作品。其中有人生哲理题材的,如以死亡为中心内容,鞭笞邪恶、暴政,赞扬正义、民主和艺术创造不朽的《第十四交响曲》(1969年)、对人生旅程的回顾和思索的充满悲剧性冲突的《第十五交响曲》(1971年),以及以《浪漫曲七首》(1967年)为代表的7部声乐套曲和5首弦乐四重奏(第11~15首)等各具特色的作品。

肖斯塔科维奇还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1949年3月,他出席了在纽约召开的保护世界和平文化科学会议,并出席了翌年在华沙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还在这次会议上以苏联代表的资格发表了演说。1953年,他荣获国际和平奖。

(第四节) 色彩斑斓的绘画艺术

俄罗斯的绘画有悠久的历史,不过,只有在基督教传入以后,由于拜占庭艺术的影响,俄国才开始有镶嵌画、壁画、圣像画、细密画等几种主要形式。17世纪,俄罗斯绘画开始摆脱中世纪艺术的束缚,不再囿于宗教圣像题材,而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力图如实地反映生活。18世纪,由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肖像画备受重视,出现了忠实地描写人的个性特点的画家。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步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由于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文学运动的影响,表现人民觉醒、揭露农奴制腐败成了19世纪上半叶绘画的重要主题。

19世纪60年代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俄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863年,一批有才华的美术学院高年级学生同只准画神话和圣经题材的学院传统相决裂,退出美术学院,单独组织起来,研究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成立了彼得堡的“自由画家协会”,后来在1870年改组为“巡回展览派画家协会”。19世纪60—80年代俄国最着名的画家大多属于这一派。“巡回画派”画家提倡面对现实,主张艺术要有思想性,绘画艺术应该参加改造现实生活的斗争。他们的绘画不但揭露和讽刺俄国统治阶级,表现城乡贫民的苦难生活,而且创造了一批为争取新生活而斗争的革命者形象。

1.古典主义画家克·普·勃留洛夫。

克·普·勃留洛夫(1799—1852年)是古典主义最着名的代表,但他将浪漫主义特征带入了俄罗斯古典主义绘画。他在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师从伊凡诺夫,1822年赴意大利学习,意大利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光辉成就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827年他赴庞贝古城遗址考察后,于1833年完成了名作《庞贝的末日》,这幅画气势磅礴地表现了庞贝城被毁灭的惨剧中最高潮的一瞬间,表现出当时比人的死亡更为严重的事情——时代的灭亡,旧世界的倾覆,塑造了具有高度戏剧性的造型美感,其创作方法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原则。作品为他和俄国赢得了声誉。普希金评价这幅画堪称“俄罗斯画坛的初日”。

勃留洛夫精通肖像画、历史画、风景画,是一位优秀的多面手。19世纪20年代,勃留洛夫在意大利倾注大量创造性的灵感和技艺于素描和风景画中,《意大利的早晨》《意大利的晌午》都以高度的技巧刻画出光亮和影子。勃留洛夫创作的肖像画集中体现了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人物个性的才能,代表作有《考古学家兰奇像》《画家耶宁柯像》等,其中《自画像》达到了深刻的心理刻画水准。

1836年他载誉回到了阔别十余年的彼得堡,并被皇家美术学院聘为教授,他的绘画体裁多种多样,兼风景、风俗、肖像、历史题材画家于一身,如以东方题材创作的《土耳其妇女》虽属风俗画,但仍可以看到学院派统领全幅的功力,画面用土耳其的服饰和布景展现了独特的东方风情和韵味。

2.列宾与《伏尔加纤夫》。

1844年,在哈尔科夫附近的丘吉也夫城一个殷实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在几十年后对俄国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当他的父亲被征入伍后,这个家庭的生活就陷入了贫困之中。

由于家庭的贫穷,全家挨饿是常有的事。所以有时哪怕只是弄到一片很咸的黑面包,大家吃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列宾的祖父和父亲都经历过贩马生涯,所以他从小就与下层人民有过比较广泛的接触。列宾在当地的地形测量学校接受初步教育后,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向往艺术,于是,他到当地一个圣像画家那里学画,但他并未局限于他的主人与老师希纳科夫教给他的画圣像画的艺术。丘吉也夫城另外一位有才能的画家别尔萨诺夫的作品也深深地感染了他,这样,他不仅按照圣像画家的要求画宗教画,也画些肖像画。

1863年,列宾靠他的积蓄前往俄国首都彼得堡求学。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彼得堡火车站的月台;好不容易找到了位于瓦西里耶夫岛涅瓦河岸街的美术学院。他兴奋地绕着美术院的围墙兜了好几圈,内心充满着幸福感。列宾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翌年被正式录取。他在美术学院上学时,画了两方面内容的画。一种是由学院指定的,为参加大金质奖章竞赛而画的;另一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画的。前一种画的题材来自福音书,后一种画的题材来自生活——沿着涅瓦河散步时看见的难以忘却的场面。

1871年,列宾的毕业创作《伊阿亦拉女儿的复活》画面十分动人:在半暗的、只有几支昏黄烛光照耀的房间里,在死一般静寂中,人们在期待着奇迹的到来。基督神态的庄严和老父紧张、焦虑的表情,构成了整个画面肃穆的气氛。躺在高台上,身上罩着白色被单的伊阿亦拉女儿披着长发,戴着花冠,仿佛正在沉睡。这幅作品创作的意境是由列宾童年时代看到姐姐乌斯佳之死的印象而来,因此画面显得特别真切而令人感动。

与此同时,列宾正在酝酿着另一张画,这是一张日后使他一举成名的传世之作。有一次,他与萨维茨基一起沿着涅瓦河往上游步行。画家在城市郊外,看到一些有宽台阶向下直达河边的豪华别墅,还有衣着华丽的小姐,这一切显得生气勃勃。忽然,在这一豪华的场面中,列宾第一次看到拉着拖船沿涅瓦河逆流而上的一批纤夫。这些画面在他的心中翻腾:一边是给太阳晒黑的、衣衫破烂的、肮脏的汉子;而另一边则是一些快乐的、悠闲散步的老爷、小姐。他画下了第一批速写,当然还需要长时间大量地写生,要反复地熟悉纤夫们真正的家乡——伏尔加河。

同类推荐
  • 大宋摄政王

    大宋摄政王

    宋朝,一个辉煌的时代,华夏文明独步世界的时代。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工商业最兴盛的朝代,资本主义开始悄悄萌芽,向近代国家转型的趋势初现。就是这样的一个文明国家却最终毁于野蛮的游牧民族。一个军校的高材生,莫名其妙的空降到南宋初年。于是,从绍兴七年开始,原来的历史被新创造的历史所覆盖——北伐光复,一统泱泱华夏;草原筑城,摧毁游牧民族;东南亚逞淫威,开南海为中国内湖;铁蹄所至,万物齐诛,非炎黄血脉皆为草芥,非华夏子民俱是蝼蚁!为了地位和新政残刻无情,打压异己狠辣酷烈,“大清洗”运动与红色恐怖令他身后骂名滚滚!推荐架空历史力作《李煜大帝》本书读者群:58541370,欢迎热爱本书的同志们加入
  • 平阳侠盗

    平阳侠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执剑天涯,快意恩仇。在隋唐乱世,诸侯并起的时代,是王道的的纵横,也是侠道的奋起。以军礼送别,却不入丹青的平阳昭公主;以大盗为名,却劫富济贫的侠道楚天问。不一样的历史,一样的慷慨激昂……
  • 孽海帝王(全集)

    孽海帝王(全集)

    本书透过斑斑史籍,剥去层层伪装,从历代孽海帝王中选取一百几十个最有代表性的混账家伙,略略予以曝光,好让大家看看从前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秦皇汉武”们,都是些什么东西,以便醒醒脑子,免得被人蒙在鼓里,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封建帝王是什么德行。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诸葛世家

    诸葛世家

    诸葛亮、诸葛瞻父子两代,白手起家,建立大夏王朝。曹操、刘备、孙权枭雄本色,谁先掉队?周瑜、陆逊、司马懿、祖渊、褚仁,史实与虚构的对决,棋逢对手。北方世家、荆楚集团、吴郡四族,如何在历史上书写自己的篇章。儒墨、佛道、华夷之争,江湖神秘组织,多元素汇聚,碰撞出怎样的花火?请看《诸葛世家》
热门推荐
  • 零破苍穹

    零破苍穹

    这片大陆上一切皆于实力为尊,强者才能有尊敬与威严,实力是这片大陆铁的规矩……灵者,灵师,灵尘境,灵墓三境,灵宗九境,灵尊境,人地天三境!虽然字数相差不大,但没每个阶级间的差距已至实力的差距是很大的,人们都是靠修炼灵丹来提升本身实力的……然而,大陆上还有一些人修炼天赋极佳,以修炼自己的武魂或是药魂来提升自己的,同样其又有严格的等级分化……
  •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 猫居

    猫居

    大四的学生念小生阴差阳错的拥有一只猫的身体后,他才发现猫的世界竟然是这样子的……于是,不同于电视剧《蜗居》的住在女生宿舍的《猫居》生活开始了……猫能的嫁接,于是美女,房子,金钱,地位纷纷踏来!荒诞,奇异的世界,一个邪恶YD的故事就此上演。
  • 浴雷重生

    浴雷重生

    在一场车祸中,主角因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离开人世。但他也因此得到一个机遇而在另一个古武世界重生。为了重返原来的世界,开始了主角的修炼之旅。
  • 人情已不复存在

    人情已不复存在

    我,是一名警察在三年前死于一个毒贩子的巢穴,离要投胎还有3个月,那天我路过人间的合肥,发现了一个女孩被男朋友灌了毒酒后打下一棍,并说了:“我爱的不是你我爱的是你妹妹玉清!”只要死前被人打了一棍那么她就会暂时失去记忆,我不由自主的为她同情这是为什么?
  • 老天让我搞定的那些事儿

    老天让我搞定的那些事儿

    上班族的他,被老天选中,派去做一些特殊的任务因此他也从老天爷那里获得了那些不被常人理解的异能。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任务,咱们且看闻人渊是如何化解的。
  • 录异传

    录异传

    打打怪,捉捉妖,没事的时候帮人算算命“这位施主,请稍等一下.”美女疑惑的看着他问道:“有事吗?”“无量天尊,贫道观施主你今日必有血光之灾,得意在此等候施主。”美女轻轻的笑了笑问道:“哦,是吗?要不要在去宾馆里面开一个房间,躺在一起慢慢的解决这个血光之灾?”夏一涵微微红着脸,扭扭咧咧的说:“这个也不是不可以,既然是女施主要求了,贫道也勉为其难答应女施主了。”
  •  戎妆

    戎妆

    作为医仙的传人姐姐从医悬壶济世,兄长作为武神的传人历经沙场。自己从小被养在世外桃源之中,本想着就此了却一生,却意外遇见了满身是伤的齐朔。相处间渐渐被齐朔口中的战场吸引,留书与齐朔一起北上参军。后因高智清设计对齐朔怀恨在心,不惜重整容貌作为药王谷新谷主的身份成为梁王的谋士进入朝堂之争。
  • 鬼节捡BOSS:天师难惹

    鬼节捡BOSS:天师难惹

    “哇,美男!”毛大人偷偷擦着口水,左右无人,她连蒙带骗地将美男抱回了家。身为本世纪最具天赋的驱魔师,她最大的兴趣不是驱魔而是美男!可是,为什么这个美男是……面瘫!呜呜,她要的是温润如玉,笑容满布的腹黑男……可恶!居然还赖着不走,哼,她一定要让他知难而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he Lady of Lyons

    The Lady of Ly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