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87600000018

第18章 与魔鬼对峙的眼光(2)

而有的人甚至对《围城》进行了续写,有的写唐晓芙和方鸿渐结婚之后,相处的并不是非常好,为了报复方鸿渐,她回到了上海,而且不给方鸿渐追赶的机会,方鸿渐来到火车站寻找她,没有找到,却发现了孙柔嘉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这对方鸿渐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他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愁眉苦脸,等等等等,这些人物跟钱钟书的原著十分相像,但没有钱钟书的那种叙述风格,而风格,这个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任何人都模仿不来的。

当然,《围城》给钱钟书带来的影响也不仅仅是如此。各界的评论是一方面,而很多人竟然以故事里的方鸿渐来猜测钱钟书本人了。有人说,故事里面方鸿渐和一行人去教书的过程,就是钱钟书去蓝田教书过程的一个写照,还有人竟然开始用里面的人物事迹来附会钱钟书的朋友,而杨绛则成了故事里面的孙小姐……对此,杨绛在《围城》的后记《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讲到,《围城》里面的人物都是虚构,不需要附会。可人们对这本书的讨论兴趣丝毫没有减。

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文学作品的力量,以及真正的文学作品遇到的困窘吧。一部《围城》,叹息起了多少人的心。与读金圣叹的评语一样,每个人捧起书来,都不禁倾倒于作者的博学、智慧和幽默。

3.幽默大师

抗日战争的胜利给钱钟书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杜甫的那句诗,国破山河在,在钱钟书看来,不是一种绝望,而是一种乐观。国家破了,但好歹山河仍在。有很多人想吞并中国,可是中国人还是坚守着自己的文明到了最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胜利。

与此同时,钱钟书和杨绛对是否离开这个地方都有不太确定的态度。钱钟书为了养家糊口,已经找了三个职务,在这三个地方,他都可以很好地跟人沟通,生活下去,并且他的骨子里有着浓厚的安土重迁意识,要离开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往往需要适应很长的时间;而杨绛的态度也是不确定的,在她的眼中,有家人的地方才可以久住,当时有很多亲人都在上海,而且钱钟书在上海的职务已经越做越好,所以二人尽管有意识地想变动一下,但都没有提到离开上海。

但跟以前不一样的是,他们再也不必诚惶诚恐地生活了。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街上行走而不必担心被日本人抢劫,行为上的自由直接使他们的思想进入了一个脱离束缚的新境界。钱钟书于是更加卖力地创作,更加卖力地工作。他心中明白,自己曾亏欠过杨绛和家人,要努力地弥补。

无论是写散文,写杂文,还是写小说。钱钟书是中国近代最有幽默细胞的几个大文化人之一,他的幽默跟中国古典小说里的幽默风趣不一样,跟周作人林语堂等人倡导的幽默闲适的文风也不一样,跟鲁迅先生的幽默也不一样。他的幽默是带笑的幽默,而且这笑是微笑,而不是冷笑,微笑之中的讽刺,是绝妙的讽刺,冷笑之中的讽刺,是唾骂的讽刺,钱钟书幽默的绝妙之处,就在这里。

曾有人记录钱钟书在愚人节那天到学校做演讲的情形,院长首先对钱钟书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钱钟书带着那种惯常的微笑,走上讲台,对下面的听众说道:“院长的话让我诚惶诚恐,他说我是优秀学者,这实在是愧煞我也。打个比方说的话,我现在给大家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待会如果拿不出款子来,是要受耻笑的——”这个在《围城》里提到过的比喻,当然一出场就让人捧腹大笑。

关于幽默,他有过非常精当的论述。

在论笑的文章里,他说:说笑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文章一开始钱钟书就引经据典(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也是他一贯的实力)用《广阳杂记》一书里的话来引起讨论的话题。然后还是跟以前一样,东西贯通。

他讲到,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于是你看见傻子的呆笑,瞎子的趁淘笑--还有风行一时的幽默文学。

钱钟书将幽默文学提出来,可以说是很有见解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各种文体都处于草创实验的阶段,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幽默文学、风趣小品文都还没有真正意义地成熟,钱钟书论幽默,就是要将幽默的精髓挖给人们看,要人们进一步明了幽默文学的创作,这说明了钱钟书的时代性眼光。

他在文章中开始不客气地指责一些不负责任的文人——“幽默提倡以后,并不产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脸。挂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脸当然身价大增,脱离戏场而混进文场;反过来说,为小花脸冒牌以後,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艺只能算是“游艺”。小花脸也使我们笑,不错!但是他跟真有幽默者绝然不同。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

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默,正因为我们有幽默。这句话说得再好没有了,承接上面一段对人们曲解幽默的讽刺,这句话的讽刺意味更加浓厚,也就更引人捧腹,在这样的文字面前,我们仿佛会感觉到身边站着一位极为睿智的老人,他脸色很平静,但眼神很调皮,仿佛在跟你玩眼神游戏,只是等他一张嘴,妙语连珠,我们只要尽情享受幽默就可以了。

1948年,钱锺书终于出版了那本经营多年的《谈艺录》。这本曾经的“天书”以毛边纸做底料,以夹缝做衬托,在那种艰苦环境下写的。这是他抗战时期撰写的最后出版的一本著作。确如他在序文中说的“《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后又不断修订,最后终于在抗战胜利后定稿。

《谈艺录》不是一本单纯的谈艺之书,而是一部学术著作,读此书需要很深厚的文学功底。此书以唐宋开始,但又不是笼统的认为哪种诗体好。他认为:“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此亦是文学并不对立,只是我们的角度与性情不同而已。诚如冯友兰先生说的“中国哲学中我与非我并未分开。”艺术也是如此,唐诗与宋诗,唐人与宋人并未分开。而此书中定有西洋的批评在里面,或可说,也是"诠注中国诗学的创新之作”。

1949年国民党奔往台湾,不仅仅是国民党连带的“亲属”奔往台湾及海外,就连京沪一代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往外走。胡适之先生就是这样。可是钱锺书并没有离开大陆。各种原因我们亦不得妄猜,只觉他自有他的理由罢了!后钱锺书的清华同学吴晗力劝他回母校任教,遂决定重返清华。

面对着新生的中国,迎着初升的太阳,此时年近不惑之年的钱锺书心里定是阳光一片,完全沉浸在欣悦当中。

4.太阳依旧升起

很快,一件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情发生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钱钟书三十九岁。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不要有所怀疑,要在“三十而立”的基础上更加的坚定。

清华文学院的院长当时是吴晗,他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清华的高材生,正好清华当时在用人之际,于是召集贤士成为重中之重,而在他看来,钱钟书当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吴晗多次的盛情邀请,并托人给钱钟书带去信件,钱钟书起先不肯,一是他自己很谦虚,认为自己“财力有限”,另外,他在上海的生活已经安顿下来了,也不想到处动,可吴晗实在太热情了,他不停地谈及清华与钱钟书的缘分,钱钟书终于心动了,光华很好,但没有清华好,这是钱钟书最后做出结论时候,跟自己说的话。

于是钱钟书从上海回到清华任教。此次北上,重回清华园,是他们全家一起的。除了1969年在干校的短暂生涯,钱钟书余生都在北京,北京对钱钟书来说,可谓是意义良多了。他重新踏上去北京的列车,心中有点激动,二十年前,自己也是差不多以这样的心境,从南边往北边走,那时候的自己还年轻,总觉得什么事情都是新鲜的,而如今自己已经成为一个丈夫和父亲了,他望着窗户外面飞速往后退树,感觉那就是时光流逝的最好的比喻。

多年后,钱钟书在十年文革期间遭受无人能感受的折磨和痛苦。先被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在学部被批斗,后来作为“先遣队”去“五七干校”,七二年回北京开始创作《管锥编》,又因与强邻难相处被迫五年的“逃亡”生活。当然其夫人杨绛在这一艰难岁月中一直陪同。实在是凄惨、痛苦啊。

钱钟书来到清华的时候,叶企孙为清华校长(在此有必要解释一下,当时校长这一名称是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晗任清华文学院院长,赵诏熊人清华外语系(当时外文系)主任。在此之前的系主任为陈福田,他辞职后离开清华移居夏威夷,于1951年逝世。对于钱钟书重回母校,可以借用诗句“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惜时”来描述。他的关系圈几乎在北京,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既然来到自己熟悉之地,但作为“客人”便去拜访沈从文、张兆和、梁思成、孙大雨等旧友,大家都很想念钱钟书,争先恐后地把他请了家里来吃饭。

从1949年至1953年,钱钟书夫妇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在外文系授课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夫妻二人非常和睦,住宿业方面,他们将外文作为自己的专业,总是有互相会心的地方,这更加让他们情深意笃。

白天的工作并不是很繁忙,所以他们可以按各自的生活习性,自由地生活。在外语方面,杨绛尽管是个高手,但跟钱钟书比,还是稍微有些逊色。但是她自己做学问的时候,却尽量不去问钱钟书问题,很简单,因为钱钟书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在做学问,如果她有什么问题就立马去问,会打扰钱钟书工作的。

所以她遇到一般的问题就自己查字典,一本字典上没有,就查好几本字典,最后还没有头绪,她就会找个机会问问钱钟书,钱钟书几乎是有问必答,而且回答的总令人满意,这是跟他丰厚的学养分不开的。

清华成就了钱钟书,这里是他的一个梦,重新回到这里,他感到了些微的安慰。生活的平静能够持续多久?他们并不知道。即使是短暂的停歇,已足以令他们感到心安。

同类推荐
  • “四人帮”沉浮录

    “四人帮”沉浮录

    本书对十年“文革”期间,中国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党内阴谋团伙“四人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作者收集了大量历史材料,从四个人的底细开始,对他们的历史进行追踪回顾,讲述他们如何一步步积累政治资本,并一步步攫取政治权力,并结为帮派团伙,直至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十年“文革”期间,这一阴谋团火为非作歹,打到一大批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卓越功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制造数不胜数的冤假错案;他们在权力斗争中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与林彪团伙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为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他们挑起群众斗群众,制造天下大乱,不惜把中国大地变成血雨腥风的狂热海洋。
  •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主要内容包括:匆匆过客故人缘,直笔人戮赵秉钧,“出世人世”伍廷芳,“革命圣人”朱执信,“晚节不保”郑孝胥,生于寒露不逢时,“哑巴”童年不言愁,动荡岁月倍寒心,非法探亲过香江等。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白居易(中国十大文豪)

    白居易(中国十大文豪)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之地是今河南省新郑县。白氏先祖本为胡人,是西域龟兹国的王候。后来汉化较深,生于官宦之后,诗书之家,白居易从小就受汉文化的熏陶。
  • 赫鲁晓夫全传

    赫鲁晓夫全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尼基塔·赫鲁晓夫是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敲鞋子的苏联领导人,事实上,他也是20世纪最复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谴责斯大林,释放数以百万计受害者,并为他们平反昭雪。他努力减缓冷战紧张气氛的笨拙尝试引发了柏林与古巴两次危机。作为斯大林之后头十年的苏联统治者,赫鲁晓夫给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打上了其自身矛盾的深刻印记。此外,他的一生和从政经历为我们勾勒了苏联时代的整体画卷:革命、内战、饥荒、集体化、工业化、恐怖政治、世界大战、冷战、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
热门推荐
  • 下堂小妾不好惹(全本)

    下堂小妾不好惹(全本)

    这也忒扯了吧,她堂堂一新世纪女性,怎么去庙里看个千年女尸就看成古人了?还是个被老公抛弃在远郊别院的三岁孩他娘?她仰天长嚎:我要离婚???第一次见到她,她和儿子满脸贴着黄瓜,躺在院子的摇椅中,惊恐的把他当成劫匪。第二次见到她,她带着儿子卖胭脂,口口声声的要为儿子创造新生活。第三次见到她,她狂舞一曲,成为名人,对着台下的男人巧笑倩兮。这个该死的下堂女人,来人啊,绑回去处理。身中奇毒的鬼族少主只有看见她才能感受到温暖,他用尽所有来爱她,将她护在心尖上,并承诺一生一世相守永不离???忠心护主的鬼族杀手为了救她不惜与她同落悬崖...温柔的佛族首领是她年少时的心仪之人...当她的身份一步步被揭开时,她竟成为他们一心寻找的‘千年舍利’,逃不开也躲不掉...当她亲耳听到他的王爷相公原意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放弃一切时,她的心彻底死了...顺遂他的心意,她将自己当做换取解药的筹码,被埋入三尺黄土之下~~~直到他的世界再也没有她的存在,他才知道,他到底错过了什么~~再次归来,她心中的牵挂早已换做他人,那个愿意用一生柔情守护她的男人,她不愿再放手~~她的出现,牵动了两个情敌的身世之谜。当真相大白时,一切该何去何从?
  • 转生之九天幽歌

    转生之九天幽歌

    故事从这里展开——西蜀皇城,偌大的皇宫魔影憧憧。外有纳兰雲率领军队虎视眈眈,内有君臣貌合神离伺机而动,远有魔女投以的怨毒的目光,近有巫咸从未冷却下来的觊觎的目光,还有尚琳临死前的赌咒。。。。。。内忧外患,危机似乎从未远离。。。。。。周饶临安,淳于律已经得知“纳兰谨”未死的真相,他与宓幽是否还能再续前缘;纳兰晴的到来,又会在巫咸掀起怎样一番风雨;踏上寻找宓幽旅程的纳兰明月和纳兰霁,又会有怎样的奇遇;从未露过面却一直暗中将黑手伸向三国的始作俑者——巫咸,在新的篇章之中又会掀起怎样一场腥风血雨;经历生死之劫之后的即墨家族是否还会隐居山林;而蠢蠢欲动的魔族在魔帝伽罗的带领之下,会给魔女们的旅途带来怎样的灾难;降落大地的那一道银光,为何会让宓幽在意不已;一直追捕宓幽的神秘人物,又会给宓幽带来什么;北狄大漠,魔女与耶律哈丹,是否会擦出火花?最后赢得芳心的,是年轻的北狄君王,还是痴情的周饶太子,亦或是一直伴于宓幽身边的白灵圣子?命运的转轮再度开启。。。。。。
  • 女配之系统

    女配之系统

    她,苏紫魅,居然在自己家的商场里撞见了闺蜜与自己男朋友在亲吻,之后又闺蜜害的家破人亡,她不甘,老天真是捉弄她呢。在快失去意识的时候,心里响起了:“叮,已经与宿主本身签订契约。恭喜宿主成为女配空间第一人。”她那时连话都没说,身边的景色迅速变成白色的空间“我不是...要死了吗?”
  • 凤舞九天:逆天废材不好惹

    凤舞九天:逆天废材不好惹

    以卿,这位顶尖的武器,最后却栽在了一个负心汉的身上!犹如穿越小说中的那样,她穿越到一个同名的,可被人人唾弃的她身上。某女手指苍穹,毅然决然的说道:“既然给我重生的机会,我定要那些负过我的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修炼创世神谷秘籍,千年丹药手到擒来,远古神兽乖乖躺好来收!似乎,她是脱离命运之轮的存在!但是,可曾想过,在这无缘无故的穿越与重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在多年之后,以卿迎来了一次生死未卜的劫难……若可成功,便是一世无忧;若是不成,就是万、劫、不、复!
  •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脑域为王

    脑域为王

    这个世界天朝兵锋强盛但娱乐不行,李浩轩发现这个世界该有的人都有,但是该有的东西却是什么都没有。他励志要当一个导演,一个来自天朝却又享誉全世界的导演。好莱坞只是他的第一站,接下来他的目标便是——全世界!
  • 木婚

    木婚

    80后小女人的日子,80后独生女的感觉;8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如连理枝一样相互纠结的婚姻状态。8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五年记“亲爱的,我不知道怎么跟你相处;因为,我从未真正跟同龄人生活过。我没有兄弟姐妹,只有父母。”
  • 人生的成功定律(走向成功丛书)

    人生的成功定律(走向成功丛书)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灾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绝世箫妃(全本)

    绝世箫妃(全本)

    多年的大火另有阴谋,多年前的相遇造就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何日才能水落石出,何时两人才能相识,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关吟箫,自小家门惨灾不幸,一场无名之火毁了她温馨的家园,孤身一人只得寄居京都为官的舅舅府上,还不得以真名示人,抚箫成曲,优美动听……自小相伴的表姐入宫封为云妃,宫内后位久悬未定,云妃施计将她招入皇宫,皇宫内险恶重重,而她却有幸得到太后的宠爱,这又是为何?难不成因为随身所带的碧箫佩?本无意于她的皇帝中秋节后却在天香亭对她说:“朕纳你为妃可好?这空置已久的中宫之位,依你的才貌,朕看你倒是比她们适合。”无意于后宫之争的她又该作何选择?不久太后病中将她指婚于痛失挚爱的宁王,宁王鹣鲽情深对于太后的指婚十分不满,新婚之夜却歇在小妾房中,婚后故意冷落无视她的存在,而她却该如何?在别苑消暑归来途中,被歹人袭击,为救已有身孕的小妾茗香,吟箫孤身涉险,半途被人劫持,所幸被白衣人所救,而这白衣人对她态度暧昧不清,这又该作何解释?宁王无意发现已故的王妃并非多年前所遇而一见钟情的女孩,而嫁入府中的新王妃吟箫才是他牵挂多年的女子,此时的吟箫已与她闹翻离府而去,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又该如何了结?小叶的新文:正剧+新文风+腹黑男女主《鸾劫:梅花妆》http://novel.hongxiu.com/a/135851/
  • 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

    本书借鉴了小说的创作方法,融入合理的想像,用优美如诗的语句为读者讲述了苏小小、柳如是、梁红玉、赛金花、陈圆圆、杜秋娘、马湘兰、顾横波、董小宛、宼白门、李香君、卞玉京、杜十娘等十三位古代青楼女子的曲折且凄美的经历——出生、成长等和他们被世人铭记的事件,再现才华横溢的古代女子的波折人生。而这些青楼女子的曲折人生、情感和代表事件正是她们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