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87600000011

第11章 有没有这样一个世界(1)

1.一只蝴蝶吻过心尖

两只斑斓的蝴蝶,在明媚的阳光下相遇了。他们吮吸着雨露的滋养,吸收着阳光的热量,在温暖的风中翩翩起舞。是的,杨绛和钱钟书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开始了,新的篇章是从订婚那日开始的。

两个人,一个忠厚文明,一个贤淑聪慧。所以他们的世界里几乎没有矛盾,没有争吵,以至于直到订婚之前,他们竟然没有吵过架;以至于订婚的种种好笑与尴尬,丝毫没有影响的两个人的心情——

关于订婚,杨绛是感觉又无奈又好笑的。据她回忆到“我们那时候,结婚之前还多一道‘订婚’礼。而默存和我的‘订婚’,说来更是滑稽。明明是我们自己认识的,明明是我把默存介绍给我爸爸,爸爸很赏识他,不就是‘肯定’了吗?可是我们还颠颠倒倒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当时两家都是恪守中国礼节的书香世家,无论对新思想多么提倡,在礼节方面还是希望按规矩来的,从杨绛的话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到她和钱钟书当时的无奈与好笑。其实钱钟书就此问题也向他的父亲钱基博征求过意见,按他的说法,直接结婚就得了,这么多俗套不好,可是钱基博十分严肃地批评了钱钟书,说这是规矩,无论如何是不能改的。钱钟书没有办法,只得照做。

钱基博专门找人给钱钟书做了一套新衣服,尤其是鞋子(钱钟书不喜欢区分左脚和右脚),他一直叮嘱钱钟书不要穿错了,钱钟书认真地听着,对于这么一件事,他还是有些担心的,这完全不像在课堂上背诵什么诗词,或者没事的时候给人写写字写写文章,这是从没经历过的事,可无论如何,他还是忍着自己的惶恐,跟着钱基博去了杨绛家,因为第一步照例是求亲的。

钱基博当时是兴高采烈的,任何一个从封建传统走来的家长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兴高采烈,自己的儿子订亲,就代表着一个家族血脉的源源流淌。杨荫杭对钱基博的才华十分钦佩,他盛情接待了钱钟书和钱基博,请了二人坐,然后观察钱钟书。钱钟书对这个陌生的丈母爷笑也不是,绷着脸也不是,只得低下头看自己的鞋子,他还在想自己的左右两边区分好了没哩!钱基博和杨荫杭如同亲兄弟一般,一见如故,聊得非常高兴,就这样钱基博甚至几乎连求亲的话都没说,两家就订下了,而且出乎别人意料的是,钱基博与杨荫杭长谈起来竟然没完没了,从中国古典文学到当今的文学流变,从国际局势到中国的时政……

只剩下钱钟书可怜巴巴地瞧瞧自己的鞋,又看看两位长者谈话……

过了大约一个多时辰,两位终于想起来“正事”了,钱基博按照计划,将朋友请来,和杨荫杭的朋友们一起,做订亲的证明人,也就是传统的媒人,这可能是当时两家打破传统的地方了吧。

两家在苏州的一家饭馆请客人们吃饭,至亲好友们都来了,男女分席,热热闹闹的,可是钱钟书和杨绛却对这个订婚没有什么感觉,他们一是害羞,二是从没经历过,只顾着去敬亲朋好友们酒。

杨绛在回忆中开玩笑似的说道:“我茫然不记得‘婚’是怎么‘订’的。”

作为一个新的进步女青年,杨绛对于旧社会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订婚方式颇有微词也是人之常情,但念及她尚未从清华毕业,订婚这一举措也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办法。

订婚后,杨绛仍在清华继续自己的学业,钱钟书则仍在南方任教,但出国留学的梦想仍在钱钟书心中不曾散去。终于,在1935年春,钱钟书参加了教育部公费留学资格考试。当时国民党教育部将英国退还的庚款用做国内青年去英国留学的奖学金,但这种公开招考的录取名额极为有限,英国文学就只有一个名额,虽然机会难得,但广大学习外国文学的学子无不雀跃不已,纷纷摩拳擦掌打算为自己赢得这个极其宝贵的机会。但在得知钱钟书报考后则纷纷放弃,连日后的大剧作家曹禺也认定这一名额费钱钟书莫属,因而放弃了报名参加。果不出所料,钱钟书以绝对优势名列榜首,平均分高达87.95分,顺利地拿到了这个名额。

消息传来,杨绛极为高兴,钱钟书告诉杨绛准备结婚,二人连袂出洋。有哪一个念西方文学的人不向往英国呢?这不仅对于钱钟书而言是极好的,得到这个消息后,杨绛的心也快活的要飞起来了。钱钟书打算两人尽快结婚,联袂出洋。这个消息简直是太振奋人心了,对于杨绛而言,一个女人只要能陪在心爱的人身边就是幸福的,而她不仅可以与一起,还将踏上英国那块她心目中向往已久的土地,学习自己钟爱的文学,何其有幸!她甚至闭上眼就能看到伦敦教堂上的尖顶,仿佛睫毛一动,便能拨开泰晤士河上层层的迷雾,如绿毯般茵茵的草地,美丽的少女与忧郁的骑士时时萦绕在她的脑海。已是向往了太久的心怎经得起这哪怕一秒都如煎熬的等待呢,与心爱的人远赴圣洁的文学殿堂去进修的愿望是如此迫切,她连毕业都等不及了。她同教师商量,用论文形式代替考试,提前一个月毕业了,迫能和志同道合的心爱男子,去梦想之地游学,这当是年少时最叫人愉悦的事了。她对离开清华回苏州的情形有一段很生动的描写:“我立即收拾行李动身,不及写信通知家里。我带回的箱子铺盖都得接票,火车到苏州市略过午时,但还要等货车卸下行李,领取后才雇车回去,到家已是三点左右。我把行李撇在门口,如飞的冲进父亲屋里。父亲像在等待。他‘哦!’了一声,一掀帐子下床说‘可不是来了!’他说,午睡刚合眼,忽觉得我回家了。听听却没有声息,以为在母亲房里,跑去一看,竟无一人,想是怕搅扰他睡午觉,躲到母亲做活的房间里去了,跑到哪里,只见我母亲一人在做活。父亲说,‘杨绛呢!’母亲说:‘哪来杨绛?’父亲说,‘她不是回来了吗?’母亲说:‘这会子怎会回来。’父亲又回去午睡,左睡右睡睡不着。父亲得意说,‘真有心血来潮这回事。’我笑说,一下火车,心已经飞回家来了。父亲说:‘曾母啮齿,曾子心痛,我现在相信了。’父亲说这是第六觉,有科学根据。”

七月中,他们正式完婚。婚礼仪式一共两场,杨绛娘家的那场采用西式,新娘披长纱,有为新娘提花篮的花女、及提拖地长纱的花童,有伴娘伴郎,还有乐队奏曲。新郎新娘鞠躬为礼,戴戒指,并在结婚证书上用印。而迎娶至无锡后,钱钟书家的那场,拜天地,敬高堂,入洞房,一切礼俗和仪式都按照中国传统的来。

在神圣的天与地之下,在父母亲人的祝福中,一对璧人开始了伉俪人生。他们都不是浪漫矫情的少男少女,没有煽情感怀那日的与众不同,没有觉得那日太阳星星都格外明亮。可是,在接下来的人生路上,无论贫穷富贵,顺途苦难,健康疾病,都毫不动摇地相依相伴着。

2.让我如何,不起波纹

古往今来,凡人描述起婚礼,皆是唯美向往的口吻。才子笔下,自然更多了几分浪漫优美。钱钟书却非如此。

与两人平实的相伴相比,钱钟书对婚礼仪式冗长繁琐的礼节并无好感。他们的婚期正当酷暑,正如钱钟书《围城》中描述的诗人曹元朗与苏文纨的结婚场面。

在书中,方鸿渐说:“这准是曹元朗想出来的花样。”因为结婚的日子是曹元朗挑选的,挑在星期三,而这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然后辛楣笑道:“总而言之,你们这些欧洲留学生最讨厌,花样名目最多。偏偏结婚的那个星期三,天气是秋老虎,热的厉害,我在路上就想,天之幸,今天不是我做新郎。礼堂里虽然有冷气,曹元朗穿了黑呢礼服,忙得满头是汗,我看他带的白硬领圈,给汗沁的又黄又软。我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像洋蜡烛化成一摊油,苏小姐也紧张难看。行婚礼的时候,新郎新娘脸上哭不出笑不出的表情,全不像在干喜事,倒像--不,不像上断头台,是了,是了,像公共场所‘谨防扒手’牌子下面那些罪犯的相片里的表情。我忽然想,就是我自己结婚行礼,在万目睽睽之下,也免不了像个被破获的扒手。因为我恍然大悟,那种眉开眼笑的美满结婚照相,全不是当时照的。”

在写到回忆钱钟书的文章中,杨绛从来都带有一种轻松的口气,这一点像极了幽默的钱钟书,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总是乐观的,而他们也相信这种了光带给了他们好的运气,比如在五七干校劳动的时候,二人还经常有见面的机会,而呆得时间越长,二人的宿舍就越近,最后竟然只相距五分钟的路程。

话说回来,《围城》里的这一段话,其实就是钱钟书根据自己的结婚典礼写的,杨绛回忆起在钱钟书老家的旧式婚礼时笑到:“不知磕了多少头”。但虽然婚礼在忙乱和喧哗中度过,但两人终成眷属。席间偶尔相顾一笑,纵然天气炎热,彼此的眼神却格外清明,纵然浑身上下都是汗水,但两个人的心中却充满了甜蜜,一个是才子,一个是佳人,世界上令人羡慕的结合就是如此了吧。钱钟书心性是醇厚的,就像一杯浓浓的红茶,杨绛的心性是善良而温和的,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两个的兴趣又全部集中在文学方面,这无疑是上帝的安排。

杨绛曾经笑称,自己和钱钟书的姻缘是上帝的安排,这个柔雅的女子,从始至终都自认为是幸运的,在家世上,他父亲博学多识,在成长的道路上,她没有遇见多大的困难,凭借着深厚的家学功底自己的勤奋用功,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后成为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关于杨绛的父亲,还有一段很传奇而有趣的故事,话说清末状元,同时是当时最大的企业家张骞认识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而且在一次写信中,曾称她的父亲杨荫杭为“江南才子”,被状元郎这么夸奖,自然是一件值得全家高兴的事情,杨绛把这事情给钱钟书说了,不想钱钟书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也把张骞写给他父亲的信拿给她看,原来在信中,张骞也称钱基博为“江南才子”,她哑然失笑。“江南才子”是否张骞敷衍送人的,不得而知,但她自认与这赞誉却是缘分非浅,她“从一个‘才子’家到又一个‘才子’家,而且,不管怎样,她嫁的男人,也一样担当得起这四个字。自此,夫妻携手,共同奔赴英国牛津大学开始全新的生活。

绿草萋萋,空气清凉。牧羊犬飞奔着接住主人掷出的飞盘,欢乐跳动的阳光,按摩着酸涩的眼睛。一杯新鲜的牛奶,一块刚出炉的土司,两个人,一本诗集,一把大榕树下的椅子,这是最初的期待,也是最美的回忆。

1935年8月13日,一艘驶向英国的航船吻别了上海码头,穿过红海,经过苏伊士,再经由地中海,终于到达了彼岸。码头上每天上演离别,但也昭示开始。拖着行李箱的人群中,挤着一对新婚燕尔的夫妇,虽然他们在船上不同舱,但人们早已从热烈的空气电波中感知到了二人的亲密关系。更所幸的是与李四光先生异乡相见,分外温暖。黄昏时三人共进晚餐,在席间,李先生也开玩笑对杨绛说道:钱夫人了。”

需要提到的是,杨绛和钱钟书的婚礼尽管是以这种紧张甚至有些茫然的的情境开始的,但是两人相濡以沫,这样的开始并没有给结婚后的生活带来任何的不良影响。钱钟书晚年定稿出版的诗集《槐聚诗存》,最后压卷之作为杨绛代拟的《无题七首》,诗前有其模仿钱钟书古雅文言文风格撰写的“缘起”,可见作家夫妻俩情投意合,夫唱妇随。钱钟书先生是幸运的,不仅因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与杨绛是少有的文坛佳偶,更是撰写了一段羡煞旁人的佳话。

3.脚在异乡路上

陌生的土地上,遇见熟悉的面孔,两人方觉得双脚站在了地上,可以仰望满天繁星,并在其中拼凑出了龙门的形状。

抵英后,钱钟书照事先安排进了牛津大学。牛津大学不同于其它的大学,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楼房的尖塔在烟雨蒙蒙中若隐若现,高高的石墙上爬满老藤,稀疏的绿叶中绽放着红红的花朵,小城显得古朴素雅。牛津城的建筑古色古香,分属于不同历史年代的不同建筑流派。在牛津街道上散步,不就像回到了历史之中吗?这风情万种的建筑,这云飞浪卷的校园,这几百年积淀的斑斓文化。英国人把牛津大学当做一种传统、一种象征,一种怀恋和一种追寻。能作为这百年名校的一员,年轻的钱氏夫妇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这种幸运更可以说是一种缘分,说起与牛津大学的渊源,钱钟书尚在清华求学时,教英文的叶公超便曾在课堂上对这位爱徒说:“你不该进清华。而应该去牛津。”没想到一语成谶。

假如不以传奇的笔触描写牛津,便可说:这是一座中世纪建立的城市,当初一帮被巴黎大学驱逐的英国人选择在这里自立门户,继续研习传教授业解惑,并把它发展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学。

可太多的轶事,让这所学校已然成为传奇。它的每一个学院都有独特的名字,除了精致的教学建筑之外还拥有自己的哥特式教堂、花园、草地、健身房以及超大足球场。

比这些更牛的,还有牛津的人。一本英国名人录,几乎就是牛津和剑桥两所学校的天下。光说出身于牛津的首相,就是其他大学所望尘莫及的。

同类推荐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她勇于摒弃古典芭蕾,创立自成一格的全新舞蹈门类;她勇于藐视婚姻,向传统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勇于承受磨难,亲生孩子离她而去也没能击垮她;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要求绝对自由的精灵。邓肯所承载的文化矛盾与内心的情感纠葛,非同一般,人们很难理解她是如何将苦难转变为幸福的驱动力,使苦难变成创作的源泉。本书就是这位艺术家的自传作品。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中抗争坎坷命运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令人震撼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艰辛而多姿多彩的奋斗史。
  • 秦始皇传

    秦始皇传

    对于嬴政的一生,后人又是如何评价,此时躺在皇陵的嬴政已经一无所知了。而只有本书的作者还以曲折的文笔演绎着他的一生,与他有关的谜一般的一切!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长姐难为

    重生之长姐难为

    年小菜重生了,而且是重生成了一家长姐,底下四个弟妹。亲爹死了,亲妈改嫁。她无奈之下只能撑起整个家庭,好在还有苏琅帮她宠她护她,两个小屁孩加上一个奶奶辛苦养大四个孩子。带着一大家子发家致富的时候,亲妈和继父继哥还要时不时来捣乱?在这条路上固然危机重重,不过有个厉害的好哥哥,年小菜表示Noproblem!只是某人居然想转变身份变成情哥哥?而且情哥哥的亲爹没有死,如今还是个大人物,不过是失忆另娶?情哥哥的亲妈找上门要他一起去认亲爹?还觉得她年小菜真的是小菜一碟?年小菜表示,她会让吃瓜群众知道其实他们的眼睛也不是雪亮的!
  • 易烊千玺我若是一场梦

    易烊千玺我若是一场梦

    今朝彼时,希望下世我们能在一起。(刚刚看得人请跳过第一卷。纯属小说请勿上真人)
  • 夷梦

    夷梦

    世间比鬼怪更恐怖的,莫过于那暴露在阳光下的赤裸裸的人心,并没有偶然,一切冥冥之中,必有安排,我与你的相遇是好是坏,自有当事人知道,也许你经历了你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拥有了一塌糊涂不见天日的一生,前路险恶,是抹去悲伤还是抹去那个让你悲伤的人,每人心里自有定夺......
  • 龙川略志

    龙川略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界空间小农女

    魔界空间小农女

    一觉醒来,身归陌生之地,身体已经变成了瘦小的“魔鬼”!林欣无意间发现竟然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农场空间。为了能够带领这个落后的世界走向新型社会,她和其他部落的小魔鬼斗智斗勇。一场部落之间的争斗,暗潮涌动,一触即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将门飞凤

    将门飞凤

    她是将门之女,却命途多舛。后母为丞相之女,蛇蝎心肠,无恶不作。母亲为保性命,自幼做男儿抚养。不料十五年后,计谋惨被后母揭穿,以私通罪名设计陷害至死。唯一至亲,其母被迫自缢而亡。悲痛中,她以血为誓,来世必报血仇。重生之后,仇恨驱使之下。杨昭性情大变,不择手段,于官宦王庭中斗智斗勇,只为报仇雪恨。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亡灵永不为奴

    亡灵永不为奴

    那些骷髅命令夏尔去打猎,但他一点都不情愿,因为它们的猎物有点奇怪……就是把人砍死了,尸体拉回城里卖……骷髅:“人可以狩猎怪物,怪物凭什么不能猎人?”夏尔:“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 追踪飞碟痕迹(科学探索的真相)

    追踪飞碟痕迹(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奇玄校友手札

    奇玄校友手札

    这个学校不为人知,所以这些校友的故事也没人知道,一些奇怪的人奇怪的事,我负责随意记录,都是兴趣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