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喜欢用“说一套做一套”来形容一个人表里不一。在很多人心目中,说和做是两码事,说的时候大义凛然,只顾一时口快,但究竟能不能做到、如何去做,却没有考虑。总觉得那是以后要发生的事,多想无益。殊不知,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信任度。
01.精心打扮想给人好印象,为什么一说话就失败了?
出门前,你很细心,仔细检查看看头发是不是很整齐?衣服是不是很整洁?鞋子是不是擦过了?确认这些都无误后,想了想还是觉得不放心,于是你又拿过了镜子,仔细地照了照,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再次确认无误后,你放心地走出了家门。你在心里默默地念着:我这么细心地打扮,一定可以给人留下个好的印象。于是,你信心十足!
可是,你还是失败了,还是没有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这是为什么?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也许能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
周小姐今年已经28岁了,依然是单身,这可急坏了父母。她自己也着急,但不知怎么的,相了很多次亲,每次都是无果而终。
照理说,周小姐人长得不丑,往细了看还很漂亮。可是为什么每次相亲都得不到男方的青睐?周小姐自己也糊涂了。
这次,家人又给她安排了一次相亲,听说那个男孩比周小姐大上几岁,不但长相不俗,而且还事业有成。周小姐下定了决心,这次一定要钓得这个“金龟婿”,为自己的后半生购得一张长期饭票。为了保险起见,她找来了好友苏小姐做参谋。
苏小姐告诉她,相亲最重要的就是给人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只有第一印象好了,两个人才有继续发展下去的可能。而要想第一印象好,就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风情万种。周小姐深以为然,决心在打扮上下足功夫,把自己的美充分展示出来。
周小姐人本来就长得不差,这一精心打扮下来,当真是女人味十足。这不,打扮过后自己也有信心了,早早地赶到了约会的地点。
可是她左等右等,等了好一会儿,对方还没有到。周小姐实在忍不住了,破口骂道:“什么混账男人啊,竟然让老娘等这么久……”在咒骂声中,对方终于出现了。
男人的肤色有些黑,由于心里有气,她忍不住出言讥讽说:“你的这副抱歉样子,像被太阳烤蔫了似的……”那男人本来正想给她解释迟到的原因,听她这么一抢白,就忍住不说话了。
周小姐见他不说话,以为他是理亏不好意思说,就更得理不饶人。接着说:“长得抱歉本来也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连个解释也不会的人,这人品可就差劲儿了。”
男人一听,对周小姐无奈地耸了耸肩,沉声说:“我本来是想道歉的,可是现在却又不想说了。给你个忠告,以后说话的时候,先多动一下脑筋再说。”说完转身离开了。
事后,当周小姐知道那个男人是市里最成功的青年企业家里,已然追悔莫及。
周小姐约会时,虽然精心打扮得很漂亮,可是她一开口,就给人极差的印象。因为她没有口德,没有素质,说出来的话总让人吃不消,让人一听之下,就无法对其产生信任感。试想一下,又有谁喜欢第一次见面就被别人讽刺呢!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上生活,天天要与人见面,天天要说话。在我们与人会面的时候,总是会尽量把自己的形象保持到最好,所以要精心打扮。可是除了精心装扮外表之外,我们还要想一想,是否还得精心“装扮说话”呢?显然,这是必需的!
因为把话说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好,是我们成功交往的前提。不能在话上“精心打扮”的人,轻者能让人一眼看出其修养差劲,缺少内涵;重者能让对方心生厌恶,记恨终生。
这不是危言耸听,“温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不是前人的臆想,而是他们总结出来的沟通智慧。遵循这个智慧,我们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忤逆这个智慧,我们将失去别人的信任。
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不懂得“打扮自己语言”他们说话不动脑子,所说和所做的完全不搭调,给人以心口不一的感觉。打个比方,你打扮得喜气洋洋地去给一位九十九岁的老人祝寿。酒宴上宾来客往,你对老人祝福说:“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好了,这个时候,你已经犯错了。你一开口说话,已经完全打翻了你精心打扮的好形象,让别人开始反感。请问,你又怎么去赢得别人的信任?
还有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
古时有个人宴请宾客,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自己收拾的利利落落,端上了菜,只等客人的到来。等了半天,可是客人还有一半没有来,他心里一着急,就信口说道:“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没有来?”
在座的一些客人一听,心里不是味了,心想:这意思是说,我们不该来了吗?于是悄悄起身走了。他一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更急,脱口说道:“哎呀,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还余下的几个客人一听这话,都在想:这是在说我们该走吧,还是走吧!于是这些人也走了。这个人的请客最终不欢而散。
中国有句老话儿,叫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还有一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说得都是一个道理。有可能不经意之间的一句话,就会让别人误以为我们是心口不一,从而丧失别人对我们的信任。
形象打扮没有做好,没关系,你可以在行动中向别人表明你的诚意,可是话没有说好怎么办?怕是会覆水难收了!所以,你在说话之前也一定要多多留心,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一下。不要让没有“精心打扮”的说话,影响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02.说话除了用嘴,还要用什么?
这个标题看起来似乎有些特别。
你肯定在想:平常与人交流,说话的时候自然用的是嘴。不用嘴,难不成用的是金庸小说中的“腹语”吗?那可是一门高深并且难练的绝技。
恭喜你,答对了!不错,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除了要用嘴来说话,有时也得用上“腹语”,不过这个“腹语”,是从心里说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平常与人说话,不只要用嘴,还得要用真心实意去和对方交流。
然而,很多时候,人的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是不能协调和同步合作的。这类人嘴里说的好像抹了蜜,甜得让人发腻,但在内心却不肯付出一丁点真情实意。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情形,所在很多时候,他们会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举个例子:
某礼仪公司训练迎宾小姐,花了半天工夫只训练一句话,但还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这句话其实不难,就两个字——“你好”。
这些接受训练的小姑娘们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她们嘻嘻哈哈,不厌其烦地说着两个字——“你好”。她们的嗓音很甜,普通话很标准,说话的时候做出的动作也很规范,可是说出来的“你好”,还是让教练不停地皱眉头。
教练问:“这两个字很难说吗?为什么你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只能看到机械的嘴巴运动,听到假惺惺的说话声音?我如果是客人,从你们的这句“你好”之中,找不到一点可以信任的感觉。
小姑娘们很是惊讶,有人不禁问:“从这一句话当中,就能让客人信任我们?这也太神奇了吧!”
教练说:“只要你们把客人当作是自己的朋友,用心来说这句话,客人就会从这句话里听到亲切,感觉到温暖,体会到诚恳,自然就会信任你们。”
小姑娘们恍然大悟,于是照此种方法用心练习,果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透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用真心说话对于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只有用真心去说话了,别人才能从我们的话里看到我们的心在闪闪发光,才会真正地信任我们。
爱迪生小的时候,因为老师的一句话,而对老师失去了信任。面对这个看起来很笨的孩子,老师曾经无奈地对他说:“你太笨了!”没有了对老师的信任,爱迪生的学习成绩只能是越来越糟。但是他的妈妈却改变了他这一状况,妈妈只是爱怜地看着爱迪生,对他说:“孩子,你是最棒的!”奇迹发生了,这个老师眼中最笨的孩子,成为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一个人。
妈妈是在用真心对他说话,他能从妈妈的这句话中感觉得到,能从妈妈的眼神之中看得到,所以他得到了最真挚的信任。是这个信任,给了他最强大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会给人虚伪的感觉,那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在用真心说话。如果是用真诚实意说话,就断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形。比方说,你和同事们一起去吃饭,到了结账的时候,你嘴里说着:“今天这顿饭我请啊,都别和我争!”然后却总不动地方。于是同事们看出了,你这人特虚伪,根本就不是真心想请客。自然,他们对你的信任感也就大打折扣,既然不愿意掏钱,还充什么大头啊!
同事们为什么会看得出来?那是因为你没有真心想着要请客,这使得你的实际行动和你的话相悖,别人又不是傻子,当然能看得出来。
用真心说出来的话,似春风拂来,能在别人的心上吹开遍地的鲜花;也似一杯热茶,能在别人的心上升腾起一股浓郁的茶香。用真心说话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告诉别人,然后付诸实际行动。如果这样,你就可以做到心口如一,轻松赢得别人的信任。
但你可能又会问了:“那如果我心里想的,并不适合老实告诉别人,还要让我用真心说话吗?我不想掏钱请客,难道真的要如此告诉同事吗?”
如果你真的是这样想的,那我只能告诉你:你还没有真正理解用心说话的含义。用心说话的真正含义,就是用你的真诚,去对待你的朋友。如果事事都要如此留个心眼,那怎么说话都没有意义了,因为你首先就失去了坦诚的品质,如此又凭什么被人信任呢?
03.不确定可以办到的事情,你还敢拍着胸脯答应?
医学上有这么一种说法,说的是人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吃得太过,六七分饱才有助于健康;喝酒的时候也不能太过,微醺才能体会到饮酒的乐趣。这种说法到底多高的可信性我们不能确定,但我们可以肯定的一个事实是:过犹不及。这就像我们和人相处,说话的时候不要说得太满,多少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隙,才会有回旋的余地。
人际交往中的事常常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难以预料以后会发生什么大事。就像听了天气预报,也不能确定明天到底下不下雨一样,我们怎么可能把一件事情向别人保证得像铁板钉钉一样滴水不漏?要知道,世事浮沉不定,难以预料。
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叫大家不要去帮助别人,也不是让大家对于朋友的请求推三阻四,不肯尽力。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多想一想自己是否力所能及,这样才能够量力而行。否则的话,答应别人的事情实在是做不到,别人会怎么看你?又怎么去信任你?
有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老板把它交给了小杜来做。考虑到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在交代任务的时候老板特意问小杜:“怎么样,有没有问题?”
为了显示自己能干,小杜当即拍着胸脯说:“没有问题,放心吧,保证完成!”
五天后,还没有什么动静,老板就去问小杜:“怎么样,工作进度如何?”
小杜不断喏喏应道:“老实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您再给我一些时间。”
我们来想一想,这个时候老板对小杜会有什么看法?他当然会认为,小杜是一个喜欢说大话的人。其实老板是知道的,这项工作不太好做,需要多花费一些时日。但问题是,小杜根本就没有考虑工作能完成与否,他只想在老板面前留下一个能干的好印象,但却弄巧成拙,得到了相左的结果,老板会对他有些反感。
这就是把话说得太满,给自己造成窘迫的典型例子。我们看了,也应该多想一想,慎思,慎行!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就必须要给别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我们说出来的话,和实际的行动是完全一样的,表里如一。只有如此,别人才会对我们放心,才会将信任交付于我们。
还以这个故事为例。如果老板在交代工作任务的时候,小杜可以动脑筋去想一想,这个工作自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吗?有把握吗?如此在心里一盘算,发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难度太大,那么他就可以直接对老板说:“这个工作我可以完成,只是工作本身有些难度,我需要多一些时间。”而老板是知道工作有难度的,所以他会同意小杜的提议。几天之后,当老板还没有过来问小杜时,小杜自己跑来向老板汇报:“老板,幸不辱命,这项任务我完成了。”老板一听,比预计的提前了一天完成,看来他做事的时候是用心了,值得提拔!
两种不同的处事态度,虽然一样努力,但得到的结果却迥然不同,如果是你,你选择哪一种?不用说,当然是后者了。
不过,也有一些把话说得很满,而最后也完成得相当出色的人。这种人的做事方法我们不要效仿。即使是你对这件事很有把握,也要给自己留下一个小小的空隙,如果最后由于意想不到的“小意外”而没有完成你的保证的话,那就有些不值得了。请记住,别人只会记住你说的话,而不会记住你的“小意外”。
有些人会认为,说话的时候总是给自己留有余地,答应别人的事的时候不够干脆,就不是真心帮助别人。这种说法我们不认同,说话留有余地,并非我们不肯尽力,而是谨慎,不是对别人的事谨慎,而是对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谨慎。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就必须做到言行如一,也就必须要小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