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两位老人,一位是刘老太,一位是郭老太。她们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
刘老太家开办着一个颇具规模的化工厂,是十里八村的首富,生活悠闲而富足。她是一个有名的佛教徒,家里供着神像,日日烧香念佛,附近的大小庙会,她都一次不落,成捆的钱粮烧得火光冲天,出门走亲旅游见佛就拜,见庙就进,磕起头来咚咚作响,以示虔诚。
她那慢条斯理、白白胖胖的样子,还真与气定神闲的观音菩萨有几分相像。
郭老太是个寡妇,拉巴着三个上学的孩子艰难度日。长年累月的劳作熬煎,不到五十的人,已经憔悴得发白身佝,形容枯槁。加之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孩子们见了她就如同见了鬼怪。
有孩子晚上闹腾不肯上炕,大人只一句“院子外边有郭老太”,保准就乖乖地钻进被窝大气不敢出。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村民心里,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口碑。
有一次,村里来了个乞丐,是个孤寡老人,双脚残疾,只能依靠双手撑地挪移。村人都可怜他,纷纷拿来热汤热饭。时值隆冬腊月,看老人行动如此不便,郭老太提议让他在村里一个闲置的烤烟房住一段日子,大家都很赞成,七手八脚很快就把烤烟房打扫了一下,拿来了被褥,把老人安顿了下来,轮流给他送饭。可没过几天,那烤烟房竟然失了火,差点儿就把老乞丐烧死。有人亲眼看到是刘老太的二儿子点的火,据说是因为那烤烟房离她家太近,老乞丐的肮脏让她感到恶心。郭老太实在看不下去,就把老乞丐接到自己家里住了一冬。
那一年,村里的一个小孩突然得了一种怪病,需要做大手术才能保住性命。两万多元的医疗费,难煞了一家人。村民们得知后,都自发地到他家送救命钱,这家三百,那家二百,钱虽不多,却都是尽了力的。两天工夫,除了他自家,全村五十七户人家,就有五十五户伸出了援助之手。剩下的两户,就是刘老太家和郭老太家。对于郭老太,大家都知道她的情况,根本指不上。可刘老太家有钱啊,并且那么信佛,救救急应该是没问题的。莫非是人家没听到消息?于是孩子的父亲就去登门求借,没想到刚一开口就被刘老太气了个半死:“你家三四个孩子,还在乎这一个?”倒是这天晚上,郭老太悄悄地走进了孩子的家门,拿上了五百元钱。事后人们才知道,她是把家里的那头黄牛牵到集上卖了,那可是她家里唯一的“壮劳力”啊。
关于郭老太和刘老太的故事,我从村民的口里听到了很多很多。
刘老太一心向佛,却难有佛心;郭老太不信鬼神,却满怀悲悯。如果佛祖有知,该作何感想?其实,不管佛祖如何感想,在老百姓的心里,已有公论。想这芸芸众生,道貌岸然,以表相惑人者,还算少吗?佛讲究的是普度众生的大爱、大善、大美,可是在数不清的信男信女,怕是只为求得自家的财源、自家的官运、自家的福禄、自家的平安吧。这岂不是对佛的亵渎?
心中有佛,处处是庙;心无善念,何以向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