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72600000024

第24章 遗嘱写给谁——崇祯皇帝遗嘱(1)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明史·崇祯本纪》

崇祯临死前,给李自成,或者说给天下人留下了一道遗嘱。在末代皇帝中,这道遗嘱是非常有名的。原因只有一个:他被农民所灭,从始至终都没有甘心过,他一直认为是大臣们在误他!而后来的许多士大夫也不甘心。因为他们看到了崇祯皇帝一直在努力,但他们或许看不到崇祯一直在给大明用反力。

1、崇祯十七年正月

时间是1644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位的第十七个年头,一切就已经成为定局。大清已经具备了问鼎中原的能力,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军所向披靡,直逼北京而来。在这之前,崇祯皇帝用尽各种办法都不能阻挡李自成来北京,到了祟帧十七年的正月,他在紫禁城内,已经隐隐听到了农民军咚咚的战鼓声。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的心情无可言状。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到头来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与其说他疑惑,倒不如说他是不甘心。正月初二,他沐浴完毕,焚香拜天,默默祷告:“当今天下大乱,欲求真仙下降,直言朕之江山得失,不必隐秘。”

闭着眼睛抽出了一张纸,只见上面写道:“帝问天下事,官贪吏要钱。八方七处乱,十·九无烟。黎民苦中苦,乾坤颠倒颠。干戈从此起,休想太平年。”

崇祯看完,手一抖,卦纸落在地上,他可真是欲哭无泪,默然仁立良久,他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或者是该做点什么。似乎一切都已注定,不可逆转了。

十七年正月初三,崇祯特召左中允李明睿入宫进见。李明睿是江西南昌人,天启年间中进士,任职于翰林院,后来由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人推荐,崇祯把他安排在太子身边担任“左中允”的官职。他这个时候召李明睿,用心很明显,作为太子——帝国接班人身边的官员,其意见肯定是有对帝国未来有利的一面。

李明睿进入德政殿后,还未等他喘息稍平,崇祯皇帝就迫不及待地问他:“爱卿有何御寇急策?”

李明睿看了看崇祯皇帝侍从,低下头。崇祯皇帝会意,屏退左右,走上前来,语气柔和:“但讲无妨!”

李明睿凑上来,神秘地说:“臣自蒙召以来,探听贼信颇恶,今且近逼京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只有南迁一策,可缓日前之急。”

崇祯立即陷入了沉思,他依稀记得当初与内阁首辅周延儒秘密商议“南迁”时,所遇到的困难,这种困难在他这个好面子的皇帝看来,比死都艰难。他慢慢地说:“此事重大,未可易言。想当年,英宗北掳、瓦剌兵临京城。有人议迁京城,结果为万人所唾骂。今天若再行此议,岂不是陷我于亡国的境地吗?”

李明睿看得出来,皇上的确想要南迁,所以,他没有接话。片刻,崇祯用手指了指天,说:“不知天意如何·”

李明睿接口:“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皇上不要犹豫,应尽快决断。”

崇祯左右看了看,的确没有一个人,轻声轻语地说:“朕有志于此已经很久了,只是没有人相帮,故而拖延至今。我同意你的意见,但外边大臣不服从,无可奈何。此事重大,请你保密,千万不可泄漏,如果泄了,我就诛你全族。”

李明睿当然明白崇祯的意思,也明白自己的处境。此事一旦泄露,即使崇祯不要他命,外面的大臣也会用唾沫淹死他。

两人决议已定,就对“南迁”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讨论,初步意见为中央政府在军队护送下,通过陆路、海路、运河南下。而崇祯须从小路轻车南行,二十天就可以抵达淮河。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崇祯的认可,最后,他又叮嘱李明睿:此事千万不可泄漏出去,否则诛你九族。

此时,明朝有了一丝重生的希望。两个人可能不知道,这次短暂的会谈完全可以改变历史。此时的明朝选择“南迁”是其摆脱困境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案,长江中游有左良玉十万大军,下游又有江北四镇(四个总兵)的军队扼守长江天堑,如果北方军队在崇祯的带领下与南方军队回合,那么,南京无疑将要比北京安全许多,北方失守后完全可以偏安于江南。

但在崇祯看来,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南迁”意味着放弃宗庙陵寝,这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讲都是难以启口的事情,尤其是爱面子的崇祯皇帝。想要“南迁”计划实施,必须要有内阁、六部的重臣出来力排众议,形成朝廷一股“南迁”的合力。

事实上,内阁和六部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提倡南迁,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崇祯皇帝没有什么善意,还因为他们对崇祯皇帝的了解。一旦南迁,事成之后,崇祯皇帝肯定会找出一个人来当替罪羊,这位自尊一向比天大的皇帝绝不肯把南迁的责任推到自己身上。

而此时的崇祯皇帝也是绝望非常。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要做中兴之主却将成“亡国之君”。他始终都有些不甘心,于是,他在召见阁臣时说:“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辛苦创下之天下,一朝失之,有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耳。”

说完,这位皇帝就大声痛哭,并且还流鼻涕。大臣们最受不了这个,一听皇帝要御驾亲征,只好咬着牙纷纷请代。大学士李建泰说:“主忧如此,臣敢不竭驾力。我是山西人,对这些贼人还算了解,我愿以家财佐军,可资万人数月之粮。请皇帝令我前去。”

崇祯要的就是这个,立即转忧为喜。他的亲征之说既是出于无奈,也是一种激将法。他知道自己统师与农民军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李建泰愿意亲征,这较之大家一起坐以待毙是略积极一点的办法。

2、可有可无的李建泰

但是,李建泰的出征毫无意义。首先是出征这件事就已经变的毫无意义,崇祯一朝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阻挡李自成的兵锋。其次,朝野上下已经对崇祯皇帝失去信心,这种信心是花多大代价也挽回不来的。

正月二十六日,崇祯先遣驸马都尉万炜到太庙祭告了祖先,随后于正阳门楼按古礼设宴,为李建泰督师饯行,并召集内阁、五府、六部、都督院掌印官及京营文武大臣侍坐,以鸿胪赞礼,御史纠仪,大汉将军侍卫。自午门外至正阳门,官军旌幡十余万,排列齐整,金鼓震天。礼仪之隆在大明历史上可谓是第一遭,也是最后一次。崇祯亲自为李建泰举杯说:“先生此行,如朕亲征。”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李建泰感动得一塌糊涂,向皇上发誓,不讨平逆贼绝不还朝。

这是一场生离死别的宴会,宴会一散,李建泰就飞身上马,崇祯皇帝久久地目送李建泰出京。为了让李建泰能尽快大功告成,崇祯特意派出西洋人汤若望随征,主修火攻水利。但这一切隆重地送行,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李建泰一出京,在路上听到探子回报说山西已经烽火连天。李建泰一听说家里有危险了,就放慢了行军速度。走到涿州时,就有士兵开始逃跑了。到了顺德府广宗县附近,士兵已经跑掉了三千人。李建泰气得鼻子直歪,但还有他受的。在广宗县,当地士绅竟然让他吃了个闭门羹。李建泰气得死去活来,下令攻城,攻破城后,把主脑杀掉,又把知县抽了一顿屁股。但在二十九日这一天,当他得知家乡已经被李自成占领时,他已经像泄了气的皮球。因为当初跟崇祯说回到家乡招收士兵的理想已经泡汤了。

但崇祯却依然对李建泰抱有信心,二月九日,他亲笔给李建泰写信,让他拿着尚方宝剑“便宜行事”,遇佛杀佛,逢鬼杀鬼。

崇祯皇帝想多了,此时,李建泰率领着从京城带出来的部队一直徘徊在河间。他考虑的是自己的前途,而并非是大明的未来。

到了这个时候,即使天神下凡也不能把大明救起。崇祯皇帝用了十七年时间,把本已经残破不堪的大明帝国捅了无数个窟窿。这位曾经把袁崇焕冤杀,又把着名的战略家杨嗣昌逼进地狱,最后还把帝国最优秀的将军孙承宗赶出朝廷,重用宦官,刚猛治国,他所犯的错误已经注定了大明的灭亡。李建泰即使浑身是胆,智慧超绝,也不可能在李自成已经冲击山西,并准备直下北京的情况下扭转败局。

就在李建泰在河间转悠的时候,崇祯收到了李自成写给他的信,让他在三月十五日前必须给一个完美的答复,或是退位或是在北京城下一决雌雄。崇祯大怒,可怒气还没有消,他又收到了李自成在山西发布的诏文,诏文先是对他夸奖一番,然后是对他所领导的大明朝进行了体无完肤的攻击。这就等于说一个人一本正经,却每天都在妓院出入一样。崇祯的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仿佛是被人抽了几个嘴巴,然后又给他一块奶油蛋糕。他不吃,难受;吃了,更难受。

与他难受相比的是京城百姓,北京城的百姓却似乎对即将来临的风雨显得无所谓。这年的元宵节,北京城里出奇的热闹。崇祯当然不知道百姓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元宵节刚过,他就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下罪己诏,妄想稳定人心;第二件是起用太监高起潜等十人前往山海关、德州、临清、宣府、大同等地督防。

有人对这种做法表示强烈抗议,但崇祯不听。此时,他正准备着手做另外一件事。

3、就是不肯南下

如果说,李建泰是崇祯想要主动出击的理想的话,那么,由于李建泰的懦弱使得崇祯彻底丧失了主动出击的理想,代之而起的是被迫的防御。

二月二十八日,李自成正在攻打宁武关,崇祯下诏天下诸镇兵入援勤王,又命廷臣对战守事宜献计献策。这个时候,谁还能有什么好对策,如果有,也不至于等到这个时候才拿出来。况且,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崇祯下诏让各地军队入援勤王,只是也只能是让宁远总兵吴三桂入援。因为已没有一支军队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入京了。

其实在正月,崇祯就想征调吴三桂入援京师,但吴三桂西援,实际上无异于拱手将辽东最后四城让给清兵。所以,当这一方案提出来时,朝廷内部立即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以首辅陈演、魏藻德与工科给事中高翔汉等人为首,他们坚决不主张吴三桂入援。这些人反对的借口跟崇祯不谋而合。如果调吴三桂进京,能否击退李自成还先不待说,山海关外宁远四城肯定要丢却是事实。他们说,如果放弃关外四城就是丢了朱家祖宗留下来的土地,皇上您怎么能作对不起祖宗的事。

另一种意见则是以蓟辽总督王永吉、吏科给事中吴征麟为首,他们认为,必须要调吴三桂进京。王永吉认为,皇上丢了祖宗留给的土地已经不是一块两块了,仅李自成从河南到这里,整个山西就快归人家了。难道还在乎关外四城吗?

高翔汉对王永吉的话极大愤慨,他指着王永吉的鼻子喊道:“你身为蓟辽总督,肯定是贪生怕死所以才出此下策。如果皇上一定要放弃宁远,臣等不敢任其咎。”

陈演此时也跳出来和高翔汉唱高调:“一寸山河一寸金,锦州告急,宁远兵万不可调。”

崇祯皇帝拿不定主意了,确切地说,是他被那几个反对吴三桂进京的大臣给捉住要害了。这些大臣也大概知道这个皇帝到底在想什么,其实,他们又何尝不知道皇上想要吴三桂进京。但是,一旦吴三桂进京,所有主张的和中立的大臣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对面前这个皇上的脾气太了解了。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反对吴三桂进京的人并不相信李自成真能打到北京城下,身在京城里的官僚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他们以为北京城是铁桶,满洲人不是来过两次嘛,不都是无功而返!

崇祯皇帝见廷臣意见不统一,又召集科道九卿诸臣会议,继续讨论吴三桂勤王的问题。但是,在许多不相信李自成能打到北京的大臣们的努力下,几个大臣支持吴三桂回京师勤王的声音慢慢地小了起来。

崇祯皇帝把这几个人的意见交给六科和内阁,但六科不署名,阁臣允议不决。此时的崇祯已经急得抓耳挠腮,李明睿又来了,跟他再次长谈了一番。李明睿自然知道皇帝的德行,就努力劝说他南迁。崇祯这个人就是贱,你越是要他这样,他就越不这样。

他之所以抱着誓死不南下的心思,恐怕跟他在朝堂上说的一段话有关。他说:“祖宗辛苦百战,定鼎此土,贼至而去,何以责乡绅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谢失事诸臣之得罪者,况且,我一人独去,宗庙社稷怎么办?十二陵怎么办?京城百姓怎么办?逆贼虽然猖獗,但朕是九五之尊,有天地保佑,再加上诸先生之努力,或不至此。如果真的走到无路可走的那一步,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我心已决。”

这段话告诉我们,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还抱着侥幸心理,清兵几次进围北京,不是都没有攻破吗?他自信都城守备有余,援兵四集,灭贼还是有戏的。

他虽然如此说,但仍旧为南迁做好了准备。先是让天津巡抚收集漕船,在直沽口待命,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他又暗示大学士陈演率百官固请,但陈演不干,他害怕以后担劝驾南迁的罪名。崇祯皇帝气的死去活来。他的生气并没不能阻止李自成的进逼京师。

三月初一,李自成攻破宁武关,李明睿最后跟他建议,让太子南下监国。崇祯一听,立即就火了,这他妈的该是你臣子说的话吗?你让我在这里等死,然后让我儿子去逃命。简直是岂有此理,他坚决不答应。并且用自己十七年的从政经验搪塞道:我经营天下十七年都搞成这个样子,他一个孩子知道个屁!

三月七日,他招集群臣,问有何良策。群臣没有。他得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错误结论: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同日,李自成攻下大同。三月八日,李自成攻破宣府,直奔居庸关。三月十四日,抵居庸关,并攻破居庸关,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了李自成,农民军对京城遂形成了包围之势。京城已危在旦夕,城内人心惶惶。面对这种局势,京外督抚大员都认为调吴三桂进京是唯一之计。崇祯皇帝在这个时候总算“独裁”了一回,立即调吴三桂进京。可惜,一切都晚了。

4、最后的挣扎

在等吴三桂进京的同时,崇祯开始部署京城防守,决意进行最后的挣扎。

早在三月二日,他就命令内监及各官分守北京九门,襄城伯李国桢提督城守,皇家子弟一齐上阵。京城内实行宵禁,昼夜派人巡逻,严缉奸细。三月十日,有人对崇祯说,士兵没有银子了。崇祯就下令各京官和皇亲捐款。

先捐款的是各个太监,每个人都是5万两,但大学士魏藻德却只捐了500两。崇祯哭笑不得,钱显然是不够的。他又向皇亲、太监讨起钱来。他派太监去自己的老丈人周奎家借钱,周奎说:“没有。”

太监跪在地上直磕头,周奎还是那两个字:“没有。”最后勉强捐出了一万两,剩下的53万两被后来进城的李自成给拷去了。

此时,一些太监已经开始回首往昔了。有的太监就说,如果魏忠贤还在,绝不至此。还有的太监甚至给农民军通风报信,另谋明主。崇祯皇帝已是众叛亲离了。

1644年(甲申)阳历四月22日,崇祯召对文武百官,商讨对策。面对行将到来的灭顶之灾,大臣们和往常一样,束手无策。

同类推荐
  •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二战英雄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彩的感情生活,描绘了他们超凡的军事天才,精湛的指挥艺术和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经历,浓墨重彩地颂扬了他们在历次重大事件中以正义战胜邪恶的铮铮铁骨。
  • 另眼看三国

    另眼看三国

    本书包括三国时期的政治婚姻、“三让徐州”是怎么回事、话说白帝城托孤、关于“空城计”等,从新颖和现代的视角研究了名著中的诸多典故。
  • 极简左传

    极简左传

    作者张守春把《左传》白话成这一本书,尽量用现代人所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当时的历史社会人物故事,除了极少的一些琐碎事件,这部《极简左传》,可以看作是白话版的《左传》全文。
  • 风月大宋

    风月大宋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内忧外患,群魔乱舞,穿越到了这么个时代,将何去何从?似是而非的历史,后世的记载不再可靠,江南的方腊真的只是平民造反?靖康之难究竟因何而生?南宋为什么始终没有北进而最终落幕?模糊不清的历史,孰真孰假,难以分辨,且看萧都头一步步揭开真相,乘风揽月,在这迷离的时空睥睨纵横。
  • 薛丁山传奇

    薛丁山传奇

    西凉国驸马苏宝同,为报大唐国扫北王罗通杀父之仇。起兵百万,不义之火烧向了大唐。于是贞观之帝拜平辽王薛仁贵为帅,御驾亲征。但年老的王爷不敌年少,被困锁阳。于是将门之后薛丁山以绝对优势夺得二路帅印。
热门推荐
  • 都市修神纪

    都市修神纪

    本以为自己只是被扫地出门的林子池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会是一个孤儿,之前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凭空消失。还没来得及弄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他的心脏处又阴错阳差的被人装上了微型炸弹,在这座暗流涌动的城市里他左右奔突只为了活命。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给自己制造这些麻烦的人,居然万年以后的自己。
  • 活火熔城

    活火熔城

    这是一个密闭的石室,打造石室所用的材料就是比起人类社会最硬的金刚石还要坚固百倍。石室之中并无其他,只是石壁周身镌刻着大量细小的古老文字。整个石室透露着神秘、沧桑的气息,让人不由联想到那一系列流传在世俗的古老神话。
  • 重生田园贵媛:名门暖婚

    重生田园贵媛:名门暖婚

    (已完结)重生回到1994年的小山村,她不要再当个任人欺辱的包子!小看她是村姑?说她读书浪费钱?轻视她考不上大学?成绩优异、连续跳级,她是全才神童。风华绝代、琴棋书画,她是耀目名媛。身份特殊的夏商,他给自己未来妻子的定义一直是,要守得住寂寞,抗得住压力,吃的了苦。看着眼前这个一身名牌的A城名媛,他没认为这是一个媳妇的好人选。“夏先生,都还没有相处过,你就肯定我不是一个好妻子?”田媛很意外的看着这个相亲对象,巧笑:原来是他。本文纯属虚构·····
  • 我的妖孽女友

    我的妖孽女友

    猎人王神秘失踪,豪门孽种浪荡街头,苦情女孩儿空守着一去不回的惊艳岁月,这是一个少年追逐梦想和漂亮妹子的传说,这是一个贱男被妖孽女撵着打天下的故事。【校园风,文艺范,三观正,热血向】【原作者名:左司,完本作品:《重生之大赢家》】【书友群:161825070】
  • 华年如许

    华年如许

    扶桑:800年前你与我有恩,我是来报恩的~~口口声声说自己是阿拉丁“树”神来报恩,却糗事一箩筐;忙是帮了,全是倒忙,越帮越忙!许华年:你是来抱怨的吧~~
  • 永不燃尽的灯油

    永不燃尽的灯油

    诸多网络悬疑探险、恐怖惊悚、灵异鬼怪、侦探推理的小说家,亦或是故事、游戏主播;他们的陆续到来,究竟会在恒光灯塔内发生什么样的不可思议的奇异事件呢?“永不燃尽的灯油”究竟又是什么呢?各类小说家以及各大主播的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又到底在图谋些什么?
  • 傲视狂龙之转世武神

    傲视狂龙之转世武神

    前世的武圣,经历百世轮回,来到今世,经历磨难,最终决战巅峰,成为一代武神
  • 明星总裁,姗姗来迟

    明星总裁,姗姗来迟

    一场精心设计的车祸竟然让顾珊珊意外的卷入一场娱乐圈的争斗中,虽是演员出身可却嗓音极好,因此被唱片公司星探关磊选中,却不成想唱片公司的大boss居然是撞了自己的人!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大boss的压迫下顾珊珊更是开始了发愤图强的练习生生涯。boss让买咖啡?好,你说加糖我加盐!boss让赔西服?好,要钱没有要命不给!明星总裁请接招!
  • 佛说胜义空经

    佛说胜义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强迫症的森田疗法

    强迫症的森田疗法

    强迫症是神经症中最顽固、症状最复杂多变、患者感觉最痛苦的一种疾病,药物疗法和各种心理疗法都很难奏效,精神科的医生和心理医生都对强迫症感到很棘手。作者于l996年开始,全身心投入森田疗法的研究,并逐渐萌生编写“强迫症的森田疗法”一书的想法。但作者深知,必须对强迫症的症状特征和发病机制有深刻理解,将森田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摸索出一种简单易于操作的方法.在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才敢着手此书的撰写工作。10余年来,作者不断收集相关病例,并完善治疗方案,终于2010年完成这本《强迫症的森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