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72600000014

第14章 无可奈何下的决定——唐太宗遗嘱(2)

武氏应该是李世民的小妾,在李世民身边当了12年才人。后来,朝中谣传有武氏该当天下,李世民又不忍心杀她,就把她赶到了感业寺出家。据说,李治第一次见到武氏时就心有所动。但并非是武氏的青春美貌吸引的他,而是她的成熟、丰盈和稳健,这种样子象极了李治八岁时就死掉的母亲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个好母亲,许多史书上都说,“贞观之治”有她的一半功劳。但生的儿子都不怎么样,长子李承乾,想要革自己老子的命,次子李泰也和他哥哥一个德行,三子李治却不想动刀动枪,但好像是物极必反,他居然文弱的过了头。大概也正是李治这样的性格,才让长孙皇后对他过度喜欢,从而造成了懦弱性格的李治的恋母情结。这种情结更是随着长孙皇后的死而根深蒂固。失去母亲后的李治痛不欲生,若不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时常开导,他恐怕早就变成抑郁症患者了。

而当了皇帝的李治再次遇到武氏时,武氏的成熟和李治心里所渴望的“母亲情人”更加接近了。唐帝国的命运由此而发生了改变。她被李治毫无悬念地接进了宫,生子、封宫、晋后。李治对她真是一见钟情,并专宠终身,直到死都没有改变。

当武氏给自己改名为则天后,并将李氏江山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时候,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是她?即使她有超绝的智慧,在男权社会,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唐代是中央君主专制集权的发展成熟期,李治作为一国之君,性格虽欠缺果敢刚强,但决非昏庸无能之辈,在武则天一步一步走到帝国舞台前面来的路上,都是他一手扶持的。也就是说,李治是心甘情愿让武则天干预朝政的。那么,李治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呢。

首先,武则天的母性让李治把武则天带到了自己身边;其次,他给了武则天太多的机会,最主要的一个机会就是由于自己的身体不适而让她干涉政治。但是,身体不适,完全可以把一些朝政事宜交给辅臣来处理,可李治为什么要选择武则天而不是长孙无忌呢?

事实上,李世民早就料到李治成为接班人后的日子不好过,这也就是我们上面谈到过的,李治在朝堂之上有很大的压力。他比他的父亲要差出很多,正如一个机动车驾驶员不能驾驶飞机一样,李治没有能力驾御父亲的旧臣。

他必须要寻找一个心理上的靠山,而武则天跳了出来。在李治眼中,武则天是妻子,又是母亲,是红颜,又是同道。有了她,他就可以在群臣面前满怀信心地挺起腰杆;有了她,父亲和母亲开创的“贞观之治”就可以重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李治竟然不顾天子之尊,亲自到舅舅长孙无忌那里行贿,希望在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问题上得到舅舅的支持,可长孙无忌打死也不合作。

他当然不会合作,因为这俨然违反了太宗皇帝的嘱托。况且,废后之事是朝廷大事,怎么能随便就废呢?

李治召开会议,坚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褚遂良先跳了出来,拿出太宗皇帝的遗嘱,并且把帽子摘了,像无赖一样用脑袋去碰地,流了满地的血。李治虽然气得死去活来,但又碍于他是托孤大臣,不得发作。

这个时候,李世绩站了出来,他做了最缺德的一件事。他对李治说:“这本来就是您的家事,关别人屁事!”

就这一句话,让李治有了心理凭借,他顶住了各种压力立了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的辅臣之名就在这个时候被李治判了死刑,李世民的政治遗嘱也化为泡影。

也许,这一切都是大唐的劫数。当初,李世民是何等的英明,识尽天下英雄,将天下豪杰尽赚彀红,却偏偏对身边这个相随十数年的“真凤天后”视而不见。李治却与父亲恰好相反,他慧眼识珠,对武氏一见钟情,并确信她能帮助自己。想不到却把自己的家族送进了油锅。这一切真可谓是鬼使神差,即使是李世民也难以预料。他虽然预料到了李治的性格懦弱,但绝对预料不到,李唐天下会因为儿子而半路夭折。

事实上,到了贞观后期,李世民无论对接班人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安排,都不能达成所愿。他不可能对朝堂之上的情况没有了解,虽然找了两个辅臣,但任何人都知道,关键还在于接班人本人,是否是那块材料。李治显然不是那块能保住李唐天下的材料。

可为什么还要选李治作为接班人呢?

5、无可奈何选李治

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却成为唐太宗的接班人,按照封建皇位传递方式,如果不是他前面的八个哥哥纷纷落马,李治恐怕抽签都抽不到自己。有一种假设是:如果不是李治成为太宗皇帝的接班人,唐朝历史不会有武则天这个人。这种假设完全成立,因为太宗的儿子们没有一个会像李治那样喜欢上武则天。

那么,唐太宗为什么会选择李治作为接班人?从历史来看,他不是因为什么选择了李治,而是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李治。

李世民精力充沛,一生共生了14个儿子。按照封建“家天下”惯例,立太子以长,其他都封为王。但是,这种惯例在唐朝首先就被李世民打破了,他就不是长子。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他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也就是说,这些人并不认为长子一定就是皇帝,非长子一定就不是皇帝。

李世民的儿子们下场都很可悲: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旧唐书》在《太宗诸子》后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我们知道,皇帝不可能把皇位传给外姓人,所以,宽容一点来讲,李世民也只有这14个“候选人”。而第二、第十一、第十二子又“早夭”,所以只剩下了11个“候选人”。而这11个中有10个却陆续出局。

首先出局的就是大儿子李承乾和第四子李泰。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小时候的李承乾秉性聪明,8岁即封为皇太子。谁知长大后却喜好声色,漫游无度,而且特别善于伪装。在他老子面前,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这样的人注定要搞出事来,果然,他最终选择了革他老子的命。关于他造反的说法有两种:第一,此人腿脚不好,又加上父亲对四弟魏王李泰很看重,他很怕被废;第二,父亲当年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对他影响很大。但最终他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魏王李泰自然也不是好东西,他对大哥早有成见,并且私树党羽想要夺太子之位,李承乾被废,李世民想立他为太子,但他不满足,也想革命,结果被老子“幽闭”起来,35岁就死了。

唐太宗痛心的要死,他后来的死也跟这件事有关。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报应一说,那这件事就该算是老天对他的惩罚了。为了不让悲剧再重演,他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着为令。”

太子是一国之本,唐太宗对此深为了解,他把目光投向了第三子吴王李恪,李恪是隋炀帝的女儿阴妃所生。此人文武兼备,和唐太宗很像。并且在大臣、百姓中的威望很高,唐太宗很想立他为太子,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却强烈反对。因为他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出局了,就想把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推上来。唐太宗没有办法,只好不立。而李恪也没有因为未被立为太子幸免于难。后来,长孙无忌辅立李治,借口“谋反案”杀掉了李恪,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绝众望”,从而稳定外甥李治的统治。

最终,唐太宗无奈之下把目光投向了第五子李忻,但这个儿子也不是好人,为了让他成材,他把李忻身边的长史换掉,让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可就在贞观十七年,李忻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失败被杀。第六子李情是个享乐主义者,他所在的州县百姓恨不得杀了他,这样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把江山交给他的。第八子越王李贞,听他讲话是个绝对的好人,但看其做事却是个绝对的小人。唐太宗最终还是把眼光投向了最后三个儿子:第十子纪王李慎,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第十四子曹王李明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本事,而且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被贬黔州。

那么,剩下的也只有李治了。

由上可知,唐太宗选择李治是无奈之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手中已经没有了候选人,其次就是朝廷重臣长孙无忌的影响力。

中国有句俗语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可为什么唐太宗的儿子们却如此不争气呢?当初,唐太宗不是没有对他们进行教育,他经常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告诫他们不可忘了李氏家族的传统。他还亲自为太子择饱学如于志宁、孔颖达等人为师,但一切措施都无济于事。这位英明盖世的皇帝肯定认识不到,导致他的儿子们一个个腐化堕落的灭亡之咎,全在“家天下”的宗法制度。

尽管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规定出了不可违犯的嫡长传世的办法,但它根本不可能保证皇位的和平过渡。换作是另一个朝代,这种和平过渡还有可能。但在唐朝,由于李世民开了个“非长子而得到皇位”的先河更让这一规定雪上加霜。

原本,皇帝的儿子们觊觎皇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残杀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骄侈”二字,更是促使这些人堕落的重要原因。“家天下”制度本身就认定了这些“龙种”的特殊地位。李承乾8岁便被立为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东宫内,有文臣听他支配,有武士为其鹰犬,他曾对人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正是这无数的“优势”,让唐太宗的儿子们都不成器,也让他在选择接班人时不得不选择李治。也就是说,李世民不得不犯这个错,对于大唐帝国来讲,这也许就是个命数。

6、遗嘱的玄机

众所周知,但凡一个能创建丰功伟绩的人,必有过人之处。李世民能创造出贞观之治这样前无古人的建树,其智慧之高超,心思之缜密,恐怕天下无二。这当然有他的政治遗嘱为证,他临终前对那三个人说的话,都有深意,因为这些话,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非是随便说出来的。

首先,他对长孙无忌说:朕今悉以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意思是说,既然你死皮赖脸地要我立李治为太子,我已经立了,并且现在他将要成为皇帝,你做出来的事,你就必须要承担责任。长孙无忌这个人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能当上皇帝,他功不可没。贞观时期,他作为朝廷重臣之一,为贞观之治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此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敢直言。确切地说,就是善于避嫌。一旦遇到大事,他肯定会先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李世民把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看重的是长孙无忌代表的关陇集团,而并非是长孙无忌本人。

然后,他又对褚遂良说:我有天下,无忌力也。尔辅政,勿令谗毁者害之。意识是说,你当此辅臣,最主要的任务是不要让小人谗毁长孙无忌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其实,这话是说给长孙无忌和李治两个人听的。长孙无忌是外戚,外戚往往是干政的代名词,但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没有这个想法,可别人很可能有。同时,他也告诉李治:你舅舅是个忠诚之人,不会危害我李家天下,你放心用他。不可听外人的说法。

褚遂良是个书法家,他能得到李世民的重用与此或多或少有点关系。此人也是帝国的忠诚之徒,在成为李世民亲自指定的参与政权裁决的最高决策人后,与长孙无忌悉心为国,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所以才出现了后来的永徽之治。但李世民选他为托孤大臣,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曾多次参与废立太子、决定王储之大事。最终,他所推荐的李治成为帝国的储君,李世民也想让他对以后的事情负责。

最后,李世民对李治说,有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这话说得有点托大,或许,当时的他真的就以为有二位托孤大臣辅佐,李唐天下就可延续万年。事实也正如他所料的那样,当武则天要被李治立为皇后时,两人看出了武则天非池中之物,坚决反对。但无济于事,最终,两人都被武则天直接或间接害死。他们二人并没有辜负李世民的临终嘱托,长孙无忌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还是坚定立场的。

李世民的遗嘱最终没有成功,主要原因就在李治,但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他不死或者晚死几年,事情可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虽然许多该发生的事情都得发生,李治肯定是他的接班人,而李治对武则天的感情也一定会爆发,但是,如果李世民在的话,李唐天下就不会被武则天窃取。如果他在,李治还敢跟武则天接触?!

总的来讲,从宗法制度的角度来讲,李世民的政治遗嘱是破产的。因为他并没有维持住李氏天下,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份遗嘱是成功的。因为李治的确是听从了他的教诲,并且延续了贞观之治。

这可能就是泉下的李世民的一丝安慰吧。

7、一丝安慰

李治登基后,改“贞观”为“永徽”。同时宣布“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的辅佐之下,李治大有乃父之风,继续推行贞观晚年一度中断过的休养生息政策和“贞观之治”所体现出来的“仁政”原则。

在永徽初年,朝中大臣虽然从心底并不服年轻皇帝,但在帝国基础建设的恢复上,他们出奇的一致。因为这些臣子们的努力和李治的许可,永徽初年,唐帝国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再度繁荣。在经济基础稳固后,帝国又推行以诗赋取士的政策,扩大进士科的人选。在这一时期,帝国颁布的《唐律疏议》完善了贞观法制。李治在对西突厥判乱的平定问题上,始终坚持父亲的思想,坚决要维护了唐王朝的统一。这一切足以说明李治在继承“贞观之治”已有成果的同时,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成果。

大唐帝国虽然没有从李世民的“兴风作浪”中彻底恢复过来,但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还是在社会、法律及军事方面的成果,都比贞观后期有所拓展。后世史家称之为“永徽之治”倒不是虚夸。

而李治在其统治的30余年里,始终以《帝范》为指导思想,即使是在武则天已成为帝国的实际领导者后,《帝范》里的思想仍旧在帝国政治经济上闪烁着光辉。我们知道,武则天在位时期,唐帝国并无衰落,只不过是改了个“大周”的别名而已。

可以说,李世民的政治遗嘱以《帝范》为主干,以两辅臣为枝叶,以李治为水分,最终,成长为一棵欣欣向荣的大树。大概,最值得他可惜的就是,这棵树最终落入他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以进步的角度来看,这棵树并没有倒下。

所以,李世民政治遗嘱的失误与否,已经并不重要了。

同类推荐
  • 东周的东周

    东周的东周

    我们中国历史最丰富的是哪一段?不管大家怎么回答,我依旧坚持:春秋和战国。这个时候,人性绽放。绽放的一定都是鲜花,但不一定都结出善果,比如罂粟。罂粟也有好处,可以止疼。这是个让人爱让人恨有利有弊有好有坏是魔鬼是菩萨的东西。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 重启三国

    重启三国

    优化戒指功能:复活+优化体质+优化兵器穿越到三国,主角手戴优化戒指,率一班兄弟横扫腐朽的东汉末年。自力为王,令潘凤力擒华雄,在陈宫跳的白门楼下堆被子、复活被砍头的高顺,于是主角开始标榜顺我者昌,逆我者……有本事你昌给我看!~给吕布下战书,与曹操决战平原,同孙策争雄水上霸主,令贾诩与诸葛亮隔千里决战于帷幄之中。与刘备、袁术、袁绍等三国众英雄一起逐鹿……还原三国历史风貌,一展名将风流。加入新时代元素,绽放新的三国世界。问天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且看我优化三国!
  • 恒川

    恒川

    戈壁长风烈烈,弦响剑鸣塞边。挥师出征陲野,兵锋耀亮青天。一枪碎云戮夜,半面烽火狼烟。血日纷乱岁月,征夫遗亡愿。古冢寂寞无言,青山磷火明灭。关外杀声连绵,闺中伊人泣倦。可笑刀剑无眼,虚妄千秋霸业。辉煌不过百年,弹指一挥间。百年繁浮,不过刹那芳华,恒者,川也。----恒川开国帝王林攸
  • 一品纨绔

    一品纨绔

    小刑警穿越到盛世大唐,变成了大胡子老程家的大少爷,庸人二公子之一的程处默。程大少喊道“我要恶狗,要奴才,要美婢,要娇妻,要知己,要大大的破案!”穿越后要风花雪月,对酒当歌,调戏大唐的公主们。PS:大唐完全是一个背景,人物,历史什么的,大家别当真。
热门推荐
  • 《我爱的少年叫王俊凯》

    《我爱的少年叫王俊凯》

    慕筱筱因为父母工作原因转到重庆和姑姑生活,而就在新学校里她见到了之前只能在梦里见到的少年王俊凯,并与其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本文虚构】
  • 神经大条女

    神经大条女

    欧阳青青是一个傲娇并且自我感觉很良好的女生。每天早上,在镜子前,欧阳青青总是嘟着嘴欣赏着自己的身材,然后,用羡慕的眼光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怎么那么美。第一次,身边的人觉得,青青好搞笑啊。第二次,身边的人觉得,青青好搞笑啊。……第N次,身边的人觉得,青青得了自恋症,已病入膏肓。是的,欧阳青青是一个十分自信,并已升级到极度自恋的人种了,因此,当她一天四次遇到吕言的时候,她自然而然的觉得,他想泡她。
  • 秀才进鬼城

    秀才进鬼城

    一个的书生,上京赶考路途中无意进了鬼城。
  • 娘子全能:相公多多桃花多

    娘子全能:相公多多桃花多

    04届幼师一班的范末昭典型花痴一个,居然穿越到一个女尊的大皇女身上,这下好了,范末昭做梦都笑出声,什么美男都有,左拥一个,右抱一个。日子好不快活!“范末昭!你到底爱不爱我!”“爱爱爱,你们我都爱!”原来当个女老公也不是好当的呜呜呜。(剧情有些狗,作者有点疯。不喜误入么么哒!)
  • 舞妃倾城:王爷别来无恙

    舞妃倾城:王爷别来无恙

    鹤雪,羽族最秘密的杀手组织,成员皆是羽人,而且是修习过鹤雪术随时可以凝出羽翼的鹤雪士。他们从未失过手,是天底下最好的空中神射手。当然能请得起他们的人也绝非等闲,但他们从不参与战争。舞夕羽看着南青言慢慢走近自己,他能接受她吗?毕竟她曾经杀死过他心爱的人啊……
  • 若果没有你

    若果没有你

    雨都停了,这片天灰什么呢。我还记得你说,我们都要快乐。在世界的尽头,是否依然有你,一如既往地等待。
  • 佛说五蕴皆空经

    佛说五蕴皆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省钱就是赚钱

    省钱就是赚钱

    一个人会挣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省钱。不懂节省的人赚得再多也许还是个身无分文的“月光族”;会省钱懂节约的人即使挣钱不多,也会月月有积蓄,年年有收获。本书汇集了节约开支的小窍门,展现了聪明省钱的大智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理财宝典!
  • 炼脉焚天

    炼脉焚天

    炼一身脉,焚一片天创世中文网首发作品,我们最初的梦
  • 逆龙而上

    逆龙而上

    腾龙大陆最炙手可热的职业--魔晶师。一个有着强大冥想力的少年卡尔。一颗传承于异地的星河之泪。必将造就腾龙大陆新一番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