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3200000008

第8章 维新(4)

他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流露出焦急心情,嘱维新派妥筹良策。八月初二日又由林旭带出第二道密诏,令康有为“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康有为、梁启超、林旭、谭嗣同等维新派核心人物跪诵密诏,痛哭失声,誓死搭救皇帝,决定实行兵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

八月初三,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会见袁世凯,说袁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对慈禧太后则或囚或杀。袁世凯慨然应允,送走了谭嗣同。但他八月初五日向皇帝请训,当天乘火车回天津,却向荣禄告密。当夜,荣禄赶回北京告变。八月初六日晨,慈禧发动了政变。

1970年,台湾学者黄彰健发表了一篇具有影响力的论文——《论戊戌政变的爆发非由袁世凯告密》。

1980年代后,大陆学者在较宽松的学术氛围下,利用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当时档册,准确订正出慈禧回宫的时间不是八月初六日,而是八月初四,从而使八月初五荣禄得袁世凯密报后“闯园告变”的旧说失去时间和空间的凭借。

据袁世凯本人的日记《戊戌纪略》记载:八月初三日,谭嗣同深夜造访,再三要求袁世凯举兵杀荣禄,包围颐和园,并说:“不除此老朽(指慈禧太后),国不能保。”袁世凯闻言大惊,敷衍推诿,不肯答应。哄走谭嗣同,八月初五日回到天津后,袁世凯立即积极主动向荣禄告密。又由荣禄报告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于八月初六日晨发动戊戌政变。

这是认为由于袁世凯告密而致使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扼杀戊戌维新的重要根据。海峡两岸诸多学者指出了其中的重大疑点:

第一,“杀禄围园”、囚杀慈禧、发动军事政变,这是十万火急的天大事件。袁世凯告密若果真属于积极主动,他完全应该、并且可以在第二天,即八月初四日,立即在北京告密。中央权贵大臣奕劻、刚毅是西太后心腹,也都是袁的朋友,如果袁世凯决心告密,他完全可以初四日在北京找他们告密。但他没有这样做,初四日一整天无所动作,事隔一天,才绕了一个大圈子跑到天津去向荣禄告密。

第二,据袁世凯说,初五日返津见荣禄,刚要告密,“略述内情”,忽有客叶祖圭等人来访,因此欲言又止,只好等次日再说。谭嗣同已募勇士数十人在京,慈禧有旦夕之祸,事关紧急,袁世凯完全应该、也可以禀明荣禄有要事相告,设法把客人支走。只因有客人即将此事拖延一天,于理不通。

第三,第二天即八月初六日上午,荣禄来访,袁世凯和盘托出维新派围园杀太后之谋,按理荣禄应立即驰京报信,两人却为如何保全光绪“筹商良久,迄无善策”,又耽搁了一整天,当时处于险境的是慈禧而不是光绪,按袁世凯日记,荣禄的做法有悖常理。

第四,时间上显然有矛盾。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实行训政是在八月初六上午。袁世凯八月初五上午觐见光绪帝后,即乘火车回天津。袁世凯日记中说:“抵津,日已落。”

袁赶到荣禄处告密,当在夜间。即使当时荣禄得知了围园之谋,也难以于当夜赶到北京,将其情上报。因为当时京津之间的火车开通不久,没有夜车,且缺乏夜间行车的设备、经验与技术,谁都不可能下令加开一次夜车。更何况当时荣禄有客人,袁世凯欲言又止,荣禄是第二日即八月初六才得知实情,两个人却又耽搁了一天。

而慈禧太后八月初四即已返回大内,控制了光绪,八月初六上午已经正式宣布训政。此外,慈禧太后政变之初,捕拿维新派名单中只有康有为兄弟,没有谭嗣同。且上谕中康有为的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罪名较轻。如果慈禧太后是得到袁世凯告密后才发动的政变,那么围园劫太后之谋是大逆不道、罪在不赦的首罪,应首言之;而往说袁世凯围园劫持太后的谭嗣同是“逆首”,应列于捕拿维新派名单之中。

可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还不知有“杀禄围园”、劫持太后之谋。据此,上述学者以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出而训政,与袁世凯告密无关,而是新旧两党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守旧派的既定步骤。袁世凯日记《戊戌纪略》所记,不足为凭,是袁世凯为平息传言、洗刷自己、塑造始终忠于朝廷的形象而精心编造的谎言。

尽管如此,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慈禧政变并非与袁世凯告密无关。有个别人提出,袁世凯告密不是在八月初五日返回天津之后,而是在见到谭嗣同后的八月初四,袁世凯告密是造成慈禧提前回宫发动政变的最直接原因。袁世凯的儿子袁克齐后来回忆,他曾听见老家人卞爽琴说:记得是戊戌那年,有一天下午八点多钟,忽然有一个人求见袁大人。门上拦不住,他直入大人书房。当时我们在窗外偷看,看见大人精神很不安。那个人态度很严肃,一手拿着手枪,一手拿着一个簿子,请大人在簿子上签名。大人开始有为难的样子,最后还是签了。过了一会儿,就端茶送客。

那人走了以后,大人就匆匆去某亲王处。过了几天,听说太后把光绪皇帝囚在瀛台,把谭嗣同、康广仁等六个人杀了。后来才听说,那天晚上来的那个人就是谭嗣同。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告密虽在政变之后,没有直接导致政变,但却致使事态扩大,令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六君子”被杀,变法彻底失败,因此袁世凯告密仍然与慈禧政变摆脱不了干系。

当京津一带盛传秋天慈禧与光绪赴天津阅兵之际光绪将被废黜时,维新派几经筹商,由康有为上密折建言:请仿日本参谋本部,选天下虎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于左右,上亲擐甲胄而统之。康有为对几个握有重兵的将领进行了分折,认为袁世凯“夙驻高丽,知外国事,讲变法,昔与同办强学会”,可为“虎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于是,光绪于八月初一召见袁世凯,破格赏候补侍郎,专责练兵事务,并随时具奏应办事宜。此举引起后党惊惧,荣禄谎称英俄在海参威开战,大沽口外战舰云集,将聂士成军调驻天津、董福祥军调驻北京长辛店,命袁世凯迅速回防,以防他变。

京津气氛顿时紧张。维新派决定铤而走险,由谭嗣同去游说袁世凯,举兵勤王。戊戌政变前夜,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毫不夸张地说,任何讲述维新运动史的著作都不能不提及它。关于夜访情况,袁世凯的《戊戌纪略》和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都有较详细的记载。袁世凯的《戊戌纪略》主要情节可靠,大多数的次要情节也可靠;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则有意隐瞒维新派“杀禄围园”、劫持太后之谋。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八月初三日晚,谭嗣同秘密至京郊法华寺见袁世凯,要他亲率敢死将士数百名,拥光绪帝登午门,杀荣禄,除旧党。袁世凯慷慨表示誓死效忠皇上,但又表示立即举兵勤王有困难,说:杀荣禄乃一狗耳,然吾营官皆旧人,枪弹火药皆在荣禄处,且小站去京二百余里,隔于铁路,虑不达事泄。若天津阅兵时,上驰入吾营,则可以上命诛贼臣矣。谭嗣同无奈,只得同意等到天津阅兵时再作计议。

几乎是同一天,御史杨崇伊(李鸿章亲家)通过奕劻递密折请太后“即日训政”。密折除了攻击维新党和帝党外,特别指出要防止维新党同东人(日本人)勾结乱政: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当时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正来中国访问,“京朝大小官奏请皇上留伊藤在北京为顾问官”,“持此议者甚多”。

慈禧不担心维新派上书言事,却担心他们掌握武装、与外国势力联合。当天傍晚,光绪离开了颐和园,并将于八月初五日会见伊藤博文;袁世凯则将于八月初五日陛辞出京。慈禧对此不能不防,遂决定乘时政变。

八月初四日,慈禧带领随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皇宫。光绪慌忙出迎,慈禧不理,径直进入光绪寝宫,将所有章奏归拢在一起携之而去,一面怒斥光绪:“我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光绪“战栗不发一语”,良久嗫嚅道:“我无此意。”慈禧唾之曰:“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遂传懿旨,以上病不能理万机为辞临朝训政。从这晚起,光绪即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此后他虽还有些活动,但已处在慈禧及其爪牙的严密监视之下。八月初六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布诏书,宣布太后训政,并命逮捕康有为等人。

当事情紧迫之时,袁世凯并不敢做出杀荣禄、兵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的冒险举动,但直到八月初五日回天津后他尚未告密。八月初六晚,袁世凯听到杨崇伊带来北京已发生政变的消息,以为事情泄露,为保全自己,遂和盘端出了维新派围园兵变的密谋。此事在袁世凯亲信张一《心太平室集》及荣禄亲信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均有所载。

张一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袁世凯幕府,长期随袁左右,所记当由北洋幕府或袁世凯口中听闻,其告密真相与袁世凯后来编造的日记《戊戌纪略》不同;陈夔龙戊戌政变后不久入荣禄幕府,他与袁世凯不睦,所记应是从荣禄口中听闻。两人所记袁世凯告密之情十分接近,即袁世凯本来没有告密的念头,而是在八月初六晚听到杨崇伊带来太后训政捉拿二康的消息后,怕受到牵连故而告密。事情经过大致如下:袁世凯初五日返津。一天后,即初六日,杨崇伊至天津,向荣禄报告了太后训政的消息。

袁世凯拜谒荣禄时,杨崇伊已在荣禄处。荣禄已从杨崇伊处得知太后训政消息,但“佯作不知”。袁世凯刚从北京回津,且受光绪帝封为候补侍郎,荣禄心存疑虑,故而见袁世凯时“令卫兵夹道罗列”。袁世凯“见卫兵夹道罗列”,又从杨崇伊那里得知太后训政,捉拿康有为、康广仁的消息,吓坏了。陈夔龙记载:“袁知事不谐,乃大哭失声,长跪不起。”张一记载:“袁乃跪求荣为做主。”

他害怕康有为供出谭嗣同夜访其于法华寺之事,遂将当时守旧派尚不知道的维新派“杀禄围园”、劫持太后的兵变密谋和盘托出。袁世凯告密的内容又由杨崇伊带回北京,慈禧太后才得知维新派围园兵变的密谋。八月初九日遂有旨:张荫桓、徐致靖、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均着先行革职,交步军统领衙门,拿解刑部治罪。由于袁世凯告密,事态扩大,清廷大肆搜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拒绝出逃,他向友人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八月十三日,清廷不经审讯即处决“六君子”。八月十四日宣示罪状,有指维新派“包藏祸心,潜图不轨,前日竟有纠约乱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及朕躬之事,幸经觉察,立破奸谋”等。这说明袁世凯的告密内容已反馈到北京。

至于袁世凯,慈禧太后最初认为他是维新一党,参与围园密谋,并未主动出首,“存心叵测,欲置之重典”。荣禄却看中了袁世凯的才能,为袁力保,最终以虽非主动告密,但把围园密谋和盘托出,总算将功补过。袁世凯不但被旧党宽容,而且受到重用。荣禄进京,袁世凯奉命护理直隶总督,其新建陆军得赏银四千两。人说袁世凯以“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并不为过。尘埃落定,反思一切,不能不承认慈禧太后目光的老辣。

事实上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期间倾向维新派,他通过徐世昌与维新派保持密切联系,不但与闻兵变之事,参与、支持密谋,而且作出过使用兵力的承诺。袁世凯与康有为同为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人物。康有为是维新理论的奠基者、变法运动的领袖、旗手。袁世凯的家族背景和个人身世,决定了他赞同或偏向维新变法。甲午战争以后,袁世凯即与康有为结交。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时,袁世凯在督办军务处当差,康有为第四次上书,都察院、工部不肯代递,袁世凯曾帮助他向督办军务处要求代递。

袁世凯本人也曾上书,条陈变法事宜,著名的有《甲午条陈》、《上翁同龢说帖》等。德国侵占胶州湾事件发生后,袁世凯上书翁同龢支持变法,说,今日时局危险至极,必须变法。变法之政一时难于毕举,应择最重要的用人、理财、练兵三大端力行变革。

光绪二十四年(1898),变法维新的声浪日益高涨,袁世凯又进京面谒翁同龢,“深谈时局,慷慨自誓”,且拿出《瓜分中国画报》给翁同龢看,“切言必亡必分之道,必须大变法,以图多保全数省”。

袁世凯本人既积极致力于改革军制,又曾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康有为,两人的思想有许多相似或相通的地方,如法之当变,发展经济,改革教育,编练新军等。论者以为,袁世凯作为洋务派的后起之秀,其思想渐渐滑向维新派,而处于二者之间;袁世凯所提建议与康有为相比,似更切实可行且利于变法。康有为在北京发起创立爱国团体强学会,推陈炽为会长,梁启超为书记员。

同类推荐
  • 慈禧传

    慈禧传

    慈禧太后17岁入宫,27岁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废掉辅政八大臣,开始了她的“垂帘听政”时代。在之后的48年里,她三次垂帘听政,扶助同治、光绪两代幼帝成长,实际控制着晚清的朝政大权。本书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与整理,再现了慈禧的一生。
  •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一个人的幽默感是与其人的文化、知识、才气、智慧、经验、应变能力、表达技巧分不开的。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几乎都是著名的幽默大师。例如:哲学幽默大师苏格拉底,政治幽默大师第十六届美国总统林肯,科学幽默大师爱因斯坦,小说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表演幽默大师卓别林,喜剧幽默大师萧伯纳等。笔者编译本书的宗旨,就在于以上述诸位大师的幽默片段为主体,展示人类历史上众多天才人物的幽默大观,以期读者能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和欣赏乐趣三方面的效果。
  •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学大师,历来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名著《堂吉诃德》可谓家喻户晓但目前国内对塞万提斯本人及其著述的研究则相对很少,作者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撰写了这部《塞万提斯评传》,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本书打破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基万提斯研究的零星状态,以其内客的系统性、丰富性、翔实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这一学术研究的空白。此书无论对专业工作者、教学人员还是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人类需要宗教,因为宗教是关于生命的哲学;人类需要信仰,因为信仰是人类生存的指针。本书以崭新的角度客观认真地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并扼要介绍佛陀出世时印度社会的背景,以及僧团成立的状况及其矛盾和困境。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生长在人间,成佛亦在人间。他是我们长夜漫漫的人间慧灯,他是我们苦海茫茫的人间舟航。他的人格已经到达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净不染,他解脱了世间上一切束缚烦恼,他己经远离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说法四十余年,告诉我们求得解脱的方法,指示我们应行的大道。他所留在这人间的佛法,无一不是从他大智觉海中流露出来,无一不是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热门推荐
  • 道源天封

    道源天封

    天地经形,演宇宙,化洪荒,道种众生,冥古而成,万灵同生普天,古稀恒古久远。自古,生命太初难定,道途太始难言,古往今夕难测,立命生死难解。生之初。在与世间,然,命道有途,生极必死,纵轮回六道,归途始终,亦难逃亡死。必,肉为尘,骨为土,魂归道天,浮沉归黄土。死后始。天地棺木,葬过往,埋生机,命末之数,难改难逆。虽,仙有不朽,神有不灭,圣有不老,却难逃亡道天地,天地死,众生献祭,永生难逃,终归去,陪葬天地化尘土。亡道烙印,无为有形,被过去注定,被未来摹刻,万尘众生能所看有形亡,却无能摆脱无为死。生死轮回,谁能跳跃?
  • 萌妻来袭:首席老公不许动

    萌妻来袭:首席老公不许动

    麦萌气炸:“莫易寒,你瞎吗?看清楚我不是你老婆!”男人的话却让她吐血:“灯一关,都一样。”合法共枕遥遥无期,男人无耐心,“我要合法同你盖一床被。”麦萌摇头道:“我们不适合,我要找实用男人。”“一晚七次还不够实用?”麦萌抓狂,“你能好好说话吗?”男人勾唇一笑,眉眼荡漾着风情:“能,领了证一切好说。”
  • 若爱以时光为牢

    若爱以时光为牢

    假如我爱你,我必倾尽一生。假如你爱我,我将获得永生。当你的眼眸中有一丝温柔,是不是恰好想起了我的微笑,当你默念我的名字,是不是恰好想起了那些美丽的时光,当你伸出手抚摸着天空,会不会想起刻在心上的一道伤,伤口上有你,有我。
  • 高冷王爷萝莉妻

    高冷王爷萝莉妻

    传闻天下第一美男子,是那傲龙国的,穆王爷,他叱咤沙场,功高震主,连皇上都要忌惮他三分,不苟言笑,冰冷的就好似寒冬的雪,却没想到栽在小萝莉手上了,看小萝莉如何俘虏冰山王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斗罗大陆之怪物史莱克

    斗罗大陆之怪物史莱克

    唐三当时正是神的境界,服下了唐晨留给他的王魄珠之后,他的等级又跨越了神级的范围,可以直达120级王的境界,在成王的道路上,他总是九死一生,命悬一线,最终完成了王的传承,成为了新一代的王,成为了斗罗大陆的守护者;当他成王之后,其六怪也逐渐从神级的范围跨越了王的境界,因为,唐三在王的传承仪式时,六怪都吸收了唐三在传承时而遗漏出的魂力,而这些魂力还保存着王魄珠的效果,其他六怪也开始了成王的道路,在唐三的帮助下,五年后,史莱克六怪也完成了王的传承仪式,史莱克七怪不再是当年的史莱克七怪了,而是史莱克七王,是整个斗罗大陆的守护者,大陆在他们的保护下,和平永存。
  • 幻世传奇

    幻世传奇

    所谓三千大世界,不过一个幻世而已,天下众人,苦苦挣扎,到头来,无非就是南柯一梦,
  • 逆光行者

    逆光行者

    时光机之一的Holly(天竺)被拆分成部件展览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而Poppy(罂粟)的处境无人知晓。但是,事实是我的工作根本离不开时光机。
  • 他妈来了:聪明媳妇巧斗婆婆36计

    他妈来了:聪明媳妇巧斗婆婆36计

    把婆婆当妈也没用,她在儿子面前是娘,在媳妇面前就是狼!再有诚意的心也给被她一口吃掉!不管如何强调男人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女人,你我都知道:在婆媳的战争中,真正应该学习如此经营婚姻这门课程,婆媳这道课题的其实是我们女人自己。
  • 瞬息万变的海洋灾难

    瞬息万变的海洋灾难

    海洋——生命的摇篮,海洋为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与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海洋,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现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将继续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对于海洋,人类已经做了很多:但人类做得还远远不够。海洋的无穷奥秘和未解之谜又说明人类对海洋仍是一知半解。它们只是一部浩瀚巨著的一段引子,期待人们去撰写它丰富多彩的华章。我们更希望它成为一种诱饵,吸引当代青少年,从而开拓我们民族的新视野,在21世纪刻上我们民族的海洋印记!21世纪已经降临,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 The Chouans

    The Choua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