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6400000014

第14章 简单是一种打破心墙的沟通方式(3)

承认错误是痛苦的,这是人性之一。同样的,也没有人愿意被他人指责。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训练动物时,和总因做错事受惩罚的动物相比,那些老被奖励的动物,学习学得更快,技能巩固得也更快。动物如此,更何况于我们人与人之间?指责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和对事情的损毁,往往是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

1842年秋,林肯在《春田时报》发表文章,讽刺詹姆斯·史尔兹。在镇上人们的嘲笑中,一向自负的史尔兹怒火中烧,拿着长剑要与林肯决斗。瘦弱的林肯与体格健壮的史尔兹相比,显然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幸好他们共同的朋友及时阻止了这场决斗,才让林肯躲过了一劫。

这让林肯大受震动,从此再也不以取笑、指责他人为乐,反而有意培养自己宽和待人的品格。

1863年7月的盖茨堡之役,当李将军开始向南撤退的时候,黑云密布,大雨倾盆。当他带着挫败之军,退到波多梅克时,发现面临着一条高涨而无法通过的河流,而身后又是一支胜利的北军。李将军被困住了,他无法逃脱。林肯看出这一点——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一个捕捉李将军的军队立即结束战争的机会。因此,林肯满怀希望地命令前方军的统帅格兰特不要召开军事会议,而立即攻击李将军。林肯通过电话下令,又派出一名特使去见格兰特,要他立即采取行动。

而格兰特的做法却正好和所接到的命令相反。他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并迟疑不决,一拖再拖。他打电话来,举出各种借口,最后竟一口拒绝攻击李将军。最后,河水退去,李将军带着他的军队从波多梅克逃脱了。

林肯勃然大怒。一向友善宽容的他用词一直非常保守和克制,然而在丧失天机的痛苦失望之余,他给格兰特写了一封严厉的信。他说:“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在我们的掌握中,如果我是你,只要伸出手去,他们就是我们的了……我已经无法期望你能改变形势,若要期望你能的话,也是一种不合理的期望。你的良机已失去了,因此我感到无限的悲痛。”

接下来,我们猜猜格兰特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有什么反应?

格兰特一直没有看到这封信。林肯没有把它发出去。这封信是在林肯死后,在他的文件中被找到的。

事后,冷静下来的林肯也许会想:等一下,我不应该如此匆忙。我坐在这静静的白宫里,命令格兰特去出击,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假如我当时是在盖茨堡,假如我在上星期也跟格兰特一样,见到尸横遍野,假如我听到伤兵的悲号哀吟,也许我也不会如此着急地去进攻了。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如果我发出这封信,固然发泄了我的不快,但却会使格兰特为自己辩护。这将会使他责备我,将会造成恶感。并且破坏了他身为指挥官的效力,甚至或许还会迫使他辞职不干。因此,就像实际发生的那样,林肯把这封信放在一旁,因为他从痛苦的经验中学到,任何盛气凌人的批评和斥责,几乎总是无济于事。

任何人都不要轻易地去指责别人,除非你想与对方成为势不两立的敌人。我们完全可以用更加委婉的方式与对方沟通,而并非以指责来激怒对方,导致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一味地去寻找他人的缺陷,指责对方,远不如去了解、认识、原谅和宽容他人,更不如发现对方的优势进而去称赞。就像牛根生曾经说的:“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的修养不够。”是否有一颗淡然的平常心,将决定我们的处世态度,也是决定我们是否能感受到生活中快乐的基础。

7.宽恕别人,宽容自己

莎士比亚忠告人们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结果却烧伤了你自己。”这是在告诫我们,做人要容纳,待人要宽恕。

宽以待人,正是以广阔的胸怀、包容的气度去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度豁达地待人,使自身的人品得到尊敬和倾慕,使我们的人格魅力得到不断地提升。如一束仁爱的光芒,对他人的释怀,也给自己带来了无上的福分。它就像一个指南针,在繁芜的迷雾中,给人们指明了方向,使人际之路、生活之道不再复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两个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将近半个月过去了,也没有见到部队的半点踪影。他们互相安慰,相互扶持着度过那些难捱的日子。

这一天,两人用所剩不多的子弹打死了一只鹿,这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生命支撑。仅剩下的一点鹿肉,由年轻的战士安德森背在了身上。

第二天,他们在森林中再次与敌人遭遇。经过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尾追,又逃过了一劫。就在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安全的时候,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安德森应声倒下了——幸好这枚子弹打在了他的肩膀上。

后面的老兵惶恐地跑了过来,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了战友的伤口。

晚上,老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再也挺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那一夜,他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

而就在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五十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那一枪是我的战友开的。在他抱住我的一刹那,我碰到了那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对我开枪,直到那天晚上他念着母亲的名字。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也知道他想为了母亲而活下来。此后五十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可终究,他的母亲还是没有等到儿子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继续说下去。从那以后,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实际上,那天晚上我就宽恕了他。”

宽恕他人让我们自己心平气和,如同一杯清茶一般沁人心脾。一个善意的微笑或一句幽默的话语,也许就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和矛盾,填平感情的沟壑。

宽恕他人,也就宽容了自己。一位智者曾经这样说过:“你必须宽恕两次。一次是你必须原谅你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另外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愤怒之火只会让你变得更加愚蠢。”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够赢得多少人。与他人相处,宽以待人就是指对他人的要求不过分、不强求,以宽为怀,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

往往,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大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斤斤计较。放松一些,一笑而过,反而会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否则,不但不能让他人理解我们心中的烦闷,只能让人感到我们涵养和素质的低下。甚至,缺乏宽容的火爆还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悲剧。

1965年的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一位叫路易斯·福克斯的选手在比赛已经进行大半的时候,一直保持着遥遥领先。

但最后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却改变了整个历史:一只苍蝇落到了福克斯的主球上,怎么赶都赶不走。在观众的哄笑中,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愤怒地用球杆击打苍蝇。结果,球杆触动了主球,裁判判他击球,因此而失去了一轮机会。

之后,受此影响的福克斯开始方寸大乱,连连失分。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则越战越勇,赶超过他,最终夺走了冠军。

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一只小小的苍蝇,竟然击倒了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能容天下不爽之事是竞争中的一项基本的心理素质,连小小苍蝇这样的“障碍物”都逾越不了,又怎能立足于这个世界呢?

宽恕是一种需要操练、需要思考才能达到的境界。它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相左时,不要固执己见,而应首先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提出意见的基础。任何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人感受,取其精华。

学会宽恕,意味着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生气的根源不外乎一己之利或一己之尊受到了侵犯,于是便勃然起色,怒从中烧。此种反应无非是在惩罚自己,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摒弃睚眦必报,宽以待人,从而拥有一份潇洒的风采。

同时,宽恕也是一种不计较。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执着于过去了的错误,就会给彼此带来思想包袱,不信任,不放开,既对他人造成了一种阻碍,也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宽以待人要求我们,即使对有错的人也不要嫌弃,应该给人提供改过的宽松条件,原谅过失,助其改正。正所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8.敞开心扉,将心比心

《论语》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在他人身上。

如此,圣人早有训导,在与人沟通交流时,我们需要一种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方式,这是一种能够站在他人立场上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能力。它帮助我们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去了解他人的感受、需求、想法以及行动。如此,我们就不会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而是用最简单的方法直接穿破心墙,把自己投射到他人的心田中,以期达到和谐的沟通效果。

很多时候,当我们活在个人的世界里,自我的心愿越来越强大的时候,他人的心声也就越来越微弱了。其实,我们一点一滴的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人产生影响。

很多人都因为希望被了解而急于表达自己,却疏于主动去理解对方。在与人沟通和交流中,对于他人所发出的信息,我们通常最多只是做出最贴切的反应,而根本无心想了解对方。因为我们常以为天下人都跟自己一样,以己之心即可度人之腹。

在日常交谈中,我们是否熟悉这样的反应:“噢,我完全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是这样的……”人们总是依据自身的经验来了解别人的作为,把自己的眼镜强加在别人身上,却又怪罪他人“不了解我”。

从儿子上高中开始,父亲就觉得儿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难管。他们之间三天两头就闹一些小别扭或大纷争。

好在,这位父亲是一个理性且比较开明的家长,他主动来到了青少年心理诊所咨询。

“真搞不懂我那宝贝儿子,他从上了高中以后,就很少再听我说话了。”见到心理医生,父亲开口就这样抱怨道。

“你是说,因为孩子不肯听你说话,所以你不了解他?”心理医生一开始就听出了门道,有意引导着问。

“对啊!”这位父亲浑然没有感觉问题的所在。

即使心理医生一再强调、反复发问,父亲依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最后,心理医生只好明说:“难道要了解一个人,不是你主动走近他的内心世界,而是让他去理解你说的意思吗?”

他愣了一下,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噢,没错!可是,我是过来人,很了解他的状况。唯一叫人想不透的,就是他为什么不听老爸的话呢?”

这位父亲确实完全不明白儿子的心事,他只用自己的观点去揣度儿子的世界,无怪乎他与儿子之间的心墙怎么也打不破。

与人沟通交流中,将心比心就是必须把自己放在和对方同样的位置上,“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否则,当大家位置不相同的时候,心理障碍自然就会产生,甚至还会导致理解的错位。沟通是要进行换位思考的,也就是站在对方的位置去思考问题,即所谓的“将心比心”。只有自己用心了,敞开心扉,才可以打开别人的心灵之门。

将心比心的出发点是为了理解而非为了回应,也就是透过言谈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在世界,它并不是针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10通过语言来进行,3成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成则要靠肢体语言。所以,在将心比心的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将心比心不同于同情心。同情是掺杂了价值判断与认同。如果对他人有同情心,那么我们感受到的仅仅是一种热情,而这依然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对他人的感觉,我们还是一无所知。也许,我们只是感觉到对方的寂寞、压抑或愤懑,我们为他们的这些感觉而难过而已。这会让对方很容易养成一种依赖之心。而真正的将心比心,不是单单的难过,而是会把自己完全投射到对方的心田里,体会他人最真实的感受。

同时,将心比心也并不代表着赞同,它只是深入了解对方感情与理智的世界。如此,在哪怕面对争执的时候,我们也能巧妙地化解。清代中期着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朝宰相张英的家眷与一位姓叶的侍郎毗邻而居,而恰好张宰相与叶侍郎也都是安徽桐城人。

有一年,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了几尺地皮而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一气之下,便一纸家书传到了京城,要张英出面干预。

而张英到底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看罢来信,立即回信劝导老夫人。信中言及叶侍郎的家眷与一个当朝宰相为邻,生活中本就有诸多压力和不便;而现在为了自家日子略争尺寸,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回信中,张英还特意作诗一首,希望老夫人能多多体谅他人的心情:“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而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有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后人因此常说:“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以此来说明将心比心是化解争执的最好办法。

如同与人为善一样,将心比心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沟通方式。但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当我们和蔼友善时,自身仅仅是个对外发射积极声波的收音机;而当我们能将心比心为人着想的时候,自身就好比是一个卫星接收器,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加以解码。在不断接收各种信号同时,恰当地做出回应。

我们可以伪装同情,“我也为你感到难过”这样的话是很容易脱口而出的。然而,将心比心却并不需要如此复杂地“构思”与揣度,只需从别人的角度来体察,就可以自然说出一些很有洞察力的话,击中别人的心。当他人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时,我们的自我价值也就得到了肯定。这无疑是一种最简单而又高效的沟通方式。

同类推荐
  • 工作再苦也要笑一笑

    工作再苦也要笑一笑

    这是一本让你从心理走向成熟和强大的读物。如果你能够笑看职场风云,笑对人际纷争,那么你不仅能够做到真正的超然物外,而且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工作再苦也要笑一笑(最新实用版)》总结了让职场人士感觉痛苦的八个来源。并分别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和正确应对的方法:职业规划缺失带来的痛苦、求职技巧匮乏带来的痛苦、职场经验不足带来的痛苦、薪酬待遇不如意带来的痛苦、不善于应对人际关系带来的痛苦、职场“过劳”带来的痛苦、跳槽转型带来的痛苦、维护工作权利带来的痛苦
  • 长成一棵树

    长成一棵树

    本书指导青少年如何学会自尊与自爱。内容包括:知耻与自尊——了解自我,认识自尊培养与调适——尊重自己,健康成长尊重与宽容——尊重他人,获取幸福感受与体验——直面自己,理解自爱等。
  • 塑造性感女人

    塑造性感女人

    《魅力从此开始——塑造性感女人》详细为您介绍了女人性感的构成因素,从衣着美容、体形塑造、言谈举止、生活态度等方面阐述如何发掘、修炼、提高以及表达女人的性感美,从而使女性朋友能更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性感美,最终使女性朋友能够学会并善于表现自己的性感美,从此魅力四射!
  •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以格言体汇集了他一生的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书中处处闪烁着作者独到的智慧,相信这本小册子能让读者在当今这个混沌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生活秩序。爱比克泰德,一位介于古希腊古典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一位身为奴隶后在亚里士多德影响下成为斯多葛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位对圣奥古斯丁产生过重要影响、并经由这位坎特布雷首位总主教将自己的许多思想渗透到基督教义中的哲人,一位让马库斯·奥勒留钦佩有加、并深深影响过这位古罗马国王创作出名著《沉思录》的教书匠,一生倡导依照自然律生活,即依照自然秩序过一种自制的生活。
  • 影响你一生的小毛病

    影响你一生的小毛病

    活都是由琐碎的片段组成,机会蕴藏在无数的小事之中,那些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小毛病,实际上却在不断地阻碍着我们获得迈向成功的机会,日子久了,不知不觉间,成功便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热门推荐
  • 梦幻叶罗丽

    梦幻叶罗丽

    本书根据叶罗丽精灵梦改版,虽然是改版!但!同样的人物!不一样的故事,叶罗丽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 飞花年月

    飞花年月

    她,皇帝之长女。一天却猛然发现自己的母后没有去世,可为什么父皇要骗自己呢?无奈之下,却不能一再让步,走上复仇之路,是否正确?当众生踏上这条路,眼前是一片迷雾。。。太多的束缚……身世的迷雾是否可以揭开?究竟,还有多少阴谋在前方……却已然迷茫………………
  • 随身空间:极品村花

    随身空间:极品村花

    张水月穿越到了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父亲病弱母亲老实,爷爷偏心奶奶奇葩,叔伯不亲。人善人欺,所以她要彻底改变家里受穷挨欺负的地位,什么地痞无赖是村长家的少爷?呵!还少爷,不就是个土鳖二代吗!有什么好嚣张。她光脚不怕穿鞋,彪悍的将之拍飞。家穷被人瞧不起?那她就赚它个满盆盈亮瞎一群狗眼。山上好心救了小狐狸,送她随身空间,这下好了,外挂金手指在手,看谁还敢嚣张!
  •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 通天神井

    通天神井

    (南山寻鹤新书《九洲武帝》已发,欢迎捧场)九重天井,隐藏着古老传说;一度人生,完结了一本传奇。至强之路,必定艰辛曲折,但又热血非常。红颜相伴,更添几多柔肠。少年萧云拥有着残缺记忆,一步步踏上巅峰之路,去找寻九口通天神井背后的惊世秘密……力量进阶层次:内力、脉力、元力、灵力、神力修为境界层次:先武、后武,通脉、脉门,御元、元魂,涅槃、灵尊,坤神、乾神、帝境!
  • 末世逆乾坤

    末世逆乾坤

    黑暗降临,人类失去了光明,勇者才能存活下去,战者才能拯救一切。逆境中重生,一切可怕的存在都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泯灭,我们就是光明。丧尸突袭,蝗虫过境。。血与火的挣扎中,只要我们还在乎所在乎的,人类就不会孤独。。
  • tfboys之花开叶落

    tfboys之花开叶落

    有人说,相遇是一种缘分,那么从相知到相恋,更是上天注定的缘分,是一种奇迹!而他们,3个逗比女and3个逗比男就谱写了这种注定的缘分。他们是三对冤家,见面就掐,整天吵吵闹闹,嘻嘻哈哈。惹得一群花痴女心碎!在别人看来普通的行为,在她们看来,却如一道道刺眼的利剑。是的,她们暗恋他们!于是,她们and3个逗比女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就连逗比男也加入了这场爱情保卫战~~~他们之间的感情为逗比女们惹上了一身的麻烦,危险一次又一次的来临,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越发坚固!最终,友情,爱情or亲情,看他们(她们)如何抉择?而结局出乎所有人意料!
  • 观弥勒菩萨上兜率天经题

    观弥勒菩萨上兜率天经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的独宠娇妻逃婚99次

    总裁的独宠娇妻逃婚99次

    “少爷,夫人又逃了。”秘书胆颤的说道这已经是夫人这个月第23次逃跑。”逃了,给我派人不惜一切代价去把夫人追回来。“似笑非笑的说道。”少爷,夫人在商场看上件衣服,听说被你的绯闻女友抢了“秘书说道”什么,把那家商场拆了,那个女的送到她面前,任她处置“嘴角勾起一抹迷死人不偿命的笑容白天,他是叱咤风云的首席总裁,黑道白道通吃,人人惧怕却又想得到的人晚上,他宠她如命,”宝贝,要不要再来一次“某男不要脸的说道。
  • 另眼看三国

    另眼看三国

    本书包括三国时期的政治婚姻、“三让徐州”是怎么回事、话说白帝城托孤、关于“空城计”等,从新颖和现代的视角研究了名著中的诸多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