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6200000003

第3章 初踏尘世:富贵门庭的明珠(2)

我生平最纯粹可贵的教育是得之于自然界。

——徐志摩《雨后虹》

山长水阔,儿时的记忆是一弯浅浅的虹,那些冗长的岁月里岑寂着无数喧嚣的尘土与蝉鸣,沥干春雨,幻化闷热的酷暑,折尽秋风,扯一尺素裹寒冬。

志摩在江南水乡的柔和秀美中渐渐成长,大自然之钟灵,给予了志摩无与伦比的灵感与诗情画意。那山,那水,那林间淙淙溪水,枝上啁啾鸟鸣,唯美的大自然赐予了志摩诗一样的灵魂与气魄。

志摩在大自然中凝望着,聆听着,陶冶着,所有诗一样的情愫在他的心魂里徜徉。

爬满苔痕的青石古路,刻满岁月纹路的幽深小巷,远方古寺的钟鸣,亘古恬静的落日,甚至是市井的嘈杂,红尘的喧嚣,一切入志摩之眼,皆是无与伦比的风景。

志摩心中的,有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浪漫,温暖,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天然美玉,温存凝香,因而即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依然看到的是美好的人间四月天,是充满着浪漫与美好的凡尘仙境。

塾前是一个方形铺石的“天井”,那里有石砌的金鱼潭,有杂生的花草,加上几盆应时的鲜花,就构成了志摩童年时代的“大花园”。

每每酷暑来临,志摩总是和小伙伴们在夏日的午后祈祷暴雨的来临。当雷声轰隆,大雨滂沱时,志摩就可以暂时告别读书写字的困扰,全神贯注于对大雨的凝视与倾听中。甚至他会盼望天从此再不要清朗,雷电从此再不要休止,让大雨一直淹没台阶,淹没教室,那样他们就可以永远摆脱读书的烦恼了。

雨过天晴时,总会有一抹绚丽的彩虹绽放在东边的天空,四周浮游着被暴雨洗涤过的清甜空气,所有酷暑里的燥热都一扫而空。那是小志摩最开心的时候,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在那夏日的暴雨后开始肆意地疯长。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日子一如既往。当历史的指针转到1905年9月2日,中国传承了上千年的教育制度出现了转折。这一天,袁世凯、张之洞向清政府奏请立停科举。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的废除,是我国教育的一大改革与进步,新式学堂也应运而生。

小志摩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个革新的年代。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907年,11岁的志摩被父亲送到了开智学堂。这是自废科举后硖石开办的第一所洋学堂。

开智学堂在西山脚下,那里风景奇美,有雕梁画栋的亭台,有绿树成荫的小石潭,有细水长流的清浅小溪。那里,成了志摩和小伙伴们的理想的乐园。

吸引志摩的除了那些绝美秀奇的风景,更有学堂里不同于传统私塾的课程。学堂的办学规章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的中学,开设了国语、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课程。学堂里大约有一百多名学生,有富家子弟,也有贫寒子女。

丰富有趣的课程,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私塾里古板、单调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入开智学堂的志摩,有一种解放的感觉。

在这所新式学堂里,志摩如鱼得水,充分表现了他过人的天赋与聪颖。他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甚至常排名第一,同学们都惊呼其为神童。

在这些课程中,他的国文成绩尤为优异,国文老师张仲梧(名树森)先生非常欣赏志摩的文章,据志摩的表兄,也是他的同门吴其昌先生后来回忆到:“据旁人的估计,张先生古文的高足,前后应该有三位:第一位一致的推戴志摩。”

张老师对志摩的鼓舞与指导,也让志摩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文学的教养上,志摩深受张先生的影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志摩出神入化的诗歌写作手法,当年在开智学堂张先生悉心的教诲起着重要的基础与铺垫的作用。

文采飞扬的志摩,经常受到老师的赞许与表扬。他的作文常常在国学课上被张老师当成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他的文笔风格也被大家争相模仿。13岁小学毕业时,志摩写下了《论哥舒翰潼关之战》这篇论文,在文章中对历史上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中的潼关之战这一事件进行了评述,以一个13岁少年的目光与志气写出了他独到的观点与道理:

……夫禄山甫叛,而河山二十四郡,望风瓦解,其势不可谓不盛,其锋不可谓不锐,乘胜渡河,鼓行而西,岂有以壮健勇猛之师,骤变而为羸弱顽疲之卒哉?……

志摩论述了潼关失守的根本原因在于皇帝李隆基听信杨国忠谗言,而强令以守为攻的哥舒翰主动出击,最终导致战争失败,潼关失守。并且以严峻的口吻指出,潼关失守不是哥舒翰的过错,而是杨国忠的过错。一个年仅13岁的小小少年,能够这样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历史,展示的不仅仅是志摩敏捷的才思与横溢的才华,更是他不同于同龄孩子的智慧与成熟。

字字铿锵的《论哥舒翰潼关之战》,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赞许与欣赏,更让徐父更加以爱子为骄傲。在志摩的小学毕业店里上,志摩的父亲徐申如被以优秀毕业生家长的身份请上了贵宾席。徐父开心得几乎合不拢嘴,这也更让他坚信,志摩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业,成为一颗众人仰望的璀璨耀眼的明星。

开智学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深深印在了志摩的心海中。在那个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年纪,学堂里丰富多彩的学习与生活时时刻刻都在诱惑着这个天真烂漫的少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每一个生命,乃至每一个微小的尘埃,都有着其存在的意义。

志摩以少年特有的洞察力,给予大千世界里每一个生命炽热的诠释,让一只蚂蚁,一粒尘沙,都有了鲜活的存在感与生命的意义,那种对生活热烈的情感,冰释了凡尘的冷漠,大人们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在志摩的文字里轰然崩塌。

西山钟灵万千的迷人风景与开智学堂里的悠悠岁月,开启了志摩灵性的天窗,这个纯净的小小少年,满怀一腔赤诚,开始用自己少年特有的明朗开眼看向历史,看向这个混沌的世界。

稚嫩的肩胛骨仿佛迎风就能生出翅膀,他始终在不停地奔跑着,骄傲着,疯狂着。那是一种飞翔的姿态,以生命的名义,灌溉着志摩年少天真的心灵。

3聪慧少年书海行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徐志摩《为要寻一个明星》

志摩喜欢博览群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皆为其所好。

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全国的反清抗暴斗争已成燎原之势,风火自然燃至志摩的家乡。当地人民响应全国的号召,爆发了大规模的抗阻暴动、捣毁洋教堂以及游行起义等斗争。开智学堂的许多老师也燃烧器爱国的热情,不惜利用上课时间向学生宣扬反清思想。

志摩的一位名叫庶仲坚的体育老师就是一名典型代表。他原在武备学堂任教,因不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而来到开智学堂任教。他常以强身健体为名将学生组织起来,然后向他们宣扬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与帝国主义的殖民野心,将激进的思想传授给青年学生们,并号召他们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奋起反抗。

志摩年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不仅常常听老师们的激进宣讲,还经常阅读书籍报刊,包括当时孙中山在日本刊行的激进刊物《民报》。一颗少年的心,就像蠢蠢欲动的星火,在那些激进思想的点燃下瞬间燃成熊熊大火。

他将那些激进的刊物推荐给同学们,并告诉他们中国的社会处于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他用青春年少的热血,沸腾起一片火海。

那时的志摩还不懂愁为何物,满心承载的,是激愤的雄心壮志。祖国万里锦绣河山,都装在了他小小的心窝里。他默默地守望着,祈祷着,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然后扛起长枪,冲上战场。

青春的热血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开始燃烧。屋檐下的爬山虎,悄悄睁开了眼睛,紫色的温暖,仿佛在为志摩唱一首冲锋的战歌。

小学毕业的时候,志摩发现视力愈发下降,原本清晰的世界在他眼睛里却越来越模糊。经检查,志摩的眼睛本就患有先天性近视,加上他的刻苦读书,如今已经发展到高度近视。徐父心疼儿子,带他到上海配了一副近视眼镜。清晰的世界,终于又回到志摩清澈的双眼中。

小小的眼镜,带给了志摩莫大的愉快与自信。从此以后,眼镜成了志摩生命里的一部分。但志摩也清醒地意识到:眼镜虽好,只能助你看,而不能使你看;你若然不愿意来看来认识,来享乐你的自然界,你就带十副二十副托立克,克立托也是无效!

1910年初春,大地复苏,沉睡了一冬的希冀开始发芽。在和煦的春风里,志摩迎来了他学海生涯里的第三次转折。在沈钧儒先生的介绍下,徐志摩和他的表兄淑薇进入浙江最好的中学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为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读书。

这又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青山秀水,孕育了无数的名人志士。比起志摩的家乡硖石,这里的美丽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刚刚来到省府大城市的志摩,兴奋激动的心情让他难以入眠。

青春易老,韶华易逝,书籍依然是志摩最好的伙伴。他在书海里徜徉着,遨游着,思维仿佛插上了翅膀,漫无边际地在夜幕里展翅飞翔,每一个思维的火花都是洁净的翎羽,蘸着青春的墨水,在历史的天空书写下绚烂的奇迹。

杭州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以笔为枪的鲁迅,以赤诚之血荐轩辕,一身傲骨的朱自清,不为五斗米折腰,顿悟佛缘的丰子恺,画中有诗情,还有陈望道、叶圣陶、俞平伯、夏衍、冯雪峰、潘天寿等等,都出自杭州。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许是杭州独特的天地灵气,深深地感染了志摩,让这个本就聪明伶俐的少年,来到这里后更是如鱼得水。

虽是初出茅庐,对于这个热血少年来说,一切陌生的事物都充满着新奇与诱惑。他潜心学习着自己的课程,同时又努力抓住每一个读书的机会。他活泼开朗而又善于言谈,虽然相貌上“头大尾巴小”,在学习上却毫不输给别人。时光的沙漏在斜阳里描上了金色的光环,记忆在那个年代里涂上了快乐的年轮。

也许当时的志摩怎么也想不到,年少的时光,被他的挚友郁达夫于1931年12月11日写进了《志摩在回忆里》这篇纪念文章中:

……

一个是身体生的很小,而脸面却是很长,头也生的特别大的小孩子。我当时自己当然总也还是一个孩子,然而看见了他,心里却老是在想,“这顽皮小孩,样子真生得奇怪”,仿佛我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似的。

……

而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着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的最多的一个。

……

郁达夫的回忆,生动再现了当年志摩进入杭州府中学时的情景,也正如他所言,那是的志摩对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对郁达夫说过:“这些旧诗词,我在书塾时也学过,总感到受的限制太大,写不好。我现在对小说发生了浓烈兴趣。什么社会小说、警世小说、探险小说、滑稽小说,我都读,读得简直着了迷。”

精彩纷呈的小说不仅给志摩带了精神上的享受,更让他独特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迅速形成。除了小说,志摩还喜欢自然科学读物。正如他后来在《猛虎集》的序文中说:“在二十四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他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地球为何转动,宇宙如何形成,都成了他不停思考的问题。他甚至时常“想感受神秘的冲动”,“飞出这沉寂的环境”,“去寻访更玄奥的秘密”。对于科学的求索,他还写下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这篇科学论文,并发表在府中的刊物《友声》第2期上。

徐志摩的好友张奚若曾经回忆说:“他对于科学有时也感很大的兴趣。当我一九二一年和他在伦敦重聚时,他因分手半年,一见面就很得意地向我说他近来作了一篇文章,料我无论如何也猜不着他作的是什么题目。……原来他作了一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在1921年4月15日出版的《改造》(梁启超主编)第3卷第8期上。据说梁启超先生对爱因斯坦哲学的理解就是通过志摩的这一篇文章。对科学的钟情,为后来志摩在诗歌上的造诣打开了一扇天窗。他的思维在科学的长空里信马由缰,仿佛胸腔里跳动的心脏迎风生双翼,舞起了懵懂华年里最动人的旋律。

1911年,清政府对外的软弱无能与对内的压迫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全国上下奋起反抗,辛亥革命由此爆发。这场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掀开了历史上新的篇章。

波及全国的革命热浪席卷杭州,杭州府中学也因此停办,志摩只好暂时休学在家,等待复学。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是无论如何也闲不住的,志摩利用这段闲暇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书籍与报刊,那些激进的思想在他的胸腔里再度燃起熊熊的烈火。

清政府的无耻卖国与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让他愤怒不止,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也让他看清了社会的黑暗现状,与此同时,提倡民主、自由、博爱的新思潮给了他莫大的影响,而后清政府的被推翻,也让他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一种充满着诱惑的曙光。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对戊戌变法的倡导者之一梁启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钦佩梁启超的才学与胆识,并默默地以他为榜样,甚至在问校长写作上都刻意去模仿梁启超的风格与文风。梁启超,成了志摩少年时代顶礼膜拜的偶像。

1913年,辛亥革命的热浪已渐渐冷却。这一年春季,杭州府中复办,志摩也得以返校继续读书,然而郁达夫却没有回来,他随着兄长离开故土,去了日本。

就像刚刚复苏的万物,校园里到处都洋溢着一股希望的味道。校刊《友声》在这个时候创办了,它也成了志摩施展才华与抱负的阵地。他模仿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的文风与内容,写下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对梁启超先生从改良小说着手进而改良社会的主张加以诠释,同时又把新小说的创作与改良社会加以联系起来,志在倡导促进改良社会的新小说。该文发表在了校刊第一期上。同学们阅读之后,都对志摩大家赞扬,惊呼其为天才。

梁启超曾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这样说道:“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小说始。”这更加激发了志摩的阅读与创作热情,他的思想也在这样的文章与书籍中洗礼着。

志摩的书生意气,在杭州府中挥斥方遒。志摩的才名也渐渐传播开去,他是青年朋友中的翘楚,也是同学们中的明星。光阴流转,西子湖畔的金柳沉淀几匝年轮,志摩在才华与名气的光环里成长着,也成熟着。

同类推荐
  • 绍兴名人传略

    绍兴名人传略

    选入本书的传主,包括大禹、勾践、文种、谢安、王叔文、李光、沈炼、姚启圣、邵力子、周恩来十位名人,侧重于政治家系列。从洪荒时代的大禹到20世纪的周恩来,均为历史上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青史留名的人物。本书是绍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 保罗盖蒂的智慧

    保罗盖蒂的智慧

    1892年10月25日,在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白胖胖的男婴降生了。孩子的父亲叫乔治·盖蒂,37岁,母亲叫莎拉,已经40岁。这对中年父母看着他们可爱的儿子,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喜悦。他们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琼·保罗·盖蒂。保罗·盖蒂这个名字后来被全世界的人称呼着,他在一生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有20年时间,他一直都是个人财产的世界首富。
  • 南宋初年名相研究

    南宋初年名相研究

    本书是在坐着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全书通过对南宋初年三位名相李纲、吕颐浩和赵鼎的探讨,主要介绍名宰相的为政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措施,论述了李纲、吕颐浩和赵鼎在南宋建国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可供南宋历史研究者参考。
  •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大英雄史诗与其内涵。包括《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华抱山》,其中有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融入史诗的藏族英雄形象、为理想天堂宝木巴而战斗、融入战斗精神的英雄史诗、饱含英雄情怀的传奇故事、为了正义七次远征出战、玛纳斯后代的英雄事迹等内容。
  • 华罗庚 李四光(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华罗庚 李四光(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科学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热门推荐
  • 将军的娇妻

    将军的娇妻

    十年前,轩辕珏接住了从树上掉下来的睡着的小精灵,与她私定终身。十年之后,在路过她家围墙的时候又接住这个爬围墙逃家的小美人,履行誓言把她娶回家。靠山王府的四位郡主:老大贪财老二好赌老三好吃老四嗜睡。她就是嗜睡的那个,俗话说:能吃能睡是福气!她才不要听大姐出的馊主意,抛绣球,逃家,逃家,这如何能不逃呢?半夜偷溜。他,祈胤王朝的大将军,十年之前订下这个丫头,谁知居然听说她们家女儿要抛绣球,金碧辉有没有搞错,难道不记得嗜睡的那个十年前他就定下来了么?路过靠山王府,却不小心……
  • 煞器

    煞器

    剑能干些什么?用来扮酷?不,不全是。用来杀人?不,不全是。用来泡妞?不,不全是。难道用来御剑飞天?不,不全是。我日,那用来干嘛?你别说用来烤肉?算了,告诉你,这柄剑除了你说的那些之外,最主要的是用它来汲取煞气。别惊讶,因为它是一柄“煞器”!(新人新书,先养着吧~)
  • 逆天娇女,傲世阴阳师

    逆天娇女,傲世阴阳师

    她,是众人口中的煞星,是不详之物,是具有阴阳眼的怪物,死于意外车祸,却不知是被一个女鬼带到了异能世界。依然摆脱不了命运,她只求简单过活,却被众叛亲离,伤的体无完肤……她发誓要逆天而行,与天为敌,血溅三界!成为三界最强阴阳师!他,天界的首席上仙,银色长发,淡紫色的眸子,挺直的鼻梁,美的绝伦绝幻。天界,他是众人尊敬,崇拜的上仙,是玉帝亲笔御赐的御圣将军,是众仙娥爱慕的对象,众仙嫉妒巴结拉拢的目标。他却甘被贬下凡,只为于她相守,只为保护她,陪伴她。他,是魔界至尊无上的魔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唯独倾心于她,扬言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得到她。他,冥界一抹孤魂,渴望阳光,却被自己的亲叔施咒被压在十八层地狱永世不能翻身。不能转世投胎,每日每夜在怨恨中渡过。在疯狂的报复厮杀中,他遇到了她,并被她所感化,甘愿成为守候在她背后的一抹孤魂。
  • 经济热点面对面

    经济热点面对面

    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么了?经受了这些打击和考验,中国的经济会大幅下滑吗;通货膨胀率还会上升吗;中国的石油安全吗;中国的粮食安全吗;中国的中小企业能起死回生吗;中央政府会怎么办;宏观政策会走向哪里?这些原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话题,在这一年都成了老百姓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
  • 修罗武圣

    修罗武圣

    少年凌蛮偶被即将殒灭的绝世修罗吞噬,触发血脉,催生龙魂,意外的进行了反吞噬,从此走上一条不归的强袭之路。超乎常人的悟性,任何功法绝学一目了然。疯魔一般的修炼速度,吞噬修罗后的双生血脉可不是白给的。无人可挡的可怕威力,龙魂与修罗魔魂挣扎融合后的强悍能力足以吞天灭地。
  • 暗面君王

    暗面君王

    我是人类也是恶魔我身体里流淌着的血液最高贵也最肮脏我是刺客也是君王我手中握着死亡的匕首只为杀一人我曾仰望光明如今却栖息于黑暗我是暗面君王
  • 敢把命运赌明天

    敢把命运赌明天

    他是一个平民的儿子,经历了人生最最悲伤的事后,他不向命运低头。靠自己辛勤与汗水知识和头脑,在商业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有人说他傻,对于各种美丽女人,他是当代柳下惠,有人说他蠢,当身家过亿时,他把财富拱手让与他人,而选择了一个艰难的职业。。。。
  • 天魔缘

    天魔缘

    芸芸众生生老病死本是自然之道,当一个普通人遇到可以长生的机会又会怎样?
  • 忆秦娥

    忆秦娥

    像亲情一般沉默涌动的爱情并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枯竭,反而升华出同生共死的誓言。
  • 藏天大帝

    藏天大帝

    万年前,藏天大帝一手创建藏天剑和藏天剑决,称霸天下,万年后凡人凌寒邪,没有藏天剑,也没有藏天剑决,如何才能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