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6200000010

第10章 剑桥流年:轻薄的愁云(2)

不曾经历过精神或心灵的大变的人们,只是在生命的户外徘徊,也许偶尔猜想到几分墙内的动静,但总是浮的浅的,不切实的,甚至完全是隔膜的。

——徐志摩《我的祖母之死》

沉浸在工作、聚会与游玩的快乐中,徐志摩心灵上的伤口渐渐愈合。友情与文字的力量拯救了他,也是这个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诗人自己拯救了他。

转眼到了1923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民间称之为“乞巧节”,传统上这是女孩子们的节日,她们会在那天晚上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向美丽的仙女祈求灵巧的双手与美满的姻缘。在新旧冗杂的民国时期,旧时的文化传统固然浓厚,新兴的文化气息也渐渐繁荣。青年人总是时代的先锋,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给沉闷的生活寻求一些新鲜的刺激。

节日往往是交游最好的理由。那一天志摩和很多朋友去了山海关游玩,看那迂回曲折的绕登角山的柄贤寺,望那残圮的长城如巨龙似的爬山越岭,隐入烟霭的迷茫。等到他们尽兴而归,回到北戴河海滨住处,已经是半夜了,他们还打算天亮四点钟上莲峰山去看日出。

仿佛是一种心理感应,志摩忽然想到会不会有自己的信。于是他赶紧去问。果然,差递说有一封电报。在那个年代,电报都是紧急时候才会用的。听到是电报,志摩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感觉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骨血相连的亲人,就算你走到天涯海角,在心灵上往往会有一种相通的感觉,这就是亲情,融进骨子里的亲情。志摩看了那封电报,呼吸仿佛在那一刻凝固了,上面只有6个字:

祖母病危速回

心知不妙的徐志摩,立即打点行装,在第二天一早赶上六点的车到天津,经过一天等待的煎熬,才赶上晚上的津浦快车。心急如焚的徐志摩,正嫌路远车慢,半路又发了洪水冲坏了铁轨,火车停了十二个多小时,直到第三天的中午才过江,然后又上了沪宁车,本来他可以到站后直接转沪杭的夜车的,结果车又晚点了,不多不少的正好晚了一分钟。志摩的车进站,沪杭的车就呜的一声叫出站了。心焦如火焚的徐志摩在那一刻甚至想夺窗而出,奈何行李又困住了他的脚步。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与煎熬,直到8月22日中午才到家。

到家里才知道,祖母是突然患了中风而病倒的。“她的病是脑充血的一种,中医称为‘卒中’(最难救的中风)。她十日前在暗房里踬仆倒地,从此不再开口出言。”

已经84岁高龄的老人,迟迟不肯合眼,似乎就为等着孙儿归来好见上最后一面。志摩一路上都在担心会见不到祖母的最后一面,好在他终于赶在老人合眼之前回到了家中。

见到祖母的一刹那,志摩心神恍惚,看到祖母安详的睡容,他几乎不相信这就是垂危的祖母。然而残酷的事实告诉他,这是真而切真的。他想起曾经的林林总总,小时候,他总是喜欢跑到祖母的床前,甜甜地叫一声“奶奶”,祖母也总会回应一声,然后伸手到床里摸一个蜜枣或是三片状元糕来给他,然后他再叫一声“奶奶”,就跑出去玩了。那样可爱的时光,却再也不会回来。

老祖母终于在见到孙儿的面后,心满意足地安详而去。

每个人都是这样,在别人的笑声中哭着来,走完生命的旅程后又在人们的哭声中笑着去。人活百世,最重要的是在临走时可以对着前尘往事说一声今生无悔。徐志摩的祖母一直是精明干练的,嫁到徐家后一直恪尽职守,把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她劳碌了一生,用青春换来子女们的健康成长。这位慈爱的老人成了志摩心中永远的挂念,也在志摩的文字里给后世人留下了永恒的猜想。

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相似的情结,它让你产生无尽的联想,那种感觉就像是穿透了前世今生的界限,陌生而又熟悉。

徐志摩第一次经历的亲人的离去,还是二十年前祖父的去世。那时候小志摩还不满六岁,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整天和私塾里的老先生念着“之乎者也”的拗口古文。关于死亡,那时的他还不知如何诠释。他清晰地记得祖父去世时的场景,楼下有奔走的急步声、碗碟声、唤婢仆声、隐隐的哭泣声,各种声响交织成一片混乱的悲伤。小小的志摩在一种恐惧中慢慢地捱近祖父的病榻,“他接着又说了好几句话,随讲音随低,呼气随微,去了,再不醒了,但我却不曾亲见最后的弥留,也许是我记不起,总之我那时早已跪在地板上,手里擎着香,跟着大众高声的哭喊了。”

记忆越是清晰,那痛彻心扉的感觉也就越是清晰。决堤一样的悲痛在志摩心里开始泛滥。他提起笔,给好朋友陈西滢写了一封信:

我的祖母死了!从昨夜十时半起,直到现在,满屋子只是号啕呼抢的悲音,与和尚、道士、女僧的礼忏鼓磬声。二十年前祖父丧时的情景,如今又在眼前了。忘不了的情景!你愿否听我讲些?

……

许是沉痛压抑的心情,志摩最终没有写完这封信,也没有寄出去。后来在日记本里发现这封信,当时的悲痛再次浮上心头。满怀对祖母的哀思与追念,志摩写下了真挚感人的《我的祖母之死》:

……

我的祖母,在那旧式的环境里,到我们家来五十九年,真像是做了长期的苦工,她何尝有一日的安闲,不必说子女的嫁娶,就是一家的柴米油盐,扫地抹桌,哪一件事不在八十岁老人早晚的心上!……她爱我宠我的深情,更不是文字所能描写;她那深厚的慈荫,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蔽。

……

在悲痛的同时,志摩也深深地敬佩这位八十四岁的老人,为她一生的辛勤劳碌与任劳任怨发出由衷的赞美。他为拥有这样一位祖母而倍感骄傲,也为操劳一生的祖母而深感心疼。

碧落黄泉,天人永隔。心的沉重,是因为曾在了太多的悲伤。那悲伤如同奔涌的洪流,淹没了曾经朝夕共处的光阴。感恩的心在泪水中绽放爱的灵光,徐志摩只能在满腔的哀悼中为祖母送上最后的祝福,愿她的灵魂在天国安好。

4、人间画境西湖游

我抵拼命喝他一个醉,回头到梦里去访中秋,寻团圆——梦里是甚么都有的。

——徐志摩《西湖记》

在为祖母守孝期间,徐志摩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一向好动的他,自然是闲不住的,他经常邀几个好友,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消遣时光。

这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态度也骤然变了许多,虽然不能从忧愁变为快乐,但至少也是从沉闷转为活泼。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徐申如将游船收拾干净,找了沈叔薇等一群人,出去游玩。

那个愉快的日子似乎是一个开始,让挚爱大自然的徐志摩在两片红色的枫叶中寻到了别样的韵味。此后,他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游山玩水,或是寻红叶,或是去松亭里喝烧酒,或者划着船到菱塘买一堆青的红的菱角来吃,有时也会带一些回家给母亲吃。

转眼间又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徐志摩本打算到胡适之那里去赏月的,结果时间又晚了,便临时决定泛舟西湖。患上了痔瘤的胡适之,从那一年的6月就请了一年假,在杭州烟霞洞休养,徐志摩便经常前去探望。

若隐若现的明月,满天堆紧的迷层层的乌云,似乎把中秋的信息悄悄隐藏了起来。又是一年春华成秋碧,徐志摩忽然想起去年从英国归来时的情景。那时候明月高悬,却是月圆人不圆,一时间心酸的感觉几乎让他落泪。

也许很多人都是这样,身在苦难中往往能坚强地撑过来,然而回首望的时候又往往为曾经的自己心疼得想流泪。

在清华开好了房间,大家就立即坐车到楼外楼去了。皎皎月轮终于在云层里奋战而出,满身挂着胜利的霞彩。看到彩云逐月的美景,志摩喜不自胜,不禁大叫起来。

那样美的月亮,像极了他心中的理想,不畏层云,用满腔热忱为着爱的希望而奋战。他想要喝个大醉,然后到梦里去访中秋,寻团圆——梦里是什么都有的。也许在梦里,他就不会处处为冰冷的现实所寒心,在梦里,他可以牵着知心人的手,共赴美好的理想之旅。

站在美丽的白堤上眺望静谧的西湖,遥望那皎洁的玉兔。月华拢地,仿佛满世界都是那银色的清辉。然而没多大一会,刚刚拨开云层的月亮又被乌云吞没了。浪漫又可爱的诗人着急了,他为明月祈祷着,希望它快点战胜云魔,若能让乌云尽快放开月亮的清辉,给他们这些爱月的人深沉的陶醉,他就情愿“在三个印月潭和一座雷峰塔的媚影中做一个小鬼,做一个永远不上岸的小鬼!”

守望着天上与心里的明月,志摩和朋友们雇了船,一直向湖心进发。在三潭印月,他们上了岸,买了栗子、莲子来吃,坐在九曲桥上谈天说地,评古论今。

夜风悄悄吻着苏堤的垂柳,岁月的光晕在那个中秋渐染成美好的眷恋。那时的雷峰塔还没有倒掉,那时的西湖边也没有满身铜臭味的导游。那时的西湖,有着最纯净的美,古老而静谧,在白娘娘与许仙的传说中扬着清高而娟秀的眉毛。在那夜的月色中,徐志摩和朋友们谈理想,谈爱情,谈他最单纯的信仰。

若能沿着历史的年轮回溯,在那一夜的风景里,你会看到最纯净的西湖,和最纯净的诗人。那样唯美的境界,那样干净的情结,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又有几人会拥有呢?

第二天,他们起来时已经不早了,志摩便和绎义一起去烟霞洞看望胡适之。路上,他们一起去逛了雷峰塔。“这塔的形与色与地位,有说不出的神秘的庄严与美。塔里面四大根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看危险极了。”那时的雷峰塔还是建自北宋(公元977年)的,近千年历史的烽烟在它身上涂抹了无数的岁月痕迹。也许那时雷峰塔的岌岌可危,就在预示着第二年(1924年)的轰然倒塌了。

轿夫告诉他们,“白状元的坟就在塔前的湖边,左首草丛里也有一个坟,前面一个石碣,说是白娘娘的坟。”一向都充满着儿童一样的好奇心的徐志摩,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然而没想到满路的荆棘挡住了去路,他也只好望坟兴叹了。

充满梦幻情调的徐志摩,为白蛇与许仙的传说而感叹。他感叹那历史上悲剧的爱情,也许,他也想到了自己凄苦的爱情。他将所有的感情融在诗里:

那首是白娘娘的古墓,

(划船的手指指着蔓草青处)

客人,你知道西湖上的佳话,

白娘娘是个多情的妖魔。

……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总会有一些走投无路的可怜人做起行乞的事来,但行乞也要讲究方法,正所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做到行乞事业里的状元那也是要有一定法子的。而兴致盎然的志摩就遇见了这样的人。先是在雷峰塔下面,他们遇见了七八个鹄形鸠面的丐僧,一看到他们就一齐张起身上的破袈裟,念佛要钱。这位乐天派的诗人见了这场景,反而觉得这倒颇有诗意。然后再上桥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一个人,手里握着一条一丈余长的蛇,叫着放生,说是小青。善良的志摩不禁动了心,给了两角钱。然而他又担心等不到夜它又落到那人的手中。

很快到了烟霞洞,浓浓的桂花香沁人心脾。志摩忽然想到,好几年不曾闻到这香味了。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胡适之和高梦旦一早去游花坞了。俩人只喝了一碗茶,捡了几张估计是香樟的大红叶,就急急地下山了。

此后在家的日子,志摩一直忙于和朋友们的游玩与聚会。诗朋墨友之间互相请客,书生意气在葡萄美酒中舒展得酣畅淋漓。他们在繁华的大上海聚会,在狭小的游船里宴饮,在庄严肃穆的天宁寺感受一二百和尚的礼忏,在美丽的盐官镇海塔下观看动人心魄的涨潮。在这段时间,徐志摩与胡适的友情也迅速笃厚起来,他们互相钦佩着,也互相敬重着。

热爱交游的徐志摩,还曾经在10月11日与胡适、朱经农步行到民厚里121号拜访郭沫若。那时的郭沫若“手抱襁褓儿,跣足,敞服(旧学生服),状殊憔悴,然广额宽颐,怡和可识”。进去的时候本来田汉也在的,也是抱着个小孩,但似乎是看到郭沫若这里有客人来便马上离开了。

一代文豪郭沫若,在生活上是不拘小节的。他的屋子很狭窄,里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好几个小孩子在里面玩耍着,一会儿这个摔倒了,一会那个又嚎哭了,郭沫若就只好哄哄这个又哄哄那个。孩子们都说着日语,而不是汉语。在厨房里隐约有木屐声音传来,志摩猜想,大约是他的日本妻子了。

刚刚寒暄坐定,成仿吾也从楼上下来了,因为几个人说话不太投机,主客之间仿佛结了冰,徐志摩感觉怪怪的。五点半的时候他们告辞回家,一路上胡适对这次不愉快的拜会而感到惊讶,而那时的郭沫若家里还是非常整洁的,与郭沫若谈起话来也很开心。徐志摩倒是很理解,毕竟忙于工作的郭沫若家里并不富裕,“其情况必不甚愉适”。

第二天,郭沫若带着大儿子去徐志摩家回访,这次的聊天轻松自然了许多。在了解到郭沫若的穷困潦倒后,深感同情的徐志摩还写下了《灰色的人生》一诗。

与朋友们的欢聚,冲淡了志摩痛失爱情与痛失祖母的悲伤。秋高气爽的季节,风平澜静的西子,美好的时光在志摩的指间涓涓流淌。

岁月的痕迹,以一种眷恋的姿态停留在他的文字里,书香如蝶,那些浩瀚的字海里镌刻着爱的永恒。

这一段美好的时光,在志摩的笔下成了具有重要历史与文学价值的《西湖记》。他在文中把这一段生活的结束时间定在1923年10月28日,经农走了,而此时的胡适也要回上海,志摩自己也又要离开家乡了。他不禁怅然,“沉沉的宇宙,我们的生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又摸住了我的伤痕。星光呀,仁善些,不要张着这样讥刺的眼,倍增我的难受!”

同类推荐
  •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民国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随着袁世凯的病逝,中央政府开始失控,封建割据,军阀混战,遍地狼烟。“天府之国”四川省,一个世人瞩目的刘氏家族乘势而起,他们把持四川军政大权数十年,进而利用手中军队与民国中央政府相抗衡,迅速蹿红成为威震一方的军阀和霸主家族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军阀史。在刘氏家族的故乡四川省安仁市,流传着“三军九旅十八团”的说法,可见其家族之显赫,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任团长以上的军阀就有50多人……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立体多面地呈现,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深深体现了历史的烙印,以及在历史潮流中人的盲动与能动所达到的不同境界。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本书讲述的是电影《三毛流浪记》中”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父亲王云阶及母亲的故事,1948年,根据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流浪记》而改编成的电影上演后引起了极大轰动,在影片中饰演三毛的王龙基红遍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天才童星”。王龙基的父亲王云阶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他为40多部电影配写的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王龙基除了外形极像漫画中的三毛外,更重要的是他幼年时的贫困生活赐予了他和三毛相似的经历和一样的倔强性格。他的表演充分地展示了三毛身上的那种善良、机智、坚毅、乐观、幽默、勇敢、天真无邪和嫉恶如仇等可贵品质。
  • 欧阳修(中国十大文豪)

    欧阳修(中国十大文豪)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而且具有形式新颖、语言酣畅、叙事委婉、绘景优美的特色,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
  • 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

    谋位:张居正从少年到国相

    本书是第一本描写成名之前张居正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开始,经过艰难的选择、漫长的奋斗,最终踏进权力中心、站上历史舞台的仕途进取历程。
热门推荐
  • 浮生落羽

    浮生落羽

    此文为卿若语C群演绎记录,先将过往的记录送上,今后记录都会上传至此文。
  • 修遍十二界之天地十诀

    修遍十二界之天地十诀

    主角呼延梁虽为孤儿,但身体却是一个五百年特殊的存在。而这一世的家庭背景也是颇具厉害。看主角如何以力量镇压群雄,如何以权势灭压贵族之后。而且主角为了完成某些任务,需要到十二个界面去锻炼身体以及提升实力。为今后争夺至尊位而努力。总体来说算是无敌类的修尊小说,但我会安排主角会有几个打不过的人物出现。毕竟太无敌的话就没什么意思了。修练的阶层分为:古武、跨灵、修真、修仙、修神、修圣、混沌。
  • 单身房东俏房客

    单身房东俏房客

    不以风骚惊天下,便用多情动世人!都说男人花心是福痴心是奴,纯情房东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美女房客。面对或成熟娇媚,或天真黠灵,或青春俏丽,或温婉卓约,或任性刁蛮的各路美女,高进将如何取舍?是纯情到底痴心一片,还是左拥右抱多情浪漫?
  • 绝色国师:白发王妃

    绝色国师:白发王妃

    一次爬山“意外”失足,是天意?还是人为?穿到未知皇朝,替原主人背负一身的血债,命运之轮因她而启动!为了找出灭门凶手,她深入皇宫,与奸臣周旋朝堂之上。为了保护皇室血脉,她不惜冒死进宫救驾!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阴谋还是巧合?江湖流言,谁才是背后阴谋的指使者?
  • 邪王霸宠:庶女王妃狠嚣张

    邪王霸宠:庶女王妃狠嚣张

    前世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安小染家破人亡,魂归异世。这一世她化身战场遗孤安青颜。她不欲参与皇权,皇权却围绕她应运而生。国恨家仇,神医妙手,临危挺身。这一世若不能明哲保身,那便以十倍讨还欺我之人!
  • 冥若星瞳

    冥若星瞳

    她宁平安,是打不死的小强,叶倾然表示:姑凉,你就死了吧!
  • FBI侦探推理游戏经典300例(最新升级版)

    FBI侦探推理游戏经典300例(最新升级版)

    本书汲取大量FBI推理精华,精选300个扣人心弦、趣味十足的推理案例,对读者展开10个步骤的思考训练。
  • 花都邪少

    花都邪少

    他有一双透视眼,偶尔无意间偷窥到身边美女内衣的颜色,实在并非是他的本意。他的修炼天赋与资质,出奇的变态,堪称妖孽。且看鸿天这家伙如何纵横美女花丛?又如何驰骋都市?开始暧昧而铁血的传奇人生……
  • 系统君请不要抢戏

    系统君请不要抢戏

    本来毫无预料的被选中成要不断穿越各个世界去维护剧情的人就已经够倒霉了,可是为什么自己萌萌哒的系统也一点都不靠谱。本来应该是跟自己一起维护剧情的人,为什么反而把剧情搞得越来越糟糕了?!秦月:啊,系统君,这是男主戏份请不要抢戏。不行啊,系统君,这是女主戏份请不要抢戏啊。天啊,系统君,这是我的戏份啊~亲爱的系统,你要是再抢戏,我们就只能喝西北风了,我也就养不起你了。系统君(严肃脸):没事,我养你
  • 末世之冰山萝莉融化中

    末世之冰山萝莉融化中

    传闻白云城主被理事们无限宠溺;传闻岚小主被小主少爷们无限宠溺。【这两个是一样的吧啊摔!!!】传闻岚小主做什么都被同意;传闻逸少有恋妹情结;传闻灵小主和靖少是一对;传闻柔小主和尘少是一对;传闻…………岚小主丢下逸少去探险了…………逸少:你们传八卦!罚云币2000!众人:岚小主快回来!!!在探险的某岚:阿嚏!嗯?我感冒了吗?逸少:想小岚,罚云币1000,让她打喷嚏,罚云币2000!众人:小主少爷们救命啊!四人:阿逸你太仁慈了!众人:岚小主快回来啊!!!五人:再罚5000!众人:嘤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