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700000021

第21章 用自我的责难和政府下棋(3)

联系国家外汇储备管理政策的探讨,小明家账本变化的历程很容易让人想起统一管账的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很多人会建议的“藏汇于民”。

国家外汇管理政策

国家外汇管理局所管理的外汇储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在2006年更达到了外汇储备金额世界第一的程度。截至2011年3月末的数据,中国外汇储备余额30447亿美元,首次超过了3万亿美元。这样巨额的资产管起来可比小明老婆面临的压力大多了。

不过我们要知道,外管局并非出口贸易公司,也不是投资、开发或生产企业,国外的“热钱”流入中国,最终目标在于有投资回报的地方,而不是外管局。这些钱属于参与相关贸易活动的企业或个人。虽然经过了人民币的投放、回购和央行票据的发行等复杂操作,从本来的主人那里转到了外管局手里,但外管局仅仅负责经管这些钱,而不拥有这些钱。这就像小明的老婆只是经手家人的收入和支出一样。

外管局经手的这些钱其来源不是单一的。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一般分为四部分,首先是贸易顺差,这在近几年都是巨额资金;其次是大量增加的境外投资;再次是不断增多的境外贷款;最后就是奔着人民币升值而来的境外热钱。

至于人们说的藏汇于民,便像小明家分账一样,是要让本来拥有这钱并有能力自主管理外汇的民间机构,去承担一部分外汇管理任务。这样就可以使官方的外汇储备降低,减少官方经管的金额以及承担的风险。

这样的方式,也像小明家分账并不对家庭总资金造成影响一样,也不会减少中国境内总体的外汇存量,相反会降低官方在外汇储备方面的压力。

当然,官方持有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那些问题,如外币贬值、欧债危机等风险,并不会因为采用了藏汇于民的方式而影响不再。但是如果将外汇储备分散在民间企业或相关机构,大家在各自的环境中就可以有更灵活的选择,也会将风险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咱们拿小明家的情况来做个类比。原来家庭收入都由小明老婆一人管理,她在干扰因素多、压力较大时,容易因为一个人的失误而造成全家的损失,比如某天在回家的路上遭遇抢包等不可知的现象;但是,当分账之后,每个人对自己的账务负责,即便有同样的外界环境的危险,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失误造成全家人都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如果有人特别有资产管理才能而资产不断升值,也会增加全家的共同财富。

这样看来,要求外汇管理局的领导是理财超人,指望这一个单位及其领导能在不利环境中保证巨额外汇储备不缩水,实在是很不现实的。与其如此,还不如支持藏汇于民,促进民间理财智慧与能力的发挥。如果实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有希望达到减少损失、增加收益的目标。

(第五节)是不是一揽子经济政策让西瓜涨价

008年11月,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并采取十大措施刺激经济,他将措施内容总结为“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这一计划的推出,成了近年来最大手笔的“一揽子经济政策”,而这一系列政策所应对的正是世界性经济危机。

2011~2012年中国遭遇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务院在2012年5月又一次部署了新的一揽子经济政策,其目的在于稳住增长局面。这一次的经济政策,被认为更注重实体经济需求,并且在整体上加大了预调和微调的力度。

这一次次的经济政策,其实都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主动干预,以期将经济发展引向更合理的结构与更优化的成果。那这些政策实施期间,人们在生活中能体验到的直接影响是什么呢?

是什么带来了西瓜涨价

小明家住北方,西瓜是他们那儿的特产,由于是沙质土壤,产出来的西瓜又甜又大,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好吃。占了这样的地利,一到夏天小明家就能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又大又甜的西瓜吃。小明上大学时西瓜的价格还是两毛钱一斤,每次暑假回家小明妈都会买一麻袋西瓜。小明参加工作后就想着终于轮到自己给父母家人买西瓜吃了,于是特别盼望夏天早点来。虽说这几年物价一直上涨,什么价格都不稳定,什么“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的,出了一个又一个,但大家都想着自己就住在西瓜产地旁边,吃个西瓜总不会成问题吧?而且政府不是一直在稳定经济吗?

到了西瓜开始上市的时候,小明去买瓜,发现西瓜明显涨价了。以前那么便宜的价格仿佛一夜间成了神话,现在西瓜的价格最低也得8毛一斤,虽说不算多贵,可也是原来价钱的四倍。有的商家说如果只买两三个西瓜的话,直接要价1元一斤。小明问了好几户卖西瓜的老乡,想尽量找到更加物美价廉的西瓜。但卖瓜的大都不肯降价,说气候变化影响了西瓜产量,又赶上啥成本都变高了,自然西瓜也就卖得贵一些了。还有的卖瓜人底气特别足,说国家都在用各种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呢,粮食都涨价了,西瓜涨价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这行情虽然对小明买瓜的热情有所打击,但他觉得其实毕竟沾着原产地的光,要是在城市里西瓜卖到2元一斤也不稀罕。而且现在的这个价格他也能接受。他还想着,最好要像往年妈妈买瓜那样买一麻袋的瓜回去,这样的话就可以跟瓜农讲一讲价,至少可以按8毛钱一斤算。

但小明的邻居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儿女不在身边,虽然生活费儿女会定期给,但金额并不多。所以,这老两口日常开销特别少。他们这几天也买瓜,一次只能买一两个,都觉得这瓜比以往贵太多了。最后他们只好决定等孩子回来过假期的时候再买瓜解解馋。

这样的涨价,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造成太大问题,而且似乎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也有像小明邻居那样的人,觉得国家的经济政策越来越难懂了,怎么经济越发展,他们反而越觉得很多东西买不起了呢?

上述西瓜涨价的过程,正发生在中国政府推进一揽子经济政策来对抗国际经济动荡,或对抗国内通货膨胀的时候,其目标是稳定国内经济发展。那么,是政府这样的经济政策造成了西瓜涨价吗?

一揽子政策的经济学解析

经济学上,经济政策这一概念,经历过众多的演变。最终,正是在一次次的经济危机之后,学界才迎来了凯恩斯学说带来的新突破,他将经济政策定义为:国家旨在为市场的混乱运作引入合理性而采取的全部行动。

在此基础上,学界进一步确认了当代经济政策的内涵,认为它应当包括作用于需求与供给的政策,并且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产业政策工具以及教育政策工具等。以这样的标准去审视中国最近两次推出的一揽子计划,其中的内容与目标就比较清晰了。

比如2008年的一揽子计划,以应对世界经济环境的动荡为外因,几乎动用了上述所有政策工具: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区域振兴规划影响了横向的收入结构,进行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调整的是产业政策,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与提高农业补贴是收入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结合运用,还有推进节能减排、刺激农村及家用电器需求、提高社会保障与养老金支出、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等,几乎所有可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更优化发展的工具都被启动了。

但其中有些政策本身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需要加强对通货膨胀的监控;而产业振兴之余,又需要化解一些生产行业的产能过剩。

为期两年的一揽子计划预定的实施时间过去了,宏观统计数据显示该计划是应对经济危机的良好成果,尤其是直到2011年都不曾低于8%的GDP增长,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数据之一。但2011年全年CPI涨幅达到5.4%,标志着严重通货膨胀的出现,这又成为了中国经济显着的不稳定因素。

2012年再次推出的一揽子政策也是以此为基础而推行的。它与前一次一样几乎动用了所有政策工具,旨在激发企业活力、优化信贷结构、增加社会建设项目、提高农业收入与发展水平、扩大内需以保证经济增长。当然,与之相随的还有楼市限价与控制通货膨胀等避免经济泡沫的政策。

无论政策内容如何令人眼花缭乱,按照凯恩斯的定义,既然以上这些政策都是旨在防止市场的混乱运作而采取的行动,那政策推出的前提就是市场出现了“混乱运作”。比如,2008年中国面临的是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而2012年则是通货膨胀,这些都是市场运作已经出现混乱的表现。因此,笔者认为,在一揽子经济计划推出期间,市场的不安稳本身其实跟这些政策是否推出并没有根本上的因果关系。应当说,正是因为市场已经出现了混乱运作的迹象,才会有一揽子经济政策的推出,而这些政策也是为了校正混乱、增强发展的合理性而努力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明家门口的西瓜涨价问题,就不能只因为它出现于政策实施期间,而简单归因于那些政策的实施。

想想看,如果在市场的混乱运作中,政府没有任何作为而听之任之,也不对农业和农民的进行扶持,那西瓜恐怕就不只是涨价的问题,可能会因为气候和收益的不利而流失更多瓜农,从而带来更加大规模的减产,导致许多人买不到西瓜了。

不过,当一揽子经济政策一次接着一次推出的时候,人们就很难分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运行混乱究竟是来自市场问题,还是来自政策问题了-在有些情境中,确实是政府的不恰当干预,才引发了市场问题,造成了运行混乱。因而,虽然曾经有过一揽子经济政策带来的好处,但也不能因此无视市场自身强健与完善的重要性,而盲目依赖“完美”的经济干预政策。因为在理论上再怎么无懈可击的政策,在执行当中都不免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完美甚至扭曲。

(第六节)超前消费,是不是所有东方人都适合

超前消费的现象,在如今的经济生活中十分常见,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也曾提及过。

对于中国人来说,超前消费在刚改革开放时可能是新鲜词,但是现在都快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说法了。人们都比较习惯直接使用那些表示进行超前消费方式的词汇,比如按揭、分期付款以及个人贷款之类。人们对这些词汇的不敏感,正是因为它所指代的消费方式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很常见,人们已见怪不怪了。

然而,在不断推出的旨在扩大内需的政策引导下,这一消费方式其实正渐渐被视为持续扩大内需的法宝之一。那么,它果真有这么灵验吗?

不易追赶的消费潮流

小明在中国某一线城市的外企工作,虽说已经有几年了,但由于他所在的岗位既不属于技术也不是销售,而是公司里最不赚钱的行政,他又没什么突出的工作业绩,所以工资水平一直一般。虽说他工作这几年少算也存了5万元左右的存款,但小明喜欢周六日去城市周边旅行,基本每月剩不下几个钱。但看着同事们一个个都不停地添名牌衣饰、添车甚至添房,一直租着十几平方米的小单间、衣食简单的小明也有点不淡定了,想着自己也应该添点像样的东西才对。跟几个朋友聊了聊,大家都说现在消费就要提高眼光、抬高眼界,因为买来的商品会体现你的品位,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投资。他们还建议单身小明去买辆车,因为要体现品位最好的选择就是买辆车,说不定会招来桃花运。

小明一听这个,觉得有理,虽然他周末出去玩儿原本是图方便而去租车,但总归有自己的爱车来得更舒服。虽说他存款很单薄,但还是够付个头款-现在不是可以按揭也可以分期付款嘛!他每月的工资拿出去玩儿也都是花了,还不如留出一些去付买车钱呢。到时候开车去上班,多认识些漂亮女孩儿,那会有多拉风!

想通了这一层,小明马上行动,周末就去4S店看车了。在几个同样喜好开车的朋友的参谋下,他很快用按揭的方式买了一台经典全黑的某流行车型。这台车首付就花光了他近5万元的存款,且需要他每月偿还近两千的按揭月供,但小明觉得无所谓,值得就好。

不过一开始还月供,他就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以往月底追着他要钱的只有包租婆一个而已,并且也才要1000元左右的房租以及几百块的水电费与物业费;现在可好,总是工资下来还没捂热呢,一转眼就少了近2000元,他还要接着取现金出来交房租。

房租加车贷再加上停车费和油钱就去掉他一半收入了,这让他的生活开销有点紧绷绷的,看着油价一直涨,他也不敢像以前那么频繁地开车出去玩儿了,生怕一不小心就供不起车。平时开车上班嘛,他倒是试过,可惜停车位太难找了,而且公司周围停车费又贵,也就试了那么几天他就放弃了。

小明的朋友们本来都指望着小明买了车,大家周末出去玩儿更方便了,谁知道小明买车后倒变成半个宅男了,一个月才开出来一次。大家都打趣他,是不是一买车就真走了桃花运,所以要陪女朋友就不陪哥们玩儿了?小明觉得有苦难言,现在哪里还有闲钱去谈恋爱呢?他这次真正体验到了买车容易养车难,新时代的潮人不易做啊!他甚至考虑,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他可以每个月少还点钱给银行。

小明这次赶潮流的消费经历,可算超前消费的典型案例。如果小明在买车前咨询他父母那辈人,八成会有很多声音跟他说:

“你又不是急缺车用,再说才存了5万块你买什么车啊!”因为他们的储蓄习惯会让他们本能地计算小明的收入水平所能承担的消费水平,进而向小明提出量入为出的建议。

可不巧的是,小明赶上的是鼓励消费的市场,给爱赶潮流的小明们提供了太多方式去花明天的钱,这就诱惑着小明们去选择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信用消费与信贷消费

用小明的经历来解释,超前消费就是人们在不愿受限于眼前收入能力时,将很多个明天的收入提前到今天一次性支出,经济学上又管这叫消费早熟。

并且这个超前性不止体现在付款方式上,还应该指出的是,它更体现在消费项目上。举个例子,一个贫困家庭出来的大学生,因为付不起学费而申请了学校的助学贷款。这虽然也是通过贷款而进行的消费,并且也需要日后偿还,但既然是用于对他的成长来说相对必要的教育花费,那就不应该算是超前消费。但是上文小明所选择的消费项目,对于他的成长与发展来说并没有适龄青年上大学那么必要,而更多的是赶潮流。

同类推荐
  •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

    最见怪不怪的生活案例和最意想不到的趣味解读,为你揭开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经济学秘密和潜规则。
  •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紧紧围绕农业自然灾害以及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展开研究。《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基本特征、基本类型和农业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紧接着研究了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农业经济波动的影响和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进而阐述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减灾抗灾能力的基本状况;最后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的具体措施。全书环环相扣,自成体系。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论述其内涵、特点、必要性和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经验,阐述了若干个企业“两化融合”实施的典型案例,并对宁波地区的“两化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深入思考了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问题,重点探讨了“两化融合”实施体系、重点和难点,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所讲述的故事是在帮助人们回答以下一些问题:从古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塞里格曼的发家史中,人们是否可以发现在那个年代里,争做权贵代理人是攫取财富的重要途径?黄金作为贵金属货币,是否曾经引发许多不同阶级之间的金权较量?法律在金融家面前到底是什么?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还是一纸空文?战争吞噬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却致富了一批又一批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商业并购到底水有多深?金融市场中的欺诈何其多,然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金融市场是赌场?谁在背后操纵着世界各国的政坛?金融机构的“保护伞”是什么?谁主宰着这充满着贪婪与杀戮的金融江湖?
  •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的贸易理论与宏观的国际收支理论这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微观部分主要介绍各种各样的贸易理论,包括作为古典贸易理论起源的重商主义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各种新贸易理论,作为自由贸易理论之反论的贸易保护理论,以及有政府干预的战略性贸易理论等,对各种新贸易理论的评介是本教程的重点所在。宏观部分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流量核算体系为其分析的理论起点,然后依次从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以及货币因素的影响等角度介绍了多种有关国际收支调节的理论。
热门推荐
  •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讲述了在春秋五霸中,秦穆公最具多面性。他是一个以吃亏为福,三置晋君。甚至助其对手登上霸主之位的大智若愚的君子:是一个打破禁锢。以五羊皮举百里奚于奴隶之中,君臣戮力,一统六合的霸主:是一个超越一己之私情,对曾经背叛过他的女人姚圆圆信任如初的伟丈夫:是一个大赦农民之过。赐其马肉调料的和蔼长者……《春秋五霸秦穆公传》由秦俊著。
  • 穿越成狐仙儿

    穿越成狐仙儿

    下楼取个快递也能被雷劈!还高能的穿越成了狐仙!吓得炸毛的我还好胆大机智,虽然很快的适应了仙人模式,但脑容量明显不够有木有!求计算我心里阴影面积啊啊啊~
  • 大神格格你别贫

    大神格格你别贫

    当傲娇天然呆遇见腹黑毒舌男时,是谁先捕捉了谁?男神捕捉攻略:温婉内敛清新范儿?女神捕捉攻略:霸道总裁强势范儿?不不不。这些都out了!撒得一手好娇,卖得一手好萌。该强势时就强势,该煽情时就煽情。对准口味下手快很准,男神女神轻易拐回家。
  • 一等天妃

    一等天妃

    她只是想寻个亲,却卷入一场王储的争夺战。频频被暗箭所伤,她不得不怒发冲冠,老虎不发威,你真当姐是包子吗?拳打王子,掌搧绿茶婊,王后也要靠边站!可为什么我那么护着你,你却只看见那杯绿茶呢?王妃算个啥?姐要做你们的一天一地一世界!
  • 回不去的曾经

    回不去的曾经

    四年前,你没有错,只是没有爱我很久,只是没有为我停留,只是爱的不是时候。四年后,你他妈回来霸占我生活干嘛!我的青春里只有丧偶,没有前任!她叫毕然,度过了荒唐的青春校园,带娃步入社会。他叫闵雪枫,一场意外,失去了毕然。再见面,物是人非,爱却依旧。
  • 坠星

    坠星

    百年前剑圣叶予之一剑斩断摘星山,阻止了大妖积蛰对镜川大陆的血统清洗,“星光神剑”因此被封为第一星术!百年后魔教疑有死灰复燃之势,“星光神剑”似又再现人间。一位“平凡”少年,一位流亡公主以及一位历练的龙族神子,恰在此风起云涌之时一同踏上了冒险之路!
  •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身边的心理学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使您与他人的交往变得顺利。也许,还能由此成为游刃有余的社交高手。不仅如此,您还会发现以前未曾了解的真实自我,从而进行自我启发。
  • 天师途

    天师途

    脚踏月牙,手捉阴阳。百鬼抬棺,泣血苍黄。十二年的茅山修道。归来之后,更遇怪事重重。校园笔仙,美丽警花,总裁独女,冷酷少年,蠢萌小和尚……当一切谜团打开,且看主角如何逆转命运,自成道途!
  •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从国内外总体情况来看,研究民事错诉的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深度还严重不足,我国司法实务界对民事错诉认识的态度还相当保守。这表明了民事错诉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我国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由王利明教授和梁慧星教授分别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中,都曾将民事错诉行为列为侵权行为之一。遗憾的是,有关民事错诉的相关规定没有出现在正式公布的民法典中。这恐怕与民事错诉的研究不够彻底有一定关系。
  • Roughing It

    Roughing I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