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3300000031

第31章 仁者爱人,斩钉截铁控制住局面(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仁者爱人,就能够牢牢地掌握局面,更好地领会礼乐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人们面对各种诱惑,要做到“仁者爱人”,必须坚定立场。论辩也同样如此,辩手必须斩钉截铁地掌握局面,才能够让自己的论辩更加有说服力。

【经典今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乐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往往也是所谓“礼”的一部分。不过,在孔子看来,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却不同,它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正所谓“仁者爱人”,在仁者的标准中,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假设“人而不仁”,那么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惟有讲求仁义,在演礼奏乐这样重要的场合才能斩钉截铁地控制住局面。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由于仁,失去天下是由于不仁.诸侯国家的兴衰存亡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天子不仁,不能够保有天下;诸侯不仁,不能够保住国家;卿大夫不仁,不能够保住祖庙;士人和平民百姓不仁,不能够保全身家性命。现在的人既害怕死亡却又乐于做不仁义的事,这就好像既害怕醉却又偏偏要拼命喝酒一样。”

孟子的这番说理,依然是对“仁”的呼唤。

这段道理孟子说得清楚,勿需咬文嚼字。就论辩而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孟子雄辩的句式: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人一方面害怕死亡却又乐于做不仁义的事,这就好比有些人既害怕喝醉却又偏偏要喝酒一样。

同样的说理方式,《孟子》其他篇章中也不少。比如:“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公孙五上》3·4)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一方面厌恶耻辱却又常常做出不仁义的事情,让自己处于“不仁”的位置,这就好像厌恶潮湿却又偏偏住在低洼的地方一样。再如:“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离娄上》7·7)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想无敌于天下,可是偏偏不行仁道,这就好像一个人热得快受不了却偏偏不愿意洗澡一样。

孟子追求“仁者爱人”,他多次使用上面列举的那种句式,即指出生活中的悖逆现象,用凌厉的气势牢牢掌握局面,以此来说明抽象的道理。由于局面被斩钉截铁地控制,听众往往如如雷贯耳,幡然猛醒,说服作用非常明显。

【古为今用】

方法1:场面很重要,论辩要有礼

双方平等、理由充足、服从真理是论辩伦理中的三个基本原则。一般来说,辩题必须具备现实性、可辩性和生动性,否则就没有讨论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与合作伙伴作各种论辩,以消除分歧,确定共同点,从而争取合作。求同存异是合作的基础,而论辩过程就是求同存异的过程,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然而,由于论辩双方一开始都自认为掌握真理,故此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确立自己观点的权威。因为是意见之争,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辩论往往表现为带有敌意的语言交锋,唇枪舌剑往来之间,极易沦为意气之争。

因此,控制场面就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利于辩者充分发挥才智,更有利于双方在一个稳定的氛围中探求合作的可能。论辩必须在友好、和谐、宽松的气氛中进行,否则观点的陈述就会变得不可能,对方会不愿意听,自己讲起来也会觉得别扭。谁斩钉截铁地控制住局面,谁就能一马当先,占据论辩中的制高点。由此,我们必须一边说话,一边观察对方和其他听众的反应,与此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以适时调整演讲内容和方法,确保对方和其他听众愿意听自己下去。

在辩论中控制场面,有以下几个基本做法:

1.道德术

除非是生死存亡,否则辩论就只不过是为了交换意见或交流信息展开的讨论。双方的目的是一样,即加强对论题的多层面理解,而不像英国哲学家培根所批评的那样:“只图博得机敏的虚名,却并不关心对真理的讨论”。

理想的辩论场合中,双方应持诚恳、谦虚的态度,以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为目的。但这样的局面并不常见,总会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的讨论。为此,在论辩中,我们要争取自己控制场面。其中一个常用方法就是,在道德上保持自己的高水准。只有这样才会胜不骄,败不馁,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因此树立起良好的“辩德”,也会潜移默化地令更多人信任我们。

2.心理术

日常生活中,如果两个人发生争吵,一般是由于两种心态在作怪:一是“说服欲”;二是“表现欲”。如果我们想要顺利传达观点,求同存异,在平稳的局面下赢得对方的支持,那就需要在辩论中少用武断语言,而代之以态度温和但思路明晰、观点有说服力的语气。

万万记住:尽可能不要用偏激语言伤害或激怒对方。一个生气的对手,是最难与之合作的对手。万一对方激动起来,那么不要针尖对麦芒地吵架,你最好的应对办法是保持沉默。

3.审美术

理想的辩论几乎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具有审美价值。见解精辟,论辩机智,妙语连珠,风趣幽默,这些都堪称是语言的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追求论辩观点使人折服之外,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举止大方、文雅,展现出一种风度美。简单地说,就是以“仁者”的态度掌控局面,让人如春风沐思雨一样地接受自己的观点,而非在剑拔弩张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

方法2:过犹不及,控制为王

正式的、重大的辩论场合,论辩双方会做好辩论的心理准备,因此都是以一种上战场的姿态迎接挑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辩论场合,许多人并没有这种心理准备。因此,谁能够稳得住,谁能够在心理层面有所准备,谁就能控制住场面,在论辩中取得胜利。所以,最为现实的就是要遵循心理控制原则。

请记住:过犹不及!一定要把过分的“表现欲”和“说服欲”视为破坏辩论气氛的罪魁祸首,把它们扔到垃圾箱里去!

1.说服欲不宜过剩

说服欲是指,一个人在论辩中试图说服对方的强烈意向。具有这种欲望的人从不考虑别人的立场,似乎不知道对方也有自己的观点。即使双方争论已经陷入不可开交的乱麻状态之中,他也会千方百计地进行辩护,甚至进行诡辩,而不是设法调和。

这种情况下,论辩双方共同的错误,就是以自己的主观看法凌驾于对手,忽视对方的评价意见。对说服欲过于强烈的人来说,它们更加迫切需要的不是一场胜利,而是一次反省。“上士无争,下士好争”,说服欲过于强烈的人士应当谨记先贤的谆谆教诲。

2.表现欲不宜过分

表现欲是指,人具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具有这种欲望的人在论辩之前往往已经过分充分地准备了一套说辞,他的第一个愿望,第二个愿望,乃至第三个愿望,都是把自己的观点统统倾倒出来,尽量竹筒倒豆子地把自己的全部长处呈现在他人面前,比如伶俐的口才、渊博的学识、温文尔雅的举止。总之,要显示他自认为比较精彩的部分。

适当的表现欲是自信的标志,但过犹不及。判断一种表现欲是否合适,关键在于是否切合自己的身份,是否对某种技巧做到熟练掌握程度并分寸准确地拿捏了当时的气氛。在日常辩论中,尤其要注意避免虚张声势。倘若你用旁若无人的高声谈笑、矫饰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有些人为讨异性好感,甚至于乱送秋波、贬低同性,结果却让男性显得油滑,让女性显得轻浮。

有效地控制场面,是保证论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论辩过程中,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要狠狠地打击对方的基本论点,但绝不能对对方放弃其主张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表现欲”和“说服欲”一定不可以过分旺盛。

方法3:仁者爱人,自控求胜

归根结底,论辩是要争取让自己的主张为别人接受。所以,我们不能期待别人来控制场面,而要主动改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控场能力较好的哪一个。

首先,我们要善于调整压抑情绪。

辩论中,一旦辩者处于失利的境地,或是现场受众情绪低落,对自己的主张丧失接受兴趣等,都可能令论说主张的辩者产生压抑情绪。这种情绪会让辩者斗志涣散,并削减其论辩的勇气和趣味。在严重的情况下,压抑情绪甚至可能使辩者丧失论辩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自控,在必要时候自己给自己减压。

倘若辩者处于不利境地,应冷静分析场上局面,迅速改变自己辩论的谋略与技巧,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尽快脱离困境上。一旦短暂地转危为安,就要立即振作精神,再接再厉,继续论战。倘若是受众情绪不高,我们也应迅速调整辩论的内容与方法,增删不必要的材料,提高趣味说理的比例,适当变换技巧,使辩论更加活泼生动,以此吸引他们的注意。一旦我们能够一举扭转辩论的气氛,那不但有利于辩论的继续展开,还意味着我们已经重获主动权。

我们参加辩论,目的是为了探求真理。因此,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一定要有责任感,不能泄气,不能打退堂鼓,务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将辩论进行到底。。

其次,我们要学会摆脱冲动情绪。

辩论激烈、陷入困境、论敌激将、受众激动或冷漠……以上情况下,辩者都可能会出现情绪冲动的特征:或眉飞色舞,兴高采烈;或垂头丧气,抱怨连连;或捶胸顿足,怒气冲天;或手舞足蹈,得意忘形。或许论辩者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这时辩者往往缺乏冷静态度,容易采取非理智的论辩举动。辩者情绪和辩论内容因此也就不可能保持协调一致,容易给对手留下漏洞,结果必然不佳。

摆脱冲动情绪,必须学会克制自己。在辩论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泰然处之,绝不贸然行事。如果实在过于兴奋,可以采取自我暗示的方法。比如说,默念座右铭,或是用受众难以觉察的掐手指、捏耳朵等小动作对自己进行心理提示。

更重要的是,辩论前一定要做好各种准备。胜不骄,败不馁,要做好面对各种结果的心理准备。在论辩中,要防止大喜大怒,保持头脑冷静。

同类推荐
  • 一生气你就输了

    一生气你就输了

    这本书在告诉读者如何正确处理上面这些关系,就是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学会如何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当我们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面对别人的无理指摘,都应该尽量置之一笑,将其转化为积极因素,保持“淡定”的心态。要学会笑对生活,而对那些试图激怒自己的人冷眼相待,不要让一时的怒火影响了自己的进步。
  • 大智若愚的点滴

    大智若愚的点滴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总经理商道笔记

    总经理商道笔记

    本书立足于真实的职场,结合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对管理、营销、用人、财务等 9个方面知识的讲述,告诉读者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老板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用真切的笔触去描写和阐述,旨在指导读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成功的事业,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 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本书讲述了思路决定出路,观念赢利财富。列举了李嘉诚、刘氏兄弟、史玉柱、霍英东、荣世达集团、海尔、美国强生公司、英特尔等企业家和企业的成功之路。
  • 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美国总统克林顿说:“只要敢想你就行。”这就是创造的精神来源。本书从奇迹就是你自己、把昨天的自己淘汰、铸造生命的强度、颠覆惯性思维等九个方面来论证如何利用自己目前已经具备的优势,开发你巨大的潜能,创造属于你的人生奇迹。
热门推荐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兽武魂

    兽武魂

    武魂,烽火大陆炎族的第八魄,凡是武者,以武魂为根,武魂为源!千年之后,又一王级武魂重现世间!是腥风血雨,还是天下之福!热血澎湃,激烈战斗,生死边缘中挣扎新书,读者兄弟们,如果喜欢请支持一下,只需轻轻点击几下鼠标!收藏!推荐!谢谢大家支持大家的收藏与推荐其实是对我的一种鼓励
  • 剑界传说

    剑界传说

    一个剑的世界,御剑凌空纵横天下是每一个修行之人的梦想。他,本是名剑山庄的继承人,却偏偏因为身体不好,几乎断绝了修剑之路。而这一切,都随着一把紫色的长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一身傲骨,放弃继承人身份,自请离宗,一人一剑踏上了修剑之路。这是一个传奇!一个属于楚行风的传奇,一个属于剑的传奇!更是一段精彩的剑界传说!
  • 修仙我最牛

    修仙我最牛

    主角易小星,不知道什么原因穿越,半路修仙,魂体不一,却是天赋异禀,有一票兄弟,几个知己,也有一堆仇敌,满世界的疯狂羡慕嫉妒恨,红尘俗世多纷扰,可我易小星却是乐在其中,我的修仙我做主
  • 军旅生涯之班长

    军旅生涯之班长

    班长带领新兵,新兵成为士兵;士兵成为班长,班长带领新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时光流逝,军魂仍代代相传。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青春岁月。(本故事纯属虚构。)
  • 不懂谈判,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谈判,就当不好经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谈判技术已经发展成集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行为学、传播学、公关关系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科学。现代企业的经理人,如果不能在商务活动中把握谈判的技巧和艺术,就不可能做好经理,获得成功。经理人成功的谈判,是平衡和创造有效的结合,既维护客户的需要与利益,又能使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彼此合作创造更大的整体价值和利润。经理人成功的谈判,是当双方离开谈判桌时,彼此都是赢家。
  • 随身狂想曲

    随身狂想曲

    在知道自己可以从QQ农场和停车场中拿走东西后,冷彦宇就有了两个期望和两大恨!期望1:自己的黄钻能不能早点升级,我想开牧场期望2:好友买卖……我想做人贩子……大恨1:哇靠,这是谁家的狗?救命啊!大恨2:哥们儿,能不能不要贴我的车,那都是钱啊!只要你有QQ,那么你就可以随身狂想!本书已经因为一些事情烂尾了,现在请大家去支持我正派号的新书吧,名为《召唤宝典》,书号:1534463因为工作原因,本书与傍晚和晚上更新!本书偷菜群:87060225欢迎大家加入偷菜!
  • 星莽

    星莽

    通往强者之路有很多种,然而他却走了这样一条路。废物如他为何要踏上强者之路,苍穹之下他又如何在人之上。看星莽,品读不一样的成神之路。《星莽》交流群234376817,欢迎各位。
  • Master Humphrey's Clock

    Master Humphrey's Clo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睡出好心情

    睡出好心情

    本书内容包括:睡眠的要义;睡眠的理论;睡眠的启动、过程与身心变化;睡眠剥夺;睡眠与学习的关系;睡眠与性生活;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的心理机制;睡眠障碍;失眠与失眠症的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