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0400000032

第32章 反间谍行动(2)

1963年8月10日,法国反间谍人员发现北约新闻处处长乔治·帕克带着一个沉甸甸的公文包离开巴黎寓所。他先是乘汽车到达火车站,然后,登上开往凡尔赛的列车,最后又改乘公共汽车来到一座小城——弗什罗列。在一条寂静的小巷里,这位神秘的人物独自徘徊。这位北约新闻处领导人究竟来此做何?他的诡秘行踪引起了反间谍人员的注意。

目标终于出现了。一辆小轿车向乔治·帕克缓缓驶来,车停稳后,只见一个大个子钻出车外,已经等得不耐烦的乔治·帕克迅速迎上前去,递上了沉甸甸的公文包。这时,隐藏在角落里的法国反间谍人员已看清了这个男人的面孔,此人正是苏联使馆的秘书克列霍夫,一个早已在法国反间谍部门挂了号的克格勃特务。此时,已是真相大白,但反间谍人员却没有惊动这两名克格勃间谍。两天以后,在北约总部的办公大楼前,这位北约新闻处领导人被捕了。乔治·帕克对自己的间谍活动供认不讳。他供认1944年他在阿尔及尔被苏联人收买,在此后的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情报,甚至在他出任北约组织新闻处负责人仅仅7个月的时间里,他便给克格勃送去了将近200份北约总部各主要负责人的详细履历,以及北约会议文件、西方防止核袭击的对策计划等重要文件多部。

乔治·帕克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渡过了7年铁窗生涯后被乔治·蓬皮杜总统特赦。

“鼹鼠”霍利斯

20世纪60年代,英国军情5局特工彼得·赖特在总结一个间谍案时得到了这么一个惊人的发现:军情5局内部可能存在一个苏联“鼹鼠”,而且此人职位很高。作为反间处的特工,赖特决定要挖出这个苏联“鼹鼠”。

赖特的决定得到了反间谍专家、时任秘密情报局局长迪克·怀特的支持。于是秘密情报局和军情5局两家联手成立了一个代号为“流畅”的小组,由赖特任组长,成员大多来自军情5局D处(反间处)和秘密情报局的反间谍处。该小组负责调查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对英国情报机构的渗透问题,并直接向D处处长和秘密情报局反间谍处处长报告工作。

在英国情报界“流畅”小组的存在一直是个秘密,其调查更是静悄悄地进行的。该小组的主要工作是阅读英国军情5局的档案资料,试图从中发现线索。一天,一份1945年叛逃的苏联驻渥太华大使馆译员伊戈尔·古曾科的供词吸引了赖特的眼球。因为供词中提到一个代号为“埃利”的格鲁乌间谍在英国军情5局工作,并且他能从军情5局取出与在伦敦的俄国人有关的案卷。

赖特依照供词推断,既然“埃利”能看到有关俄国人的案卷,那么他必在军情5局专管档案的F处。想到这里时,赖特心头一动,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心头。“埃利”很可能就是他的顶头上司——20世纪30年代任F处副处长、现在任军情5局局长的罗杰·霍利斯!

发现罗杰·霍利斯有重大间谍嫌疑之后,赖特既痛苦又矛盾,甚至有几分害怕。为了追查苏联“鼹鼠”,他费尽心思,期望帮本局肃清奸细,但绝对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结果。霍利斯出任军情5局局长一职已经有十几年,加入军情5局的时间更长,经手的案子不计其数。如果他成为苏联的“鼹鼠”,这岂不是与说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是一名苏联间谍一样可怕!震惊归震惊,事实归事实。为了取得更多的证据,“流畅”小组开始更隐蔽地调查霍利斯的历史。

正当“流畅”小组调查霍利斯时,赖特却被迫向这位顶头上司摊牌。1965年6月17日,赖特接到局长霍利斯电话:“赖特,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我有事要和你说。”赖特跑上顶楼,发现霍利斯满脸堆笑,迎在门口。两人随便闲扯了几句后,霍利斯话锋一转问道:“彼得,在退休之前,我有一件事想问问你。你为什么会以为我是个苏联间谍?”

瞬间,赖特的脸色苍白,无数念头一下子涌上脑海:是告诉他,还是撒个谎?上司的先发制人让赖特感到不知所措。他稍作镇定后,觉得还是直陈其事。因为对手显然一直在注视着你,如果撒谎,他立即会让你卷起铺盖滚蛋!

赖特和他的同伴,决心查出苏联潜伏在英国情报部门的“鼹鼠”,但没想到却查到了局长身上。

最后,赖特一点点地向霍利斯介绍了此事的来龙去脉。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好了,彼得。”霍利斯说着,轻轻地笑了一声,“你算彻底套住我了,对吧?”赖特想说什么,但霍利斯用眼神制止了他:“我别无话说,只有坚决否认。”

几天之后,霍利斯就退休离开了军情5局。但是“流畅”小组没有放过他。他们向霍利斯的继任者弗尼瓦尔·琼斯和秘密情报局局长迪克·怀特提交了一份报告。随后,军情5局正式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霍利斯问题。会场气氛极其紧张,谁都不肯说话。“你们真的认为霍利斯是嫌疑对象?”琼斯突然发问,“你们知道你们所说的话意味着什么吗?”“当然知道。”赖特回答。不知是出于激动,还是因为害怕,他的声音微微有些发颤。琼斯用手指敲敲桌子说:“你们是否静下来想过,如果我们按这些建议行事,那会造成多大损失。即使查不出什么问题,我们也要用十年八年才能恢复元气。这件事太荒唐了。散会!”

在“流畅”小组的坚持下,1969年,已经退休的罗杰·霍利斯又被召回军情5局,接受他以前的下属的审讯。但是,霍利斯还是坚决否认他是苏联间谍的指控,直到1973年去世。

1976年,在军情5局任职20余年的彼得·赖特退休,从而最终结束了“流畅”行动。1985年9月,克格勃伦敦情报站站长奥列格·戈杰维茨基叛逃英国。军情5局立即对他组织审讯。审讯人员所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霍利斯是不是苏联间谍?然而他的回答也许会让“流畅”小组有点失望,因为戈杰维茨基的回答是肯定的:不是。

当军情5局指控霍利斯和其他一些人是苏联间谍从而在军情5局引起混乱时,克格勃却开怀大笑,使整个红场都震动了。

汉妮误中反间计

1944年3月,驻在伦敦的美国第2677特勤队是美国情报局中较为得力的部门,特别情报小组组长斯蒂夫更是一位精干的谍报老手。当他接到德国同事的一次密报——德国最美艳的女间谍汉妮·哈露德突然离开柏林而去向不明时,心中不免一动。

汉妮为何人?一年前,当斯蒂夫和他领导的2677特别情报组在阿尔及尔伴随艾森豪威尔将军计划登陆西西里岛时,女间谍汉妮使用最古老的美女战术,以肉体的诱惑,从一位深知内情的美军中校嘴里探知了军事秘密。当盟军伞兵在西西里空降时,德军已荷枪实弹恭候多时了,一场计划周密的空降,刹那间变成了最惨烈的空中大悲剧。自那时起斯蒂夫就发誓和这位德国著名女间谍再度交手,以血还血。

现在也许正是个机会。斯蒂夫设计了一个奇特的反间谍妙计。4月的伦敦,浓雾散尽,春意融融。盟军某部新来了一位荷兰女译员。她的美貌和迷人的身材好似上帝的杰作,一出现就吸引了周围所有的小伙子们,其中对她最感兴趣的是斯蒂夫,因为这位美女正是德国蛇蝎汉妮·哈露德。

斯蒂夫即刻禀报上司,请求特别情报组开始行动——不是逮捕无孔不入、本领高强的女间谍,而是设下一个陷阱,巧妙地利用她为盟军服务。

两天后,2677特勤队的一名少尉狄恩罗斯,接到命令被调往斯蒂夫领导的特别情报组。狄恩罗斯是个英俊的美国小伙,黑色卷发盈额,修长健美的身材潇洒脱俗。而且他还拥有两所大学的学位,口才出众。他接到调令后受宠若惊。谁都知道,斯蒂夫领导的特别小组,是美军驻英的最高军事情报机构,参与了二战中盟军的各个重大行动,小组成员均是受过特殊训练绝对可靠的人。

幸运的狄恩罗斯不仅被调入这一组织,而且委以重任,斯蒂夫派他负责与欧洲地下工作者进行联络。

几天后,美国军方出乎意料地举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招待会,这在战时的伦敦属顶级稀罕事,晚会的名义是慰劳海外驻军,到会的都是盟军高级军事指挥人员。在华服美食的宴会上,服饰最为惹眼的便是汉妮·哈露德,昂贵的黑色夜礼服在耀眼的灯光里闪着朦胧的光泽,她的身份是一位与她新结合的美军军官的特邀舞伴。那位军官一面拥着低胸晚礼服的汉妮旋进舞池,一面有意无意地冲独坐在台边独呷马丁尼酒的狄恩罗斯呶了呶嘴,问道:“你认不认识这个人?”

她嘴角浮起了一丝奇特的微笑,问:“怎么?有什么了不起吗?”她显出不屑的神气,“虽然能参与高度军事机密,但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少尉!而且,对女孩子来说,是个害人的色狼。”

服饰惹眼的汉妮·哈露德在舞会上受到狄恩罗斯的邀舞,两人很快打得火热。

10分钟后,斯蒂夫发现狄恩罗斯业已随着华尔兹的乐声,与美貌的德国女间谍悠然共舞了。自此以后,狄恩罗斯的行动受到秘密监视。

当斯蒂夫已确定他也和汉妮关系十分密切之后,决定实施第二步计划。狄恩罗斯很快奉命空降到早已被德军占领的法国,和当地的地下工作领导人联络,传递情报。斯蒂夫反复对狄恩罗斯强调“空降之事一定要保密,对任何人都不能透露”,斯蒂夫面色严峻,更烘托出此行的神秘和重要:“在指定地点潜伏五天后,会有直升机接你出境。”最后,他拿出一小瓶颗粒状的药丸交给狄恩罗斯,不用问,这是万不得已时候服用的烈性毒药氯化钾。

当晚,狄恩罗斯热烈地邀请汉妮相会。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俩人携手坐车到克林顿大街汉妮的寓所,一切都那么令人陶醉。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半,狄恩罗斯才匆匆离开汉妮的香阁,回到特别情报小组领取几宗要物——伪造得天衣无缝的证件、准备紧急关头用来行贿的巨额现款和一枝勃朗宁手枪。是夜,狄恩罗斯空降潜入法国境内。

还没等送走狄恩罗斯的飞机转向回程,美国特别行动小组已收到了一名长驻法国的情报员急电,说法国北部的盖世太保已经知道盟军方面即将派一名高级情报人员空降法国。假如这一行动尚未开始,请速取消,以免工作人员无谓的牺牲。显然,这个迟来的情报已无济于事了,不过斯蒂夫却是一阵窃喜,汉妮已被牵住了鼻子。

不过,事情却不似预料的那样,柏林的情报部没有下令逮捕狄恩罗斯,反而命令所有的盖世太保分支机构,不准干扰这个不速之客,任其返回伦敦。

德方情报来源,不言自明。对斯蒂夫来说,汉妮和狄恩罗斯之间迅速建立起如此亲密的关系,既值得高兴,又令人担忧。高兴的是由他制定计划的第二步又获成功,汉妮已死死咬住狄恩罗斯这个猎物,而德国情报部也深知由汉妮发来的情报是千真万确、值得信赖的;不过狄恩罗斯这个小伙子竟如此轻易地泄露了工作上的“秘密”,实在莽撞。

时近4月底,由于种种原因,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确切日期还未决定,但绝不会迟过6月份的头两个礼拜,因为只有这一段日子,英法海峡的月色与潮期最利于登陆行动,登陆地点定在诺曼底。

为配合盟军这次大规模行动,斯蒂夫不得不加快计划进行的速度。

几天之后,在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宽大的写字台上,放着一份由斯蒂夫拟成的反间谍大纲,内容是:

行动目的:诱使德军误信盟军将分两路进攻北欧,登陆地点之一为荷兰,诱使其从其他防线调兵力增强荷兰防御,以减少真正登陆点诺曼底的德军兵力。

实施方法:从两方面给敌人造成错觉,加强愚弄效果。一方面在伦敦设立负责同荷兰地下工作者联络的秘密情报机构,名义上是一个专门摄制荷兰文故事片的电影公司;另一方面,立即与荷兰地下工作者取得联系,主要是设法让德军确信反攻欧洲大陆的军事行动是以荷兰为起点,让他们做必要的内应准备。

电影公司的组成人员:英方特勤部高级官员出任主管,取名:“爱丽斯影片公司”。狄恩罗斯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的角色是公司副主管兼管保密工作,另外还有几名荷兰爱国分子负责宣传和收发报。当然,还会请汉妮·哈露德小姐担任翻译。

上述计划的确令斯蒂夫费了不少心思,详细而周全,一旦实现,将给盟军登陆奠定胜利的基础。在他心里,狄恩罗斯少尉是一个极易被女色迷惑的不可靠的情报工作者,但却是这一计划成功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被盖世太保抓住的各国间谍,他们的命运等于死亡

盟军总部很快批准并高度赞赏了这一计划。于是,狄恩罗斯安全返回英国后,一连奉召和顶头上司康诺文将军密谈了数次。新的任务既神秘又严肃,狄恩罗斯更是难以自持,自以为是当代最大机密的极少数参与者之一,特别是知道盟军预先择定的进攻点让他兴奋得发晕。

斯蒂夫的叮咛在他耳旁不断回响:“你的任务极其艰巨,首先要同中断已久的荷兰地下工作者联系,我们要越过德军重兵防守的荷兰海岸线,把这个计划报告荷兰人民……”最后,斯蒂夫还意味深长地补充:“你即刻与特别情报组的其他人员脱离一切关系,直到任务完成。”

斯蒂夫没有估计错,当他故作烦恼地透露:机构中只缺一位能讲荷兰语的人才,狄恩罗斯立即推荐了汉妮。斯蒂夫答应等调查过她的资料后再谈。

演员已经齐全,好戏就要开始了。

“爱丽斯电影公司”悄悄开始开张,公司内的人员除英籍少校霍华德外,都推测真正任务是准备进攻荷兰。只有霍华德明白幕后真情,他是斯蒂夫派到公司的得力干将,特勤部的少校军官。

虽然没人直接说出进攻荷兰的计划,公司的人却越来越相信这种猜测。为了加深这种错觉,斯蒂夫还使出了一个高招:用一艘鱼雷快艇偷载了一名荷兰游击队领袖汉克来到伦敦。汉妮自然充当翻译,他们向汉克查问了荷兰境内一切情况。汉克的确是这方面的专家,不仅熟悉德军兵力部署,还提供了一个熟悉荷兰各沿海港口情况的人——贝克。

汉克的贡献很大,根据他的情况,爱丽斯公司的成员了解到:德国人似乎并未对盟军进攻荷兰的消息过分紧张,虽在海岸线布有相当的防御力量,但在荷兰境内无积极活动。

初试顺利,斯蒂夫愈下决心。为增加可信度,霍华德少校的言谈举止给手下人这种印象:反攻欧洲必自荷兰开始,因为假道荷兰是进攻德国本土捷径。当汉克了解了这些理由后,也深信不疑。

霍华德少校是反间计的主角,他的出色表演,使汉妮深陷迷宫。

两天后,汉克飞返荷兰,当飞机升天后,斯蒂夫和霍华德都在自己寓所喝得烂醉如泥,内心的痛苦无以排遣。他们心里十分清楚,汉克此去必入德国人之手。

果然,汉克回荷兰的第三天即被盖世太保逮捕。8小时的酷刑使这位荷兰人终于招供了,德军首次证实了进攻荷兰的意向。

同类推荐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说曹操

    说曹操

    本书对曹操一生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与重要战役给出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解释与剖析,澄清了诸多坊间的误判;清晰地刻画了曹操一生的几大阶段,厘清了三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使读者豁然开朗;展现了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生存的历史时空以及活动于此时空中的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对三国时代割据混战的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有精当的分析。
  • 此生注定爱就是痛:萧红别传

    此生注定爱就是痛:萧红别传

    本书讲述了一个天才女作家对苦难生命深深的悲悯,一个命薄如花的女性对爱与温暖的深深渴望。她既率真倔强、无畏坚强,又多愁善感、纤柔脆弱,她不能忍受没有爱的日子,从一个爱人到另一个爱人,她品尝过爱的欢欣和温暖,但更多的却是无边的挣扎与苦痛。她遇到过很多男人的爱,可却没有一个真正心疼怜惜懂她的爱人。呼兰河流淌着她的童年,浅水湾聆听过她的叹息。从异乡到异乡,她一生经历风寒,用生命书写传奇。短暂的一生如彗星划过夜空,明亮热烈而又孤独凄凉……
  •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造出的伟大作品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童话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执着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璀璨星婚:亿万导演宠甜心

    璀璨星婚:亿万导演宠甜心

    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命运由不得我。我生来卑微,可是我要倔强的活着。我不怪谁,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 非常道徒

    非常道徒

    时年,二月二十九,蜀都有襁褓孩童引圣灵入体,为此,家破,父母遭受劫难,孩童好运被人救走。十二年后,少年入蜀都,为寻道而来,自此走出一条神道之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本书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我是农二代

    我是农二代

    “我只是一个农二代,穷屌丝,有一天,我得到传说中的系统,从而逆袭成功……”
  • 关门放将军:命定娘子

    关门放将军:命定娘子

    史上最暴力的女将军嫁给了京城第一恶少,会有多好玩了?他敢去青楼,她就敢和全军士兵玩抱抱!砸烂他所有古董,恶少很郁闷的蹲在角落里画圈圈:“娘子,啥时候还钱?”某女很无耻的嘴角微微上扬:“要钱没有,欠债肉偿你要不要?”
  •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

    本书以哈佛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分别从智力开发、激发求知欲、开发记忆力、训练思维力、培养创造力、开发艺术才能、培养动手技能等十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借鉴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广大父母们深入全面地展示了哈佛的育人哲理,从而帮助父母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纠正家教中的错误。本书是一颗启迪父母智慧的灵犀种子,它内容丰厚缤纷、寓意深刻厚重,语言轻松优美,是一套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家教图书。本书是一颗启迪父母教子智慧的种子,可以帮父母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子之道。
  • 地球岁月

    地球岁月

    这是3501年的地球。此时的人们早已废弃了公元纪年,他们称现在为“后23年”。地表资源枯竭,文明从横向发展转变为纵向扩张。国家的划分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这个世界自上而下被分为:天、树、地三个居住层。同人类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一样,阶级,从未消失。让我们一起见证地球最后的年岁。
  • 日不落华夏

    日不落华夏

    十九世纪中期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日益走向了巅峰,将会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可是,一个华人海盗小头目却迎着海风大喊:“我要让华人春天在大西洋旅游,夏天在太平洋洗澡,秋天在印度洋垂钓,冬天在北冰洋打雪仗。”多年后,英国一个大学华语教师对英国学生们用非常标准的华语喊道:“你们给我听着,目前华语是全世界最大的通用语,你们必须要给我学好华语。如果考不过华语四级,你们统统别想获得毕业证,明白了吗?”
  • 冰冷激战

    冰冷激战

    昔日兄弟,发现只是虚情假意;昔日兄弟,发现只是利用。是她,令他们看清这一切;是她,打压住了,那样的他。一个穿梭在黑道的故事。(本文的男女主之间,没有恋爱故事)
  • 目击天安门(四)

    目击天安门(四)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