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0400000018

第18章 后冷战时期的间谍(1)

核潜艇绝密情报

2006年3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海军调查局逮捕了一名涉嫌间谍活动的士兵。美国媒体披露了这桩间谍案的惊人真相。

3月26日,在美国“阿尔伯克基”号核攻击潜艇上服役的士兵温曼,在达拉斯的沃斯国际机场入境时被捕。由于温曼是美海军通报的“逃兵”,海关立即通报联邦调查局和海军调查局。通过对温曼所携行李搜查发现,他携带了U盘和一本记有神秘符号的笔记本。海军

专家在对U盘和笔记本检查后吃惊地发现,上面记录的全是美国最新核潜艇的绝密情报!

这是美国“阿尔伯克基”号核潜艇,曾在这艘最先进的核潜艇服役的士兵温曼把它的绝密资料全部卖给了外国人。

据温曼羁押地——诺福克海军调查办公室的知情者透露,温曼案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间谍案之一”,因为温曼将美国最先进核潜艇的绝密情报泄露了。

温曼案发后,美国国防部和海军只是含糊其辞地说,美国的情报被温曼卖给了“数个外国”,美国媒体则报道说,温曼只把情报卖给了俄罗斯。

然而,沙特的《观察家报》却一语道破天机:以色列才是温曼情报的真正买家!温曼的情报对于以色列来说可真是雪中送炭,因为在拥有了核武器与先进的潜艇之后,以色列最需要的就是潜射核技术,而温曼提供给以色列的正是潜射核技术,这使以色列的核能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由于温曼出卖的情报实在太重要了,所以被称为“自乔纳森·波拉德后最严重的以色列间谍事件”。波拉德是美国军方的文职情报分析家,1985年因向以色列出卖大量的绝密情报被逮捕,后被判终身监禁,目前正在美国联邦监狱服刑。温曼案的发生更令美国对以色列情报机构咬牙切齿。

当年7月25日,美国海军对温曼提出进一步指控,具体包括“逃兵、破坏美国军产、抗命和间谍罪”,指控书提及温曼的间谍行径“伤及美国的利益,有利于外国的军事发展”。不过,美国政府仍然只字未提以色列,显然它准备“打断牙往肚里吞”。

事实上,以色列对美国的间谍行动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前文提到的波拉德间谍案最为典型。

波拉德是1985年11月21日被捕的。当时在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一位“粗心大意”的司机突然开车撞到了大使馆的大门,他随即要求进入使馆,但大使馆方面迟迟没作出反应。很快,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就赶到了,司机随即被捕,这位司机就是波拉德。

波拉德是一名犹太人,当时担任美国海军情报局反恐怖特工处分析家。美国逮捕他的理由是:窃取大量美国军事情报,为以色列服务。波拉德对此供认不讳。

据美国媒体披露,在18个月的间谍生涯里,波拉德共向以色列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敏感性文件,相当一部分属于绝密级别。其中,有一部分是亲美的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情报,包括约旦、埃及和沙特阿拉伯。这当中包括与以色列作战的巴解组织大本营的照片,而正是靠了它,1985年10月1日,以色列空军对巴解组织基地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另外,情报中还有美国在整个中东地区秘密情报员的名单。事发后,美国不得不更换了所有这些秘密情报员。

事实上,波拉德案之后,美国也屡屡爆出以色列间谍案,其中白宫和五角大楼都有以色列间谍的身影,只是美国不愿意深究而已。

英俄间谍战

1996年5月间,俄罗斯和英国爆发了一场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间谍战。5月7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发言人亚力山大·兹达诺维奇宣布9名驻俄罗斯的英国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他们与一名为伦敦搞军事情报的俄罗斯人有牵连。这名俄国间谍是在和英国军事情报局6处进行联络时,被当场抓获的。俄方从他的身上发现了间谍工具,还有英国军事情报局给的“一笔美元”。

5月17日,俄英就间谍问题爆发的激烈争吵最终导致双方针锋相对地宣布驱逐对方的4名外交官。在此之前,俄罗斯安全局5月12日宣布驱逐一位美国间谍,指责他搜集俄军事情报。这也是自1994年2月之后俄罗斯第一次愤怒地将“山姆大叔”扫地出门。

“外交官”原来是指挥鼹鼠的军情特工,这次俄英间谍大战实际上是由一名俄罗斯鼹鼠的暴露引起的。据俄罗斯联邦情报局发言人日丹诺维奇说,此人相当年轻,原是俄罗斯的一名政府官员,几年前,他被在英国使馆工作的英国秘密军事情报局6处特工策反,加入了该组织。他利用阅读到的一些内部文件,向军情6处提供了有关俄罗斯“国防和战略防御”的有关情报。他正在用英国谍报机构给他提供的秘密通信设备与英国特工联系时,被早已盯上他的俄罗斯安全局的人员当场逮捕了。俄罗斯安全局特工在这名官员身上搜出了从事谍报工作的设备,还有“一笔相当数量的美元”。

这几位就是被俄罗斯驱逐的英国外交官,据说是他们从事了间谍活动。

这名青年男子为英国军情部门提供服务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动机纯粹是为了金钱。事实上,英国情报部门给他的钱并不多,只是相对于日益穷困的俄国人来说,英国佬闪闪发光的外币还是非常诱人的。他被指控犯有叛国罪,现被关押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处监狱里。按照俄罗斯的法律,叛国罪最重可判处死刑。

俄罗斯安全局的特工人员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顺藤摸瓜,一下子从英国大使馆中摸出一长串的情报人员来。日丹诺维奇说,英国大使馆的这9名外交官实际上是英国军事情报局的特工,他们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这名俄罗斯间谍的案子有牵连。俄罗斯情报部门已经掌握了这9名间谍中每名间谍活动的详细情况,并有确凿的证据证实他们同4月份已被联邦安全局逮捕的那名俄国公民有过接触。

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当夜紧急召见了英国驻俄大使安德鲁·伍德。伍德和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克雷洛夫在俄罗斯外交部举行一次会晤。伍德在长达50分钟的会晤结束后离开外交部时面带不满,没有同记者讲话。但英国外交部却猛烈地抨击这些指控是没有根据的,说莫斯科是小题大做,并发誓要报复。

在俄新闻媒介报道俄将驱逐英国外交官后,驻莫斯科的各国记者们闻风而动,迅速赶往坐落在莫斯科河畔的英国大使馆门前打探风声。电视和摄影记者将镜头对准这座与克里姆林宫遥遥相对的巴洛克式建筑。

后冷战时期,英国军事情报局最关心俄罗斯什么?无疑是俄罗斯的核扩散问题。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问题专家马戈特·莱特说:“我们不仅担心俄罗斯是否能遵守军备控制协议的条款,而且还担心被拆除物中的某些核材料被走私出去。”一名俄罗斯科学家因为从俄携带了两磅核材料走私出境而被捕。被俄罗斯指责从事间谍活动的英国外交官,就是在俄调查爱尔兰共和军购买核武器之事时被发现的。1996年年初,爱尔兰共和军派成员前往俄罗斯与俄黑社会组织会晤,后者向爱尔兰共和军提供从俄各地储备的军用物资中搞到的武器。在谈判中他们还发现,可以从圣彼得堡和西伯利亚一些被黑社会组织控制的工厂搞到放射性材料。这几名爱尔兰共和军成员预付了购买武器和核材料的巨额款项,并约定由黑社会组织负责将这些武器和核材料运出俄罗斯。

另外,西方还担心俄罗斯有组织的犯罪现象。英国警方、军情5处、军情6处和通信总部专门召开联席会议审议了这个问题,认为俄罗斯各种各样犯罪集团的发展扩大,已对英国构成了重大的威胁。英国的两大对外情报机构军情5处和通信总部都已拨出专门经费来对付核扩散和有组织的犯罪。军情6处新增设一个“国际问题部”,实质上也是为了集中力量监视俄罗斯的这两个问题。

莱特还说:“西方对俄罗斯动荡的国内政局也非常关注,随着年迈多病的叶利钦的声望渐渐下降,西方急于要弄精楚实际控制克里姆林宫和武装部队的是哪些人。”在冷战期间,苏联曾构成重大威胁,可是它的行动至少是能预测的。冷战结束,俄罗斯和许多原苏联共和国政局动荡不定,进行预测要难很多,这是更加危险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特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1994年,俄罗斯情报机构就逮捕了为英国人提供情报的瓦季姆·辛佐夫,白厅和克里姆林宫之间由此爆发了一场“绅士般的争吵”。

辛佐夫在被审训中承认他向负责指挥他的英国情报官报告了俄罗斯向中东国家出售武器的情况,据说这些情报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英国人向辛佐夫提供了先进的保密通信装置供传递情报之用,还为他支付了一年8000英镑的酬金。在这场丑闻之后,俄罗斯驱逐了英国大使馆的政务参赞斯卡利特。此人是英国军情6处莫斯科站的站长。

美英“毒刺”行动

1990年3月28日早晨,伦敦希思罗机场上的一架伊拉克航空公司的班机还有半小时就要起飞了。一名大约50岁的男人匆匆忙忙地走向检票口,准备登上这架飞往巴格达的班机。

突然,几名英国警察出现在他的面前,不由分说把他带出了机场。在检票口,英国警察还逮捕了另外两个人,其中一人是一个中年法国妇女,另一人是伊拉克航空公司的雇员。与此同时,伊拉克航空公司驻伦敦办事处以及位于伦敦郊区的一家名叫欧洲生产商中心的有限公司也遭到英国警察的突然袭击和搜查,又有2人被逮捕。

这两人受雇于伊拉克情报机关,他们在英国企图将窃取的核机密文件带往伊拉克,但在机场被英国警方逮捕。

当天中午,英国电视台迅速报道英国政府人士的话说,伦敦警察厅在英国和美国的海关官员的配合下,挫败了一起企图把一批用于核武器引爆装置的电子部件偷运到伊拉克的阴谋,有5名涉嫌者被逮捕,同时从准备搬运到伊拉克班机上的货箱内搜出了40个引爆核武器所需要的电子部件,价值1万多美元。

消息一传出,立即在国际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西方电台、电视台、报纸、通讯社进行了大量报道和宣传;一些政界人士、军事专家、观察家纷纷发表谈话。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答议会的提问时说,把核引爆装置的部件偷运到伊拉克的企图是一件“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情。美国前总统布什也发表谈话说,这个事件“再次引起美国政府对中东核扩散问题深为担忧”。美国《华盛顿时报》发表文章宣传说,虽然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在1981年遭到以色列飞机的轰炸,但是它现在已经开始生产制造核武器的材料,他们显然需要美国制造的核引爆装置部件。伦敦的一位大学教授发表谈话说:“如果他们正在设法偷运这些高度尖端的引爆装置,那就意味着他们在制造核武器问题上是非常认真的,并且很快就会制造出来。”

伊拉克政府坚决否认卷入了偷运核引爆装置部件的事件。伊拉克外交部发表声明说,这是英国政府、新闻界以及犹太复国主义者掀起的一场反对伊拉克的运动,这场运动是试图为以色列侵略伊拉克提供借口。伊拉克驻巴黎的外交官还指出,这个事件是美国和英国蓄谋制造的一个陷阱。

就在3月28日当天晚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电视中披露,所谓挫败伊拉克偷运核引爆装置的阴谋实际上是美国和英国精心设下的一个陷阱,美英两国在18个月前就开始策划这一事件,他们把这项行动称之为“毒刺”行动。美国司法机构29日公布了一份材料,详细透露了“毒刺”行动的细节。

1989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生产核武器引爆装置的公司向美国海关当局报告,英国一家公司想购买核引爆装置的电子部件。美国决定让海关当局派遣一名侦探,伪装成这家工厂的管理人员,同英国这家名叫欧洲生产商中心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阿里·达吉尔取得了联系。

在贸易谈判过程中,美国侦探发现49岁的达吉尔是一个拥有伊拉克和英国双重国籍的伊拉克人。这家公司实际上是伊拉克官方派出的采购机构,在两伊战争期间,它为伊拉克政府购买了数百万美元的物资。达吉尔有一名助手,就是那个在机场被逮捕的法国妇女、41岁的让南娜·施佩克曼,她也居住在伦敦,丈夫是英国人。

根据“毒刺”行动计划,美国这位海关侦探不仅与达吉尔等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还数次飞往巴格达,商讨如何把40个核引爆装置部件通过英国运回伊拉克。与此同时,美国有关当局要求马萨诸塞州的另一家生产核引爆装置的工厂伪造40个表面相同的部件。这家工厂的总经理说,几个月前,他们把这40个伪造部件交给了美国海关,但是他们不知道干什么用,也不知道把它们运到了什么地方。

1990年3月中旬,美国这位海关侦探得到达吉尔的指示,要他把40个核引爆装置部件作为空调设备部件空运到伦敦希思罗机场。3月24日,这批真部件由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的班机从洛杉矶运到了希思罗机场后,很快被英国海关人员调包,用原先准备好的伪造品替换了真品。真品交还给了美国驻伦敦的代理机构,3月28日准备由伊拉克航空公司的班机运回巴格达的那批电子部件是毫无用处的伪造品。

3月29日,英国法庭以非法出口限制设备罪对达吉尔、施佩克曼以及一位黎巴嫩工程师、37岁的陶菲克·阿姆尤尼提出起诉,将被同时逮捕的伊拉克航空公司雇员奥马尔·拉蒂夫驱逐出境,另一名被捕的持有英国护照的塞浦路斯人经审问后释放。美英蓄谋制造的这起偷运核引爆装置部件的事件使已经处于紧张状况的伊拉克和英国的关系进一步紧张起来。

美法情报系统大斗法

以美国为首的英语系国家“梯队监听系统”,引起欧盟15国朝野的不满。这个全球威力最庞大情报搜集系统,具有10小时内监听、处理相当于整座美国国会图书馆资讯的能力。2001年年初,“梯队”背后的美国中情局,不再将有关文件保密,某些文件公诸外界。欧盟公民悚然惊觉:自从1971年以来,他们就笼罩于一个通过卫星截获电话、电讯、电报、传真的窃听网。英国电视制作人甘波尔向“欧洲议会”呈交报告。他谴责这种情报作业,“是资讯高速公路上的海盗行为”;破坏国际商贸活动,必须加以管制。

这是法国的一座政府办公大楼,就连这儿也成为了“梯队监听系统”监听的对象。

同类推荐
  •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个人有幸亲身参与了那个属于台湾曾经伟大的年代;目睹了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落。成功需要太多条件的配合和累积;环环相扣,步步演绎,成败得失,往往只是一线之差、一墙之隔。30年前,台湾在搞经济,大陆在文化革命;10年前,大陆开始搞经济,台湾却在文化革命。20年的间隔,许多台湾曾经发生的事, 如今在大陆又一一地重显身影。经济奇迹,那曾经是台湾的骄傲;骄傲的背后,也曾有不堪语外的辛酸。成功需要很多的条件配合,台湾成功的经验未必能够复制;但是,失败的因子只要一端,失败的经验绝对值得警惕。由于个人曾经亲身经历了这些成败得失,或许可以为这得来不易的警惕,添加一份活生生、血淋淋的批注。
  • 哥白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哥白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在波兰首都华沙西北约21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托伦,这就是伟大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的故乡。他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那里。在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托伦曾是一座富有的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哥白尼出生之前,托伦曾长期处于十字骑士团的统治下。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 杰克·韦尔奇自传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热门推荐
  • 赤脚走过桑那镇

    赤脚走过桑那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当时花事了

    当时花事了

    行道天涯,偏爱夕阳边的晚霞。许今世半生戎马,了断牵挂。
  • 逆天医妃:魔君太腹黑

    逆天医妃:魔君太腹黑

    她是科学试验品。一朝穿越成为天元帝国的天才谋师,本是前途无量,却在册封台上潇洒离去。就在所有人感叹她愚蠢行为时,她以医师的身份重新崛起,逆天而行。司法局首领杀她爹,那就灭了司法局!九洲府悬赏她娘亲?那就让九洲府鸡飞狗跳!就连天元帝君的灵丹妙药圣药堂,也是她的小仓库。她剑指苍穹!放下狠话,命运从新洗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 邪仙路

    邪仙路

    他是初入修真界的菜鸟,却偶然得到一篇掌握时空秘诀的《大衍时空》法诀,另类的修真秘法,神奇的隔空再造元婴手段。他是同门眼中钉、肉中刺,却又如何凭借神奇功法在道门中立足,建立属于自己的修真皇朝,一步步走向邪仙之路。修真境界划分:炼气期,金丹期,元婴期,化神期,返虚期,合道期,天谴期。
  • 嘉树斋稿

    嘉树斋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点头脉诀

    佛点头脉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产品 大市场

    小产品 大市场

    经营小产品是致富千万条路中的一条捷径。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少不了小产品,针头线脑、纽扣别针,人们日常生活少不了它;螺钉垫圈、合页插销,社会生产需要它;对小产品,一般的大公司不屑于做;很适合一个人单枪匹马或几个人合伙来做,需要的资金少,风险又不大,船小好调头,随时可以调整经营方向,只要瞄准了市场,抓住了商机,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可以通过经营小产品圆自己的致富梦。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任何事业都是从小开始一步步做到大的。如果你真想拥有一份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功事业,就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脚踏实地地从小做起。通过小产品,开拓大市场,赚得大财富,照样可以圆了自己的致富梦。
  • 冰葬

    冰葬

    冰封千万年得以重生,迷茫的生存,寻求亲友
  • 娱乐圈之特种兵影后

    娱乐圈之特种兵影后

    某访谈节目邀请刚结束蜜月旅行的穆梓涵和徐瑞谦。主持人看向徐瑞谦问道:“徐总,你被广大网友评选为最会撩妹的男人,很多男生都想跟您学习一下撩妹技能,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徐瑞谦闻言轻笑,“任何撩妹技能的前提都是长得帅。”“……”主持人一脸懵逼地看着这一对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