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5400000005

第5章 北洋海军(2)

筹办海军,人力和财力始终是李鸿章最为劳神的两件大事。常额经费虽定为每年四百万两,实际上从未收足。急得李鸿章大声疾呼:“海军至今不名一钱,不得一将,茫茫大海令我望洋兴叹,深感恐惧,我该如何是好!”不仅李鸿章一人关注着海军部,西方国家也密切注视着海军部的发展。《北华捷报》的一位记者注意到海军部的窘迫状况:“海军部目前状况十分简陋,想担负起它所指定的任务,还需很多的努力。”不久,海军部正式成立,以醇亲王奕譞、李鸿章和曾纪泽三人为组织核心。一位外国驻京记者报道说:“这三位高级官员的确是当时所能获得的既有真正能力服务、又值得信赖的人物。他们很有希望能为帝国作出一番具有永久利益的事业!”

不论朝廷内部如何吹捧,外界媒体怎么宣传,李鸿章心里清楚,不论人才、经费问题,单是海军衙门的人事构成就存在着诸多缺陷。首先,主要官员均为兼职,无专门任职人员。醇亲王奕譞兼管神机营,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曾纪泽的兼职更多,除在总署和同文馆任职外,先后在户部、刑部、吏部兼任侍郎。其次,海军部很快成为官员安插子弟、拉关系走后门的场所。海军部的章京部,除李鸿章极力保荐的傅云龙是汉人外,其他是清一色的旗人。所谓旗人,即八旗成员。八旗是清朝建立之初创立的一种军事和社会组织,在清朝入主中原上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旗人并非都是满人,八旗分为满洲八旗、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清朝在满汉之分,主要是旗民之别。“旗”即满、汉、蒙三族旗军的成员,“民”即旗人以外的普通百姓。近代以后,“旗”已成为特权和地位的象征,旗人子弟一不会打仗,二不能种田,三不屑做工,四没本事做官,只是吃着祖宗留下的老本,等着朝廷给些闲职做做。海军部职权大、利益多,刚刚组建空额很多,皇亲国戚、官宦子弟、候补官员一下子蜂拥而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醇亲王奕譞决定和李鸿章视察北洋海防。沿线视察了大沽口、烟台、威海卫、旅顺口、大连湾等处炮台、船坞、学堂、兵防情况。醇亲王的行动惊动了英、法驻华海军司令,特意率舰队到旅顺和烟台参观,一则向中国海军最高长官表示敬意;二则想告诉奕譞,和我们相比中国海军还有很大差距。

李鸿章大力发展北洋海军一事很快遭到中外各界的非议。外国报纸报道说这是中央向地方的妥协,是海军中央化的彻底失败。兵部侍郎黄体芳则表示:“北洋海军不是中国沿海的海军,而是直隶天津的海军;不是海军衙门的海军,而是李鸿章个人的海军。奏请立即撤去李鸿章海署会办大臣一职,让曾纪泽取而代之。”

再说最敏感的经费问题。海军部成立后经费并未增加,原先归北洋海军独享的四百万两银子如今还要顾及南洋海军饷需,连朝廷也想着从海军衙门捞一把,海军经费流入颐和园建设的数量不少。慈禧太后年事日高,希望将清漪园作为颐养天年之所。光绪帝宣布扩修清漪园为颐和园,于慈禧六十大寿时竣工。光绪对海军衙门下令:“正款备海军之用,杂款供修建颐和园之用。”乍一听此令不无道理,经费主要仍用于海军建设,剩余零款用来修建颐和园。然实际上北洋海军早已陷入经济窘境,近十年未添设任何军舰,正款尚不敷出,哪里还有杂款!李鸿章明白,朝廷的正款、杂款之说不过是客套话,为“老佛爷”做寿,有钱要捐,没钱也得捐,还不能少捐。李鸿章究竟挪用了多少经费修建颐和园,历来说法不一,最保守的数字也突破了四百万两白银,这可是全国海军整整一年的经费!仅让海军衙门捐钱还不够,清廷竟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大肆搜刮钱财。醇亲王奕譞写信给李鸿章,说建万寿山银子不够用,希望李鸿章和各位督抚能筹集二百万两银子。李鸿章心领神会,立即号召各位同僚督抚捐款,不久,各地捐款达二百六十万两。万里海疆的安危就这样换成了昆明湖的一池清水、万寿山的几堆石头。

尽管用人、经费等方面危机重重,海军衙门之设毕竟对海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船只购买上,除被赫德骗购的十艘破船外,向德国订做了两艘铁甲船,命名为“定远”号和“镇远”号,是为北洋海军吨位最大的主力舰。李鸿章亲自登舟试航。这一天,北风凛冽,海浪起伏,李鸿章乘坐的“定远”号铁甲舰行驶平稳,并没像蚊子船那样稍遇风浪就颠簸不止,且行船速度和订单上注明的相差无几。李鸿章兴奋得老泪纵横,说道:“中国自创办水师以来,也就是它最令人放心!”李鸿章又相继购买了德国穹面钢甲巡洋舰“济远”号、“经远”号和“来远”号。到1888年,北洋海军已初具规模,拥有巨型铁甲船2艘、高速巡洋舰7艘、炮船6艘、鱼雷艇6艘、练船3艘、运输船1艘,共计25艘,号称“亚洲第一”!

派遣留学生

19世纪70年代,中国只有两家造船厂,一是位于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一是福州船政局。前者虽生产小型船只,但主要产品是枪炮军火,船舰不过是副产品。福州船政局素有“海军的摇篮”之称,不仅制造各种船只,还附设“船政学堂”,专门培养制造、驾驶船只的人才。福州船政局本是闽浙总督左宗棠所创建,然他不久调任陕甘总督,其起步发展主要是靠继任者沈葆桢完成。沈葆桢是福州本地人,因此对船政局事务格外用心。1873年,沈葆桢向朝廷奏请培养造船人才,仿照赴美幼童之例执行,将留学生派往造船业发达的欧洲。派遣海军留学生的奏议得到北洋大臣李鸿章、南洋大臣李宗羲、陕甘总督左宗棠等人的热烈支持。总理衙门决定由沈葆桢负责派遣事宜。正当沈葆桢为此事殚精竭虑之时,日本入侵台湾,沈奉命巡台,海军留学生之事暂被搁置。台湾事务平息后,沈葆桢调任两江总督,离开了一手经营的船政学堂。临行前,沈葆桢将派遣海军留学生一事交给船政大臣丁日昌。然丁日昌署任船政大臣后,身体每况愈下,奏请专任福建巡抚,将船政事务推了出去。海军留学计划再次搁浅。

由于经费紧张,丁日昌最终决定派遣三十人赴欧留学。学制由五年改为三年,去时坐的头等舱改为二等舱,回国路费以后再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经费问题解决了,谁来担任留学生监督又成了问题。派中国人,对学生情况容易了解,然像容闳那样熟悉国外情况的中国人毕竟难找;派外国人,对国外情况熟悉,然与学生沟通相处并不容易。沈葆桢推荐了法国人日意格。日意格是福州船政局所聘教习,在中国任职多年,对中国情况和船政学堂学生比较了解。沈葆桢认为其为人稳重,能够信任。李鸿章对日意格半信半疑,决定分别选派一个中国监督和一个外国监督。丁日昌推荐船政总考工李凤苞出任中方监督。然李凤苞和日意格在天津会面很不投机,当即表示不接受这个使命。出国的日期日益临近,李鸿章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由日意格率学生赴法,李凤苞率学生赴英。日意格坚决反对这一方案。经过三年交往,日意格对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资质高下十分清楚,忽然把学生分出一半,日意格一方面为失去信任而委屈,一方面为学生前途忧心忡忡。他表示,尽管李凤苞不愿与其合作,但他并不在意,从学生前途考虑,希望还是不分开为好。他的诚心得到李鸿章的认可,令李凤苞与日意格共同负责将海军留学生送往欧洲。

海军留学生与赴美幼童一样,均为公费留学。不同的是,海军留学生规模要小得多,赴美幼童在四年内送出了一百二十名学生,海军留学生总共才三十人;赴美学生经费达一百二十万两,海军留学生只有二十万两。赴美幼童目的在于培养一般性科技人才,因此学习时间较长,最长达十五年;海军留学生是为培养造船与驾驶船只的专业人才,学习时间只有三年。赴美幼童年龄大多在十二到十五岁之间;海军留学生年龄大多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许多人都有家口之累,为使其在国外安心学习,政府还给家属一笔生活费。三十名留学生并未一同赴英,第一批留学生有十二人,其中包括林永升、严复等。

海军留学生注定要经历坎坷,到英国后仍诸事不顺。按照英国皇家海军学校的规定,外国留学生比例不得超过20%,这样十二名中国学生不能一次性全部进入学校。经驻英公使郭嵩焘一再交涉,英国海军部才勉强答应放宽标准。然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又规定,学校课程分六个月和九个月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得在9月1日前提出申请,通过英文考试后才能于10月1日入学。海军留学生于5月到达英国,离考试规定日期尚早,英语水平也相差甚远,不得不首先学习语言。海军留学生很快投入到如饥似渴的学习当中。他们参观英国的造船工厂和海军学校,亲自登上舰艇实习设防、备战、布雷、放炮等技能。勤奋很快得到回报,留学生们都融入了英国海军生活学习当中,除脑后海军帽下拖了一条辫子外,几乎看不出他们与英国海军学员的分别。

海军留学生们的最大梦想,是能进入世界闻名的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继续深造。然因名额和英语水平的限制,第一批的十二人中仅有一半通过入学考试,于当年10月1日进校,次年6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六人中严复英语学得最好,李凤苞请求英国允许他继续留校深造,以便日后回国担任教师。其余五人都被派到英国舰队实习,并于实习期满后回国。在中方监督李凤苞的报告中,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和严复四人最为出色。

海军留学生回国后,南、北洋海军争相留用。严复接任福州船政学堂总教习一职,后成为中国第一代的翻译家。严复在翻译方面的成就还与李鸿章有关。首批赴英海军留学生中,严复一直被公认为最优秀的学员。其他学生学习期满后,李凤苞特意将严复留在英国皇家海军学校继续深造。严复果然不负重望,成绩优秀,尤其显示出在外语方面的天才。李凤苞回国后特意向李鸿章保荐严复,认为此人可担大任。李鸿章对这个留学回国的年轻人很感兴趣,决定亲自召见。一天下午,李鸿章办完公事,斜卧于榻,“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严复进来向李鸿章问安后,很拘束地站立一旁。李鸿章一口一口地吸着烟,半晌才睁眼问道:“你从英国都学到哪些本事?”不等严复回答,又问:“哪一项最为精通?”严复忙答:“英语学得最精通。”李鸿章问:“什么词都可以翻译么?”严复谦虚地说:“一般的词汇都能翻译。”李鸿章把手一伸,举着手中的水烟袋问:“这个你给我翻译一下。”严复在英国钻研了各种翻译技巧,掌握了大量词汇,可水烟袋这个词还真没见过,一时语塞。李鸿章正襟危坐,道:“连水烟袋都不能译,你还要好好学习。”严复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胸中的傲气一扫而光,暗暗憋一口气,定要将翻译学好。

李鸿章决心把派遣海军留学生之事坚持下去。经费上不再光让福州船政局出钱,北洋海军自愿承担一部分。第二、第三批留学生先后赴英,共计三十余人。然当第四批留学生整装待发时,中英之间发生琅威理辞职风波,英国政府将怨气发泄到留学生身上,拒绝接收中国海军留学生。派遣海军留学生之事就此中断。

洋提督始末

琅威理是近代海军史和中英外交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本是英国海军的一个低级军官。北洋海军创建伊始,李鸿章为物色一位理想的统帅伤透了脑筋。1878年,中国已拥有新式舰艇二十余艘,可外国人仍然认为中国“并没有海军”。重要原因在于海军的组织训练全无章法,不堪一战。李鸿章写信给驻英公使郭嵩焘,嘱托他在英国帮助寻觅北洋统帅。郭嵩焘回信说,有一个叫琅威理的英国人符合李鸿章的要求,专业技术十分精通。当年6月,琅威理受聘为中国护送所购炮船。李鸿章得知后令船政大臣丁日昌暗中观察琅威理。丁日昌回报,琅威理是不可多得的帅才。李鸿章心中对琅威理顿生好感。琅威理护送船舰来华,任务完成后便返回英国,并未与李鸿章谋面。琅威理虽然符合条件,然远在英伦,海军的组织和训练却是刻不容缓。李鸿章希望“老朋友”赫德能够推荐合适的洋人充任海军教习。精明的赫德见海军教习一职既没钱又没权,对李鸿章的要求根本不予理睬。1879年,李鸿章只好将此事再次托付驻英公使,此时公使已不是郭嵩焘,而是曾纪泽。不久,曾纪泽回信,保荐之人还是琅威理。这年9月,英国海军统帅古德访问天津,李鸿章询问有无合适人选可推荐来中国做海军总教习,古德推荐的依然是琅威理。正巧这时李鸿章得到确切消息,不久有一批炮船要运抵天津,负责押送的正是琅威理!李鸿章与琅威理虽未谋面,对其大名却已耳熟能详,决定亲自会会这个众口交赞的琅威理!

11月,琅威理护送四艘炮船(即镇南、镇北、镇东、镇西)如期抵达天津。李鸿章亲自验收。当时的四艘炮船均为英军的淘汰武器,技术要求很低。琅威理在万里波涛一番操练,弄得李鸿章心花怒放。操演完毕后,李鸿章当即聘请琅威理为中国海军总教习。李鸿章当时正为母守孝,但仍马不停蹄为琅氏办理来华任教事宜。那种热切的心情仿佛得到琅威理就为中国海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同类推荐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李远哲(Yuan 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Dudley R. Hechbach)及约翰·波兰伊(John C.Polanyi)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目前为“中央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之院士。于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李远哲》由朱丹、孟繁玲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远哲》记述了李远哲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1953年,天才的物理学家、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在总结中国为什么没有近代科学,而西方的近代科学却发展飞快时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西方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 巨人神话:史玉柱

    巨人神话:史玉柱

    本书从史玉柱的个人特性出发,把他出道以来的成功得失与他的性格成长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分析。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是伟人,是政治家,也是读书人。作为伟人的毛泽东,他在书海中畅游,汲取前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识见和思想,凸现出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他有繁忙的党务、政务,读书不可能没有选择,不可能没有倾向。作为读书人的毛泽东,他又确有读书人的本色和癖好,表现出与一般政治家的不同。
  •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本书汇集了从秦到汉23位帝王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陛。秦汉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热门推荐
  •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徐志摩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坛独具特色、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的诗字句清 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散文则如天马行空,纵情任性,随意 铺染。这位自然之子,一生都被诗意浸透,随遇自有乐土。他的诗文,情爱 ,还有那云游飞升般的离去,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这个纷繁的尘世,仍被世间 传说不尽。斯人已去,我们唯有从诗文中,触摸那传奇一……
  • 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智慧背囊)

    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智慧背囊)

    成长,是首特别的歌,从懵懂无知到情窦初开,从青涩少年到学有所成,一路走来,成长,带给我们多少感动与回忆,激情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当岁月流沙般泻过,当昨天已成为过去,多少如歌的感动在我们的心底徘徊,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本书汇集了几百个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以成长感悟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回味,有所感动…… 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带给你对成长的最美好的回忆!
  • 狂炫酷拽:总裁我们不约

    狂炫酷拽:总裁我们不约

    夏希晨贵为夏家小公主,从小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 复仇公主的王子们

    复仇公主的王子们

    复仇之路的开始,遇到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也遇到了非常宠爱自己的哥哥和很爱自己的枫,自己的好姐妹也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但面对家族的困扰,她们最终能在一起吗?读者群;645086629
  • 南木:秋晨薄荷园

    南木:秋晨薄荷园

    自己一步步将她推入深渊......她却依旧微笑着爱他......
  • 溺宠特工甜妻

    溺宠特工甜妻

    一次特殊任务,让她从特工摇身一变,成了名门夫人。然后谁知——婆婆不待见,小姑子刁难,前男友泼脏水,时不时地还要被一个神秘组织给追杀……总之,各种麻烦不断找上门儿!纵然如此,她的小日子,依旧过得挺滋润。为啥?她眯着狐狸眼儿,笑眯眯地说道:“因为我嫁了个好老公。”他拍拍床垫:“媳妇儿,别嘚瑟了,爷已经帮你把被窝捂热了,快来睡觉。”
  • 夜半惊婚:夫君是鬼王

    夜半惊婚:夫君是鬼王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可就在我刚满十八岁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不!确切地说,还没满十八岁,我就看见了……
  • 谁的泪水:独自风干

    谁的泪水:独自风干

    你曾说要守在我身边,为我拭去所有泪水;可为如今只剩我一人,站在尘世间,静等泪水风干……
  • 再入红楼潇湘情缘

    再入红楼潇湘情缘

    绛珠还泪归来之时怨气太重,只待在在太虚幻境,不能回归神界,所以受好友女娲指点再入红楼,这一世的她了解一切后还会重蹈覆辙吗?神界早已苏醒的他却早已下凡等待与她的邂逅,他(她)们究竟能否重续前缘!
  • 美人惊鸿

    美人惊鸿

    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生命的扭转,让原本的良缘支离破碎。她是宰相之女,万千荣宠。新婚之夜,却受尽凌辱,惨遭灭门,凶手竟是与她同床共枕的夫君。她是落魄千金,在情义和计谋之中辗转。九重宫闱之内,明谋暗算,尔虞我诈姐妹之情为爱反目,看尽人心险恶。一朝美人,如何冲破身份的枷锁?看她惊鸿一瞥,涅槃重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