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在参加了济南战役之后,挥师南下,直奔徐州方向前进。
行军以前,发了冬装。棉袄、棉裤、棉帽都是新的,行装虽然有些臃肿,但大家的心情很愉快。正值金秋十月,一路上秋风送爽,明月高悬,走起路来很是舒畅。
行军行列里,不时漾出欢声笑语。有人在编顺口溜:“毛主席下令来调兵,发兵攻打徐州城,三步并作两步走,坚决前进不停留!”一夜走了70里,黎明时仍有说笑声。
我们光荣的人民战士,在解放战争中久经锻炼,肩负着解放全华东和全中国的神圣职责!尽管解放济南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十多万人,但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路,还麇集着敌军几十个师的精锐兵力,绝不能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必须继续去战斗!去厮杀!
10月14日,行军目的地是泰安城。当队伍绕过泰山西麓,走近泰安车站的时候,在月光下发现路轨上停着一长列火车。车上坐满了军人和老百姓,更多的是持枪的民兵和地方武装。他们看见我们长长的行列从车下路过时,一个个喜形于色,伸出头来目不转睛地望着。车下的同志也仰起头来,兴奋地问道:“火车往哪开?”
“兖州!”车上人说。
车下又有人发话了:“等解放了徐州,你们再往徐州开吧!”
“好哇!”车上的民兵回答,“俺能坐上火车,全是你们的功劳!”
火车头呜呜地叫了。听着汽笛的长鸣,看着车头上吐出的白烟,同志们欣喜异常。
连日来,这支队伍穿过刚刚复苏的济宁,越过美丽平静的运河,一直插到了鲁西南。
在杨楼住了将近一个星期,部队处于临战状态,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战即将展开。第3纵队的作战目标,首先要从陇海线上的虞城开刀,尔后沿陇海线向东打,摆出向徐州攻击的态势,使徐州之敌摸不清3纵的主攻方向。从成武往南去,散布着不少国民党的土顽和保安部队,恐怕这次任务之一,除了同国民党的正规军接触外,还需与当地的土顽和地头蛇周旋。
11月7日,在鲁西南的平坦土地上,在清冷的月光下,队伍一直向着砀山、丰县地区进发。
中央军委和野战军首长给第3纵队的任务是,不怕一切疲劳,不怕一切困难,不怕一切牺牲,大胆迂回穿插,斩断徐(州)蚌(埠)敌人的联系。限两天内赶到徐州以南、宿县以北地区,执行破路和截击任务。
连续几天急行军,11月14日,部队到达徐州南侧三十几公里的地方。这个位置,既可卡断津浦线这条大动脉,又能从南面威逼徐州,显然是个战略要地。
连日来,徐州方向炮声隆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正在徐州外围展开。
为了配合兄弟纵队胜利完成全歼黄百韬兵团的任务,第3纵队开始沿津浦线向徐州之敌勇猛进击。战士们饭顾不得吃,水顾不得喝,在前沿的山头上紧张地挖掘工事。深夜风寒,有的战士只穿一条单裤(棉裤已搁在后方),坚持不肯下山。他们说:“没有困难就没有胜利!”
在津浦路西侧,第8师1个团进占了看将山,使敌人受到极大的威胁。第二天,敌孙元良兵团奉命拼死反击。这个团的指战员,一连打退了敌人十几次冲锋,英勇地捍卫了前进阵地。当敌人受到惨重打击狼狈回窜的时候,特务连的健儿们在各山头的火力支援下,奋力追下山去,斩断了敌人的“尾巴”,捉了不少俘虏。
在津浦路东侧,第9师的阵地前沿,被敌人夺去了几个山头和村庄。这个师的“戴村连”大胆迂回,抄敌后路;“德胜连”迎头痛击,用手榴弹狠狠地砸向敌人。
两个由上级命名的英雄连队互相呼应,越战越勇。慌乱的敌人,把未揭盖的手榴弹扔过来,我们的战士就替他们揭开盖子扔了回去,把敌军炸得鬼哭狼嚎,败下阵去。到第3纵队任务变换为止,穷途末路的敌人,始终没能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