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7300000003

第3章 近代民族金融业肇始(1872—1911)(3)

自办船险使招商局在各种海事中的经济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1878年年初,“厚生”轮在厦门附近沉没,即从保险费中提取了7.25万两进行赔偿;1879年到1883年短短5年中,招商局又有“江长”、“伊敦”、“和众”、“汉广”、“美利”、“兴盛”、“怀远”等轮船相继失事,大多以保险费进行赔偿。

由于自办船险,招商局还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从1878年开始,招商局每年从保险费中提取15万两作为船险公积金,除用于赔偿海事损失之外,同时作为备用资金来增加招商局的资本总额,并对局外企业投资。1884年,招商局就从保险公积金中提取30万两投资开平矿务局。

对此局势,唐廷枢、徐润也相当满意。徐润曾说:“设立保险公司,诚为一大创举。招商局与保险公司互为依存,休戚与共,招商局如虎添翼,获益匪浅,从此轮局可以畅通无忧矣!”

从济和到仁济和

徐润其人

在招商局初创时期,尤其是在创办保险公司方面,徐润的贡献非常重要。

同唐廷枢、郑观应一样,徐润也是“香山三杰”之一。15岁时,少年徐润随叔父来到上海,进入英商宝顺洋行当学徒。他极其勤奋好学,又有悟性,19岁已获准入上堂帮账,24岁升任主账,之后一直升至总买办之职。

1868年,徐润脱离宝顺洋行,开始自立门户经商。他利用在宝顺洋行积累的财富和经验,投身茶叶进出口贸易,还同唐廷枢一同创办上海茶叶公所,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被后人美誉为“近代中国茶王”;19世纪70年代,徐润又投身房地产领域,先后组建了多家房产公司,也取得巨大成功,可谓当时华商中的“地产大王”。

徐润还曾经在旗昌、公正等轮船公司附股,开设过钱庄以及丝、棉布、烟叶、皮油、白蜡、桐油、黄白麻、绸缎等各种货号,分布于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其股资范围之广、经营项目之多,得到中外人士交相推崇。

1882年后,徐润还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格致书院、仁济医院、中国红十字会等,还同容闳一起负责了选派中国幼童官费赴美留学的工作,可谓对中国近代文化事业影响至深。

徐润与招商局结缘于1873年。在唐廷枢的极力邀请下,徐润婉拒了旗昌洋行总买办的职务,接受李鸿章的委任,担任轮船招商局会办,主管招股、揽载工作。

徐润入局后,招商局因招股问题陷入困境,他利用自己的财力和对华商的影响力,使招股工作局面大开。招商局股本增至200万两时,徐润本人的投资就已经达到48万两;1876年在决定并购旗昌轮船公司之事时,其他人尚存犹豫,徐润认为机不可失,在唐廷枢、盛宣怀等人都因公不在上海的紧迫情况下,他果断地作出了并购的决定;此外,徐润还参与过与英国太古、怡和两轮船公司订立“齐价合同”、改订招商局制度、改善内部经营等要务。

1884年,徐润因挪用招商局公款救急,事发后被李鸿章革职,之后致力于新式采矿业、纺织业、地产业,家业再次兴旺;1903年,徐润被北洋大臣袁世凯重新征调为招商局会办,以年迈之躯再次为招商局作出贡献。

如上节所述,创办仁和保险公司,徐润即为倡议者之一,向清廷上奏自办保险也是以徐润之名。此后仁和保险公司的募股、营业等事宜,徐润也大力参与。因此,徐润当之无愧地被视为中国保险事业的首创者之一。

济和保险创办

徐润对中国保险事业的贡献尚不止于此。

1877年年初,并购了旗昌公司的轮船和码头、栈房之后,招商局规模迅速扩大,承载着保险事宜的仁和保险公司一下子压力剧增。

同时,仁和保险公司成立时就定性为水险公司,经营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招商局码头、栈房和货物的火险不得不向洋商投保。这样的状况不仅使得保费大量外流,还得忍受洋商的百般敲诈和勒索。

为维护权利、扩大经营范围,1878年(光绪四年)3月,徐润与唐廷枢等人商议,进一步在保险招商局的基础上,重新招股20万两,成立“济和船栈保险局”。3月16日,同样是在《申报》上,保险招商局发布招股启示,宣布成立济和船栈保险局,“专保仁和所保愈额并试办招商局储栈各货保险”。

1878年4月,济和船栈保险局进行了第二次招股,并改名称为“济和水火险公司”,保险业务扩大到保客货兼保船险。

由于新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竞争能力大为增强,洋商也被迫接受既成事实,“怡和等此后亦无异言,如旧照保矣”。也正是因此,唐廷枢才有底气将招商局所有轮船一律收回自保,彻底解除了与洋商保险公司的船舶承保关系。

1881年,济和保险公司增开了新加坡、旧金山等处的保险业务,在此后的经营中获利甚丰。

仁和、济和两家保险公司的成立,使轮船招商局在保险业方面的实力大增。1881年3月,以仁和、济和两公司之名义,保险招商局联合广东保险公司(即谏当保险行)、保安保险公司、保家保险公司、扬子保险公司、保宁保险公司、中华保险公司等数家外商保险公司在《申报》等刊登公告,重申各洋商保险行于1876年7月拒保无盖驳船的决定,这也从侧面表明,外商保险公司终于在事实上承认了保险招商局的地位。

保险招商局——仁和保险公司——济和水火险公司,这就是在几年时间内,招商局自办船舶保险走过的一段并不平坦的道路。由于仁和、济和实力逐渐雄厚,足以满足自我的承保需要,也完全有能力与外商保险公司一争高下,外商保险公司自此对华商的刁难行为大为减少。

仁和与济和两家保险公司的创办、经营,减少了外商掣肘,增强了自身实力,却同时也因为分立两家保险公司,存在着不少弊端。

其一,两家公司成立之初都是只保招商局内船只,不保局外船只,影响了营业收入;其二,两家公司业务划分上相对独立,虽然业务不会混杂、边界清晰,但分立的局面也会导致各自面对市场竞争时势单力薄;其三,两公司的股份与招商局股份所属并不一致,两家的经营人员也不完全由招商局委派,自成立以来就颇为纠葛,在管理上造成了许多混乱。

于是,仁和、济和合并的要求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组建仁济和

1883年爆发的“倒账风潮”,以及之后爆发的中法战争(1883年12月—1885年4月),更是加剧了仁和、济和合并的必要性。

所谓“倒账”,指的是商家拖欠钱庄巨款无法归还,导致钱庄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倒闭。一家钱庄的倒闭引发恐慌,存款者纷纷挤兑,引发更多的钱庄倒闭,进而酿成金融风暴,这就是“倒账风潮”。

1882年冬,倒账风潮在上海已初露端倪,“北市(上海钱业所形成的南、北两大公所之一,作者注)各行业及钱庄倒闭者纷纷不绝,大约亏空多者数十万,少亦数万”;1883年1月12日(光绪八年十二月初四),“红顶商人”胡雪岩开设的上海金嘉记源号丝栈突然倒闭,成为这场“倒账风潮”开始的标志。

此前的胡雪岩,不仅是中国的大钱商,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丝商。胡雪岩的破产引发了更大规模的钱庄倒闭,“倒账风潮”在1883年冬以空前的规模席卷整个上海市场,南、北市大钱庄从年初的78家到年终只剩下10家,南、北市行号栈铺受拖累而闭歇的不下三四百家;“倒账风潮”迅速向沿江、沿海及内陆城市蔓延,镇江、扬州钱庄先后共倒闭68家,金陵的裕泰、源丰、裕泰永三家钱庄,汉口源兴顺、源兴永、诚意丰三家钱庄倒闭,1884年年初,京师钱庄连倒16家……

1881年前后,上海即已产生二级股票市场交易,随着轮船招商局、仁和保险、济和保险、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等股票的发行和企业经营的成功,出现了“股票热”。

“倒账风潮”出现后,银根紧缩,市面不振,商品价格暴跌,股票市场亦受到牵累。1883年9月,开平矿务局股票和招商局股票开始暴跌。开平矿务局股票由每股260两下跌至70两,最终跌至29两;招商局股票也跌至34两,与1882年9月相比,股价平均下跌87%。

在“倒账风潮”中,此时已经是“地产大王”的徐润,因经济形势恶化,房地产无法脱手,股票下跌,到期的250余万两借款无法清偿而破产,亏欠有业务往来的22家钱庄款项共达100多万两,其中十多家钱庄受累倒闭。1883年11月,在钱庄主的压力下,徐润交出了他的全部房地产(原价220万两)、企业与当铺的全部股票(约定为现价982530两)用以偿付债务。

而据《中国保险史志》记载,徐润的失败直接导致轮船招商局及所属仁和、济和保险公司股价暴跌,仁和保险公司由每股50两跌至35两,济和保险公司也由每股50两跌至34.5两。即便到1885年7月,两保险公司股票仍然呈下跌趋势,仁和保险公司每股市价仅为29.5两,济和保险公司每股市价也仅为29.5两。

中法战争前夕,招商局开始为政府承担运输军需物品和搜集法军情报的任务。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军公开扬言将“遇船劫夺”,为避免船队被劫掠和摧毁,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招商局作出决定,将局船名义上暂时出售给外商以便换旗行驶。

其时,招商局主管人员正在频繁更迭,徐润、郑观应、盛宣怀、唐廷枢均不在任上,实际主持局务的是李鸿章的亲信幕僚马建忠(1844—1900)。当时他将招商局全部产业与股票以525万两的价格,与美国旗昌洋行(招商局曾在1877年收购旗昌洋行下属的旗昌轮船公司)达成“售产换旗”协议,将招商局全部产业交给旗昌代为经营,并承诺将来招商局仍可按原价收回全部产业。

由于此事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招商局股东、朝廷并不知情,1884年8月1日换旗过户后,此事旋即遭到朝廷的严词指责,马建忠只得隐匿逃脱。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廷、股东们于1885年8月收回局产。经过此次风波,招商局损失惨重:旗昌在代营招商局业务期间(1884年8月—1885年8月),不仅花掉了招商局34.4万余两的盈余,对招商局的股本金500万两也未付分文利息,船舶未提折旧,保险费不归招商局,而是归旗昌;此外,旗昌还擅自将招商局大沽驳船等作价11万余两卖给了外商。

在收回局产的这一年,招商局虽然尚有11.5万两盈余,但由于受旗昌的盘剥,“局款一空如洗”,不得不向外商借债度日。

内部管理上的纠葛、“倒账风潮”中股价暴跌、“售产换旗风波”后经营困难,使得仁和、济和两家保险公司的合并已经势在必行。

1886年2月,仁和与济和两家保险公司召开董事会,经协商,决定将仁和、济和合并为“仁济和保险公司”,资本金为100万两,重新推举8名董事。新公司名义上实行独立,实际上仍按照原来所订章程,“由商局代办”,股份仍存招商局,“听商局挪用”。也就是说,新合并而成的仁济和保险公司事实上仍隶属于轮船招商局。

1886年6月,经李鸿章批准,道员朱极仁奉派驻招商局,专门办理仁济和事务。

仁济和保险公司成立后,其活动范围仍以招商局为基地,但业务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招商局自身,其董事会成员也来自社会各个层面。1889年,公司的董事依次为:轮船招商局督办盛宣怀、会办马建忠,麦加利银行买办韦华国、柯化威洋行买办郑秀山,汇丰银行买办唐国泰,茶商姚锟及萧郁文、欧阳煌等人。1891年,著名实业家经元善、招商局商董陈猷也担任了该公司董事。该公司创办人徐润,虽未担任董事之职,但他作为投资15万两的重要股东,在公司也有较大的发言权。

仁济和的成立,为困顿中的招商局带来了大笔流动资金。1886年,公司创办股本金100万两,除存开平矿务局30万两、存各银行10万两外,实存招商局60万两;1887年,公司股本存招商局50万两,其余50万两分别存在开平矿务局及外资银行;到1891年,公司存招商局股本仍为30万两,另存机器织布局30万两,其余存开平矿务局及汇丰、有利、惠通等外资银行。仁济和将大量股本金存入招商局,使得招商局增加了一笔可以常年使用的流动资金,招商局则付给该公司5.6%的年息,可谓互惠互利。

业务经营方面,由于外商的激烈竞争,使“保险愈跌愈贱”。仁济和保险公司虽然接受旗昌洋行的额外保险,“而各洋行之额外保险,绝无予我者,故外筹招徕,几无妙术”。仁济和公司从创办到1891年,每年保险业务净收入只有几万两,除去酬劳奖赏及其他开销,经营5年,净得公积11.3万余两,即每年转入积累的净额仅2.26万两,占股本总额的2.26%。由于再投资的份额过小,公司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积累,资本总额也就长期未能增长。

从创办保险招商局、仁和保险公司、济和保险公司,到重组为仁济和保险公司,这就是招商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对民族金融业的贡献。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保险机构的创建,中国近代民族金融业告别了零的历史,民族航运业、民族金融业也打破了被列强垄断的局面,民族工商业也由此多了一个与外资一决高低的舞台。

中国通商银行诞生记

“汇丰借款”事件

如前所述,招商局之于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于1897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的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随着“五口通商”后中外贸易日趋繁盛,外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史料显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是1847年(另一说法为1850年)英国商人在上海设立的丽如银行;19世纪60年代,汇丰银行在上海开设分行。以英资银行为主导,在随后的60年时间里,法、日、德、美、俄、比、荷等国银行纷纷在华设立分行。截至20世纪初,已有15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营业。

这一时期,外商还与华商组建了许多合资银行,如美丰银行、震义银行、中华懋业银行、义利银行、华法银行、华威银行、中华汇业银行等十余家。

这些外资银行与合资银行在各地纷纷设立分支行,使得中国各大商埠外资银行林立,形成一个庞大的金融网络,垄断了国际汇兑业务,操纵着中国的外汇汇率,谋取了巨额利润。

不仅如此,外资银行还以中国市场为对象,各自发行钞票,这些钞票都可以在中国境内畅行无阻地流通使用,成为列强操纵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

由于外资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信用较高,且可以避免战乱,中国政府有大量款项存于外资银行,众多中小储户也是趋之若鹜。中国人的白银换来的是外资银行的纸币,中国人不仅损失了存、贷款利润,更将金融权、财政权置于外资银行手中,甚至凡是涉及金融的改革,如未得到外资银行的同意,一律难以通过。

同类推荐
  •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讲述了:《国富论》,在这部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巨著中,亚当·斯密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学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道德情操论》,它不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且从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作了探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倘若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不了解,则不可能理解市场经济社会的形成和西方近代文明的进程。
  •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紧紧围绕农业自然灾害以及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展开研究。《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基本特征、基本类型和农业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紧接着研究了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农业经济波动的影响和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进而阐述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减灾抗灾能力的基本状况;最后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的具体措施。全书环环相扣,自成体系。
  • 中国式经济增加值考核与价值管理

    中国式经济增加值考核与价值管理

    本书对EVA的概念框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EVA的功能和优缺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国资委经济增加值细则进行了全面解读,对我国企业开展EVA价值管理进行了重点阐述,对建立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设计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 后天有多远?通货危机、石油泡沫和气候变化

    后天有多远?通货危机、石油泡沫和气候变化

    当今世界,气候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三重危机叠加出现,三重危机的核心是能源,为了走出这三重危机的阴影,人们寄希望于低碳能源的新能源,希望通过它“毕其功于一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没有一种能源形式能够替代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那么,在三重危机之下,我们不禁要问:后天有多远?后天之后,我们又该去向何方?本书所讨论的正是这三种危机之间的深层次的相互关系。
  •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虽然人们将爆发的危机命名为美国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同样那么艰难?如果说,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那为什么中国的股价下跌得比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要严重呢?作者认为,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创新的停滞。创新停滞导致生产力增长乏力,社会支出大于社会产出,主权债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而政府基于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诉求,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释放流动性,制造通胀。“货币把戏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时之效,从长远看它肯定会让国家陷入更深重的灾难。”政府对解决危机的一次次拖延,使危机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热门推荐
  • 三界逆刀

    三界逆刀

    九月的天空有鹰在飞翔,荆棘鸟迷失了回家的方向,王子的美人鱼已被无知渔人剥下伤心的鳞,剩下血肉模糊,梦境在无知欲望中一声不响的打开,轻轻的笑,那一年的传说还记得多少……
  • 缘起缘灭归浮华

    缘起缘灭归浮华

    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终敌不过坎坎坷坷。相互误会,却糜烂在心底。乱世浮华,缘起缘灭,他们到底该何去何从,他们到底有个怎样的结局?
  • 嫡女妖妃:妖孽王爷宠无边

    嫡女妖妃:妖孽王爷宠无边

    她,王牌特工,一朝穿越。什么?我软弱无能?继母陷害,庶妹抢婚,渣男出轨?看她如何卷土重来,化身凤凰亮瞎你们的狗眼。欺负本姑娘的,一个都不放过。无意中解了某王爷的毒,可是,这个冷酷王爷为何脸皮这么厚。“你喜欢我哪里,本小姐改!”“什么!喜欢我不喜欢你?”那本姑娘决定改成喜欢你了。只是……“报,王爷,苏公子在前面等王妃去游玩。”“那我们走后门。”“再报,邻国太子在后门守着。”于是某王爷爆发了,“传令下去,本王要在王妃房里七天七夜不出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贴身大夫

    贴身大夫

    张家唯一传人,奉家族之命入世!上等的医术,只要是我知道的病,我都能治好!高超的人品,医者父母心,在医生面前,没有男女之分!我叫张扬,我为自已代言!
  • 风还记得

    风还记得

    这是在我青春懵懂之际,在我年少张扬之时,曾遇到的一群人,是我爱着的抑或是爱着我的人,单纯的,无所顾忌的。也许结局是伤感,但无所谓结局,我只需记得那是曾带给我快乐和欢喜的人,那是我生命中的一笔浓彩;是不该怨谁,只是那是我们毕竟太年轻,以为一切皆可重来,只是如今,回首望去,我们已各自天涯,还好我们仍在彼此心里。也许有一天,我们老了,记不清了,但愿风还记得我们的往事。
  • 王爷,有种别娶我

    王爷,有种别娶我

    【天才小宠妃】空有花瓶长相没半点才艺的废物,上吊自尽,醒来相爷千金挺起脊梁,用现代的包装与小聪明,该赚钱就赚钱、该出手就出手,美男天生就是用来调戏滴嘛!
  • 唯我魔渡

    唯我魔渡

    魔临天下,唯我魔渡;魔渡众生,以魔战魔;以杀止杀,以战止戈;忘情却义,魔渡苍生。书群:289773104!欢迎加入,没事的来唠嗑也成。
  • 清雪依依

    清雪依依

    一个肥嘟嘟的小娃,失落在一个小岛之上……故事就此开始……十几年之后,他已是少年……
  • 文渊阁书目

    文渊阁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引

    道引

    大道之机,引而不发。修行者,引天机,修广大神通;截气运,成万古至圣。修行唯引;得道唯机。且看吾,禀天机之眼,将这天地气运截取,悟道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