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7200000033

第33章 军事外交篇(5)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唐朝诗人,人称“诗佛”。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阅读拓展

【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赏析】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用的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会显得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诗人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句子,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维的诗似乎更不着力。

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9.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总理引古

“两岸正在商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两岸特色的协议。商签这个协议应该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平等协商;第二,互利双赢;第三,彼此照顾对方的关切。

我确实讲过,在商签协议时要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条件的不同,关心台湾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台湾农民的利益。

我也确实讲过,要让利给台湾。这种让利,比如通过减免关税,通过早期收获实现。另外,也要做出让台湾农民放心的事情。但是,我看到台湾的报纸,很大的篇幅报道温总理关于让利的论述。可是我在在线访谈时讲了两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因为我们是兄弟”,这句话就鲜有报道。

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引古背景

2010年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发言人李肇星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台湾联合报记者向温家宝总理提问时说道,“去年您在这里有一段温馨的谈话,您说想到台湾去看一看,如果两岸签了ECFA后对您到台湾走走看看会不会创造更好的条件?”温家宝针对这个问题,引用了这一句古语,表示自己仍对台湾同胞怀有深情厚谊,愿台湾能与大陆早日团聚。

论今之妙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语出左传。鲁僖公24年,郑伯怨周襄王,引起襄王之怒,想引狄人伐郑,富辰劝谏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是强调,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

温家宝以兄弟喻两岸,不但意在表明大陆对两岸商签ECFA,愿意基于此而对台湾让利,更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与原则。基于兄弟的情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台湾向美国买武器,我们不骂台湾而骂美国。基于这种情谊,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马英九这些人拒绝谈统一而受骂的只有“台独”。温总理用这个典故,也许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典故中不是有一方基于“小忿”而欲引狄人入侵吗,假如那一方真的糊涂了,真的把狄人引来了,另一方如何办?是先杀狄人后训兄弟,还是先杀兄弟再击狄人?这都不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人处世的风格。我们会做好最坏的准备,争取事情往最好的方向发展。

古语源头

“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左传》及作者简介见本书第26页)

阅读拓展

【原文】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节选)

郑之入滑也,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滑。郑伯怨惠王之入而不与厉公爵也,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也,故不听王命而执二子。王怒,将以狄伐郑。

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今天子不忍小忿以弃郑亲,其若之何?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即聋从昧,与顽用嚚,奸也大者也。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郑有平、惠之勋,又有厉、宣之亲,弃嬖宠而用三良,于诸姬为近。四德具矣。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狄皆则之,四奸具矣。”

【注释】

大伤:最上,最高。大同“太”。

亲亲:爱自己的亲属。

不咸:不得善终。

屏:作为屏障。

昭:古时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

穆: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

胤:子孙,后裔。

常棣:木名,一说即郁李。华:花。

阋:争吵,吵架。

懿亲:特指皇室宗亲、外戚。

庸勋:酬赏有功的人。

嚚:奸诈。

御侮者:抵御外界侵犯的措施。

【今译】

郑军进入滑国的时候,滑人听从命令。军队回去,滑国又亲附卫国。郑国的公子士泄、堵俞弥带兵进攻滑国。周天子派伯服、游孙伯到郑国请求不要进攻滑国。郑文公怨恨周惠王回到成周而不给厉公爵位,又怨恨周襄王偏袒卫、滑两国,因此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而逮捕了伯服和游孙伯。周天子发怒,打算领着狄人进攻郑国。

富辰劝谏说:“不行。下臣听说,品性最高的人用德行来安抚百姓,亲近亲属,由近到远。从前周公感伤管叔、蔡叔不得善终,所以亲戚分封建制以作为周的屏障。管、蔡、郧、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各国,是文王的儿子,邗、晋、应、韩各国,是武王的儿子。凡、蒋、邢、茅、胙、祭各国,是周公的后代。召穆公忧虑周德衰微,所以集合了宗族在成周而作诗,说:‘郁李的花儿,花朵是那么漂亮艳丽,如今的人们,总不能亲近得像兄弟,’诗的第四章说:‘兄弟们在墙里争吵,一到墙外就共同对敌。’像这样,那么兄弟之间虽然有小小怨怼,也不能废弃亲近的亲属。现在您不忍受小怨而丢弃郑国这门亲属,又能把它怎么办?酬答勋劳,亲爱亲属,接近近臣,尊敬贤人,这是德行中的大德。靠拢耳背的人,跟从昏暗的人,赞成固陋的人,使用奸诈的人,这是邪恶中的大恶。抛弃德行,崇尚邪恶,是祸患中的大祸。郑国有过辅佐平王、惠王的勋劳,又有厉王、宣王的亲属关系,郑国国君舍弃宠臣而任用三个好人,在姬姓诸姓中属于近亲,四种德行都具备了。耳朵不能听到高的唱和是耳聋,眼睛不能辨别五色的文饰是昏暗,心里不学德义的准则是丑陋,嘴里不说忠信的话是奸诈。狄人效法这些,四种邪恶都具备了。”

10.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总理引古

“写香港的古诗不多,但是在飞机上看到香港美丽景色的时候,我还是想起了一首,那是晚清著名外交家、著名诗人黄遵宪写的。黄遵宪五次途经香港,写过多首关于香港的诗,其中我很喜欢一首,七言、四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引古背景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他说:“对这首诗,我不多加解释,只把最后两句说一下,就作为我的祝愿,让我们同胞们以杜鹃啼血之情,热爱我们香港,热爱祖国吧!以精卫填海之心去建设香港,去建设祖国吧!”

论今之妙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香港期间两次提到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这首沉郁悲痛的诗歌。同年9月13日,温家宝在访问墨西哥会见华人代表时,又引用梁启超《嘉应黄先生墓志铭》中“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之句,表明自己“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忠于祖国”的观念来自黄遵宪。温家宝总理一年内多次引述黄遵宪的诗文,一时之间,掀起一股爱国热潮。这首诗每次读来都让人荡气回肠,又悲痛万分,是啊,“寸寸河山寸寸金”,我国的大好河山每一寸都不能容得他人侵占,我们也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归,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古语源头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出自黄遵宪诗《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905年3月28日,黄遵宪病逝于家乡梅州,终年五十八岁。

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主将,是嘉应州的一代诗宗。他曾辑录了客家民歌9首,收入《人境庐诗草》之中,大大地提高了客家歌谣的社会地位。梁启超说:“近世诗人,能镕铸新思想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

阅读拓展

【原文】

《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注释】

侉离:许多词典都没有收录这个词,或许只有黄遵宪才知道出处。字典说‘侉’字同‘夸’,‘侉离’二字无法望文生义。力谁任:应该是为照顾押韵而出现的倒装句——‘任谁力’就比较容易理解。

杜鹃啼血:有个故事,话说古时巴蜀的望帝禅让给丛帝,自己跑到深山里隐居起来,不想丛帝上位后日益骄傲自满,不理民瘼疾苦。望帝知道后,很着急,和民众要去规劝丛帝。丛帝误会,以为望帝是要来讨回皇位,于是就把城门关了起来。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同类推荐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破译孙子兵法

    破译孙子兵法

    本书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单元,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孙子兵法》到底有哪些实用性的内容,广涉领导文艺、处世之道和经商之技。
  •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成长电影》为私人电影典藏系列之一,主要收集了一些经典电影,共收录了100部未成年电影。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热门推荐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 容斋三笔

    容斋三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空之戒

    时空之戒

    一枚神奇的时空之戒,开启了两个不同的位面空间。主人公穿梭其间,将现代与古代大周国通过时空之戒联在一起,打造出一片大大的商业江山。
  • 养生育人精华

    养生育人精华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优生、优育、优教,养生延年及处世治家之道,包括优生与胎教、后天教育法、智残障儿童家庭教育、新生儿至青春期的养护、人体亚健康防治、青壮年及老年期养护、常见病防治等知识。
  • 重阳席上赋白菊

    重阳席上赋白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御诸仙

    剑御诸仙

    地球武林剑道高手秦轩,穿越神荒大世界,附身在死于荒野的大秦帝国十三皇子之身。于此,他得旷世机缘,带着前世拼死抢夺的神秘功法,洒然执剑,在这武道鼎盛,以至于问鼎仙途的世界,撕开了一个口子,成就他的神话。……唯剑,唯心,唯我。万流至尊,剑舞千秋,天剑百劫,十方剑灭,一剑天成。剑者,踏破彼岸虚空,证遍诸天万界。——————ps:本人已完结一本,节操有保障!
  • 野記

    野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眼保健知识荟萃

    眼保健知识荟萃

    本书是由眼科专家编写的眼保健科普书,共4章。以视觉生理、眼病诊疗、眼的防护、眼科科技为主线,分别介绍了视觉生理、视觉病理、视觉心理方面的129个问题;外眼、眼内、视神经疾病以及屈光异常等方面的149个问题;眼病的预防、护理及眼养生方面的33个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在眼科临床应用方面的11个问题。内容十分丰富,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谓眼保健知识大全。适于基层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学生、眼病患者及家属、广大群众阅读参考。
  • 纯纯欲动:误惹腹黑大boss

    纯纯欲动:误惹腹黑大boss

    一场乌龙他害的她被开除,次日她却接到了大公司的面试通知,当她兴致冲冲的跑去面试,却误将他当成了他。一波一折,她屈服在他的强势之中;一点一滴,他倾心于她的傻乎乎里;当迷糊小女子遇上腹黑大boss,她注定了要堕入他的情网,也注定了成为他一生的牵绊……
  • 倾世神脉

    倾世神脉

    我是个废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实力,连狗都不如。我即使是废物,也要逆天而行,总有一天,我要将所有人踩在脚下,我要成神,战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