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7200000015

第15章 民生改革篇(5)

乱世,一般是指战火不断,群雄并起,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不少,如汉代的王莽篡政、唐代的安史之乱。平世,一般是指安定祥和的年代,历史上的例子亦可举出不少。人生活在乱世中,或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生活欲望并不高,只要能吃饱穿暖,别无他求。但是,一到平世,人衣食饱暖之后,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就来了。所以,作为政府,就应千方百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尤其是在平世,一遇天灾或其他不测风云,人们对政府的期望值和依赖程度更高。此时,政府工作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大家都清楚地记得,当我们满怀胜利喜悦跨进2008年之时,怎会想到二三月份罕见的冰雪?又怎会想到5月12日汶川那场震惊于世的大地震?这就印证了温总理那句话:“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因此,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领导都要时刻有忧患意识,时刻居安思危,时刻想到胜利光环下有哪些酿成失败的因素。也就是说,常想忧虑之事,做到温总理所要求的那样:“脑子一点不能放松。”

古语源头

“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语出苏轼《晁错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于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

阅读拓展

【原文】

《晁错论》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唯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以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察,以错为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唯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所,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之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遗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击吴、楚,未必无功。唯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注释】

患:祸患,灾难。

不测之忧:难以预料的隐患。

狃,因袭,延续。

循循焉:徘徊不前貌。

山东:指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决: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

袁盎:汉文帝时名震朝廷,因数次直谏,触犯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吴王优厚相待。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贵异常。

【今译】

天下的祸患,最难以解决的,是表面看来太平无事,其实有无法预料的隐患。旁观事态发展,而不去解决它,就怕事情发生的时候已经无可救药了;采用强制办法武断处理,那么我不相信天下还能维持太平状态。只有那些仁人君子贤士英雄,才能不怕艰险为国家效力,来建立功勋;但这本来就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勉强解决的事,这些贤人英雄们的做法只是为了出名。国家正平安稳定,突然无故发生灾难(指七国叛乱);我敢站出来,我能解决了,对天下人我就有了交代。事情解决不了了却犹豫徘徊,想逃避它,让别人承担责任,那国家灾难的罪魁,就集中到我身上了。

从前晁错为汉朝尽忠,谋划削弱太行以东的诸侯国家的实力,这些国家借诛杀晁错的名义一同叛乱;但是皇帝不辨是非,反拿晁错为借口。天下人惋惜晁错因为忠心却受罪名,却不知道这是晁错自己找的啊。

自古能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只是有超凡的才能,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堤口,引导河水流入大海。开始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也有洪水泛滥的巨大隐患;只是大禹能够清楚事情会如何进展,洪水发生后就不感到害怕,而是慢慢地寻找处理办法,所以最后获得了成功。

七国当时已经很强大,而突然削弱它们,他们叛变,这奇怪吗?晁错这个时候不挺身而出,站在解决事态发展的前面,来平定吴国楚国的叛乱;却考虑保全自己的办法,怂恿皇帝亲自出征而自己驻守后方。那么造成七国叛变的是谁呢?晁错自己要追求名声,怎么能够逃避自己制造出来的问题呢?亲自出征是最危险的,留守后方是最安全的;自己是问题的制造者,却选择留守后方,反劝说皇帝去做最危险的事,这是忠臣义士们最反感怨恨的做法。

当时,就算没有袁盎(与晁错为政敌),晁错也不会幸免于死的。为什么呢?自己打算留守,而让皇帝亲自出征。从情理上说,皇帝已经很为难了,所以内心反对晁错的建议。所以袁盎的建议(杀掉晁错安抚叛军),得以实行。如果吴国楚国等叛乱,晁错挺身而出,奋发图强,昼夜练兵,做好防守东边的准备,使叛军不会威胁到皇帝,那么皇帝就会依赖晁错而没有忧虑,就算有一百个袁盎,还能离间他们君臣的关系吗?

唉!世上的君子,想要建立大的功业,没有一个先做好保全自己的准备的。如果晁错亲自带兵讨伐叛军,未必不能取胜,只是他想保全性命,导致皇帝不高兴,奸臣才得以有机可乘。晁错的保全性命的做法,那是自取其祸啊!

8.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总理引古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这需要十分谨慎和灵活。我相信明年的记者招待会我还是满面笑容的来对待你。谢谢你。”

引古背景

2010年3月14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常引用一些古代诗词或典故,说明一些问题。温家宝在回答与经济政策相关问题时引用了上述古语。

论今之妙

“时行”就是依时间而行。既然一切都在时间之中,谁都无法游离于时间之外,那么要想在时间之流中有所进取,就必须顺时而动。有学者指出,人与时间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顺时而动,必获吉利,逆时而动将导致灾难,主体行为是否正当,并不完全决定于主体行为本身,而主要决定于是否适应环境的需要”。因此,“时行”之“时”,还不仅仅是指年、月、日、时,而是与此年、月、日、时相关的及与主体相关的一切因缘的总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时机”一词的真正涵义。温家宝总理借此表明,中国政府不会贸然制定或改变政策,而是会因时而动,适时地根据经济状况的实际需要做出调整。

古语源头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出自《周易·艮·彖》。

《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千年古县汤阴县(河南安阳的一个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彖传,《易传》之一。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与《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统称为《易》之十翼。旧说为孔子撰述。今人考定谓非一人所作。参阅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彖传为易传中的一部分,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比如说谦卦,卦辞是“亨,君子有终。”彖传就解释,君子为什么会有好的结果,是因为“天到下济而光明,君子之终也。”就是说,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谦君子会受到尊敬,会有好结果。经彖传这么一解释,周易变成了哲理书了,卦辞成了道德学问与人生哲理了。

阅读拓展

【原文】

《周易·艮·彖》

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注释】

艮是违背,引申有停止、怨恨、坚硬的含义,如与心违背的恨,苦恼的恨,坚硬的银等,在此处为止之意。

咎:过错。

【赏析】

艮,是止的意思,应当止的时候止,应当行的时候行,动静把握好时机,前途必然光明。艮卦所说的止,是要在应停止时停止,这一卦,上下卦形相通,阴爻与阳爻,阳爻与阴爻,相互敌对,不能相应,所以是忘我的境界,当走过庭院时,不会看不到庭院中的人,没有灾难。

艮卦是两山重叠,稳重静止不动,君子应效法这一精神,在其应当停止处停止,思考不可超过本分之外。

9.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总理引古

“当领导的要心里想着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真实情况,‘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引古背景

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9月10日来到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看望参事和馆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家表示节日的祝福。在座谈中温家宝总理提出领导应深入群众,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并引用了这句古语表达了自己对天下苍生时时惦记之情。

论今之妙

温家宝总理引用白居易“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诗句,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的领导形象,深刻地表达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爱之情。我国的经济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不少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亟待改善,温家宝总理时时刻刻都把改善民生放在心里,因为只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才能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只有民生优先,民生为重,才能让民众尽享发展成果。最终,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幸福指数提升了,社会才能更加健康、协调地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古语源头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语出白居易的七言排律《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圭(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诗歌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氏长庆集》为唐代白居易作品集名。本书原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集出版,故名。原为七十五卷,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到了宋代已经亡佚四卷,现存七十一卷。有影印宋绍兴本,不分前、后、续集,其中诗三十七卷,分为讽喻、闲话、感伤、歌行、杂律等,文三十四卷。现在通行本《白氏长庆集》即根据宋本影印。现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也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大类。其中价值最高,白氏最为重视的是第一类讽喻诗,共计有一百七十余首,其中《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篇篇无空文,字字必尽规”,对当时的政治弊端和社会问题,作了披露和鞭挞。被诗人归为感伤诗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是我国古代两篇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后代广泛传诵的名篇佳作。其他如《钱塘湖春行》、《大林寺桃花》、《问刘十九》、《忆江南》等,虽然篇幅短小,但写景抒情,言浅意永,自然明朗,情趣盎然,都是些脍炙人口之作。但作者晚年意志消沉,颇多闲适之作,趋向消沉。白居易的文章也写得很好。集中所收《策林》七十五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与元九书》是中国文学评论史上的重要文献。此外还有一些抒情、纪事、纪游之作,如《草堂记》、《冷泉亭记》、《钱塘湖石记》等,都文笔简洁,旨趣隽永,是唐文中的优秀篇章。

阅读拓展

【原文】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白居易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同类推荐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本书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优秀实用读物,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河景物、器用饮食、鸟兽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语句多源于古代的诗、词、文、赋,有的是引用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蕴含着某种事物或某个典故。本书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阅读此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学、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创作诗词和撰写对联的语言技巧很有帮助。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被围与突围

    被围与突围

    本书表达了一位资深文学研究者的当代文化忧思。在始终强大的环境中,“被围”注定了陷落的命运,它让人们在茫然中自失,在平庸中满足,磨损理想,剿灭信仰,滋长狡黠。而这种境况的改变,只能以人们原本敏锐的感受力的恢复为前提。因此,“突围”也就是使人们恢复对世界的原始感受。但是,世界是被各种假象遮蔽的,只有通过批判和清厘才能使它恢复。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延寿命经

    延寿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昏昏欲睡:总裁大人别心急

    昏昏欲睡:总裁大人别心急

    她本该是他哥哥的女人,却因为对他一见钟情,她不顾反对,执意要嫁与他。商业联姻,他纵有千般不愿,还是娶了她。三年无实的婚姻,她对他的爱未曾减少半分,但当初不顾天不顾地的棱角被慢慢磨光,爱有多深,痛就有多刻骨。在他终于拿到她“出轨”的证据要求她离婚的时候,她只是平静接受,“但,至少给我三个月作为补偿,三月里,我们要做一对正常的夫妻,三月后,我会净身出户,你也……自由了……”王宣宜以为这三个月是这段痛苦婚姻的结束曲,但对于宋庆而言,似乎预示着他们之间别样的开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色王爷神医妃

    绝色王爷神医妃

    代号巫妖的她是个生化人,注定是个没有自由的生化武器,可是她却能有死亡的机会穿越到了云藤大陆。月梧嫣,一个生来就烧坏脑子的痴傻女人,一次陷害落水魂归地府,身体却被住着来自不同世界的灵魂。他是深幽城的最尊贵的王爷,可是传言他双腿残废、脾气古怪。但实力却深不可测,人前无情但内心却是迫不得已一纸赐婚她嫁给了他,夫君双腿残废她就好心替他医治咯,可是为嘛不是脾气古怪而是喜欢抓弄自己的腹黑男?
  •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不堪束缚、追求自由,厌恶枯燥的功课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梦想着过海盗式的冒险生活。在一次意外中他和他的好朋友哈克贝利目击了一桩杀人命案,并最终战胜了恐惧,勇敢地站出来揭发了凶残的犯罪人,保护了无辜遭殃的镇民们。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机智破解了强盗们的藏宝之谜,并最终找到了宝藏,赢得了镇民的赞赏与敬佩。《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有代表性的作品。
  • 论男神的正确攻略方式

    论男神的正确攻略方式

    话说正确的男神攻略方式是怎样的呢?对此,众说纷纭。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季言洛表示,男神永远都不是用来攻略的,男神永远都是自己贴上来的........
  • 三生之前世前释

    三生之前世前释

    一份特殊的感情,来之不易,爱上了不该爱上的人,却没让我想到的是,那个人也爱着我,那个人,是我的哥哥。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十六岁那年。哥的故事,也是时间的故事。书迷交流群64429726。
  • 你就是宇宙

    你就是宇宙

    思考,是一种力量,可以洞察人心。我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也是世界的整体,我是你,你也是我,你看清了自己,也就看清了我。生命来了又走,不断的在延续着,死亡不是生的对立面,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延续。在思想的世界里,你便是宇宙,相信我。我写的是校园,却包含了世间百态。
  • 倾尽天下只与君和

    倾尽天下只与君和

    穿越过后得一幸福家庭,有爹娘疼爱,还有两帅气哥哥。进皇宫,斗美女,闯江湖,排美男,样样不少。但意外却频频发生,家中变故,那个人阴魂不散,口出狂言。场景一“就你还想追本小姐,还早了十万八千年呢!”她邈视他,她不注重外表,只随心。“呵呵,你会是我的人!”他霸气宣布。拥她入怀,任她挣扎,把她心熔化。场景二"你,过来,”她朝他勾勾手指。待他过去,便勾住他的脖子吻上去。他眼中闪过兴奋,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一生的结果。场景三“如果我把你卖了,你会怎样?”她在他怀,柔声问道。"你舍得吗?”他温柔一笑轻抚她的睑庞。“嘻嘻,当然不舍得,你会陪我一起闯天下吗?”她调皮的捏了下他的脸,问道。他点头,便吻上了她的芳唇。
  • 我的丈夫是豆丁

    我的丈夫是豆丁

    一个梦想有个家的屌丝女,在被屌丝男友假死真抛弃后,一怒之下嫁给了比自己大廿岁,长得如同豆丁般的男人。从此我的丈夫是豆丁诞生了。而这个男人除了是她的丈夫以外,其他的一切都不在考虑范围内。这是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也是一段不断逃离与不断纠缠的婚姻。在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生活中,屌丝女与豆丁男的感情到底何去何从?是否我的丈夫就真的只能是这个,即无财又无貌的豆丁男?……敬请稍候,广告过后更精彩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