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4300000015

第15章 通达权变,主动躲开沟坎以防摔倒(2)

曾国藩认为李说确有道理,于是采用此议。曾国藩和胡林翼一面按兵不动,拖延时间,一面派人送信给朝廷,堂皇地建议:鲍超人地生疏,断不能去,是否由曾、胡二人中酌派一人进京。这种请示的结果也很明显,因为朝廷最忌讳手握重兵的“节度使”进京,当然不同意他们二人进京。

这么一拖,不久就接到“和议”已成,曾国藩不必北援,专心消灭太平天国的命令。

李鸿章不仅用拖的办法,让自己的老师曾国藩走出了两难境地;而且后来,李鸿章不断地利用这个策略,帮自己解决危机。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处理“天津教案”,不过这次被他拖进去的,恰恰是上次被他救出来的曾国藩。

天津教案发生时,李鸿章正在剿匪。由于处理天津教案不力,曾国藩上奏身体状况不尽如人意,要求另外选人处理天津教案。李鸿章当然是接任者的不二人选,很快他收到了转任直隶总督的上谕,而曾国藩则被派去干原来干过的两江总督。

对于天津教案,李鸿章知道那是一个大坑,谁进去都会弄一身脏水。既然当时曾国藩已经弄得民怨沸腾了,那就让老师再牺牲一下吧。所以,在接到去往天津的任命后,李鸿章立即行动起来,不过他没有去天津,而是去了保定的直隶总督府,先占了位置再说。至于天津教案的事情,李鸿章并没有急于去接这个烫手山芋,看到老师曾国藩为了这事那叫一个为难,他也心有余悸,静观其变。他又很聪明地以身体有恙等理由,上疏让曾国藩先行处理完天津人犯后,自己再前往天津。清政府同意了李鸿章的请示,让曾国藩继续在天津处理未完事宜。

李鸿章知道自己如果去得太早,势必要接烂摊子,所以他就推给了曾国藩。曾国藩已经坏了名声,那没办法,只有让他做出处置决定,而李鸿章只承担执行者的角色,会被骂得少些。如果经过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比如说少杀了人,那就能得到国人的一致赞扬。不得不说,李鸿章的这次阳奉阴违,在成全了自己的同时却把曾国藩害苦了。

等第一波人犯的处置有了结果,李鸿章也来到了天津。而他来天津之后,最艰巨的工作已经由曾国藩完成了,恶人也由曾国藩当了,他来天津,顺理成章地做起了好人。

曾国藩是老实人,但他的原则适宜于治国,但处理具体事情,在时效上的确比李鸿章的手段要稍逊一筹。

拖,从贬义的层面上看,有不诚实的意味。但“兵不厌诈”,作为一种权术应用在政坛上,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拖,从心态上来讲,说明了一个人的淡定,从现实上来讲,可以静观局势的变化,为自己随形势应变赢得时间和空间。通过拖,让别人等,等得迫不及待却又无可奈何,等到局势出现最有利于自己的变化,这个时候,自己再出场,一定能获得满堂彩。

李鸿章善于拖,善于等,更善于让别人等,所以,他总能把握住政坛上最有利于自己的时机,或让自己避祸,或让自己名利双收。

4.好马也吃回头草

很多人只看到曾国藩与李鸿章之间的合作,其实,两个人之间的合作也是伴随着斗争的。尤其是合作开始的时候。

李鸿章与曾国藩第一次合作的时候,还有点年轻气盛。

李鸿章对曾国藩虽以师相待,但他毕竟是极有主见之人,两个人之间经常因为不同意彼此的意见而发生争执。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里的时候,有点不甘心,于是向曾国藩提出要离去。

可没想到,曾国藩早就知道李鸿章不会受自己的约束,事先请来了圣旨,不允许李鸿章离开曾国藩幕府。李鸿章索性破罐子破摔,在曾国藩幕府寻衅滋事,故意找湘军大将彭玉麟的麻烦,两人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打作一团。

再后来,朝廷传旨,授李鸿章福建延建邵遗缺道。这个意思就是说,让李鸿章去福建等着看有没有空出来的官位。但曾国藩说还是别去福建了,还是留在这里吧。

于是,曾国藩上奏,以襄助需人为理由,要求李鸿章继续留在自己的幕府,帮助自己,不过最终两人还是分手了。

1860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并决定将大营迁往安徽祁门时,李鸿章认为祁门地势如同“釜底”,没有进退余地,从战略上看移营至此十分危险。又处太平军攻击下,移营险情不断,李鸿章等人一再要求移师他处,但曾国藩坚持己见,甚至对李鸿章等人说:“诸君如胆怯,可各散去。”这次的争吵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久之后发生李元度事件导致李鸿章负气离开了曾国藩。

李元度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853年曾国藩筹建湘军时,正在湖南做教谕的李元度就进入曾府,参赞军务。李元度是追随曾国藩最久的幕僚,在湘军最初屡打败仗的艰苦岁月中,曾得到李元度的有力支持。当年湘军在江西战场数度为太平军大败,曾国藩两次想跳水自杀,李元度将其劝阻,可谓曾国藩的恩人。因此在曾国藩的举荐下,李元度升任徽宁池太广道,驻防徽州。

虽然李元度战功累累,但是由于他不听曾国藩的命令,打了败仗,徽州城为太平军所克,祁门更加危险。李元度乱中逃生,却不敢回来,躲藏了一段时间,然后逃到了曾国藩的政敌、浙江巡抚王有龄处,于是王有龄上疏,要求重用李元度。李元度此举,无异于吃里爬外,分裂湘军。曾国藩怒不可遏,立即上疏弹劾,以申军纪。

李鸿章却率众人坚决反对,认为李元度在曾国藩最困难时期有恩于曾,这些年不少人借故离去,但李元度对曾的支持和忠诚始终不渝,因此指责曾国藩现在是忘恩负义。曾国藩则认为私情不能代替军纪,坚持弹劾。

最后,李鸿章坦率对曾国藩说:“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曾国藩回答说:“我自属稿。”李鸿章表示:“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待矣。”曾国藩生气地说:“听君之便。”

经过这次争吵,李鸿章果然负气离开了曾国藩。

曾国藩对于李鸿章的离去非常痛心,得出“此君难与共患难”之结论。

此事也使李鸿章愤怒异常,他对人说自己原认为曾国藩为豪杰之士,能容纳不同意见、各种人物,“今乃知非也”。

李鸿章离开祁门一年多来,袁甲三、胜保、德兴阿、王有龄等人多次邀请他,许以重保,李鸿章都不为之动心,宁愿在江西赋闲,在李鸿章看来,这些人都不是能成事之人。

为了谋个一官半职,李鸿章写信给林则徐的女婿、主掌福建的沈葆桢,希望能够在沈葆桢处谋职位。

沈葆桢断然拒绝,回信称:闽事糜烂,君至徒自枉才耳!

沈葆桢的意思很明确,意思无非就是说:“曾国藩那里都容不下你,我这里更不行。”

李鸿章从曾国藩处出来之后,处处碰壁,这年,李鸿章三十九岁,一事无成的李鸿章开始反思。虽然在曾国藩处有种种不如意,但不管是从私人关系还是从未来发展上来讲,曾国藩处确实是最合适最可靠的地方。

李鸿章的离去,让曾国藩也非常郁闷,李鸿章虽然有很多毛病,但不论文采还是见识,都有过人之处,更可贵的是李鸿章在性格和能力上有很多地方弥补了曾国藩的缺陷。

于是曾国藩找了郭嵩焘。

郭嵩焘与曾国藩同时赶考,曾国藩上榜,他却名落孙山,后来居然和李鸿章同时考中。所以他和曾国藩还有李鸿章的关系最是要好,这时,他站出来说话自然最有资格。

于是郭嵩焘写信给李鸿章说:

此时崛起草茅,必有因依,试念今日之天下,舍曾公谁可因依者,即有拂意,终须赖以立功名。

收到郭嵩焘这封信,李鸿章真的想回来,那时的曾国藩已经打下了安庆,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李鸿章借这个机会给曾国藩写信,对老师取得这么大的功劳表示祝贺。曾国藩借此机会,给李鸿章回了一封亲笔信,力邀李鸿章回来。

李鸿章见信大喜,尤其是在沈葆桢处碰壁之后,才知道这天底下真正愿意帮助自己的,只有老师曾国藩,于是他就佯装无事地回到了曾国藩幕府。

从曾国藩幕府的出走与回归,是曾李两人关系走向成熟的标志,两个人的关系已经过了磨合期,而进入了稳定期。曾国藩的接纳,说明了他的大度,而李鸿章的主动回归,则说明了此时的李鸿章,已经圆滑和老练。

从曾国藩幕府出走的李鸿章,还是个性十足的李鸿章,而回归之后的李鸿章,则是大家熟悉的中国历史上那个圆滑老辣的李鸿章了。这时的李鸿章,已经不是那个动不动就与人斗气,甚至跟人抡拳头的李鸿章了。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用理性来对待这个事情,而不是用情绪;是强调事情的效果而不是强调手段;是用长远的战略眼光而不是眼下一时的得失。回归后的李鸿章成熟了。

经过失败的历练,经过曾国藩的调教,此时的李鸿章在晚清政坛上已经难逢敌手了。

5.装聋作哑,屹立官场的必备技巧

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满清的存在与发展,成为晚清政坛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晚清政权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作为满清忠臣的李鸿章是左右为难的。

义和团运动中,当民族和朝廷再一次发生矛盾的时候,李鸿章站在了民族利益这边,拒绝了朝廷,而是倡导了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

1900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义和团摧毁铁路、电线,攻打各国使馆,六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召集了第一次御前会议,当时的问题是:如果剿义和团,则必然与八国联军和;若抚义和团,则必然与八国联军战。

光绪皇帝问内阁学士许景澄:“国命安危,在此一举。……你搞了多年外交,熟知洋务,应当明白大势,帝国究竟能否与各国开战,请直言无讳。”许景澄告诉皇帝:“无论是非得失,万无以一国尽敌诸国之理。”据史料记载,许氏的回答深得光绪之心,在稍后的会议过程中,皇帝大谈“断无同时与各国开衅理”,并举甲午中日之战为例——“甲午一战,创巨痛深。……况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合而谋我,何以御之?”据说,皇帝的态度赢得了大批朝臣的赞赏,军机大臣王文韶伏地叩头,大呼:“圣虑及此,国之福也!”

但此时实际掌权的慈禧,对这个结果却不满意,因为她与洋人之间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洋人要求慈禧归政光绪。六月十七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召集了第二次御前会议。

也是在这一天,朝廷接到了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请总理衙门转奏的电报。在电报里,这些人坚决主张剿灭义和团、反对对外宣战的态度——张之洞告诫朝廷:对义和团“如再迟疑不自速剿,各国兵队大至,越俎代谋,祸在眉睫”;而若对外宣战,则后果难以预料:“从来邪术不能御敌,乱民不能保国,外兵深入,横行各省,会匪四起,大局溃烂,悔不可追……”

地方督抚的反对,迫使慈禧太后在六月十八日召集了第三次御前会议。皇帝已经丧失了发言权,此时的主战派也已经丧失了理智,老太后甚至对反对开战的王文韶与联元拍了桌子:“令夷兵勿入城,否则且斩若!”慈禧召集此次会议的目的,不过是强迫朝廷通过宣战的决定罢了。

在这场争论中慈禧将自己的愤怒和紧张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充分说明了她对各国开战的真正目的:“在各使未请归政以前,尚有严惩团民之意,乃归政一事,朝廷自有权衡,非外人所得干预也……现已定夺与洋人决裂,不可再为挽回也。”

慈禧的这一决定将把整个民族拖入战争的深渊。

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意识到满清政府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荣禄把抵制宣战的主要希望寄托在地方督抚身上。“宣战”刚一决定,他即私告李鸿章说:“对北京的谕旨不必继续予以重视。”

早在宣战前夕的六月十六日,英国驻南京领事孙德雅曾拜访过刚从北京回来的刘坤一。刘坤一私下里告诉孙德雅:慈禧的政府已经完了,她已经不能继续维持帝国秩序。

现在摆在各地督抚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做清政府的陪葬、民族的罪人,要么违抗清政府。

因此各地方政府在满清朝廷玩火自焚之际,决定各尽所能,给民族的发展谋一条生路。他们决定要抗拒中央的命令,保住中华民族的最后一点生机和有生力量,千疮百孔的中华民族再也经不起满清的折腾。一旦八国联军丢弃慈禧,他们就推举李鸿章做总统,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和和新兴之路。

宣战上谕发布后,朝廷即派军队与义和团攻打使馆,并正式招抚义和团,称其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义民”,同时命令各省督抚将各地的义和团“招集成团,借御外侮”。但朝廷“宣战”和“招抚”的电报却被时任帝国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私自扣了下来,盛宣怀直接嘱咐各电报局,对这几件上谕“但密呈督抚”,“不许宣扬”。

盛宣怀自同治九年(1870)就加入李鸿章幕府,是公认的李系集团核心人物之一。从现存的李鸿章电稿来看,从五月初四日盛宣怀向李鸿章通报北方义和团活动情况起,到五月三十日呈核“会议章程”止,一月之内,双方往来电函达四十八封之多,超过了同时期李鸿章和其他任何人的联系,足见李鸿章在东南互保运动中的作用。

盛怀宣扣留电报的目的,是暂时不让地方官们接到这份他个人无法认同的命令。随后,盛宣怀紧急发报给李鸿章,分析当前形势,提出“联络一气,以保疆土”的建议。

李鸿章又一次陷入两难之中,听诏,无疑是把整个国家拖入绝地,当时清廷以一国之力抵抗众多强国,理屈势穷;俄国已占据榆关,日本万余部队已从广岛出发,英、法、德等国也必将发兵;国家即将瓦解,已无法挽救。

但李鸿章从来都是大清帝国的忠臣,抗旨对他是难以接受的事情。思量再三,李鸿章复电:“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意思是:朝廷之所以如此荒诞、昏庸,同时向十二国开战,是因为朝廷内部出了拳党,暴民胁迫了政府。《宣战诏书》不是出自皇帝本意。

同类推荐
  • 踏北斗天赐英雄:努尔哈赤

    踏北斗天赐英雄:努尔哈赤

    本书包括少年才俊出身世家、努尔哈赤起兵扩张、一统白山黑水、筑实力满蒙大联盟、用汉官增强民族大融合、铲除异己权谋内外、大漠北斗星陨落等内容共10章。
  •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首任院长胡乔木,我们编辑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一、综述两篇:《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木》,分别评述他创建中国社科院的突出贡献和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二、回忆录七篇。是与胡乔木在社科院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志、著名学者或是身边工作人员所写。其中邓力群、朱元石的回忆录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与胡乔木的接触、交往,对胡乔木的认识、感受,不仅记录了他的言论思想,而且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三、文献资料二十七篇。
  •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的君主,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世代显贵,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受隋炀帝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见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又横扫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九年,传位于子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 王羲之(名人传记丛书)

    王羲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自幼喜爱书法的宦门子弟,厌弃贵族的争斗,潜心研习书法,最终将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古今行书的始祖。他有着经世治国的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见解,是当时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可留给历史的却只有一个“书圣”的称号。本书讲述了王羲之从宦门子弟到书法大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一生的坎坷际遇,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代“书圣”的另面人生。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热门推荐
  • 帝君盛宠:天下第一冷妃

    帝君盛宠:天下第一冷妃

    他,东梊王朝的帝君,铁血冷酷,妖冶邪魅,嗜血神秘,拥有着一张人神共愤的绝世美颜。她,一朝穿越为冷妃,聪明智慧,机智活波,灵敏狡黠,总是做出出人意料的惊世行为。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的火花?敬请期待……
  • 择一城,遇一人

    择一城,遇一人

    她,是K大校花,家世优越,父亲是A市市长,成绩优异,温婉动人,追求者数不胜数,却从未动心,不了解者叫她“冰山女神”,实则……他,是K大校园校草;他,也是A市最大公司云天的boss,父亲是A市驻扎军队最高统帅,他,同样拥有无数追求者,但在遇见她后,便深陷其中。
  • 末世人皇

    末世人皇

    一个自卑懦弱的少年,突遭末世危机。他这样的心性,如何在末世生存下去,如何在末世找到一席之地,从而成就一代人皇!
  • 古剑奇谭之校园爱情

    古剑奇谭之校园爱情

    当全部人都失去记忆的时候,只有风晴雪和百里屠苏,都还记得对方,让我们来看看即将在校园里,等啦九百多年的恋情吧~
  • 你的让我窒息

    你的让我窒息

    有些爱让人情愿放弃生命,有些爱让人不得不放手,有些爱让人窒息。
  • 都市血影

    都市血影

    一刻豪情千古,一刀问鼎天下,千古霸业论英雄。血雨腥风,人不倒;挺身横刀,红颜手足,这一生,不弯腰。一个征战无数、杀名赫赫的神秘少年重返都市,掀开万里千层浪。
  • 坑爹女王

    坑爹女王

    别人有干爹,她只有坑爹的份!被娘亲推进奇怪的世界进行改造,变成猫娘遇到一堆奇怪的动物以及兽人,从此就开始了她的坑爹生涯。好吧,她承认她是坑爹的货,可是自己也试过努力了。唧唧歪歪的抱怨只是舒解压力的方式吗,不要吐槽她了好不好?但是,这样种种田,打打怪的生活,偶尔天掉几个帅哥的生活,过起来也有点不错哦!请关注《坑爹女王》,一定不会坑你哟!
  • 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

    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

    陈老师在书中向广大父母介绍了如何信任孩子的许多心灵感悟和实用的新方法,新技巧。其中包含:如何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们的信任;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以爱;如何把握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怎样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怎样像朋友一样平等地对待他们;怎样不让孩子觉得父母讨厌等丰富和切实的内容。
  • 神最后的使徒

    神最后的使徒

    神灵散,天界毁,仙人逝,末法现,六道有缺。人间道,邪魔入侵,猪脚执念太深,化为神灵,天使闪现,驱鬼道,斩邪魔,守护人间。寻仙道,仙元不存,敢问是否有仙?化神灵,神灵不仁,神灵为何而存?探轮回,轮回依旧,六道因何有缺?一切尽在使徒,猪脚将为你一一解开谜题.
  • 不明生物饲养笔记

    不明生物饲养笔记

    设置对比实验,探究玻璃、宝石、金属币对龙的吸引力大小。潮汐与人鱼生物钟三两个猜想。从行为遗传的角度,对鹰身女妖的理想巢穴提出假设。……这是一个在高武力值的世界,用行为学的知识种田的故事,^_^。每天保底两更,分别是下午1点和晚上8点发布。如果到时不发,一小时之内一定有。新人新作,希望大家可以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