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3900000007

第7章 红梅破清风(1)

昙花一现

那是自黄逸梵和张廷重离婚后,张爱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跟黄逸梵生活在一起。在爱丁顿公寓里,她把自己被虐待和软禁的经过写成了英文,投到了《大美晚报》(Evening Post)发表,这是一份美国人办的报纸,编辑还替她拟了一个很耸动的标题:“What a Iife! What a gire’s life!”

张廷重看到这篇文章后大发雷霆,羞愤难当。知道何干是张爱玲出逃的同谋,把她大骂一顿。不久,这个在张家唯一关心张爱玲的人,收拾自己的衣物回老家养老去了。临走前,何干收拾了一些张爱玲小时候的东西送她留个纪念。其中有一把白象牙骨子淡绿的鸵鸟毛折扇,因为年代久了,一扇就掉毛,漫天飞絮,叫人咳呛流泪。

张爱玲总会昂起头,在飞絮中,回忆着以前的点点滴滴,想象张廷重愤怒的脸,想着孙用蕃势利刁钻的嘴脸,也会想着子静此时的处境和他的没志气,她的心会慢慢收缩。望着窗外烟雨蒙蒙,长久地出神。

日寇已经占领了上海,街上到处走着穿着黄军装的异族士兵,他们的趾高气扬和中国人的懦弱无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风扫过,带着冰冷的嘲讽,张爱玲身边虽然有雅致的母亲和姑姑,但是她却始终没有家的感觉,寒意四起,默默包裹她的心,瓦解灵魂对家的向往,在空旷的天地间,只有她一人赤裸裸的僵立!

如果这个世界是个纷乱的场所,她既然无力逃避,就只能竭力在这个漩涡里找个安全的立足之地。她从一个幼稚的女孩,变成了充满个人主义的女子,她的世界只有她自己,没有人进得来,她也不屑走到外面的浑浊里。就像十来岁的时候,看了戏出来,在倾盆大雨中和家里人挤散了,独自站在人行道上,瞪着眼看人,人也瞪着眼看她。隔着雨淋淋的车窗,隔着一层无形的玻璃罩。乱世中,她只想自己能安静地,安全地生活着。

后来,听说孙用蕃将张爱玲残留的东西也都送给了别人,逢人就说只当她死了!但是张爱玲并没有死,她的影子充满整个房子,每一个足迹都深刻地提醒着,这个家族是如此的冷漠。

其实,黄逸梵最痛恨的就是张廷重没有责任感,只会靠遗产活着,但是她走遍了大半个地球,寻寻觅觅,最终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也只能靠着变卖祖宗留着的古董生存。每次送走一件古器,她的心会不会充满着悲哀的无力感?

黄逸梵是庶出,父系三代单传,到了她父亲黄宗炎这一代,婚后无所出,于是在长沙乡下买了个姨太太。黄宗炎曾在科举考试中举,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出任广西盐法道道台,上任一年即因瘴气病亡,年仅30岁,不久姨太太在南京临盆,大夫人十分紧张,如果是女儿,黄家的香火便要断绝了,结果是个龙凤胎,黄逸梵和弟弟黄定柱。生母很早就去世了,黄逸梵姐弟由大夫人带大,自幼仰人鼻息,小心承欢。1922年,大夫人在上海过世,姐弟把财产分了,黄定柱要了房产和地产,黄逸梵则分了些古董。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国外飘泊,与子女离多聚少,产生了朦胧的陌生感,真实亦清晰。而张爱玲这次几乎是死里逃生的遭遇,勾起了她身为母亲最初的良知,她极力想弥补,最终却还是以颓然的无力收场。其实并非黄逸梵不爱女儿,只是跟张廷重同样成长在大家庭里,诸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即便面对子女,也难以做到彻底的自我牺牲。她选择接过抚养张爱玲的责任,在经济不似以往那般宽裕后,就该节缩开支,保证女儿,但她并未如此。

多年以来,黄逸梵交了一个男朋友,是专做皮件的生意人,为了他的事业周转,黄逸梵变卖了所剩不多的古董。也就是说,黄逸梵在张爱玲和子静之外已经有了另外一份生活,并为这个生活割舍了本该属于张爱玲姐弟俩的多年时光来陪伴他。

女人和男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个体,他们一个用理智来支撑生命,一个用感性维护呼吸。男人追逐的是面子与利益,女人要的是爱情与温暖。就宛如一株梅花,男人会在总体上看是否美好吗?女人会为了捕捉缥缈的那丝芬芳,而不惜付出血淋淋的代价。黄逸梵如此,日后的张爱玲亦是如此。

但是此时,张爱玲当然不会想到自己身上,张爱玲的心只为母亲忐忑。预料自己跟黄逸梵的生活不会维持多久,事实上她们一生相聚一起的时间真的不是很多。黄逸梵是浮萍,张爱玲是风,纵使在湖波上短暂相逢,最终也会以告别来收场,谁都无力改变。

他们说人生如戏,入戏就走不出来,每天与不同的人交接,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那里被春水浸泡,繁花似锦,有人会微笑欢喜,恣意欣赏,但热闹中亦会有人看到,风之清扫,雨之漫天,无依无靠,她们会感觉到冰冷,在淡漠中带起面具,静静地等待着戏的尾声,张爱玲属于后者,她是一个懂得珍惜机会的女子,亦是坚强灵性的白云,飘荡于凡尘俗世间,冷眼静观着整个世界的变化。

时间久了,交接过了,张爱玲敏感地感觉到空气慢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是个爱钱的人,她并不讳言自己对钱的热爱“我喜欢钱,因为我吃过没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她无法忘记小时候站在烟榻前,管张廷重要钱付钢琴费的难堪,现在对面的人物换成了母亲。从来离多聚少,无形中形成陌生距离感的美丽女子,张爱玲不能不注意到管母亲要钱的细节,从开始的亲切感,缓缓亦变成了难堪。

何况黄逸梵是西式的温婉淑女,而张爱玲完全是自生自长的小草,两个不同世界的灵魂,其中差异明显而尖锐,黄逸梵失望之余开始重新塑造张爱玲。

她教她做饭,教她用肥皂洗衣服,甚至教她如何走路,如何笑,一切不满意的地方都要纠正,一切学不会的东西都要重新学会。但是最终,她还是失望了,黄逸梵不无痛心地对张爱玲说:“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自己处处受痛苦!”

黄逸梵的失望叫本来就没有自信的张爱玲压抑而不安。她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自己,一直以来坚守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甚至怀疑自己就是一个藤条,不依靠树木根本无法生存于世间。而子静的到来更是如潺潺的冷水,叫她再次感觉到彻骨的冰冷。

那天,子静来探望黄逸梵和张爱玲,表示不想再回那个家,希望母亲可以收留自己,他看着黄逸梵,满眼热望。但是黄逸梵很冷静,很理智地告诉他,自己的能力只能负担姐姐的,再也没有能力收留他了。

子静哭了,那是张爱玲看到他麻木已久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失望和悲哀。风,冷冷地吹过来,带起张爱玲纷乱的发,她什么都没说,直接上楼了。那一刻的安慰显得多么的可笑,原来这个世界上每个生命体都是孤独的。谁都帮不了谁,谁都不能依靠谁过一辈子,哪怕短暂的停歇都是冰冷的苍白。

站在阳台上,看着子静孤单的身影,张爱玲眼眶不由自主地红了。而唯一值得庆幸的,她没有流泪。在子静身上,她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她升学问题迫切地摆在眼前,那是一笔相当不菲的学费,张廷重是绝对不肯拿出来的,而现在的家里窘迫易见,她又该怎么做呢?

钱,看似很俗气,但在很多时候,却可耻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拿了会满身铜臭味,丢弃就无法生存。这不是什么选择题,是一条人生必然要走的路,简单明确!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好多人说钱不重要。要爱国,要奋起,那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确!我们要爱国,但爱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喝粥咽菜,也得先保证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你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你拿什么爱国呢?灵魂吗?思想吗?好缥缈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偏偏又生存着一些自命清高的人,不是没受过金钱的折磨,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虚伪小人。轻轻嗤之以鼻,连嘲讽都不屑给之!

在张爱玲的生活里,她虽有太多的不如意与黑暗,但毕竟是大家出身的小姐,没有受过生活的艰辛,没有走进社会,真实的去感受皇军与华人之间讽刺性的区别,亦或许她根本没想过,这些跟自己有什么具体的关系。李鸿章爱国了,最终背了一世骂名;振臂呐喊的大学生爱国了,日寇一个子弹,他就死了!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人生必要履行的责任又是什么呢?爱国?离一个出生官宦人家的张爱玲太远了,她只能像普通人一样,想着自己生存的难题,日复一日,当清晨的阳光敲起雪白的窗帘,张爱玲不会微笑,忧郁地望着远方,一片迷茫。

在这个凡尘俗世间,人都是渺小而自私的。每天忙碌,挣扎,无疑只是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就算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亦是如此。吃饱了,穿暖了,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谁也别说谁俗气,天底下那么多华人,可最终就出了一个毛泽东,出了一个鲁迅。有人带头,才有少数人跟随,而大多数人还是过着自己的生活,凡尘俗世?挺贴切的词语,我们就生活在俗世里。谁都别自命清高,亦别自责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的!起码张爱玲知道,自己一辈子都成不了!

夜已经很深了,当月亮温存的昀光轻轻斜射进房间里的时候,张爱玲再次把头探出了窗子,冷冷的风带起她碎乱的短发,带起了柳絮柔弱的飘逸,张爱玲的心被迷茫充斥折磨着,无依无靠!

而就在这时,黄逸梵给了张爱玲两个选择。如果她打算早早嫁人的话,那就不必读书,用学费来装扮自己,如果还想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裳上,她需要再一次做出选择,但是这个对张爱玲来说亦是不必选择的选择题。

黄逸梵的提议是公正的,在他们这样的望族门第,如黄逸梵讥讽的那样,女孩子“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唯一的出路”,而这样的“女结婚员”在张爱玲看来还不如笼子中的鸟,开了笼,那鸟还有机会飞出来,但她们是绣在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张爱玲不允许自己去做这样一只鸟。

黄逸梵的提议,宛如一声巨雷劈开了混沌的世界,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黄逸梵给张爱玲请了老师为她补习数学,让她参加伦敦大学园东区的考试。张爱玲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她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不放。这次,她没有叫黄逸梵失望,更没叫自己失望,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伦敦大学,但是由于战争爆发,英国不能去了,只能改入香港大学。

香港求学

如果世界是一个大花园,每个人都可以用植物来形容的话,想来张爱玲就该是一株迎风傲然挺立的青松。她感应着风雨的洗礼,感受着心酸与孤苦,但是在艰涩中,她亦能保持清醒平静的心态来适应。她把这个大花园当成了舞台,空透每个人的表情,了解每个人的心性,然后并不选择去接近融入,而是选择站到一个安全的距离之外看着他们来演戏。

张爱玲,一个非常奇特的女子,好像一股淡淡的雾气,游荡在人世间,你却感应不到她的俗气。她是懂得生活艺术的人,懂得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的公共汽车伸出手,摘树巅的树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她充满了生命的喜悦。那时开始,张爱玲完美的个人主义开始成熟,并逐步根深蒂固。她懂得依靠自己的能力,争取自己想过的独立自由的生活,而香港应该能够给她提供这样一个空间。

1939年的香港,是一个典型的殖民地城市,在那里张爱玲度过了自己一直追求的大学生活。

那年夏天,张爱玲只身远渡,成为香港大学一年级新生。这不是她第一次坐船,却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远行。墨绿的潮水任性拍打着船舶,像呐喊,像欢歌,亦像叹息,张爱玲孤零零地站在船头,风吹起她的发,耀眼的阳光使她难受地别开脸去,面对海水的苍凉宣泄。

香港对于张爱玲来说是个暂时停泊的角落,但亦是她人生中最平淡安逸的时光,就算那时的世界被战火弥漫,充满着血腥和灾难,可疯狂中从未动摇过这个坚定女孩子的脚步,她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在艰难的环境中,舞起自己独特飘逸的脚步。

来码头接张爱玲的是一个叫李开第的中年男子,他跟黄逸梵和张茂渊都是多年好友,后来成为张爱玲的姑父。38岁,是个工程师。在张爱玲求学期间,他是法定保护人。一路并没有过多的话,这让张爱玲欢喜而安心。李开第送她到宿舍楼下便离开了,张爱玲打量着这所在自己思绪中翻滚无数次的学校。

红的花,绿的草,清风轻轻扫过,带着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座落在半山腰的法国修道院内,就读的学生大多来自东南亚诸国的富侨人家,上下学都是汽车接送,与这班学生相比,张爱玲已经算是穷学生了,但她发奋用功,连续拿了两个奖学金,轰动整个校园。一位英国教授佛朗士说他教了十几年的书,从来没给过像张爱玲那么高的分数。有一年张爱玲未得到奖学金,佛朗士竟私人给了她一笔“奖学金”,让张爱玲感动不已。

人就是这样子的,踏着哭声来到这个俗世时,挣扎,迷茫中,殊不知命运已经被安排好你该走那条路。张爱玲就是学习,写作的天才,注定要在文坛上舞动传奇,亦好像毛泽东就是要带领大家翻身解放,求得光明。各人的使命不同,各人的追求亦不同。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因为这个使命流芳千古,刻在万人心中,而大多数人,都化为尘土,消失无痕了!

不公平吗?其实细想想,还是公平的。张爱玲为了这个流芳千古,飘零异乡,孤苦无依;毛泽东亦是受尽艰辛,一个国家领导人,最爱吃的居然就只是红烧肉,并且还是不常有的,想来此时此刻的普通老百姓亦不至于如此吧?所以,别在历史上追寻公平,那样你会觉得糖果,甜得都发了咸!

张爱玲很安于现状,起码在这里没有满屋子的鸦片味,没有横眉冷目,拳脚相加。日子平静如水地慢慢滑过,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着寂静的清香,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张爱玲的这份安然,大家都在忙着追逐,忙着抱怨,为什么失去的比得到的多?为什么伤楚的比欢悦的多?大家都迷茫,都困惑,没了笑看风云的雅致,没了互相理解包容的柔情,张开满身的刺,刺伤了别人,最终亦刺伤了自己。

张爱玲也有满身的刺,但她从来不会刺伤别人,她那样安静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轻轻漫步在校园的树荫下,她会对白云凝望,会对燕儿微笑,她的柔情轻易给予万千事物,却独独对人类这样高级的动物紧闭大门。是曾经的伤害太多?失望太多?还是天性如此?她,似乎已然习惯了孤独!

在校园里,张爱玲最喜欢的就是图书馆。晨风中,静静走进书山墨海,乌木书架散发着冷凝的香气,一丝丝,一缕缕,包裹着宁静的灵魂,张爱玲会选择最偏僻的角落坐下,享受仅仅属于她的时光。

同类推荐
  •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

    精选古今中外近百位在人类历史 上做出杰出贡献并有着巨大影响的名人,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艺术 等各个领域。每一位名人的小传不仅概括性地介绍了其生平、影响、成就 以及后人的评价,还收录一两则极具代表性的趣事轶事,立体展现名人的 个性气质与人格特征。《一本书读遍中外名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史 料力求详实,内容全面,侧重于展示名人的进取精神,为人们了解名人, 走近名人提供了一扇最便捷的窗口。
  • 大清王朝第一帝:皇太极

    大清王朝第一帝:皇太极

    本书主要内容有:努尔哈赤一统女真、随父征战沙场、佐父业初露锋芒、金戈铁马踏九洲、称汗位谋略天下、征伐四方建国大清等。
  • 常德传印象

    常德传印象

    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媒体近年来对青岛港老总常德传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报道,全书分别以纪事、对话、评论为题,集萃的几十篇文章中,分别透视了常德传的精神世界和青岛港的建设成就。
热门推荐
  • 酷女重生:极致惹火

    酷女重生:极致惹火

    有一种女人,她既没有惊艳的容颜,也没有令人着迷的魔鬼身材,却偏偏对男人有着致命的吸引!一场穿越,使她重温校园时光!一场盛宴,命运之轮由此开始运转!然而,吸引有时也是一种罪过,那种令人无法抗拒诱惑,却是无情的杀手,在伤割着她的心。
  • 做人不能太任性 做事不要太随意

    做人不能太任性 做事不要太随意

    别太任性,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生活就像踩高跷一样,当你站得越高,反而越是危险,而当你站得越低时,却能够更加稳定安心。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姿态,需要隐藏自己的锋芒,只有低调的人才能够更加安全地面对生活,才能够谋求更多的生活机会。只有低调的人才能够在无形中去创造最大的价值,才能在无为中有所得。
  • 我的手下是丧尸

    我的手下是丧尸

    一千年后,为了取得战争胜利,某国开发了一种热电子空气病毒,全地球人类陷入丧尸海里。仅存的人类经过不断用生命实践得出结果,只要不再使用电热水器,就不会触发病毒。知道了这个原理的祖先们用生命筑起了高墙,在狭小的空间中有限的生存。墙外便是丧尸海……比起丧尸海,墙内的人勾心斗角更比丧尸恐怖。人性在欲望面前暴露无遗。
  • 亿万男神的100度沸腾爱

    亿万男神的100度沸腾爱

    初见,他是高高在上的亿万男神,惊鸿一暼冷漠无情,再见,他却缠住她不放,“顾景琛,做鬼,我也不会喜欢你。”顾景琛笑了笑,“傻瓜,和我在一起,不用做鬼。”“滚--!”某女发飙,只是,某男锲而不舍,甘之如饴。
  • 星际歧途

    星际歧途

    有一天一群作死星人发现了一个未开化的星球,这个星球的智慧生物并没有发明星际跳跃。这一群作死星人说,这个渣渣星人,连我们石器时代的科技都不会,我们必然吊打他们!结果当这群作死星人开着木制加铁皮的飞船进攻这个星球的时候才发现,你们不科学啊!你们科技树怎么点的这么奇怪!你们的枪怎么可以连射!你们的炮怎么打这么远!什么叫超视距攻击?妥妥被被吊打了之后,严刑逼问下,这群智慧生物学会了如何星际跳跃,80亿疯狗放出了蓝星...
  • 我的逆袭生活

    我的逆袭生活

    我叫乔楠,女,十八岁,在读高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学霸。我不知道后来的生活是怎样归于平静的,我只知道五年的经历让我这个原本柔弱的的女孩改变太多。“对不起…对不起…”我低着头不停地道歉。“还想欺负我?”我扬手就是一巴掌。肖然倒在地上的那一刻我世界都塌了。如果时间如金,那我便再也没有那样挥金如土的日子。叛逆的孩子都孤独,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孤独。
  • 重生名流巨星妻

    重生名流巨星妻

    ##正文狼藉的房间,乱糟糟的衣服,她被亲妹妹灌下毒药枉她为了得先天性心脏病的妹妹陪酒失身,枉她因为被刊登大尺度照片而滚出娱乐圈!魂飞魄散,身世浮出水面,原来她才是夏家千金,却被顶包陷害,鸠占鹊巢!再重生,她是最美艳的女星,傍上最炙手可热的钻石总裁,贱小三渣男人被她踩在脚下;就算一辈子只能孤独的活下去又能怎样?只需他一人宠爱,她就能狠如蛇蝎,让所有算计过她的男人女人血债血偿!
  • 苏东坡:人生突围

    苏东坡:人生突围

    中国历史上文人众多,尽管他们以自己的努力谋取了功名,然而,在封建集权政治环境下,多半沦为附庸,磨掉棱角,失去个性,没有多少生动可爱之处。苏东坡是个例外,他不仅从社会底层走出,成为精英,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智慧与人格,真正地实现了对平庸的突围,获得了心灵的充实和自由。
  • 逝水流年轻染尘

    逝水流年轻染尘

    我是超可爱幸运少女白夕颜,今天我来到了南请学院,这可是全市最好的高校,我的家族可是全国最有名的白氏家族,从进入这间学院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为了这座学校所有女生的公敌。唉......真是倒霉。
  • 妖女狂妃

    妖女狂妃

    她是现代律师,黑道女王,一朝穿越成凤翎国最小的十七公主。传言十七公主面貌全毁,刁蛮任性,满腹草包,胸无点墨!再次重生,她傻气尽去,星眸闪耀,灼灼其华!从此安分守己不再是她信奉的宗旨,有仇必报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