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1700000010

第10章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总体框架及具体思路(4)

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的凸现了与银行业特许相关的联邦补贴的价值,以及拥有银行的综合金融公司的相关价值。虽然在联邦储备法案第23节A款和B款框架下现有的这道防火墙是强有力的,该框架可以而且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 现存的、联邦对银行与其分支机构之间进行交易限制的漏洞应当堵死。美国财政部建议监管机构应更加有效地制约银行与其分支机构从事店头衍生品交易和证券融资交易。此外,牵涉到银行与其分支机构之间的交易将被要求实施充分地、贯穿交易始终地抵押。此外,现存的、对银行与其分支机构之间交易的联邦限制应适用于银行与由银行赞助或咨询的所有私人投资工具之间的交易。 联邦储备委员会给银行或其分支机构防火墙提供豁免的自由裁量权也应加以限制。 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银行业机构应加强对这些潜在利益冲突的监管:银行的联营关系产生的冲突和其他金融公司如专有交易单位和对冲基金产生的冲突。

4.堵死银行监管的漏洞

(1)美国财政部建议设立一个新的联邦政府机构——“国家银行监督署”(NBS),对所有联邦特许的存款机构以及所有外资银行在美国的分行及分理处进行审慎的监管。

美国从最近的危机中获得的一个明显的教训是:负责监管类似金融公司的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竞争导致对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监管的减少。多个联邦监管部门的存在,可以很容易地改变其特许权导致监管的削弱并成为监管体系内一个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组建一个单一的联邦监管机构,致力于对国内的银行、分行和外资银行机构行使特许权和审慎监管。该机构将接管货币监理署(the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OCC)目前对美国特许银行、分行和外资银行机构行使特许权和监管的审慎职责、接管储蓄监管署(the 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OTS)目前监管联邦特许储蓄机构和储蓄控股公司的职责并取消储蓄特许。对联邦特许存款机构审慎监管的性质和程度应当不再是这样一个功能:即公司是不是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银行或联邦储蓄机构开展业务。为了有效地完成其使命,“国家银行监督署”(NBS)应承继货币监理署(OCC)和储蓄监管署(OTS)获得报告、行使检查、实施和执行审慎监管和履行全面监管的权力。应当给这个新机构提供其所需的所有的工具、权力、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以确保美国的联邦特许银行、分行和各机构都受到最强有力的监管。 “国家银行监督署”是一个独立于财政部的、应该由一个单一的执行机关领导的机构。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该项建议,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保持各自的、对州政府特许银行的监管职责,国家信用合作社管理局(NCUA)将保持其对信用合作社的监管权力。

(2)美国财政部建议取消联邦储蓄特许,但保留其跨州开办分支机构的规则,并将这些规则应用于州级银行和全国性银行。

A、联邦储蓄特许问题的解决

在大萧条期间美国国会为应对州级特许储蓄机构的大面积破产和金融体系的大范围崩溃,于1933年制定了住宅业主贷款法案(the Home Owners’ Loan Act)。那种时候一个侧重于住房抵押贷款的专门存款机构的存在有一定的理由,但最近几年这类专门存款机构的作用已经大大削弱。此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储蓄机构的职能与银行的职能得以巨大的融合。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逐渐成长,商业银行从事住房抵押贷款的愿望增加了,以及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系统已扩大了其成员基础。因此,对一个特殊的侧重于住房抵押贷款的专门存款机构的需要已经下降。此外,储蓄机构的脆弱性在金融危机期间已显而易见。部分原因是法律要求储蓄机构侧重于发放住房抵押贷款,而自2007以来美国的遭遇证明储蓄机构更容易遭受住房萧条的伤害。 联邦储蓄特许的容易获得性为私营部门在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之内套利创造了机会。因此美国财政部建议通过合理的过渡性安排取消沿用至今的特许制度。

B、全国性银行和州级银行的监管问题

简化和加强联邦银行监管体系薄弱环节的工作不会因为取消联邦储蓄特许而终结。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良法案(FDICIA)和联邦银行机构的其他工作已大大改善了监管框架对全国性银行、州级会员银行以及非州级会员银行的统一性,但在这方面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和应该去做。为了进一步减少与多个银行特许机关和监管机关并存相关的套利机会,美国政府拟进一步减少适用于全国性银行、州级会员银行以及非州级会员银行的监管政策的实质性分歧并且要限制陷入困境的银行更换特许和监管部门的能力。

C、州际互设分支机构的问题

联邦储蓄机构享有不受限制的跨州开办分支机构的能力。银行不总是具备这种能力。尽管许多州已经颁布法规,允许设置州际分支机构,但仍有许多其他州继续要求只有通过收购现有的银行才能获准跨州进入。这些对跨州开办分支机构的限制是对所有银行跨州经营业务的一个障碍并对社区银行寻求跨州经营提出了一些特殊的问题。

美国政府拟取消现存的对全国性银行、州级银行跨州开办分支机构的限制。这是因为州际银行业务和跨州开办分支机构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银行、有利于整体经济。允许银行跨州经营会改善他们的地域多样化,也因此改善他们面对当地经济震动时的复原力。通过跨州开办分支机构的竞争也促使银行系统提高效率,改进这个有服务瑕疵的市场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良好的银行服务,并为居住或工作在州际边界的消费者增加方便。

不允许各州对银行分支机构进入本州设置源头障碍,或对拟进入本州的银行设置最低行龄要求,因为这个最低行龄要求是州外的银行公司能够取得的。所有消费者保护和存款浓度上限的要求对州际银行业务将继续有效。 所有有组织的、控制参保存款机构的公司,都必须接受联邦储备委员会这一联邦层级的强有力的并表监管,并接受银行控股公司法案对非银行活动的限制。将银行从商业中分离出来的政策应重新确认和加强。必须堵死银行控股公司法案给储蓄控股公司、行业贷款公司、信用卡银行、信托公司、以及贴现窗口“非银行”的银行留下的所有漏洞。

总体上目前银行控股公司法案要求拥有一个参保存款机构的任何公司必须作为银行控股公司注册。银行控股公司接受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并表监管且受制于银行控股公司法案的非银行活动限制。然而,拥有一个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保险的储蓄机构、产业贷款公司(ILC)、信用卡银行、信托公司或贴现储蓄机构的那些公司不要求成为银行控股公司。 拥有一个储蓄机构的那些公司被要求服从来自储蓄监管署(OTS)的、花样繁多的监管形式;拥有一个产业贷款公司、特殊用途的信用卡银行、信托公司或贴现存款机构的那些公司不要求服从任何类型的并表监管。 结果,通过拥有银行控股公司法案框架下不认为是“银行”的存款机构,一些投资银行(包括现已不复存在的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保险公司(包括美国国际集团)、 财务公司、商业公司和其他企业都能够获准进入联邦安全网,从而逃避银行控股公司法案框架下来自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活动限制和更严厉的并表监管。

通过逃避银行控股公司法案,这些公司通常能够逃避有效的并表监管和把银行业务从商业分离出来的长期联邦政策。美国法律一直防止商业银行变成商业公司的附属单位,就是因为这种联营方式引发利益冲突、信贷分配的偏见、对联邦安全网的风险、经济力量的集中和监管的困难。这一政策对美国贡献颇大,银行业与商业的隔墙应予以保留并进一步加强。这种企业应给予五年时间适应现有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实施的活动限制。

此外,这些公司能够产生过多的资产负债表杠杆信贷并且去冒没有足够资本缓冲的资产负债表外的风险——由于在控股公司这个层面上有限的并表监管和较低的或不存在的综合资本要求。其复杂的结构使得对它们的监管十分困难。其中一些最大的企业在这次危机中破产了,个别企业免遭灭顶之灾是由于接受了政府的特别支持。事实上,其中一些企业自愿选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接受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来自债权人的、可选择监管框架效力的压力。

D、储蓄控股公司问题

储蓄特许制度的取消将消除储蓄控股公司监管的独立制度。在储蓄控股公司监管和银行控股公司监管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别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套利机会。例如,尽管联邦储备委员会对银行控股公司实行杠杆化和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储蓄监管署(OTS)并不对储蓄控股公司实施任何资本要求,如美国国际集团(AIG)。对银行控股公司的监管强度也远大于储蓄控股公司。最后,虽然银行控股公司一般被禁止从事商业活动,但在1999年现代金融机构法案之前设立的许多储蓄控股公司只要取得统一控股公司资格就被允许自由地从事商业活动。根据美国政府的改革计划,所有储蓄控股公司将变为银行控股公司并将在综合的基础上实施充分地监管。

E、产业贷款公司问题

美国国会于1987年增加了产业贷款公司(ILC)在银行控股公司法案(BHC Act)框架内的豁免。那个时候,产业贷款公司是主要从事给产业工人发放小额贷款业务的小型的、特殊用途的银行,吸纳存款的能力有限。然而,今天,产业贷款公司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的存款机构,有权力提供全方位的商业银行服务。尽管产业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十分相似,但其控股公司能够通过遵照银行控股公司的豁免避开银行控股公司法案的限制——包括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并表监管。商业公司和金融企业(包括大型投资银行)组建一个产业贷款公司以便获准进入联邦银行安全网从而逃避政府强有力的监督和银行控股公司法案框架下的活动限制已成为常见的方式。

根据美国政府的改革计划,产业贷款公司的控股公司将变为银行控股公司。

F、信用卡银行问题

美国国会于1987年增加了对特殊用途的信用卡银行在银行控股公司法案框架内的豁免。拥有一个信用卡银行的那些公司就可以逃避银行控股公司法案的限制,去从事任何商业活动并彻底逃避并表监管。许多这样的公司利用他们的银行向零售客户提供私人标签信用卡。信用卡银行利用他们的银行特许主要是为了获得支付系统和避开州高利贷法律的制约。 在银行控股公司法案框架内的信用卡银行豁免为其受益者提供了重要的竞争优势。相对于其他大多数银行,信用卡银行面对利益冲突也更加脆弱,因为他们共同的身份相当于商业公司的被动的融资单位。信用卡银行发放的相当比例的信用卡贷款使其母公司直接受益。与产业贷款公司相比,银行业务和商业业务的分离中产生的一个不必要的空白恰好给特殊用途的信用卡银行创造了监管漏洞并形成了一个监管“盲点”,因为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延伸不到信用卡银行控股公司。根据美国政府的改革计划,信用卡银行的控股公司将变为银行控股公司。

G、信托投资公司问题

银行控股公司法案还从“银行”的定义给这种机构提供豁免——如果这种机构的职能仅限于信托业务或信托能力且只要:(1)这种机构的全部或几乎全部存款是信托基金,并取得了善意的信托能力;(2)这种机构不接受活期存款或交易账户或发放商业贷款;(3)该机构得不到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支付服务或借款特权。虽然这些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的信托投资公司与提供全面服务的商业银行相比享受不到联邦银行的补贴,但他们却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的存款机构的地位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信托投资公司应被视为银行控股公司法案目标以内的银行,并且他们的上级控股公司应被视为银行控股公司接受监管。根据美国政府的改革计划,信托公司的控股公司将变为银行控股公司。

H、“不是银行的银行”

美国国会在1987年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中修订了“银行”的定义之后,1987年的修正案由此繁衍出了大量曾因拥有存款机构而成为“银行”的公司。因此,这些所谓的“不是银行的银行”的控股公司不被视为银行控股公司法案目标以内的银行控股公司。 尽管今天这种公司为数不多,没有任何经济理由让这些公司继续逃避银行控股公司法案的活动限制和并表监管。根据美国政府的改革计划,“不是银行的银行”的控股公司将变为银行控股公司。

5.取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并表监管计划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结束其并表监管实体计划,因为根据该计划,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一直是诸如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这类公司的监管人。美国政府取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投资银行控股公司的计划。对投资银行在美国的监管将由联邦储备委员会执行。

作为现代金融机构法案的一部分于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案(Exchange Act)第17节(1)款,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准许投资银行控股公司通过他们推选并表监管制度。 200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给拥有其注册的证券经纪商或交易商的公司通过了两项并表监管制度:其一是并表监管实体制度(CSEs),其二是监管投资银行控股公司制度(SIBHCs)。主要的独立的投资银行(和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组织)要么选择加入并表监管实体制度要么选择加入监管投资银行控股公司制度。独立的投资银行之所以选择其中之一是为了向欧洲监管机构表明他们接受美国联邦监管机构的并表监管。

同类推荐
  • 了不起的中国人

    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国经济奇迹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原因却众说纷纭。制度变革,人口红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的勤劳、坚忍和奋斗精神在中国经济奇迹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作者正是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他们含辛茹苦,背井离乡,奋力打拼。正是他们的勤劳与坚忍,支撑起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奇迹和光明的未来!
  • 未来十年

    未来十年

    本书由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携手中国金融领域著名专家共同推出。邓小平预言,中国经济的崛起需要两个30年。我们正站在前30年的终点,后30年的起点,处于新的转型阶段。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名全球第二位,已成为经济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增长、通胀和转型三个鸡蛋上跳舞,其中最具挑战的方式还是中国经济的转型,这是中国经济能否穿越围城,经济持续发展是否存在可行性的核心问题。
  • 税赋:富国兴邦基业

    税赋:富国兴邦基业

    本书包括夏商周的税赋、秦代完整的税赋制度、宋代的税赋制度、清代定额化税赋制度等内容。
  • 国富论中文珍藏版(下)

    国富论中文珍藏版(下)

    本书继承了19世纪初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完全竞争”为前提和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一直是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演化经济学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经济发展的方法和范式,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增长源泉的动态制度演化框架和技术变迁范式。
热门推荐
  • 眉心痣十年暗恋

    眉心痣十年暗恋

    “好久不见啊。”她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个令他日日夜夜挂念的男孩,但他却又不知道如今她一切的看似平静的出奇的样子。又是经过了多少的撕心裂肺的心痛再从中振作起来。男孩也是扬起了他的招牌笑容:“是啊,好久不见。”
  •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本书从译诗、注释、赏析三个方面对徐霞客的诗作作了较为详实的诠释。
  • 墓北愁以凯

    墓北愁以凯

    爱一个人是可以卑微到尘埃之中,在暮北北原本青涩美好的十六岁生命中,会遇到那么高高在上的他,成了自己那么刻骨铭心和撕心裂肺的回忆。暮北愁以凯读者群426095194
  • 喜剧大师

    喜剧大师

    《喜剧大师》描写了八零后文学青年阿圈励志成为喜剧大师的奋斗历程.情节荒诞,可笑,思想内涵深刻,值得深思。阿圈其实是笔名,在网上写文章,揭秘,写网络小说,写剧本,都用这个笔名,在文艺圈也小有名气。可是,阿圈,虽是是大学本科中文系毕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就是不能致富,也找不到体面的工作,比如:媒体,出版社编辑,大学教师等。阿圈很是愤愤不平。阿圈也没有房产,四处租房度日。阿圈也没爱情,阿圈爱上的女孩,人家都对这个城市漂泊者大都嗤之以鼻,到现在,阿圈还没成家。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底层的知识青年,小愤青,却励志成为大师,还写下座右铭激励自己:大师大腕宁有种乎?
  • 豪门娃娃:帝少宠妻记

    豪门娃娃:帝少宠妻记

    他的订婚宴,她被他压在衣橱里又摸又亲看光光,欺负她胆小不敢反抗。他的结婚礼,她被他囚在树下撕破衣裙,上下其手,承担起新娘的义务。她是他的情人,他的爱人,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小丫头。直到有一天,大家才发现,处心积虑的他,究竟做了些什么。。。。。。
  • 核影之下

    核影之下

    2045年,一场核战争骤然降临,全世界的所有大城市瞬间被核武器摧毁。繁华如烟,终于散尽,核战之后,核影之下,杨雨什么都没有了,除了这双手和一颗勇敢的心。
  • 诛神梵天记

    诛神梵天记

    远古苍穹,异魔横生,撕扫大地,上古之神天荒脚踏虚空手携巨斧一斧毁灭魔生界创得千秋神话,而自己因太过强大,超脱天地法则惊怒天颜被天雷天火所化,诞下“洪荒之力”传承后世。不知过了多少万年,异魔死灰复燃,这一次没有“天荒”的帮助,异魔蛮横无比以大陆上的修炼者打的如火如荼。传闻只有寻找到上古之神所留下的洪荒法力才能封印异魔……故事的开端:少年居住大山的乡村之中,因要救出爷爷走向琳琅满目的大陆,感到自己的弱小和无知,发誓成为一方豪强,斩妖除魔……他能在仙路慢慢荆棘走向多远。诛神梵天记(詠無荒年)
  • 位面开发商

    位面开发商

    身为潦倒业务员的李长风,机缘巧合之后穿越到异世界,并且好运地得到了位面商人的必备工具——异次元虚空镜。从此,凡是能够赚钱的生意李长风都要做,粮食,军械,奢侈品,总之什么能够赚钱的他就做什么。最后,李长风发现,原来最赚钱的却是资源垄断。从此,一个无耻的位面商人从此崛起了。——————————————————新书新书,点击收藏不能少。
  • 去印度成长

    去印度成长

    印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它的10多亿人的民主又是如何运作的?它如何实现了直逼中国的经济增长?这增长是可持续的还只是昙花一现?它有没有惠及广大民众还是只局限于社会中上层?为了解答心中的疑问,作者在取得清华大学工学、法学双学士学位后,毅然决然地去印度尼赫鲁大学留学。在印度学习的一年里,作者细致观察记录了印度尼赫鲁大学的校园生活,并深入印度南部和北部的城市与乡村,展现了在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别样的印度风土人情。
  • 绝世之玥全能元素师

    绝世之玥全能元素师

    她;杀手之王。一朝穿越。成为将军小姐。神兽神器都收入囊中;勾心斗角,慢慢成长看杀手之王玩转异世;身边美男成堆,任她选择。他曾温柔的对她说过:“我等你,永远等你”。他曾邪魅的说过:“玥儿乖,等为夫去娶你。”他曾霸道的说过':“你只能是我的”。当千年真相解开,她是否能一世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