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7900000063

第63章 建设新华南(下)(1)

一为新中国的橡胶事业奠基

1951年初,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作出一项重要的决策:在华南地区建立橡胶生产基地,发展新中国的橡胶事业。中央还决定,由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直接挂帅,负责大面积植胶的组织领导工作。

叶剑英受命后立即行动起来。他指示省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的气候、土壤等方面的资料,提出在这一带大面积种植橡胶树的可行性意见。同时,与政务院林业部等单位联系、磋商,落实有关具体事宜。这年9月,他同政务院副总理陈云一起,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华南垦殖筹建工作会议,研究决定了组织机构、发展规划和科研工作等方面的事项。11月,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在广州成立了华南垦殖局,叶剑英兼任垦殖局局长。为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他主持召开垦殖局工作人员大会,并作动员报告,阐述发展橡胶事业对于发展工业,巩固国防、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家全力投入这一光荣事业。会后,叶剑英带领一批中国和苏联的林业、橡胶方面的专家及有关负责人,深入到雷州半岛、海南岛进行考察,了解和掌握这一带橡胶树生长分布的第一手资料,熟悉有关橡胶生产的科学技术知识。他不辞辛苦,翻山越岭,亲自考察土地、气候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橡胶树的生长情况。在徐闻县境,他和考察人员一起,先后发现了老橡胶树2000株以上,在茂名县也发现了7株,都是一二十年的老树,而且是巴西树种。事实证明,雷州半岛完全可以种橡胶树。在当时情况下,发现一株橡胶树,就像发现一颗宝石一样令人高兴。一次,叶剑英听说位于粤西山区的高州县县城附近也发现了3株橡胶树,非常高兴地对身旁同志说:“这三株橡胶树说明,从这里开始,一直向南,都可以种橡胶!”高州县位于北纬22度线上,这3株橡胶树的发现,把中国当时能够种植橡胶树的地带又向北大大地推进了。

在海南岛,叶剑英组织人力深入细致地了解全岛橡胶树种植的历史和现状,经过反复调查核实,搞清了全岛橡胶树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他又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深入到橡胶园,认真地了解橡胶生产的现实状况。在那大、文昌、南桥等几个较大的胶园里,他饶有兴趣地观看了由割胶、收浆到制胶片的加工过程,对胶园职工特别是一些华侨老胶工熟练的制胶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十分赞赏。他要求当地负责人,尽快组织人力,保护好现有胶园,管理好橡胶树;要防止反动分子搞破坏;要锄掉杂草,消除荒芜,以利胶树生长。

经过20多天的深入考察,叶剑英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回到广州,他立即提笔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写信。接着,又以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的名义,向中央写一了“目前橡胶工作上应抓紧之重点”的报告。叶剑英在信和报告中提出:

高雷、海南,土壤肥,荒地多,可以大力发展橡胶。初步看法,在这些地区经营几百万亩胶林,是可以在数年之内做到的。

海南、高雷地处国防前线,发展橡胶事业必须有足够的国防力量加以保护。因此,要把橡胶事业的发展同国防建设和其他经济建设事业结合起来,要调整前线的军事部署,加强铁路、公路、邮政、民航等方面的建设。

加强海南岛党的领导和行政机构,将海南行政公署改为海南岛人民政府,成立中共海南岛党委,直属华南分局领导;抓紧整顿和巩固现有的橡胶基地,抓好种、苗、树、胶四个环节,特别要注意整顿苗圃和组织收种,立即进行橡胶林地的勘测、设计和开荒,并加紧培训干部与橡胶的试验研究工作。

将华南垦殖局迁到湛江,以便就地指挥,及时解决问题。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十分重视叶剑英的这些意见。毛泽东逐句逐段看了叶剑英的信和报告,在一些重点问题下面做了记号,并将信和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建议、问题,迅速批转给其他领导同志阅,并请周恩来办理。不久,中央经研究同意叶剑英提出的各项建议,并采取措施,组织各方面有关力量,逐步予以落实。

为了迅速建立起一支橡胶垦殖队伍,叶剑英四处奔走,想方设法,花费了大量心血。他经过认真考虑,向中央提出抽调部分军队,组建华南林业工程部队的建议。党中央很快采纳了这个建议,迅速抽调了约2万名部队指战员,组建了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和一个独立团,分驻湛江、海南和广西地区,担负起了垦殖橡胶的光荣任务。对于这支新建的生产建设部队,叶剑英十分关心和爱护。他亲切接见部队负责同志,长时间地同他们谈话,要求他们转好思想弯子,安心橡胶垦殖事业,同时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为了组建一支橡胶科技队伍,他在给党中央、毛泽东的报告中,建议中央号召橡胶专家和技术专家前来工作,到北纬22度来站队。经中央批准,将当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两所学校的林业专修班,改为橡胶训练班,提早毕业,并全部拨给华南使用。叶剑英把华侨看成是垦殖橡胶的重要力量,多次听取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意见。他教育林业工程部队:“要向爱国人士学习,华侨陈嘉庚先生就有经验,要向人家学习,听人家的意见。”他还要求将广东各地懂橡胶种植技术的归国华侨动员起来,经过培训,派到胶园担任技术人员。

大面积植胶必须有足够的种子。当时,种子来源十分困难,叶剑英确定,主要依靠海南岛一带原有的老胶林来解决种子问题。他对于如何解决采种、运种和播种方面的困难,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在开始采集种子的时候,由于干部和职工缺乏经验,一些私营胶园便把未成熟的种子卖给国家,有的还把种子放在水中浸泡加重。结果,种子在地里不能发芽,国家受到损失。叶剑英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明确地说:“这不能怪老百姓,主要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好。”接着,他对如何从私营胶园中收集种子,作了具体布置,指出“要‘点种定购’,让种子成熟下地才拣。”林业工程部队的干部战士根据叶剑英的意见,在种子成熟季节,先将胶树下的草除干净,然后昼夜守候在树下,屏声静气地倾听种子在树上成熟的爆裂声,及时将落地的种子拣起来。叶剑英还充分肯定了群众提出的“一粒种子,一粒黄金”的口号,强调“种子问题很重要,要解决种子问题,一颗都不能浪费。”为了将采集到的种子及时运出海南岛,叶剑英责成垦殖局在海口市设立了运种指挥部,在海口秀英码头设立转运站,并请当地驻军支援车辆和舰艇参加抢运。1952年秋,在抢运橡胶种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台风,影响了运种速度,叶剑英便要求民航部门派出飞机参加抢运。就这样,一批批种子安全及时地从海南岛运送到了雷州半岛及广西、云南等地的胶园和苗圃基地。

科学植胶是发展橡胶垦殖业的重要环节。叶剑英认为,中国植胶的自然条件,本来就刁二如赤道附近的国家。要发展橡胶业,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早在1951年底,他就根据专家的意见,作出了在华南垦殖局下面设立橡胶研究所,在现有橡胶基地设立试验站,立即开始品种、育苗、繁殖、割胶等各项技术研究的决定。为了筹建研究所,叶剑英动员组织了华南的专家,成立橡胶研究会,由当时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农业专家丁颖及李沛文负责,一面进行筹备工作,一面开始进行部分项目的研究。在他的直接过问和关怀下,经过两年的筹备,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53年成立。著名科学家乐天宇、彭光钦担任副所长,所长由华南分局秘书长李嘉人兼任。后来,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热带作物研究院。

科研机构建立起来了,还要有方针可循。叶剑英提出的科研指导思想是:“科学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以科学来指导生产,从研究中得来的经验,在实践中去检验。”他强调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一是科学家到现场去指导实际生产;二是回来后要总结工作,把经验、方法印成小本子,拿来教育干部”。至于橡胶本身的研究,叶剑英指出:要抓好“种、苗、树、胶”四个环节,从苗到树这六、七年中,有很多问题。例如:如何育苗护苗,如何定植,如何施肥防害(风、火、水、草、虫),以及土壤问题,繁殖问题,割胶加工问题等,都是环绕着种、苗、树、胶四大环节产生的,希望在这四大环节中研究出一套理论、技术、方法,用来教育我们的干部。一次,华南垦殖局负责人向他汇报情况,谈起了用天然有机肥改良土壤等问题,他十分赞赏,并说,这个经验古代就有了,清朝的龚自珍有两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政治含义很强的诗所概括的自然现象,也是——个真理。垦殖局的负责人听了这番话,非常信服。他们要求各农场胶园大力发展天然有机肥,大大增强了土壤肥力。不久,华南垦殖局湛江分局新建一个农场,便将其命名为“春泥农场”。

台风,是海南岛地区的不速之客,是橡胶树生长的一个大敌。叶剑英根据专家们的建议,于1951年底提出,要重视在胶园四周建设防风林,以减少和防止风灾损失。后来,有些胶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依山靠林”的植胶方案,有山,有防风林带,既可挡风,又可保温,对橡胶树的成长十分有利。这个方案得到叶剑英充分肯定。在叶剑英的指导下,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们不断探索,使胶树的成活率越来越高,面积越种越广,橡胶的产量逐年增长起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以海南岛为主的橡胶种植基地基本建立起来,为中国后来橡胶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叶剑英视察海南热带作物研究院时,曾深情地赋诗一首:

四十年前旧橡园,

将来发展看无边。

橡胶好比人中脚,

结合机床更向前。

叶剑英热情赞扬新中国建立初期橡胶种植的成功,并对中国橡胶事业的发展前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二创办南方大学

叶剑英在领导华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的同时,对教育、文化、科学、卫生事业同样十分重视,并倾注了大量心血。

筹建和创办南方大学是叶剑英在华南文化教育战线兴办的一件大事。早在1949年夏天,中共中央确定了解放华南的战略计划以后,毛泽东在北平当面指示叶剑英:要在南方办好一所大学,可取名南方大学,并亲笔写了“南方大学”四个大字交给叶剑英。叶剑英当即通过中央组织部,抽调了曾在延安抗大等校担任过教授的哲学家陈唯实,以及在华北大学等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十几名干部和学者,于8月中旬随军南下,到达江西赣州,开始进行南方大学的筹备工作。

在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筹备人员集中学习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拟定了南方大学的教育方针、招生简章、组织机构和开办经费预算等项工作草案,并上报中央审批。广州解放后,筹备南方大学的工作干部和教学人员,从赣州随军南下,抵达羊城。在广州光孝寺成立办事处,开展工作。

这时,曾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代理福建省委书记和担任过中央党校教育处长的罗明,以及从广东、香港等地调来南方大学工作的教授、专家张明生,卓炯、罗克汀、李曼辉和各级行政干部、教职人员也陆续来到广州报到,投入紧张的筹建工作。

为了使南方大学有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华南分局在叶剑英的主持下,决定将广州东郊石牌原国民党“总统府”作为南方大学的校址。并立即清理环境,修缮校舍。11月中旬,举办预备班,为大量招生作好准备。

华南分局为了加强领导,办好南方大学,专门成立了以叶剑英为主任,方方、赖传珠、邓华、古大存、陈唯实、罗明等10人为委员的南方大学委员会,全面领导南方大学的工作。同时,任命叶剑英兼任校长,陈唯实、罗明为副校长。第一期录取学生4329名。这些学生分别来自19个省市和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其中有许多华侨青年。

1950年2月1日,在南方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叶剑英和华南分局宣传部长萧向荣等讲了话。叶剑英在讲话中,阐明创办南方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批人民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华南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他勉励大家诚心诚意学习,毕业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亲笔题词:“大家同心协力,为办好一个南方大学而奋斗!培养干部,扩大影响。”全校教职学员还宣读了誓词,给毛泽东主席发了致敬电。

南方大学从成立到1952年10月,结束,共办了三年时间。在此期间,叶剑英多次关心并直接主持研究学校的大政方针等一系列问题,为办好这所学校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从组织机构、师资、学制,课程设置和招生事宜等都亲自过问,特别是一开始就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共培养出正式毕业生1.823万名。还有1200多名教职工在这个革命大学里锻炼成长。这为数近2万名的革命干部和专业人才,在华南及其他一些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发挥了骨干作用。

叶剑英早在1949年4月就曾经说过:抛开文艺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单纯地搞经济建设、物质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他在领导广东省的全盘工作中,始终把文化事业看作是整个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遗余力地推进其发展。广州刚解放时,一批文化界人士从香港返回广州,叶剑英立即高兴地接见他们,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画家关山月等将在香港画成的一幅毛泽东巨幅画像赠送给人民政府。叶剑英代表省、市政府接受了这一礼物,并指示有关部门将这幅画像挂到了广州市爱群大厦上。1950年9月,华南首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叶剑英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提出,文艺工作者要用自己的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为创造新生活服务。文艺工作者队伍要加强团结,向着共同的革命目标,齐心协力地向前迈进。

三发展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争取革命斗争胜利的法宝之一。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共取得了政权,有的人对统一战线工作有所忽视。叶剑英却认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仍然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求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民主人士,知识分子,爱国华侨,他们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应当充分发挥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千古圣君:李世民

    千古圣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本书介绍了千古圣君——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 孙传芳传

    孙传芳传

    孙传芳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他的身前身后又留下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本书细致地描述了孙传芳波澜起伏的一生。在叙述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趣味性、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着力于吸引读者。文中既有正史的叙述,又有杂官稗史的考证,妙趣横生,其味无穷。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那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
  • 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李琬若: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市长

    李琬若: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市长

    李琬若将自己在美国四十多年生活和参政经历真实地告诉自己的同胞听,就是因为她同时爱着两个“祖国”,而她的两个“祖国”之间却对对方真实的东西了解得实在太少,太片面。
  • 鬼谷子全书(第九卷)

    鬼谷子全书(第九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
热门推荐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民族救亡卷(1937-1944)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民族救亡卷(1937-1944)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民族救亡卷(1937-1944)》本书分为“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洛川会议等部分。
  • 极限再生

    极限再生

    穿越不同绝境的幻想世界~经历人性阴暗面的残酷考验~精彩刺激的都市极限杀戮游戏~相爱相杀,跨越时间线的生死对决~一切~尽在极限再生!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四部丛刊书目

    四部丛刊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斗士星空

    斗士星空

    自死,伴随着身前世的项连一起重生,成为了星空斗士,别人星记都额头,我的星记在心脏……
  • 万武独神

    万武独神

    夫立于此,谁人可挡?万武称道,唯我独神!
  • 神仙的现代生活

    神仙的现代生活

    这是一个普通人重生成为神灵的故事。林飞前世庸碌平凡,今生却誓要把前世的遗憾,统统补回来!初恋、青梅竹马、一见钟情还有国民女神,全都不放过!香车宝马,还有豪宅别墅,我统统都要!拳打豪门二代,脚踢地下流氓,在红尘都市,我林飞才是真正的主宰!…………世人原本不信神,直到一个重生的少年将南天门带到了人间……
  • 现在,发现你的职场优势

    现在,发现你的职场优势

    工作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工作,就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生活。要在工作上取得好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优势成为自己强势的依靠。只有充分发挥优势,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卡尔文?库艺说:“人生真正的快乐不是无忧无虑,不是去享受,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缺少一份充满魅力的工作,你就无法领略到真正的快乐。”
  • 女人,夜,重庆

    女人,夜,重庆

    夜,已深。女人,正倒在我的怀中熟睡。重庆,则离我远去。夏日的夜风从车窗外吹来,抚摸着我们的身体,给人带来了无尽的舒适与清凉,也让我暂时忘掉了刚才那令人心有余悸的一幕。容易受伤的女人啊,天知道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受过伤的女人。不过我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正倒在我怀中的女人她就是。
  • 邪主异世:狂妃战神

    邪主异世:狂妃战神

    爱一个人,究竟可以爱到何种程度?为了他倾尽所能,最后换来的不过是一场精心预谋的背叛。她笑,意料之中,意料之外。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赌上那么一把的,但是她,身无所系,所以,不介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玄武大陆暗潮汹涌,四大世家明争暗斗好不快活。在这里,武技顶多是日后当佣兵的材料,真正让人为之折服的,是那瑰丽莫测的魔法。
  • THE FIGURE IN THE CARPET

    THE FIGURE IN THE CARP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