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7900000001

第1章 梅水之滨(1)

一童年在雁洋

1897年4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叶剑英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

梅县古称梅州、嘉应州,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邑。自明清以采,梅县由于华侨日益增多,文教事业日渐发达,因而被称为“人文秀区”、“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梅县县城东30公里处的雁洋堡下虎形村,因地势呈虎形而得名。它头饮梅江水:背负虎形山,气势雄伟,风光绮丽。据叶氏宗祠族谱记载,叶剑英的祖先是宋朝时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即所谓“客家人”。叶家祖辈移居此地后,开山筑室,创业传宗。

叶剑英的祖父名福智(1828—1893)。他青年时期,在下虎形村附近的横山镇以屠宰为业,借屋娶妻,生有5子。叶福智按照家谱,依次给5个孩子起名为铭祥、钦祥、鉴祥、锡祥、钻祥。

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1872—1921),与4位兄长同继父业,经营小本生意。后来兄长们相继出走南洋,唯独他留在家乡。

叶钻祥自幼跟随仲兄钦祥练习武艺,并考中过武秀才。尽管他练得一身武功,但无用武之地,只好继续留在横山做酿酒、磨豆腐一类的小本营生。每逢圩日就到松口镇去摆摊叫卖。此外,常常帮助穷苦人杀猪、打鱼,有时还兼做“水客”,往返于南洋和雁洋堡之间,热情地为华侨和侨眷捎物送钱,传递信息。他心地善良,耿直厚道,办事稳妥,颇为乡亲们所称道。

叶钻祥19岁那年,与一个名叫陈秀云的姑娘结为夫妇。陈秀云比叶钻祥小1岁,生在松口镇梅教乡田背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陈玉华,母亲范氏,秀云为长女。她自幼没有读过书,但聪明贤慧,勤劳能干,对客家妇女的“四头四尾”的妇工,即“家头教尾”(教育子女)、“田头地尾”(种田耕稼)、“针头线尾”(缝补衣裳)和“灶头锅尾”(家务劳动)样样在行。她敬重公婆,体贴丈夫,勤俭持家,睦族和邻。平时操持繁重的家务,还常帮人打点短工,补贴家用,是一位贤妻良母。父母勤劳、善良的品德,对少年时期的叶剑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叶剑英出生时,中国正处在灾难深重的年代。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大清帝国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忧国忧民,奔走呼号,力图唤醒全国人民奋起,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抗争。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促使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加速走向灭亡。

反动统治阶级越是接近末日,对人民群众的剥削和压迫愈加残酷。人民的生活也就愈加困苦不堪。据《嘉应州志》载,清朝末年,梅县一带已是“土瘠民贫”、“苛法密布,民不聊生”,叶剑英出生前后的家庭经济状况,同梅县大多数劳动人民家庭一样,十分贫苦。后来,叶剑英的4位伯父到南洋,积攒了些钱,寄回家来,由叶钻祥掌钱理事,合伙盖起一栋房子,为纪念父亲,命名“福智堂”。那年月,天灾人祸不断,苛捐杂税又多,叶钻祥的小本生意很难维持,家中常缺钱买米,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穷人偏多子。叶剑英的父母先后生下8个孩子,因为贫病交加,无力抚养,有4个孩子未及成年就夭折了。叶剑英还算幸运,勉强活了下来。父母按照家谱给他起名为叶宜伟。活下来的还有2个妹妹,才英和顺英,很小就当了童养媳。顺英后来又被转卖到江西,受尽折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兄妹才得以重逢。活下来的唯一的弟弟道英(宜导),也是历经艰难,在颠沛流离、饥寒困苦的环境里长大成人。

叶剑英7岁那年,父母送他到雁洋堡钟傲泉、古玉泉私塾读书,曾受教于雨苍公等。所学功课,无非是“诗云子曰”一套。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外来文化的侵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受到冲击,国人逐渐提倡新学。梅县开展新学运动比较早,1905年,雁洋堡就办起了初级小学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术、常识、唱游等等。学堂的先生都是思想新颖的青年知识分子。叶剑英随着新学潮流,也转到怀新学堂就读。

贫家出俊才。叶剑英读书很用功。在学堂上课时,他聚精会神地听讲,放学回来,一边参加家务劳动,一边坚持复习功课。书本成了他的新伙伴。每天晚饭后,他和弟妹们帮助妈妈收拾完碗筷,用抹布把小方桌擦得光光亮亮,就摊开书本,做起功课来。家里买不起油灯,他就在大人的帮助下,从山上砍来一种野生的细竹,经过加工,做成“竹精子”,点燃照明。“竹精子”燃烧时爆裂的火星,有时烧焦了他的头发,母亲见了十分心疼,而他自己却仍在埋头读书,毫不在乎。这段灯下苦读的岁月在叶剑英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0年5月,83岁高龄的叶剑英重访雁洋旧居时,看到儿时用的小方桌尚在,触景生情,赋诗一首:

八十三年一瞬驰,

木窗灯盏忆儿痴。

人生百岁半九十,

万丈霞光值暮时。

少年的叶剑英活泼好动,不但书读得好,而且喜欢体育活动,是个踢足球、踢毽子的能手。他热爱劳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小同学们结伴上山打柴。除了打柴之外,叶剑英还时常在横西村头那棵大榕树下,帮助父母喂猪,卖“仙人糇,”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在那棵大榕树下,叶剑英还常常听来往的大人们谈今论古。他在这里听过“三国”、“西游记”、“封神榜”、“岳母刺字”、“八仙过海”等故事,也听过“长毛造反”的民间传说和孙中山革命的消息。叶剑英和小朋友们慢慢知道了“红顶子”、“洋鬼子”不是好东西,便把“捉人子”、“打野仗”的游戏改叫“打洋鬼子”。叶剑英通常是这种游戏的小首领。

大榕树下,可以说是少年叶剑英的另一个“大课堂”。

二丙村三堡学堂

1908年,11岁的叶剑英,已长成一个英俊少年。这时,家境也稍为好转,父母决定送他到离雁洋10多里路的丙村三堡学堂住校读书。

三堡学堂,是由金盘堡、锦州堡、雁洋堡联合创办的一所公立高等小学。这所学堂的校长和教员大都是不满清朝封建统治、主张“教育救国”的爱国青年。当时学堂是四年制,设置甲、乙、丙、丁4个班次,叶剑英在甲班。据他当年的同学温日新、温瑶生、廖光史回忆,叶剑英那时的学习成绩是几个班里最拔尖的,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他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各门课程外,还多方借阅许多课外书籍,尤其爱好写诗作文。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拿去“贴堂”展览。

学校聘请的一位名叫李煮梦的老师,诗文极好,才华出众,是柳亚子创立的“南社”的诗友。李老师很欣赏叶剑英的诗文,经常亲加指点,使其习作大有长进。叶剑英直到晚年还怀念这位启蒙老师,还能背诵李诗“调高泣风雨,笔健走雷霆”,“剑气纵横盘北斗,箫声凄咽拂南天”等佳句。1977年夏天,一次偶然机会,叶剑英得到一部“南社”集刊,诵读之余,回忆起当年向李老师请教《诗经》的情景,在书的封面上意味深长地写下这样两句诗;“说部我输李煮梦,小戎离黍出诙谐。”

叶剑英自幼喜欢爬山和游泳,到了三堡学堂学习国文、英文、地理、体操等课程后,对山山水水更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到节假日,他常常约三、五个要好的同学去游玩。附近的名胜“三坎石”、“仙水塘”、“北帝宫”、“梅子坑”,还有阴那山的“灵光寺”,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他随身带着小本子,每到一处,凡是刻有楹联的地方,他都要停下脚步,留意观看,一边吟诵,一边抄写。就这样,一句句妙语佳联深深地印进了他的脑海,对他不断提高诗文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当时,长夜如磐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震颤。自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以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相继组织武装起义,向封建帝制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在这种革命形势下,参加同盟会的梅县籍留日学生也创办了《梅州杂志》,宣传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同时把大批革命宣传品寄回梅县。同盟会的《民报》,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还有邹容的《革命军》等等,成了三堡学堂进步师生争相传阅的读物。叶剑英读到这些革命书籍,常常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三堡学堂的进步老师,也不断向学生们灌输新的思想。校长谢鲁倩是一位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邦加岛的华侨富商之子,他受到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回国参加同盟会,创办新学,利用各种场合,向学生宣讲孙中山的学说。还有一位老师林修明,也是同盟会会员,毕业于日本的体育学校,先后在松口体育学堂和三堡学堂任教。他上体育课有个规矩,无论春夏秋冬,每次排队,都要使队伍面向太阳。夏天学生们怕晒,请求背阴站队,他不答应,并且说:“你们长大后,应当准备投笔从戎,而一个真正的军人是不怕太阳曝晒的,怕晒就没有资格当军人!”他常常把体育课当成政治课,借题发挥,向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上官逼民反的故事,从太平天国讲到义和团,从义和团讲到孙中山。

叶剑英从这两位师长处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孙中山这位革命先驱的高大形象,在他心灵上逐渐打下了清晰的烙印。

三剪辫子,打“潮勇”

有一次,林修明突然取下帽子,摘掉了头上的发辫,学生们的几十双眼睛一下子都瞪大了。原来,林老师旱已剪掉辫子,戴的是一盘假发。林修明慷慨激昂,向学生讲述清朝规定男人蓄发,留辫子,要革命首先要剪掉头上的辫子,表示反抗清朝封建制度的道理。叶剑英和同学们听了,十分佩服林老师的学识和勇气。他和其他几个胆大的同学,也学着林老师的样子,剪掉头上的辫子。这件事很快轰动了学堂和村镇。顽固保守的乡绅骂他们“无法无天”,要校方严加惩处。叶剑英等几位同学由于得到校长谢鲁倩和进步教师的支持,胆量更大了。在他们的影响下,三堡学堂又有些学生跟着造了自己头上辫子的“反”。那些顽固保守的人见此情景,连声哀叹,徒唤奈何。

剪辫子的风潮过去不久,学堂里又发生了另一件引起丙村轰动的事。

丙村是梅江边一个较大的镇子,也是一个比较热闹的码头。东来西往的船只常常在这里停靠。当时,潮州的知府时常派官船到松口、丙村、梅县县城运送货物,押解案犯,办理公务。一些潮州府的清兵,头戴红缨帽,身穿青马褂,胸前绣着一个“勇”字,人们称之为“潮勇”。他们每次坐船来到丙村,总是为非作歹,勒索财物,闹得鸡犬不宁。百姓不堪其苦,骂他们是“红头苍蝇”,告到官府,官府不但不管,反诬之为刁民告恶状。“潮勇”得到官府庇护,气焰更加嚣张。

“潮勇”明抢强夺的事,也惊扰了三堡学堂的校长和教师们。那时,学堂的经费来源,很大一部分靠镇上肉铺上缴的“牲口捐”。每逢肉铺被抢,官府不管,总有肉铺老板跑到学校告状,要求减免捐税。学堂师生们对“潮勇”的恶劣行径感到十分气愤。

同类推荐
  •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本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
  • 收将凤纸写相思:李商隐

    收将凤纸写相思:李商隐

    朱丹红编著的《李商隐(收将凤纸写相思)(精)》 讲述了:李商隐,是晚唐*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由于一 直处于“牛李党争”之中,所以一生郁郁不得志。但 他的诗歌是唐诗里的一朵奇葩,其构思新奇,风格婉 约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优美动人,成为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咀嚼回味揣测的 名篇,连带着他的人生在后人眼中也显得神秘。《李 商隐(收将凤纸写相思)(精)》即是以小说体的形式, 来写李商隐郁郁悲苦的一生。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本书作者是公认研究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权威。他前后历时四十年,数度修订,撰成本书。他以第一手原始材料为依据,以近身的观察分析为凭借,将毛泽东早年的才具、胆略与豪情,以及其困学勉思,参与、领导学生和工农运动的历程,予以历历重现。2012年适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19周年,也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李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书写的传记将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热门推荐
  • 林双的致富日常

    林双的致富日常

    吃饭、睡觉、打秦豆!这就是小林双的生活日常吃饭、睡觉、抄秦豆作业!这是学生时期林双的日常吃饭、吃饭、睡秦豆!这是林双结婚后的日常。秦窦表示,从小就认识这么个女魔头,真是三生不幸……才换来今生的幸福!喂!明明说是致富日常的。怎么到你这儿成了洒狗粮日常?秦林夫妇表示,只要有我亲爱滴在,什么样的困难不能打倒?什么样的银子不能搂回家?
  • 寄董武

    寄董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包括陶渊明家书、鲍照家书、骆宾王家书、李白家书、元稹家书、范伸淹家书、欧阳修家书、王安石家书、黄庭坚家书、文天祥家书、彭端淑家书等。讲述了名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家庭故事。
  • 名牌毒妻

    名牌毒妻

    她,背负仇恨,选择复仇之路,却躲避不了爱的诱惑!当真爱与仇恨冲撞!第一次,她放弃挚爱。而当年的楞头小子早已成为黑道霸主,真心付出,对她恋爱成痴!这一次,她想携手与共!
  • 紫狱修罗一

    紫狱修罗一

    地球是一名冷酷杀手,在早上刚和朋友摇手而别,突然一道庞大的紫色雷柱射中了他,抱怨一句就穿越了,看看穿越到异界的主角如何屠戮天下,如何的兄弟情谊,如何的惊险迷情,别的话不多说,当然男主角不会成光棍啦,只会有几个预选女主角,最好一个,这是我第一次写作。
  • 菩萨戒义疏

    菩萨戒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冲九重霄

    剑冲九重霄

    本以为重生到太子身上这辈子会衣食无忧,没想到这个太子居然是个没用的废材。本想隐姓埋名地渡过一生,可却偏偏有人不想放过自己。
  • 重生之流行音乐之王

    重生之流行音乐之王

    孙洋重生到一个平行的世界中,这里没有流行音乐之王MJ,没有歌神张学友,没有永远的摇滚Beyond,没有四大天王。那么,成为世界流行音乐之王的任务就交给孙洋吧!我声音不好?不要紧,我有‘歌王系统’。我不会作曲作词?不要紧,MJ,张学友,Beyond的歌曲就是我的歌曲!当红歌后:孙洋,帮我做一首歌吧。孙洋:有什么好处?当红歌后:你,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嘛,讨厌!一线男歌手:孙洋大大,帮我写一首歌吧,求求你了。孙洋:那边凉快那边呆去。岛国歌迷:孙洋,去我们国家开演唱会吧,我们爱死你了。孙洋:我一生也不会去你们国家开演唱会!唱作歌手、唱跳舞王、唱片专辑制作人、电影演员、编剧、MV导演、监制、传记作家、画家、诗人、舞蹈家、表演家、收藏家、歌唱家、慈善家、音乐家、艺术家、企业家、发明家都有孙洋的影子!
  • 远行让我销魂

    远行让我销魂

    一个伟大的母亲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旅行家、探险家。就这样他没有随从,没有护卫,带着干粮,独自前往名山大川。风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饿,数次断粮,几乎饿死,一年只回一次家,只为攀登。
  • 问鼎仙武

    问鼎仙武

    自盘古开天辟地,大禹治水分九州.上古大神在九州留下了八座仙武楼,用来镇压世界的九种本源之力。现代D丝,重生九州。“你个甩货。老子忽悠人的时候你还在你爹妈肚子里呢。”“什么?和我比武?有种你不用双手,不用双脚,看我不废了你。”“你是哥哥还是美眉啊?”看D丝如何逆袭,征战九州,在九州青史留名!————————跪求收藏,新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