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600000020

第20章 中篇 孝悌之道,人人亲其亲 (1)

第六章 孝悌之道,人人亲其亲 (1)

无声之乐,无体之礼

“孝悌之根本还是这一个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深处之优美文雅。”

梁漱溟先生说,“(孝悌)本来也与礼乐一样……礼乐的根本地方是无声之乐,无体之礼,即生命中之优美文雅。孝悌之根本还是这一个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深处之优美文雅”。礼乐原本就是以人之心为源头的,孝悌亦然。

孔子说:“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

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无论是乐,还是礼,都是来教化百姓的,只是方式有所不同。音乐当然要用声音来表示,礼仪自然要触及身体,他人有难时应有服丧之举才是常理,但是孔子却说“三无”。子夏也和我们一样疑惑,于是又做了进一步的询问。孔子的回答其实是超越了具体的礼乐仪式,将问题引到了关于“礼乐之原”的思考,那就是这三者殊途同归,最后走向的都是心灵的触动。

孔子以《诗经》中的三句话对它们作了解答。

其一、“夙夜其命宥密”,出自《颂 周颂》。《礼记正义》说:“夙,早也;夜,暮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静也。言文、武早暮始信顺天命,行宽弘仁静之化。” 郑玄认为是“言君夙夜谋为政教以安民,则民乐之”。“密”字有静的意思,在加上清晨和黄昏的背景,自然就能引起无声的联想。如果百姓心中能想到国君在昼夜操劳,自然就心生敬意,不逾规矩。其二、“威仪逮逮,不可选也”,出《邶风·柏舟》,选即遣,原诗说威仪并非通过升降揖让之礼等外在的东西来体现,所以说是“无体之礼”。“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出《邶风·谷风》,“言凡人之家有死丧,邻里匍匐往救助之”,非必服也。所以用来说明“无服之丧”。

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知道这三者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礼是从心里出来的,心到情到是最重要的。没有人对百姓说君主很操劳,但心中有数;没有人让你作揖鞠躬,但你自然会去做;邻家有难,虽然未必为之服丧,但就算是爬着也要去救。教化非生硬地指点他人,而是以化为教,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和熏陶。

梁漱溟先生说:在中国要紧的是家庭生活,而家庭是由天伦骨肉关系来的,在家庭骨肉之间特别重情感,而人在感情盛的时候,常常是只看见对方而忘记了自己,所以他能够尊重对方,以对方为重,处处是一种让的精神。因此在所有的礼之中,必须牢记孝悌在其中是最为重要的,梁漱溟先生也因此用“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来突出强调。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多以孝治天下。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从名称即可看出,不守孝是何等不近人情。

三国时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于是上了著名的《陈情表》,以孝为由,不得不让朝廷做出了妥协:“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如此这般情挚意切,足以堵住说他“不思新恩”的悠悠众口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应该是人生最为痛彻的遗憾。只是很多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北魏时,房景伯担任清河郡太守。一天,有个老妇人到官府控告儿子不孝,回家后,房景伯跟母亲崔氏谈起这事,并说准备对那个不孝子治罪。崔氏是一个知书达理、颇有头脑的人,她得知情况后,说道:“普通人家子弟没有受过教育,不知孝道,不必过分责怪他们。这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好了。”

第二天,崔氏派人将老妇人和儿子接到家里,崔氏对不孝子一句责备的话也没说。崔氏每天同老妇人同床睡眠,一同进餐,让不孝子站在堂下,观看房景伯是怎样侍候两位老人的。不到十天,不孝子羞愧难当,承认自己错了,请求与母亲一起回家。崔氏背后对房景伯说:“这人虽然表面上感到羞愧,内心并没有真正悔改。姑且再让他住些日子。”又过了二十几天,不孝子为房景伯的孝顺深深打动,真正有了悔改的诚意,不断向崔氏磕头,答应一定痛改前非,老妇人也替儿子说情,这时崔氏才同意他们母子回家。后来这个不孝子果然成了乡里远近闻名的孝子。

崔氏很聪明,她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仁在,其中之一就是孝心。她无所为而为,以身教代替言传,让他心中蛰伏之仁能在外面的触动之得以彰显。

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真正在宇宙之间往来流淌拨动人心的东西并非眼能见,耳能听,而是梁漱溟所谓的意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言传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弦外听儒音

人间五不孝:孟子说,世间不孝有五。四体不勤,不养活父母,一不孝也;耽于下棋喝酒,不养活父母,二不孝也;贪婪财货,溺爱妻子,不养活父母,三不孝也;纵情于声色,使父母蒙羞,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使父母的安全处于危险之中,五不孝也。

伦理本位,孝悌为先

“我们不愿作好的生活则已,若要作好的生活,则当然从根本的地方作起,从眼前开端。故人的生活,即应从孝悌开端。”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喜欢将“家”和“国”并提。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既没有团体,又没有个人,所有的是什么呢?仅有的就是家庭”。在梁先生看来,中国人缺乏集体生活而重家庭生活,依靠伦理组织社会,消除了个人与团体的对立,因此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就是从自己出发、“推己及人”,从自己推广到他人的一层层关系。第一层是自己,然后是父母子女,然后是兄弟姐妹,然后是宗族邻里,最远才是国家天下,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礼记》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这个次序。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事父与事君就是家与国的关系。在反省中国历史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于说中国是一个人治而非法治的社会,而这一人治正是通过伦理进行的,而伦理即是人情。梁漱溟先生说:伦理的意思就是指一个情谊义务的关系,就是要彼此互相尊重,相互照顾,相互负有义务。

这种伦理道德在行为规范上的表现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也就是“礼”。按梁漱溟的儒学理论,我们有好的心理,自然发出来好的生活。许多好的生活,亦即许多好的事情,我们最眼前的人,就是父母兄弟的事情。如果对最眼前的人,最当下的事情,不曾弄好,其他的事情也自难说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梁漱溟先生明确提到:“我们不愿作好的生活则已,若要作好的生活,则当然从根本的地方作起,从眼前开端。故人的生活,即应从孝悌开端。”

孟子有言曰:“于此有人焉,入别孝,出则悌。”也就是说“入则事亲孝,出则敬长悌。”

悌是顺的意思。就是说只有懂得并且做到了孝顺,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朱子的“弟子规”成为后世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它的首段如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将孝悌放在首位,践行好了孝悌之后,再讲究“信”,“爱”、“仁”,有了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学文”。

梁漱溟先生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种生活,真是很柔和很好的心理,仿佛是先把自己化成一团和气,然后把家庭化成一团和气,以至把社会、国家、世界化成一团和气”。“人伦之间,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者,其实都是一个心,都是那个Tenderness柔嫩和乐的心。温厚之人会有和气温婉的气质,并有愉悦的神情荡漾开来。(有和气者,必有婉容,有婉容者必有愉色。)”以仁待人之人,如春风施雨,先融合至亲之人,也就是行孝悌,然后再一层层地推开去。

伦理从孝悌这一点化出,织结成网,横向纳整个社会于内,纵观则贯穿人的一声。不管一个人能够走得多远,他所见的功业依然可以根据这条线索走回来。

同时,孔子还从逆流而上,从天下回溯到了孝悌这一最初的萌芽。他曾说:“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孔子认为武王、周公能够继承先人之志,继续他们未完成的事业,这正是孝的最高境界,治国平天下乃是修身齐家的发展和升华而不是否定。

孔子在与曾子讨论孝悌的时候更是明确地把孝悌当做了伦理的本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道是人所有品德的根本,教育是由孝所产生的。一个人的身体,包括头发肌肤都是父母所给的,要十分珍惜,不能随意毁坏伤害,这是孝的最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做出成就,扬名于后世,光耀门楣,这是孝的最高境界。履行孝道开始于对父母的孝敬,然后为君王和国家做事情,最后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干出一番事业,所以称武王、周公的伟业为大孝。

古人留给我们一幅绝妙的对联:口十心思,思父思母思社稷;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恩君。人之情正是沿着这一顺序蔓延的,心中所思,必先父母而后天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无最初的那一点光亮,又哪有后来熊熊腾起染红天际的燎原之势呢?虽然伦理脉络广布,粗细各异,但始终以孝悌为本。

弦外听儒音

戏彩娱亲:老莱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同类推荐
  • 往事百语(一)

    往事百语(一)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热门推荐
  • 落魄少爷

    落魄少爷

    亲生父亲打下的万里江山,儿子立誓推倒。无关对错,无关正邪。以天下为棋盘,以万物做棋子,来一场博弈,但谁又是真正的棋手?“你欠我的。”“我知道!”
  • 兰陵王妃

    兰陵王妃

    为了再被人问起,我事先说几点哈,第一,这篇文是按电视剧的人物写的,内容是原创。第二,这个剧情可能有些略,请支持兰和舞的童鞋们忍下哈~~~毕竟先苦后甜嘛~~~
  • 魔王在学院

    魔王在学院

    “吾乃第五魔王——路易斯,毕生致力于人类的计划生育!”..
  • 全职超能高手

    全职超能高手

    按照我的意愿,组建属于我的校园,制定我的规则,引领一切的最前沿,我的校园规则必将引领世界!
  • 邪神剑魂

    邪神剑魂

    混沌之初曾有四神一为邪神一为魔神一为圣神一为天神后于混沌之海四神大战之中三神陨落天神陨落其能化为宇宙之初天地秩序圣神陨落其能化作世间生灵魔神陨落飘散于世间无化作三种圣属性,八大神属性,九大属性邪神只存一丝残魂于世
  • 雨后微笑

    雨后微笑

    雨后微笑就是在绝望中重生,便是晴天和彩虹。洛雨微的家庭从小就不圆满。她母亲在生洛雨微时难产去世了,父亲在她3岁时走了,只留下洛雨微和奶奶。洛雨微过着平凡艰苦的生活……因为洛雨微成绩优异高中时被一所贵族学校录取。17岁那年,许多巧合改变了她的未来,高文轩、方世凯、安逸杰都喜欢这个单纯的女孩,引来了校花安梦菲的嫉妒。当初爱得执着无悔谁在遗忘谁在崩溃……
  • 媚色江山

    媚色江山

    云国丞相千金凌雪依,在天下第一书院邂逅了凤歧国的清冷公子风悠扬。正当两人感情瓜熟蒂落之际,凌家突生变故,凌雪依被迫回家守孝。临行前,凌雪依和风悠扬两人,定下三年之期。三年之期,风悠扬应约前来。幸福满怀的凌雪依,却不想自己等来的,竟是一场抢夺江山的巨大阴谋。“既然你接近我为的是江山,那我就用江山来报复你”,于是小小女子凌雪依用智慧玩转江山,用美貌迷惑江山,让全天下都甘愿臣服在她的脚下。主人公片段:“为什么要背叛我?”男子怒视着被自己禁锢在怀中的美貌女子。“背叛,这是你应得的!”女子面露嘲讽。“你会后悔的,因为我会成为整个天下的主人,而你也会是我的。”男子一把推开了怀里的女子,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卧室。“天下之主?我会让你一无所有!”女子狠戾的看着男子的背影。喜欢这部小说,或对晴盈有什么建议的朋友,可以到晴盈的新浪微博留言。http://weibo.com/u/1796430861
  • 游戏异界之无敌升级

    游戏异界之无敌升级

    踏入异界的少年,随身带着有些升级装备,从此拉风打怪,装逼杀人,各种好事纷至沓来,激情热血的游戏生活。圣战辉煌,诸多英雄掀起血雨腥风。战斗吧,为信念,为命运,为爱人!
  • 十年之约我们不散

    十年之约我们不散

    在一年夏天三位女孩来到重庆遇见了tfboys展开了一场甜蜜爱恋一见钟情是吗?还是我们原来就相识“王俊凯,你别这样好么?我心疼。“王源,我一定会守护好你的微笑的。“易烊千玺,你等我,十年,就十年,十年后我必赴十年之约。
  • 天地至圣

    天地至圣

    武道之极,可入深渊,踏九霄,与天争锋。登临至圣,方纳五行,混阴阳,执掌乾坤。风云尽在心中藏,天地为尊我自狂,人间处处波澜起,武行圣道至极强。原本家族中被视为废材的少年,却是身怀传说的逆天五行体质。七年未进,一朝激发,便在这以武为尊的世界中,一路披荆斩棘,逆转命运,踏遍十天九地,成就至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