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2000000023

第23章 胜利(4)

伏尔泰的朋友兼敌人腓特烈大帝同意这些意见。1764年腓特烈问利涅王子道:他们为何摧毁雅典与罗马仁慈的贮藏所。那些人文主义.也许是人道的卓越教授--耶稣会士?教育将遭受……但是与我如弟兄的国王们、多数的天主教徒、多数的基督教徒、或最虔诚且最听命于教皇的人,都把耶稣会士推倒在地上。而我,一个最异端的人,却尽量收容耶稣会士:我保护这一种族。达朗贝尔警告腓特烈大帝说,他对这种友善感到懊恼,并提醒腓特烈,耶稣会反对过他的征占西里西亚,腓特烈大帝责骂这位哲学家说:你无须担心我的安危;我一点也不怕耶稣会士。他们能够教导国家的青年,而且教得比别人好。战时他们站在另外一边,那是真的。但是身为一个哲学家的你,实不该责备一个以仁慈和人道对待全人类的人,不管他属于什么团体、什么宗教。试试使自己多像个哲学家,而少像个玄学家吧!1773年,教皇克雷芒十四世解散整个耶稣会时,腓特烈大帝便拒绝教皇的训谕刊布在他的领土里。耶稣会的财产和功能,因而得以在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维持下来。

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女皇)对于居住在1772年并吞的一部分波兰土地上的耶稣会士,并未加以干扰。对于后来迁居俄国的耶稣会士,她也加以保拶。耶稣会士在那里辛勤工作,直到他们的复兴(1814年)。

四、教育与进步

耶稣会既已消失,现在谁来教育法国青年?时值混乱,但也敞开教育革新的大门。

因告发耶稣会而得意的路易斯,抓住这个良机,以一册《国民教育论文》(1763年),呈献给法国。该书受到哲学家的表扬。他建议,法国学校不应由一个宗教团体手中落入另一宗教团体的掌握--例如落入基督教兄弟会或祷告会的控制。他绝不是无神论者;他至少赞美教会对道德的支持。他希望道德观念深植人心,受到尊崇。但是他不愿看到僧侣操纵教育。他承认许多传教士都是出色的老师,其耐心和虔诚无可匹敌,但他指出,教士的控制学校,迟早会禁闭心灵,令人无法产生新观念,并使学生忠于外国的权力当局。教导道德规范,应摆脱宗教色彩;"道德法的重要性.远胜于神和人为的一切法律.又即使这些法律未曾公布,道德典范仍旧存在。"路易斯也希望以国家主义者的理想,去从事教育;国家主义便是新宗教。"为国家着想。我主张国家当局自办教育。"师资须由俗人担任,如为教士,则须住在俗界,而非属于某一教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教人怎样生活,而不是教他如何升天堂,不在教他盲目服从,而是要他努力于专业、行政及工业艺术。教学用法文,而不用拉丁文;拉丁文课应减少,英文、德文课加多。课程须包括很多科学,科学从最低年级教起;就是5-10岁的孩子也能吸收地理、物理及自然史的知识。学校应增添历史科目:然而"写史家与史书读者均感不足的,厥为哲学思想":路易斯在此把胜利归于伏尔泰。较高的年级应学习艺术与鉴赏力。应多做准备,让妇女受教育,但没教育穷人的必要。农夫的儿子。在田里学到的东西.胜过他在学校得到的。更多的教育,仅足以使他不满意于他本身所属的阶级而已。

爱尔维修、杜尔哥和孔多塞都为这最后的意见而震惊,但是伏尔泰则持赞成的立场。他在致路易斯的信中说:"谢谢你禁止劳动阶级受教育。我耕种土地,需要的是动手操作的工人,而不是削发受戒的僧侣。把特别无知的弟兄送到我这里,让他们驾我的大马车。"在致主张教育普及的达米拉维尔信中说:"我怀疑那些只能靠臂力过活的人,是否有多余的时间受教育,在他们变成哲学家之前,将死于饥寒。……我们必须教导的不是劳力的工人,而是都市的中产阶级。"在其他论著中,他迁就初等教育应普及大众的建议,但是他期望中等教育要有充分的限制,以便让为数众多的劳动阶级,担当社会的劳力工作。伏尔泰认为教育的第一项工作。在于结束教会的灌输信仰。他认为后者乃是大众迷信和宗教狂热的起因。

由于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要求,狄德罗于1773年草拟《俄国政府大学计划》,他和路易斯一样,公开指责传统课程,这和我们今日所听到的说法相同:大学的文理学院依然教授……两种死文字,这两种死文字只对少数公民有用,而且学了六七年都学不透彻。在修辞学的名义之下,说话的艺术教授在先,思想的艺术施教于后:在逻辑的名义之下,满脑子填满了亚里士多德学派的狡辩;……在形而上学的名义下,无关重要而使人困惑的问题拿出来讨论。铺下怀疑论及偏见的基础。在物理学的名义下。无休止地争论世界上的物质和系统,对于自然的历史(地质学、生物学)却只字未提,对于化学、个体的运动和重心。也毫不论及;实验课极少,解剖标本几乎没有,地理学也未被列入课程中。狄德罗呼吁教育由国家管理,聘请世俗教师,教授更多的科学知识;教育应该切合实际,产生优秀的农艺学家、技术人员、科学家及行政管理人员。拉丁文应于17岁以后才学习;如果学生将来用不到拉丁文,则不必学;但是"一个文人若没有希腊和拉丁文的知识。则不足以为文人"。由于天才在任何阶层都可能出现,所以学校应为所有人而开放,不收费用;穷家子弟应得到免费的书籍和食物。

法国政府在如此驱策之下,努力防止因放逐耶稣会士可能引起的教育中断。耶稣会遭没收的财产,大量用来重建法国500个学院。这些学院为巴黎大学的一部分;路易大帝学院改为师范学校,用以训练师资;薪水合理,教师免于市税,退休后有养老金。圣本笃教团的僧侣、祈祷会会士、基督兄弟会会员可担任教师,但是哲学家极力表示反对,获得一些效果。天主教教义仍列为课程的一部分,然而科学与现代哲学取代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一些俗界教师开始灌输哲学家的思想。学院里建立实验室,并拥有实验物理学的教授。技艺及军事学校见于巴黎及各省。有人警告说新建的课程将改善智力,而非品格,将削弱道德及纪律,并导致革命。

然而,哲学家们把未来的希望,寄托于教育的改革。大体说来,他们相信人性本善,一些虚伪而邪恶的教会方术及政治活动令人败坏;他应该做的是使自己不使用诡计,归于"自然"--自然一词并无令人满意的定义。正如我们将明白的,这便是卢梭学说的精华。我们曾经指出爱尔维修坚信"教育能改变一切"甚至于持怀疑论的伏尔泰,有时也认为"我们为猿猴的一类,能经由教育做出合理或不合理的行动"。相信扩展及改良教育能促进无限的进步,成为新宗教一贯的教条。天堂与理想国是两个相对的水桶,在命运的水井中七上八下;一个水桶沉下去,另一个上来;它们轮流成为人们希望的对象。当两个水桶空空地升上来时,恐怕文明就会失去重心,趋于凋谢。

杜尔哥于1750年12月11日,在巴黎沙本神学院讲演他的新信仰,题目是"人类心灵不断的进步":人类,从其最早的起源看来,在哲学家眼中为一个巨大的整体,就像每个人一样,有其幼年期及成长期……举止逐渐温和;心智愈有教养;至今仍各自分离的国家间,关系较为接近了;贸易及政治关系使地球上各角落息息相关;而人类的整体,经由治乱的变迁,透过苦乐的交替,仍继续其前进的旅程,虽然脚步缓慢,但一步步迈向更接近完美的境界。伏尔泰表示迟疑的同意:我们可以相信理性及工业总会一再进步;有用的艺术将获改善:使人们感到痛苦的邪恶、偏见--这些并非吾人最小的祸患--将逐渐从统治者之间消失;而流传广远的哲学.将给多灾多难的世人以精神安慰。1774年这位行将就木的哲学家,对于杜尔哥的得势表示欢迎,因为伏氏对大众毫无信心,他所殷殷期待的是国王的开明。我们不能教育下等社会的人,也就是他所说的普通人类社会;在他们知道用脑筋思考之前.已因一天的辛苦工作而累倒了;但是我们可以教育少数人,他们位居高贵,我们也可以教导王君。这个"开明君主"为人类进步的领袖之梦想,正是大部分哲学家期望人类进步之憧憬所寄。他们屡次预感到革命可能发生。但是他们害怕革命,而非希望它发生;他们相信理性将战胜统治阶级,牧师和统治者将听命于哲学,同时,他们将使可以防止革命并让人类走上康庄大道的改革获得实现。因此他们赞扬腓特烈二世的改革:他们谅解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罪恶;而且要是他们健在,他们将为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感到快乐。我们对于政府的信仰除了只是那种复活的希望以外,还有什么呢?

五、新道德

一项棘手的问题存在着:如果没有宗教以超自然的希望及惧怕维持社会秩序,则国家能否存在呢?如果大众不相信渊源于神的道德规范,不信仰无所不知、奖善惩恶的上帝,则大众的道德能不能维系呢?哲学家们(除了伏尔泰以外)声称此种动机不是道德所需要的;他们承认,对于有修养的少数人说来,这可能是真的,但是对于其他人也一样吗?而且有修养的少数人,其道德是否源于其所丧失的信仰,是否由于他们以前曾接受的宗教教养而来呢?

哲学家们为自然道德的效能而打赌。伏尔泰对自然道德表示怀疑,但是狄德罗、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马伯利及杜尔哥及其他人都主张可以脱离神学而独立的道德,因此虽历经信仰的盛衰,仍足以坚强存在。贝尔主张无神论者可能与信教者一样有品德:但是他认为道德就是和理性协调的习惯,他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但是理性为何物,他并未解释。社会或个人之间,谁应该是理性的裁判者呢?如果"社会"或个人不协调.除了权力之外,谁能判决是非曲直呢?社会秩序只是执行法律和规避法律刑罚者之间的竞争吗?道德仅仅用来计算侦知犯案的可能性吗?图桑在《道德》一书中(1748年)阐释自然道德;他也解释品德就是"忠于实践由理性所加诸的责任";但是多少人是理性的呢?或者说如果他们能够理性,他们理性了吗?而且决定行动的人格,是否比理性形成得早呢?理性不是具有最强烈欲望的发泄对象吗?这些都是自然道德之前的一些问题。

大部分哲学家同意,自爱的普遍性,为所有意识行动的基本渊源,但是他们相信教育、法律及理性足以使自爱转变为互相合作及社会秩序。达朗贝尔相信自然道德寓于:一个简单而明确的事实--人们的互相需要,以及该需要所加诸的互惠责任。由于这道理大部分被接受。因此所有的道德法有秩序而不可避免地与它产生关联。所有与道德有关的问题,其解决与否,全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的感情有时候阻遏问题的解决,但是从不能破坏问题的解决。而每一则特殊问题的解决……导致基本的原则,那当然就是我们自己的自利。后者则为所有道德责任的根本原则。某些哲学家认为这就是假定在一般人之中,理性普遍占优势--那就是说,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受到充分的启迪,足以用正确的眼光,看到自我选择的结果,而使个人的自私自利和团体的好处调和,不生冲突。伏尔泰对这种自私主义者的理性,不表赞同。对他来说,推理似乎是一种很不平常的行动。他宁愿把他的道德建立在与利己主义无关的利他主义之上。他说这种利他主义源于上帝灌输于吾人的公平意识。他的哲学家朋友责难他在这个论题上,无异向宗教投降。

假定利己普遍性的哲学家们,大体上认为快乐至善,所有的快乐都可以享受,只要它们无损于团体或他个人自己。借用教会的方法,格里姆、霍尔巴赫、马伯利及圣朗贝蒂相继撰写问答教授法,以解释新道德。圣朗贝蒂以《一般问答教授法》为题,向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发表演讲:问:人是什么?

答:具备感觉及理解力的生物。

问:如果这样,他应该做什么?

答: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问:这不是利已吗?

答:这是必然的结果。

问:利己欲同样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吗?

答:是的。因为每一个人均以自卫及获得快乐为目的。

问:你认为快乐是什么?

答:一种享乐多于受苦的持续状态。

问:要获得这种状态.我们必须做什么?

答:培养我们的理性,并且依此行动。

问:理性是什么?

答:认识有助于我们幸福的真理。

问:利己不是常常引导我们发现那些真理.并依据那些真理而行动吗?

答:不,因为每一个人都不知道如何实行利己。

问:你是什么意思?

答:我的意思是,有的人利己正确,有的人错误。

同类推荐
  • 卖苹果的乔布斯

    卖苹果的乔布斯

    在iPhone 4S发布的前夕,乔布斯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今后苹果产品的发布会上,我们再也无法看到乔布斯的身影了。2012年7月26日,已经去世的乔布斯被《时代》杂志评为历史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0人之一,这个称谓可谓是实至名归。对于乔布斯的离世,整个世界都感到痛心……这本《卖苹果的乔布斯》是“小蓝狮子财富名人”其中一册,讲述了乔布斯的故事。
  •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式的名字是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然而,他却为许多中国人所不识。彭桓武,这位不著名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作家王霞的笔下,彭桓武是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还是个怪人。蕙心兰质、自然天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潇洒风流的个性无一不印证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彭桓武,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经历了怎样传奇而辉煌的人生?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嫁给比尔·盖茨

    嫁给比尔·盖茨

    美琳达嫁给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比尔·盖茨,她是如何获得幸福的呢?她怎样处理事业与家庭、财富与爱情的关系呢?
  •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上清道尊

    上清道尊

    昂首千丘远,啸傲风间;堪寻敌手共论剑,高处不胜寒。上古时期,封神大战中,号称万仙来朝的截教惨败身退。在后世之中,一个落魄的少年,机缘巧合之下得到截教的秘法。仙道茫茫?大道难测!少年凭借截教秘法一步步的走向世界巅峰,凡界、中洲、洪荒、太古鸿蒙,万物苍生都将臣服在少年手中三尺青锋之下!亲们!求个收藏!劣者感激不尽!
  • 涅槃论

    涅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

    讲的是试验的由来、从地球到月球之旅的准备工作,以及大炮的发射;《环游月球》讲的是“炮弹车厢”发射之后在太空的种种历险。小说的语言生动幽默,情节奇幻惊险,充满了作者儒尔·凡尔纳的科学设想,而这些设想在以后几乎又一一得到验证和实现。凡尔纳在书中所塑造的人物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性格、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和尊敬;作者也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用智慧和勇敢创立了科学幻想和幻想科学的小说世界,激发着人类探险的热情。
  • 小小炼丹师

    小小炼丹师

    神秘无比的失落之城诅咒之城吗?当有一天罗离误入这个诡异无比的洛阳城且看他是如何逃离。
  • 丰情惠韵

    丰情惠韵

    《丰情惠韵》直接以上虞人、上虞发生的事作为小说素材。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除了古城丰惠,还有丁宅、岭南、百官、盖北、章镇等上虞各乡镇(街道)。小说还详细展现了上虞的风土人情、历史演变、自然风光等,是对上虞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备感亲切。
  • 留情刀俏美人

    留情刀俏美人

    飞刀门大少爷离家出走,没有想到成为了千金大小姐的保镖!于是一段龙游都市,处处留情的旅途开始了!
  • 锋王

    锋王

    这只是一个热爱足球,热爱球场的人的足球之路!!如果偶尔有点不一样,比如,突然能升级;比如,升级有技能;比如,技能……好吧,这就是一本很幻想的竞技小说。
  • 煮夫的秘密

    煮夫的秘密

    林落活了二十多年,一直是勤劳勇敢三观正常的好姑娘一枚。直到有一天,她忽然被自己相恋四年多的高富帅男友武城给甩了,血淋淋地甩了。失去了对男人的信心后,她给自己制定了找老公的“四必须”:标准一:必须长得比前男友帅;标准二:必须不能比前男友有钱;标准三:必须家务全包;标准四:必须一切都听她。好友吐槽她:“呸!就这标准,您老就等着单身一辈子吧!”谁想到,还真让她找到这么一人儿!
  • 来自星星的系统君

    来自星星的系统君

    来自星星的系统君:为了采集能量,我将帮助你开发精神力。邓明明:可以拒绝吗?系统君:不可以。邓明明:怎么采集?系统君:把你扔到其他星球的特殊世界中去……经历刺激、打击、磨难、生死等,让你精神力爆发,顺便说一句,这样的世界,你们称之为——末世。邓明明:……就这样,女主踏上了,漫漫的“末世之旅”,痴情理科男、纯洁小少年……每一个异世,都那么的不同……那么的……坑爹!
  • 大帝术

    大帝术

    得地球神秘高人真传,北冥神功、独孤九剑,信手拈来,修雷霆大术,纵横神道世界,逆天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