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5000000002

第2章 《循环日报》

[创刊时间]公元1874if2月4日。

[创办地点]香港。

[创办背景]

在早期中国人创办的报纸中,最著名的要算是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了。王韬是苏州人,1849年到上海墨海书馆协助英国传教士编译中外书籍。1862年。他因向太平天国“上书”,遭清廷通缉,被迫逃亡香港。在港期间,曾在英华书院帮助译书,为《华字日报》撰稿,还游历过英、法、俄等国。1873年,他和黄胜将英华书院印刷设备买下,于次年2月4日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此后,他主持该报长达10年(1874—1884)之久,发表了大量鼓吹变法自强的政论文章,对后来的国内改良派具有很大的影响,曾被林语堂誉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在20世纪前期,《循环日报》一直是香港的一份著名报纸,除在日军占领香港期间曾停刊外,一直出版到1947年。

《循环日报》创刊后,除星期日外每日发行,每期两张四版,第一版商业行情。第二版船期消息和广告,第三版新闻和论说,第四版广告。该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发行遍及四方,“省会市镇及别府州县并外国诸埠凡我华人所驻足者,皆有专人代理”,计有:广州省城数处,沙面、河南各一处,澳门二处,佛山、东莞、虎门、厦门、福州、牛庄等各一处;海外的有京都、横滨、安南、星加坡、边能埠、旧金山、新金山、雪梨埠、庇鲁埠等处。此外,汕头、宁波、上海、镇江、九江、汉口、烟台、天津及日本的长崎、神户,均由“招商局代理”。由此可见,该报不仅受到国人的欢迎,而且远播海外,成为一份有影响的华文报纸。

[作者王韬小传]

王韬(1828—1897)江苏长州(今吴县)人。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仲技,别号弢园老人、天南遇叟。十八岁考中秀才,后屡试不中。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的邀请。离家乡赴上海,任职于英国教会办的墨海书馆。在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后,屡向清政府献“御戎”、“平贼”等策,未被采纳。1862年初(咸丰十一年底)回乡,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将领刘肇均,事为清政府获悉,下令缉拿。在英国领事麦华陀庇护下,逃往香港,为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中国经书。1867(同治六年)至1870年间,由理雅各邀往英国译书,并游历英、法、俄等国。1874年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评论时政,主张变法自强。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认为学习西方的“富强之术”,必须“先富而后强”,因此应广贸易、开煤矿、兴铁路、兴织纴、造轮船。主张允许“民间自立公司”,兴办工矿交通事业,认为“官办不如民办”。1884年获得李鸿章的默许,回到上海,主持格致书院。与丁日昌、盛宣怀等交游,常为洋务派出谋献策,但对洋务运动颇有批评。著作有《弢园文录外编》、《弢园尺牍》等数十种。

[创刊词译文]

本局启事

本局创办《循环日报》,所有资本及局内一切事务,全是我们华人操办执掌。这种现象是别处新闻纸馆不可比拟的。

凡日报发行于西亚各国,岂能泛泛而谈就可以得了的吗?因此,本报所载上的有关政事之得失,足以验证国运之兴衰;政权这人心之事,也足以察风俗之厚薄。

凡山川之形胜,物产之简务,地土之腴瘠,邦国之富强,莫不一览而了然。其所以见重于朝野,当然是出于我们的良好愿望。

各省会市镇及别府州县并外国诸埠,凡我们华人所驻足的地方,皆有专人代理。

[焦点评析]

王韬在被迫流亡中。不经意间接受了西学的濡染,他以“循环”二字作为报名,即寓含此意。“弱即强之机,强即弱之渐,此乃循环之道也。”他希望中国一改因循之弊,除旧布新,在“变”中实现由弱到强的“循环”。王韬在简单的创刊词中,一方面申明这是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一方面申明办报的目的是要涉足“政权这人心之事”的。他认为创办发行这份报纸,并不是一个清谈家的作为,因为,要“有关政事之得失”,并不是“泛然”而谈就了得的。为了“验证国运之兴衰”,就必须切实地“见重于朝野”上下的贤达人士。由此,王韬在主持《循环日报》笔政的十年间,撰写了大量的政论,评议时局,鼓吹洋务,倡言变法自强。

王韬在《变法自强》一文中指出:“天下之治,以民为先,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也。”又说:“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

在王韬看来,中国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坚船利炮”,而在于政治。

政治的根本问题,也不在枝枝节节的官制改革,而在乎君主****的弊害,因为****了就会失民心。既失了民心,谁还愿为国家尽力呢?那么,应如何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哪一种政体最适合于中国?他对西方各国的政体进行了一番比较。“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日君主之国,一日民主之国,一日君民共主之国。”这三种政体是有区别的,“一人主治于上而百执事万姓奔走于下,令出而必行,言出而莫违,此君主也;国家有事,下之议院,众以为可行则行,不可则止,统领但总其大成而已,此民主也;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此君民共主也。”这三种政体,孰优孰劣呢?王韬认为,“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都俞吁稭咈,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他又以英国为例,“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相联络之效是也。”在他看来,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度,是中国可以仿行的理想制度,“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而国本有若苞桑磐石焉。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王韬把建立君民共主的西方式的近代民主制度提高到“富强之基”的高度,这是对现时政治制度的大胆否定,对当时的中国人的政治思想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实为90年代维新思潮的先声。

王韬的政论还冲破了古文辞的藩篱,形成了新的文体风格。在他看来,“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至其工拙,抑末也。”他反对泥古,为文不事模仿与雕琢,惟求其合乎一个简单的标准——“达”,明白清楚,人人能懂。这种平易畅达的文字最适用于报纸这一大众传播媒介,代表了中国近代文体变革的方向。

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办报而闻名于世的人。借助《循环日报》,他的文章得到广泛的传播,海内外报纸也时常转载,仅《申报》一家即转载了近百篇。蒋芷湘曾在《申报》赞誉道:“今果一一施行,若合符节。是不独先生先见之明,抑亦先生经济之宏,有能言人所不及言,事人所不及事。”文中还对王韬未能被朝廷重用而惋惜,“惜乎先生徒以笔墨之功,显然揭之于记载,诚能举先生而加以宰辅之位,寄以军国之事,则将平日之所筹画者,一一措而行之,庶几国因而富,兵因而强,欧洲诸国亦复屏息下气,望风怀畏,从此不敢复生觊觎心,岂非国家之大幸哉!”蒋芷湘虽有一些过誉之词,但从中可以看出王韬在当时影响之大、声望之高。美国学者白瑞华称王韬为香港早期中文报纸的领袖,林语堂则称他为“中国报业之父”。

作为民间报人,王韬注重于精神主张的宣传,而且在国外凡有“华人所驻足”的地方,就“有专人代理”《循环日报》,像这种发行现象及其宣传效果,至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他所致力于“政事之得失”、“国运之兴衰”的思想,却是出之于“良有以哉”(良好愿望)的。

王韬不愧是一个没有辱没知识分子良知的人。

同类推荐
  •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本书是对宁波市20位教育管理名家进行采访,挖掘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故事、治学理念,记录宁波教育的发展,推广一批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思想。此前“行走的新闻”已连续出版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宁波教育界引发关注。此次的走近宁波教育管理名家是服务型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通过采访挖掘宁波教育特色。也是宁波首次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办学、治学故事进行集中梳理,对宁波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本书是中欧社会论坛多年组织中国与欧洲城市建设参与者与城市问题专家多层面、多形式的对话、讨论的记录和成果的展现,以中欧互动的视角解读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推介欧洲城市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引进当代欧洲对自身城市化的反省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本书从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等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艺术进行了系统阐释。
  • [苏]休金娜学校教育教学观与《中小学教育学》选读

    [苏]休金娜学校教育教学观与《中小学教育学》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本书是继《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之后,又一本研讨课堂教学秩序的书稿。在这一本书中编者们探讨课堂教学内涵性的一些东西,着手研讨教师素养的提高,内容包括:赢在课堂对话——塑造“我的”亲和力;赢在课堂管理——提高“我的”执行力;赢在课堂提升——发展“我的”影响力;赢在课堂整合——抓好“我的”细节力等。
热门推荐
  • 仙恕

    仙恕

    一个穿越的屌丝,一副资质低下的身体一颗不甘平庸的心,一位生死相依的红颜知己一众同甘共苦的亲人兄弟,一次不知是福是祸的奇遇
  • 登陆有奖

    登陆有奖

    叶临,一个打工仔,奇遇一款名为登陆有奖的游戏系统!
  • 神魔之井之青月

    神魔之井之青月

    他是魔界君主魔之却她是神界圣母青月宿命轮回几生牵绊在正邪爱恨面前他与她终将如何抉择
  • 盛世锦瑟:庶女不可欺

    盛世锦瑟:庶女不可欺

    姚家庶女五小姐姚锦瑟自缢身亡,重生回到了六岁时期。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万念生,风起云涌。万念空,世事平静。尽管祖母不喜,爹爹厌恶,嫡姐欺负,兄弟离心,这一世的她万念皆空,不恋盛世繁华,只求偏安一隅。
  • 妃常难追:王爷,拒不受恩

    妃常难追:王爷,拒不受恩

    郁唯楚一直觉得,她的主子喜欢男人,上至太子,下至侍从。为报答主子的救命之恩,她都十分努力的为他粉饰太平,并且为他默默搭桥牵线。“太子是本王的皇兄。”她女扮男装,言笑晏晏,“唔……那也是一种美好的爱情。”男人凝着她,淡淡反驳,“本王比较喜欢主仆间的爱恨情仇。”她笑的更是不怀好意,“这简单,只要王爷您一句话,要多少个下属都行。”男人沉默片刻,蓦然欺身而上,他压住了她震惊而微张的唇,眉眼深邃。“既然如此,那就从你开始。”
  • 斗气无双

    斗气无双

    如果捡到一本绝世秘笈,你准备偷偷修练,还是公之于众呢?有没有人考虑过它的知识产权?如果是在奥伊米亚康大陆,你千万别急着练,除非你打算永远隐居深山,做一个寂寞得不能再寂寞的高手。你最好先到斗气协会打听打听,弄清楚这本秘笈是否有人注册。如果已经被注册了,很遗憾,除非你出得起价钱,要不然还是当它不存在吧。如果没有人注册,恭喜你,你不但可以自己修练,留个副本在斗气协会,还会获得源源不断的金钱。一个走投无路的弹花匠穿越到了这样一个地方。他将弹棉花的技艺融入斗气的修练之中,在修练功法繁若星辰的斗气世界,独创了一门继往开来的绝技。利用自有的完整产权,他将一块小小的领地,经营成了整个大陆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 反差管理:陈育新的管理天机

    反差管理:陈育新的管理天机

    在希望集团发展早期,陈育新先生就发现了这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反差经济现象”,并尝试着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加以运用。在有了相当多的积累之后,他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反差思维”,并以此为主线,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他所说的诚实与精明的人生观(是与非)、共创与共享的经营观(得与舍)、严厉与宽容的用人观(宽与严)、放权与监督的管理观(管与理)、积极与稳健的发展观(快与好)等,就是华西希望集团管理中使用和实践的“反差思维”管理理念,陈育新、凌龙编写的这本《反差管理:陈育新的管理天机》从这五个方面收录了陈育新的文章、谈话、讲话纪录整理稿等,给管理者提供更多、更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我的父亲是韦小宝

    我的父亲是韦小宝

    我叫韦虎头,名字有些二,这我也很无奈,谁让我有一个不靠谱的父亲。我生清朝,活在新中国,不要问我这是怎么回事,那不是重点,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我神奇的经历才是你们应该注意的。我在清朝,有七个老娘疼我爱我呵护我,我还是个官二代,后来父亲诈死归隐,我又做了富二代,生活美好多姿,来到二十一世纪,我成了没人疼没人爱没人呵护的孤儿,为了生存,我做过叫花子,后来被收养,我又做了穷吊死,生活惨不可言,直到,有一天……
  • 苏氏风云

    苏氏风云

    律师苏玉醒来成了古装女童,又被雷劈出了一身武技。怎么揣碗面片儿路过就被冷面将军抓来挡箭?又被赐给这变态家伙做妻……有美人看上自家夫君,拍她那什么王要抢自已,打他……本文天马行空,感情慢热,脾气急燥的书友请倒文看。新文预告:《帝台春》做了十几年宠妃,兰娥早玩腻了争宠邀媚两面三刀那几套。这回重活一世,她要远离皇帝,过足纵马南山外,采菊东篱下的日子。【重点提示:坑内女主心狠手辣,更兼视钱财美男如粪土,兄弟姐妹们请自备板砖竹筐面巾纸。己发文,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