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5000000002

第2章 《循环日报》

[创刊时间]公元1874if2月4日。

[创办地点]香港。

[创办背景]

在早期中国人创办的报纸中,最著名的要算是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了。王韬是苏州人,1849年到上海墨海书馆协助英国传教士编译中外书籍。1862年。他因向太平天国“上书”,遭清廷通缉,被迫逃亡香港。在港期间,曾在英华书院帮助译书,为《华字日报》撰稿,还游历过英、法、俄等国。1873年,他和黄胜将英华书院印刷设备买下,于次年2月4日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此后,他主持该报长达10年(1874—1884)之久,发表了大量鼓吹变法自强的政论文章,对后来的国内改良派具有很大的影响,曾被林语堂誉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在20世纪前期,《循环日报》一直是香港的一份著名报纸,除在日军占领香港期间曾停刊外,一直出版到1947年。

《循环日报》创刊后,除星期日外每日发行,每期两张四版,第一版商业行情。第二版船期消息和广告,第三版新闻和论说,第四版广告。该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发行遍及四方,“省会市镇及别府州县并外国诸埠凡我华人所驻足者,皆有专人代理”,计有:广州省城数处,沙面、河南各一处,澳门二处,佛山、东莞、虎门、厦门、福州、牛庄等各一处;海外的有京都、横滨、安南、星加坡、边能埠、旧金山、新金山、雪梨埠、庇鲁埠等处。此外,汕头、宁波、上海、镇江、九江、汉口、烟台、天津及日本的长崎、神户,均由“招商局代理”。由此可见,该报不仅受到国人的欢迎,而且远播海外,成为一份有影响的华文报纸。

[作者王韬小传]

王韬(1828—1897)江苏长州(今吴县)人。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仲技,别号弢园老人、天南遇叟。十八岁考中秀才,后屡试不中。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的邀请。离家乡赴上海,任职于英国教会办的墨海书馆。在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后,屡向清政府献“御戎”、“平贼”等策,未被采纳。1862年初(咸丰十一年底)回乡,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将领刘肇均,事为清政府获悉,下令缉拿。在英国领事麦华陀庇护下,逃往香港,为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中国经书。1867(同治六年)至1870年间,由理雅各邀往英国译书,并游历英、法、俄等国。1874年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评论时政,主张变法自强。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认为学习西方的“富强之术”,必须“先富而后强”,因此应广贸易、开煤矿、兴铁路、兴织纴、造轮船。主张允许“民间自立公司”,兴办工矿交通事业,认为“官办不如民办”。1884年获得李鸿章的默许,回到上海,主持格致书院。与丁日昌、盛宣怀等交游,常为洋务派出谋献策,但对洋务运动颇有批评。著作有《弢园文录外编》、《弢园尺牍》等数十种。

[创刊词译文]

本局启事

本局创办《循环日报》,所有资本及局内一切事务,全是我们华人操办执掌。这种现象是别处新闻纸馆不可比拟的。

凡日报发行于西亚各国,岂能泛泛而谈就可以得了的吗?因此,本报所载上的有关政事之得失,足以验证国运之兴衰;政权这人心之事,也足以察风俗之厚薄。

凡山川之形胜,物产之简务,地土之腴瘠,邦国之富强,莫不一览而了然。其所以见重于朝野,当然是出于我们的良好愿望。

各省会市镇及别府州县并外国诸埠,凡我们华人所驻足的地方,皆有专人代理。

[焦点评析]

王韬在被迫流亡中。不经意间接受了西学的濡染,他以“循环”二字作为报名,即寓含此意。“弱即强之机,强即弱之渐,此乃循环之道也。”他希望中国一改因循之弊,除旧布新,在“变”中实现由弱到强的“循环”。王韬在简单的创刊词中,一方面申明这是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一方面申明办报的目的是要涉足“政权这人心之事”的。他认为创办发行这份报纸,并不是一个清谈家的作为,因为,要“有关政事之得失”,并不是“泛然”而谈就了得的。为了“验证国运之兴衰”,就必须切实地“见重于朝野”上下的贤达人士。由此,王韬在主持《循环日报》笔政的十年间,撰写了大量的政论,评议时局,鼓吹洋务,倡言变法自强。

王韬在《变法自强》一文中指出:“天下之治,以民为先,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也。”又说:“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

在王韬看来,中国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坚船利炮”,而在于政治。

政治的根本问题,也不在枝枝节节的官制改革,而在乎君主****的弊害,因为****了就会失民心。既失了民心,谁还愿为国家尽力呢?那么,应如何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哪一种政体最适合于中国?他对西方各国的政体进行了一番比较。“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日君主之国,一日民主之国,一日君民共主之国。”这三种政体是有区别的,“一人主治于上而百执事万姓奔走于下,令出而必行,言出而莫违,此君主也;国家有事,下之议院,众以为可行则行,不可则止,统领但总其大成而已,此民主也;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此君民共主也。”这三种政体,孰优孰劣呢?王韬认为,“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都俞吁稭咈,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他又以英国为例,“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相联络之效是也。”在他看来,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度,是中国可以仿行的理想制度,“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而国本有若苞桑磐石焉。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王韬把建立君民共主的西方式的近代民主制度提高到“富强之基”的高度,这是对现时政治制度的大胆否定,对当时的中国人的政治思想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实为90年代维新思潮的先声。

王韬的政论还冲破了古文辞的藩篱,形成了新的文体风格。在他看来,“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至其工拙,抑末也。”他反对泥古,为文不事模仿与雕琢,惟求其合乎一个简单的标准——“达”,明白清楚,人人能懂。这种平易畅达的文字最适用于报纸这一大众传播媒介,代表了中国近代文体变革的方向。

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办报而闻名于世的人。借助《循环日报》,他的文章得到广泛的传播,海内外报纸也时常转载,仅《申报》一家即转载了近百篇。蒋芷湘曾在《申报》赞誉道:“今果一一施行,若合符节。是不独先生先见之明,抑亦先生经济之宏,有能言人所不及言,事人所不及事。”文中还对王韬未能被朝廷重用而惋惜,“惜乎先生徒以笔墨之功,显然揭之于记载,诚能举先生而加以宰辅之位,寄以军国之事,则将平日之所筹画者,一一措而行之,庶几国因而富,兵因而强,欧洲诸国亦复屏息下气,望风怀畏,从此不敢复生觊觎心,岂非国家之大幸哉!”蒋芷湘虽有一些过誉之词,但从中可以看出王韬在当时影响之大、声望之高。美国学者白瑞华称王韬为香港早期中文报纸的领袖,林语堂则称他为“中国报业之父”。

作为民间报人,王韬注重于精神主张的宣传,而且在国外凡有“华人所驻足”的地方,就“有专人代理”《循环日报》,像这种发行现象及其宣传效果,至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他所致力于“政事之得失”、“国运之兴衰”的思想,却是出之于“良有以哉”(良好愿望)的。

王韬不愧是一个没有辱没知识分子良知的人。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 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MBook随身读)

    同样是初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职场新人,为什么他们中只有少数人成功了,而大部分人则归于平庸呢?原因就在于许多人不能深刻地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书《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从浩如烟海的各种社会知识中,提取出最为基本、最为必需,同时又最具操作性的常识性知识,从礼仪、法律、理财、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渴望成功的人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户,让年轻人在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多一些顺畅、少几分坎坷,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
  • 现代编辑论

    现代编辑论

    关于“编辑”一词,在英语中有两个单词来表示我们所提及的相关事物:“editor”“edit”。其中“editor”指从事编辑业务的人;而单词“edit”则指编辑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范围。前者是名词,在传播学中被称为“把关人”,其职能通过后者(动词)具体体现为:负责对信息进行选择,决定取舍。在汉语中,“编辑”一词一符多义,有动名两种词性,作为前者系指编辑活动,作为后者意为编辑者,系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人员。运用时,若无特定的语境,词性是很难区分的。
热门推荐
  • 摩西大陆之灵魂枷锁

    摩西大陆之灵魂枷锁

    每个人心中都有把枷锁,它牵绊着你,不让你在黑暗前行中坠入深渊,但同时它也阻碍着你成长。======故事由生来就是奴隶身份的泽奇踏上诺德家族斗气学院入学考试开始,他的人生会由此而开始改变吗?禁锢灵魂的枷锁能解开吗?他又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跟着他的成长步伐去揭开这个炫丽的魔幻世界吧。======力量体系:魔法、斗气、怒气、精神力。世界元素:金刚白虎、不死骷髅、荆棘蔓藤、旋风护体斗气、幻影暴跳斩、魔法追踪箭、狂化、灵魂契约、丛林战队、魔人、精良、矮人、野蛮人、地精、兽人、海族、幽冥森林、荆棘峡谷、佣兵公会、大学城、摩西商会、战神殿、秘境、幻境、蓝光束魂石、聚魔项链、魔法水晶、魔法宝石……
  • 邪恶城主

    邪恶城主

    失去力量又如何,一样玩转大陆!十六岁晋级大剑师的武学天才,在十八岁时被人陷害,中了黑暗之地的诅咒,失去了一身力量,沦为废物。。。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人体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人体篇)

    尽管人类已经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完全解开自身的奥秘。科学家预测,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潜能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历史上那些曾经出现过的奇人异事也许并非天方夜谭。
  • 穿越之药草仙子

    穿越之药草仙子

    一个神奇的手镯带我回到了千年前的古代,没想到竟然遇到了与我有着相同命运的女子,只是当时这名女子身重剧毒,与心爱的男人即将阴阳相隔。也许是命中注定,我来自一个世代从医的中医药世家,而且是刚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实习医生,我用尽毕生所学解救了这位绝世美女,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命运有时候是如此的残酷,我可以成全别人的爱情,却左右不了自己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五鼠闹东京

    五鼠闹东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国的阶梯:末日—神劫

    天国的阶梯:末日—神劫

    公元初,归墟城迎回了他们的九城主,称号“螭吻”的清弦。两千年后,九城主清弦在寻找失踪的养父梅丹佐之时,无意再次回到自己的降生地……佛罗伦萨。应承美弟奇老夫人的消灭“血伯爵夫人”,伙伴斯莉莉却在这时遭到神秘男子的绑架,她因此而与地狱第五王座君王亚巴顿狭路相逢,后在一间名为“鬼泣”的占卜屋偶遇赫赫有名的恶魔梅菲斯特,以一纸契约和封印龙神力量为条件,开始了地狱之旅。看似毫不相关几件事,实则阴谋重重,当末日审判降临之时,一切豁然开朗,原来真相竟是如此。
  • 水浒群英传

    水浒群英传

    《水浒群英传》是以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基础,融入新派武侠文学中的江湖形象,更具感染力和趣味性。全书以原著前七十二回为蓝本,在殷天正、袁士霄、卓不凡、朱子柳、包不同、铁罗汉、任我行、乔峰、张无忌、风波恶、史仲猛等武林群英的江湖传奇和与朝廷的对立抗争中,展开了新颖、荒诞而离奇的故事,让你在阅读中会为新的情节与人物所感染。附有新派武侠小说《梁山回头客》和《杀向江湖不留情》(节选)。配有人物插图,为你提供了阅读时的休闲和享受。
  • 我要成为大土豪

    我要成为大土豪

    他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成天不务正业,幻想泡妞,习以为常的把自己成土豪,就连做梦都梦见着开奔驰坐宝马到处拉风,然而有天回家的路上偶遇一件非常稀奇的事儿,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儿居然让他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于是出现史上最稀有的一个傻不拉唧的屌丝变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超级男神大富翁....
  • 军魂

    军魂

    厉坚转业后回到江南市,一步步当上市长。从政过程中他一展军人雄风。江南港、滨江城等成了江南市经济建设的亮点。在他的努力下,江南市从全国县级市排名跃居第二。在与缪青、江小玫两个女人的纠葛中,他的灵魂经历了重重的考验。
  • 化珠保命真经

    化珠保命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