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3500000012

第12章 向海南

李毅平西联农场(五师四团)

一晃眼,离开海南、结束知青生活已经30年,知青生涯中,最令我不能忘怀的两段故事,就是怎样到的海南,又怎样离开的海南。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我能有机会把萦绕在心中的这些故事说出去,算是一种情怀,或者是一种宣泄吧。现在,有了粤海知青网,有这么多同声同气的知青,有机会了,就写吧。

先写到海南,再写离开海南,立即执笔……

还清楚地记得离开广州的那一天:1969年8月23日。

那天广州的天气还算好吧,我们是自己去洲头咀码头的。

和1968年的知青不同,他们是轰轰烈烈地走的,学校还组织我们敲锣打鼓热烈地欢送。印象很深刻的是,那时候学校一天到晚都在播放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学校开始是挂出了许多的长长的大字报,上面是去串联的红卫兵在各地写下的借粮票、借钱的记录,敦促大家还钱还粮票。真有意思,那个火红和纯真的年代,居然有人敢借,居然又有人敢给。以后,大字报就换成了分配到各地上山下乡的名录,68届的学生密密麻麻地挤着看,一边还骂着。还有印象很深刻的是,送行的那天,一些车子在学校门口接开拔的知青,车子开动时,车上一个标准红卫兵打扮的胖头胖脑的知青,手上摇着一把大葵扇,那时候其实不热了,葵扇可能是要带到乡下用的,他把葵扇指着学校的一个瘦瘦的老师:“×××,你等着……”没想到,一切都还历历在目,这么快就是我们了。

我们是1968年10月接到的复课闹革命的通知,停了三年的课,我们从小学6年级的资格一下子就荣升到初三应届毕业生,全市学生按住址就近分配原则,离那间中学近,就分到那一间。我家离2中、28中、51中、13中等都挺近的,他们把我分到小小的51中,把我的同胞的姐姐分到2中,令我感到有点失落。我在小学时成绩优秀,在毕业策划时,老师们都计划让我考2中或广雅,我也踌躇满志。平地一声惊雷的“文化大革命”开打,我的愿望自然成了泡影,为什么不把我也分到2中呢?真是丧气。不过,开了学,心理也就平衡了,那个时候,那个学校不一样?都是武斗各派割据后留下的废墟,没桌没凳,没书本,没老师,然后领一个没有读过初中的初三毕业证书,雄赳赳,气昂昂,糊里糊涂地就上山下乡了,什么名牌不名牌,重点不重点的,管他呢。

学校没有组织任何仪式欢送我们,我是坐公共汽车由我哥哥陪同到的码头,同行的还有我的同学朱×和一起分到海南的我的同胞姐姐。但是,我看到有学校是像68届那样敲锣打鼓的排着游行队伍送的。看别人热热闹闹,再看自己的冷清,心中不免有几分凄凉,我们一家6口人,爸妈都被监督劳动,没有权力和资格来送行,一个大姐已经在农村,我和小的姐姐一起分配到海南,就只有在广州工作的大哥可以送我们了。大哥也是幸运的,在1967-1968年最极左的时候,爸妈的单位到大哥的工作单位要人,说黑七类的子女,不能在这么好的单位,必须跟父母一起到农村去改造。幸好,大哥单位的领导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否则,恐怕大哥也不能来送我们了。不过,不热闹也好,多了一分的自在。

在一阵又一阵的大喇叭声中,在一阵又一阵的口号声中,我稀里糊涂地上了红卫4号船,到底是怎样上的船?凭什么上的船?我都想不起来了。现在看到知青网上有些68届的知青有“那一张旧的船票”,69届有吗?真的没有任何的记忆,如果没有,又是怎样上的船?总不会随便谁都可以上船吧,“涛声依旧”也要问问对方啊。

船终于在中午时分开了,大家都挤在船边上向岸上的人挥手告别。许多人哭了,同学朱×也哭了。我没有哭,当了这么多年的地富反坏右的子女,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早就没有了那种缠绵和不舍,心中因此也没有悲切,所以哭不出来,但是,望着两岸倒退的景色,看着慢慢远去的广州,真的要离开你了吗?还能回来吗?广州!

船离开码头已经很远很远,岸边的景色又是那样的灰暗和破烂,没什么可兴奋的了,大家的心情慢慢地恢复到正常,我才认真地打量起这艘大船。

哇!真是好大的船,我从来没有上过这样大的船,有那么多层,还有那么多的房间,那么高,那么稳,完全没有我们平时以为的乘风破浪,上下颠簸的感觉。在珠江上走,我们就像一座移动的高楼,所有的经过的船都是渺小的,我们高高在上,无与伦比。

不知根据什么原则,我和同学朱×被安排在甲板上睡,我姐姐则安排在房间。一张草席,下面是硬邦邦的铁甲板,一溜过去,甲板都铺满了。也好,甲板上风景好,空气好,也算和睡房间的人扯平了。

累了,从早上五六点起来,折腾到现在,大家都悄悄地睡了。我睡不着,眼前晃动着妈妈的身影和忧郁的眼神。在我得到学校的确切通知,分配到海南西联农场后,妈妈就请了一天假赶了回来,说是看看我们和收拾一下行李,其实,还能有什么行李,就一些随身的衣服,一床里面已经烂了的棉被,虽说烂,但很暖,妈妈说是南下时缴获的美军棉被,一直放在家里,在家里最辉煌的时候也没舍得扔掉,现在派上用场了。妈妈在晚上就赶回单位去了,临走,看着我们说,怎么两个都去了呢?也不和家里商量商量。眼中充满了伤感和无奈。我和哥哥、姐姐三个都没有说话,低着头。

是啊,怎么都去了呢?这一段分配的日子,像过电影似的,伴随着大船轰轰的马达声,一幕一幕地在我的脑海中回放起来。

早在半个月前,学校就开始了上山下乡的总动员。现在和68届不同了,68届是无可选择,赶羊似的一个不留地往农村赶,而我们呢,可以有二分之一的人继续升高中或留城工作。每个班其实都有既定的名额,就看谁去谁不去了。班主任天天都把我们分成小范围的开动员会,积极分子的开一堆,容易头脑发热的开一堆,落后分子的开一堆,死硬分子的又另开一堆。别人怎么想的我不管,我是属于积极分子和容易头脑发热的那一堆,班主任跟我说,你带个头怎样?我说没问题。班主任又把班里的激动分子们叫到一起,还是放学后叫到一起,像开建党会议般的开了个秘密会议,领头的是我们的女班长,她也是个激动分子,大约有七八个人参加吧,大家很快就决定,明天每人交决心书,报名带头到海南。

放学了,别人都回家,我不用回,我在学校搭食。吃完饭,我回到课室,踌躇满志地写起了决心书。没有起稿,我找了一张大一点的纸,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这份决心书,末尾签上大名。因为我是学校墙报组的成员,在哪都喜欢胡乱勾几笔,所以又在决心书的空余地方画了一棵椰子树,上面还吊着几个我并没有见过的肥大的椰子。

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份决心书对我的人生有多重要,写完它,我就开始憧憬着在海南的未来,啊!一个光荣的广州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我们有军装发,有军用雨衣发,有军雨靴发,还有军棉被发,像电影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样的部队建制,像部队一样的生活,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的青年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啊!马上就要实现了,我神往着。还有丰富的食物,经常杀猪,这些都是来学校作报告的一个现役军人说的,他干练的样子,一下子就令人肃然起敬,他还说他就是我们五师四团的,你能怀疑吗?你会怀疑吗?那个年代,军人就是我们心中的神圣。其实,他并不是我们团的,据说他到过好几个学校,都作过同样的报告。以后许多知青见了面,都还恨得牙痒痒的,非得找着他,揍他一顿不可。

第二天,我把决心书交给了班主任,我没有告诉任何家人,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也没有问其他激动分子有没有交,反正我交了。后来我才知道,除了我和女班长交了,其他人都没有交,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被人出卖的感觉,当然。那是以后的事了,事实上,其他激动分子都继续上高中去了。

自从我交了决心书后,无论在学校的动员大会上还是班里的会议上,老师和校领导总会提到,×××决心多大,交了决心书,上面还画了椰子树。我知道,学校这回是当真的了,不是玩儿的了。班主任还在班里说,这次我们去海南,我们班要放一个原子弹,大家等着瞧吧!

终于放榜了,我和女班长都在榜中,班主任满面红光,似乎完成了一件得意的作品,当然了,一个女人,可能是40来岁的女人,经历了这么大的风雨,现在被安排当了个班主任,面对这些个没有上学已经三年的散兵游勇,要连哄带骗把这些还没成人的大娃娃弄到那么遥远和荒凉的地方去,压力之大,可以理解。

所谓的放原子弹也清楚了,就是女班长也去,因为许多人特别是家长们都不相信班长会去,她出身好,表现好,不可能去,不可能不上高中。现在,大家都没话可说,将来动员那些不肯去的学生,工作就好做多了。

晚上回到家里,我把通知告诉了哥哥,他一听就傻了眼,哎呀!他说,你姐姐也被2中分到海南西庆农场,怎样落实政策也该留一个在广州啊。他不知道是我自己要求去的海南。

第二天,哥哥不由分说,就拉着我到学校找班主任,希望留我在广州继续读书。班主任红着脸,轻轻地跟哥哥说,不行啊!他是我们学校这次去海南树的典型,如果他不去,整个学校的工作都没法做了。最多,学校把你们姐弟俩都安排在一起,好互相照顾。我一直没有说话,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扛吧。

就这样,我和姐姐同一天出生,又在16岁的时候,同一天到的海南。

想着想着,天已经不知不觉地黑了,大约晚上八九点,船上的工作人员突然都上到甲板来,把船上周围遮挡风雨阳光的帆布都拉下来,船里面顿时被遮挡得黑乎乎的,本来水面上的一点静谧的月光也被挡住了。我们问:这是干什么?回答:不要问,不要看。这倒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大家纷纷掀开帆布,往远处看,只见很远很远的地方,可能是岸边吧,有那么几盏很亮的白灯照着,白灯撒下一圈光环,光环中见到水波荡漾,光环外就黑洞洞的,啥也看不见。有人悄悄地说,过澳门了。啊?资本主义的澳门?很多人想偷渡去的澳门?就在眼前?可有啥啊?啥也看不见!

还是睡觉吧!

不知睡了多久,朦胧中感觉光越来越刺眼,耳边的风声和水声越来越大,我想不起来我是在哪里,忽然,我惊醒了,我是在去海南的船上!我一下子蹦了起来。

啊!大海,大海,是真的大海,我终于见到了大海!

哇!真大,真蓝,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海风凉凉地吹拂着我的脸,吹拂着我的手臂,吹拂着我的胸膛,我的心胸豁然开朗,好像变得和大海一样宽广。

天已经很亮了,太阳还没升起,但它很快就会升起,因为,海面上已经布满了红霞。

大家都起来了,都挤在船边等着看大海的日出。

日出在电影里看多了,毛主席出来、解放了、抓了一个隐藏得很深的“老阶”、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毛主席等等,都会有日出。今天,我们将要亲眼看到太阳在大海里冉冉升起,它会是怎样的“冉冉”升起?我查了字典,“冉冉”就是“慢慢”,咱们老祖宗有文化,人家不用慢慢,偏偏要用“冉冉”,搞得中文虽然华丽,但也难学,我查了英文解释,“冉冉”就是slowly。

我看到了地平线,它是那么优美的画出了我们星球的圆弧,过了许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除了在太空,就只有在大海看地平线,才能感叹我们这个星球的壮美。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因为天边越来越亮,越来越红,太阳马上就要出来了。忽然,不知怎样就冒出来一片云彩,眨眼间,云彩又变成了一大片云彩,大家都担心起来,不会看不到日出吧?也真是的,刚刚还万里无云的天空,怎么突然就出来这么多的云彩?如果是大海蒸发的,不可能这么快,一定是地球自转赶上了这些云彩。幸好,这些云彩都是薄薄、淡淡的白色,就算挡住了,也应该可以看到的,只是没有那么清楚罢了。

太阳终于出来了,血红血红的,但它马上就钻进了云彩里,不一会,它又从云彩上面冒了出来,不过,这时候已经不能看了,金光万道,刺得你睁不开眼。我还没留意怎样的“冉冉”,看日出就已经结束了。

这时候,我才开始好好地体会大海。

我看到了这万顷的海浪,为什么要形容为“顷”,因为它确实是像万亩良田一样一排一排,一顷一顷。一顷一顷的海浪之间相隔有几十米,海浪本身也有十米宽,一两米高,一排一排地不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大船碾过浪谷时,船头就“呼”地一下低了下去,碾过浪峰时,船头又“呼”地一下子被抬了起来,如果一个浪特别的大,撞击在船头上,力与力的较量就会使大浪破碎成无数的浪花,“轰”的都扑撒到船头的甲板上,那种震撼,不免令人雄心万丈!

震撼之余,你又不时地会看到一群群的飞鱼,二三十公分长的身体,举着两片小小的鱼翅当翅膀,在浪峰中滑翔飞舞,真是姿悠淡定,这又是一种刚和柔的完美结合之美,就像铜管乐在排山倒海般的交响中时,一支银笛悠扬的吹起,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在这片辽阔的海疆,沐浴着那太阳和风,站在船头上,任凭那海浪跌宕,乘风破浪!我们慢慢地看到了宝岛那葱葱的绿影,我们年轻的人生之路就要在这里开始……

同类推荐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本书为浙江大学校团委、人文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从历年的校园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优秀作品,汇集成书。目的在于鼓舞青年学生的文学创作,抒发青年学子“飞扬青春,梦想中国”的情怀,也向社会展示青年学子的朝气、才情。内容有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各种体裁。
  • 深夜谈吃

    深夜谈吃

    可以下饭的疗愈美文,献给食物的赞美诗。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来;肚子美满了,一切便都美满了。每天奔波于都市的钢铁丛林,紧张了一天坐下休息的时候,吃,是最温情的疗愈;在失恋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忧伤的情绪还不能够释怀的时候,吃,是比借酒浇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很多人都有一颗自由的心,却仍不幸纠缠于凡尘琐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饱你的胃,却无法满足你的灵魂,很多人的伤痛记不清,记住的反倒是分手的那一道菜。无处安放的情绪,都能在细细品尝中找到它应得的归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倾诉的耳朵,那么请打开《深夜谈吃》,在这里为心灵寻得一处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千江有水千江月

    千江有水千江月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文集,是作者对生命形态和生活万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本册为丛书之一。
热门推荐
  • 墨龙赋

    墨龙赋

    无尽大陆,神魔从来不是这个世界的终结,他们冷酷无情,屠戮苍生。于是他逆天弑神,欲救世必先自救。
  • 方等三昧行法

    方等三昧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是我的留白

    你是我的留白

    往世潜伏在暗夜里,为世人低诉过往,而在喧嚣的白昼,又停留在宁静的心间。有一种邂逅从往世开始,一直绵延到这一世的感动。
  •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在中国的文化意识中,父亲是天,是铁的纪律,是人生的权威,是绝对的原则,是冷酷的理念,严峻的教导者,但这只是文化观念的表导意识。我们通过这套书,中要告知天下的儿女们父爱如山。
  • 一品国士

    一品国士

    那是一个刚刚经过战争重役的时代.那是一个北驱匈奴,南慑山越的伟大君王辞世后的时代。那是一个看似清平安乐,实则为风气云涌的动荡时代。那是一个当朝皇帝年幼多病,朝中大将掌权,各处藩王枕戈待旦的时代。那是一个君王更换频频,皇家大势未明的时代。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多姿多彩的背景下,偶然之间,主角重生在了一位刚刚下定“绝心”的堕落子弟身上......苏真:“兄弟,我怎么感觉这里这么阴啊?凉飕飕的.....”室友:“唉,又是一个被吓傻了的。”苏真:“谁傻啊,我只是一时没拗过劲来而已。”室友:“吹牛吧你,主动到这来准备当内宦的,有几个是不傻的。”“内宦?宦官?.....”苏真闭上眼睛仔细的搜索了一下朦胧的记忆,恍然道:“这身体的原主竟然要去当太监么?!....吃饱了撑的!”
  • 懒妃当宠之权色天下

    懒妃当宠之权色天下

    她前世是特工,一个跟头栽下去成了几个月大的婴儿,从此只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懒惰无比,需要动心思的事情,她从来都是简单粗暴的解决;她是新月王朝尊贵无比的郡主,却是传闻中命不久矣的病秧子;她是江湖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毒医,救人杀人只凭一念之间。传闻中如此不堪的她,却不知不觉便招来一朵朵掐不死的桃花,深不可测的王爷,温柔的皇子,火爆的宗门少主,这可把她的三个哥哥忙坏了,而她却在一边清闲看戏,偶尔添一两把火,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A Horse's Tale

    A Horse's Ta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鬻婴提要说

    鬻婴提要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深爱如心

    深爱如心

    几个年轻的爱情,地位和的差异并不能阻碍爱情的发展,小雨和强尼、谢小萌和国栋、乐天和我,大家一直很好的朋友,外表看着憨憨的男人其实心都很细,女人和女人之间的话题永远是男人,男人和男人之间的话题不一定是女人。几年后我、谢小萌和子敬的家离的很近了,四个孩子的出现增加了乐趣,一直以为不喜欢婚礼的乐天最后了我一个盛大的婚礼,儿子花童,小家伙的出现也增加这个婚礼的乐趣性,不再是形式。
  • 这些年与那些年的幻想乡

    这些年与那些年的幻想乡

    “嗨~好久不见了哟~”充满红色眼珠的黑紫色隙间拉开,一位穿着紫色连衣裙的金发‘少女’打着纯白色洋伞就从中一跃而出“......”我们的一米七少年和一旁的银发大马尾医师就瞪着死鱼眼就看着眼前的‘少女’,半响后女医师才打量起了眼前的友(敌)人,开口道:“怎么了,这次是腰酸背痛还是脖子酸?要开点什么药?”【狂躁的高速飞行体】【飞光虫之巢】【秘技.天网补蝶之法】【月咒.阿波罗十三】...看着眼前放着弹幕符卡对轰的两‘少女’,一米七的少年继续缓缓喝了口茶“今天的幻想乡也很和平呢...”本书是充满欢乐与悲伤的东方projet同人,感兴趣的人来看看,不感兴趣的就右上角红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