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3400000040

第40章 顾颉刚恨不能读尽天下图书

顾颉刚(1893~1980年)史学家。江苏苏州人。北京大学教授。创办《禹贡》,主编《古文辨》。建国后,主持《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的标点工作。

顾颉刚在20年代初推翻了历代相传的三皇五帝系统,提出了“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观点,由此引起了对于古史的论战,产生了“古史辨学派”。他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中国民俗学的倡导者。他知人论世,著作宏富,为20世纪的文化学术史、社会史留下了一笔遗产。

顾颉刚读书一生,凡读书,多作摘抄;游历,必作笔记。

“这怕是前世带来的字吧!”

顾颉刚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为他算命,命里缺土、缺金,起名为诵坤,字铭坚。以后又起号叫颉刚。

祖父盼望孙子早日成才,顾颉刚两岁开始接触方块字,在“两台交椅”(未能步行的小孩所坐)上已经认得许多字。家人抱他上街,他指着招牌认字,店中人惊奇道:“这怕是前世带来的字吧!”三岁时,母亲教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书,学写描红字。四岁时。叔父教读《诗品》,只知跟着念却不知其意;祖父教对对子,知道了分平仄。五岁,叔父又教他读《天文歌诀》、《地球韵言》、《读史论略》等。六岁始人私塾读《大学》,也能读一些唱本小说和简明的古书。

顾颉刚自小就喜欢民间的故事传说。他的祖父母都极能讲故事,祖父讲的多属滑稽一类,如徐文长故事;祖母讲的则多属于传说一类,如老虎外婆。家里的仆人也都擅长讲故事,他常常坐在门槛上听他们讲《山海经》等故事。

祖父常带他上街,凡在路上看到的匾额、牌楼、桥梁,就把它的历史讲给孙子听,回家后还按年代的次序写成一张单子。顾颉刚以后回忆说:“因此,我的意识中发生了历史的意识,我得到了最低的历史的认识:知道凡是眼前所见的东西都是慢慢儿地积起来的,不是在古代已经有,也不是到了现在刚有。这是使我毕生受用的。”祖父讲述的苏州掌故,启发了顾颉刚对历史的兴趣。他感到家门外也是一个大课堂,譬如,每次上乡间的扫墓也是一件极为新鲜的事情,培养了他对游览的兴趣。

戊戌变法失败,苏学分会解散,他的父亲分得《万国史记》、《泰西新史揽要》、《万国演义》等书,顾颉刚随意翻阅,也懂得了一点世界史。

私塾时期的顾颉刚,每日放学回家,最有兴趣的一件事就是翻阅家中的藏书。他的祖父一生欢喜金石和小学,藏有古文字学书;他的父亲喜欢文学,擅长律赋,喜藏文学书;他的叔父喜欢近代史,喜藏史学书。幼小的顾颉刚极富好奇心,他翻看书籍,不是为了得到长辈的称赞,而是觉得“书籍里的世界比我日常所处的世界大得多,我遏不住好奇的欲望,要伸首到这大世界里探看一回。”他常常翻弄书籍,引起了长辈的厌烦,叔父不得不在书架上贴一纸条:“双庆不许翻动”。

这时的顾颉刚从博览群书中发现,不是每本书都是正确的。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他觉得很有道理。因此在读书时不再盲从前人之说,而在书上批抹,抒发己见。也就在这时,他开始做读书笔记。他有一本读书笔记,很别致。当时在《论语》中已知道了许多古人的名字,但缺乏上下长幼的关系,看了《孟子》,便分出了他们的先后,他根据家族、师友等系统,将从祖父那里听来的盘古氏传说与书上尧、舜、禹的记载串联,作成了第一篇古史。这篇古史约有五页,这可算是顾颉刚第一篇著作了。

读完《孟子》之后,顾颉刚又遵父命读《左传》,他对此书非常感兴趣,仿佛已置身于春秋时的社会中了。从此顾颉刚心头有了一部《左传》,但按照祖父要求,经书要从难的先读起,先读《诗经》。他要求读《左传》,塾师认定必读不懂,不准;但后来读完《诗经》,接读《左传》却能讲解。塾师很佩服,说他记性不好,悟性甚好。

顾颉刚读了两年《左传》。也许就在此时,他就选择了历史,为以后走上历史或以历史为轴心的相关专业,如民俗学、社会文化学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只觉得书籍里的世界比我日常所处的世界大得多”

1903年,顾颉刚在旧书堆里找到一册《湖北官书局书目》,于是按图索骥,从书铺里买了一册《西洋文明史要》,从此开始买书。那时每天一下课,就立刻向书铺里跑,在书海中遨游。顾颉刚一生好书,节衣缩食地买书。为了买书,常常把祖父给的“点心钱”、新年中得到的拜年钱存积起来,瞒着家人到书铺去看书、买书;又不敢把买来的书一起带回家去,就存放在亲戚家里,悄悄地一本一本地携归。因尽力买书,有一年的书债竟达百余元。他毕生藏书达六万册之多。

顾颉刚读书甚广,小小年纪就读过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和《绣像小说》。也读过晚清谴责小说、戏曲,如刘鹗《老残游记》、李伯元《文明小史》、《活地狱》和《庚子国变弹词》。这些书刊也引发了他日后对平话小说和通俗文化的兴趣。因为爱读书,还写了一篇《恨不能》,几十年后,他还记得所列恨不能者二十余事,前三题是:“恨不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恨不能游尽天下名山大川”;“恨不能读尽天下图书”,恨不能把什么学问都装进了我的肚子。因为什么书都看,无意中眼界便很开阔。

顾颉刚少年时期,家乡苏州城里还没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只能常到玄妙观市场上的小书摊看书,久之,对书目发生了兴趣。当时商务印书馆每月出版一本《图书目录》,他每期必看;报纸上刊登的各家书店出版的新书目录,不但仔细看,还把它剪了下来;书铺里的《四库总目》、《汇刻书目》、《书目答问》一类的目录书都翻得极熟,因此他知道了很多书籍。后来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就职,与该馆主任李大钊即谈及中文书目改编事,作了《重编中文书目的办法》和《图表编目意见书》。

“学问是我的嗜好,我愿意用全力去研究它”

顾颉刚读书“最恶附会;更恶胸无所思,作吠声之犬。”他认为书籍的功能,乃是可被参考而不必作准绳的。因而读书敢想、敢疑,且欢喜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他对大学问家也不盲目崇拜,即使是过去极佩服的人如章太炎,也想用自己今后的努力去超过他。

他认为现在的教师就是书籍,但对古书要“自己放出眼光来,敢想、敢疑”,“不要上古人的当”。1927年2月他在厦门青年会讲演《怎样读书》时说:书本“只是记载从前人的行事、思想和研究的。他们的知识未必比我们多,不过他们向前走了一步,我们可以跟着他们再上去走一步而已。我们应该把他们遗传下来的东西逐渐的修改,逐渐的增加,才不愧为一个后起者。”

顾颉刚治学严谨,他觉得:“我们的眼光可以放的很远,但工作都要做到切近,无论何种的研究的基础,都须建设于确实的证据上,在不能遽得系统时,不要随便凑成一个系统,在不能遽得结论时不要轻易作出一个结论。而且研究一种学问应该参考的书是多至不可计的。”

他以为读书应注意两点:“其一,是不可有成见。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这是因为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值得研究的,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它是跟着我们所需要而走的。其二,是应该多求常识。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方向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于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望远镜是对于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于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于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顾颉刚所说极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注意避免短期行为;在读书求知的道路上务必求真求实,只有基本功扎实,学问和事业才能开拓、发展、创造。

“读书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

顾颉刚对读书方法有自己的见解,在《怎样读书》中说:读书的方法,第一“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第二“是要分别书籍的缓急轻重”,知道和分别哪些书必须细读或只要翻阅,那些不必读或需用时备查考;第三“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读书,要随处会疑,能作正误分析。这样“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

读书要善于思考。他曾对学习、做学问提出四个问题:何者为学?何以当有学?何以有今日之学?今日之学当如何?每在暇闲时加以思索,并且搜辑他人的答案加以评判。

读书也要有自觉的治学意志。他认为:“学的范围远比人生的范围大得多,如果我们要求真知,我们便不能不离开了人生的约束而前进。所以在应用上虽是该作有用与无用的区别,但在学问上则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学问固然可以应用,但应用只是学问的自然的结果,而不是着手做学问的目的。”

他一生辨伪求真,认为做学问的目的“不是求美善,乃是求真”。他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在1930年时就被郭沫若称赞为“的确是个卓识”。由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层累构成说,被后人誉为奠定中国新史学的一块基石。

胡美娟上海图书馆

朱守芬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同类推荐
  • 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发现,虽然这些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真正人生追求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人生要不甘寂寞

    人生要不甘寂寞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的奇迹在于永不放弃;抛开自卑才能活得更精彩;没有困境,只有心境;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等八辑。
  • 职场三剑:忠诚、责任、感恩

    职场三剑:忠诚、责任、感恩

    在职场中,员工和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员工与企业签订的不仅是劳动契约,还包括心理契约。这份心理契约要求企业与员工双方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员工对组织的心理期望与组织对员工的心理期望之间达成“默契”,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与忠诚关系。
  • 7S倍速学习法

    7S倍速学习法

    青年学生高效能学习最佳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第一时间馆藏。100%开拓你的智力潜能。
  • 梦想让你无所不能:林书豪给青少年的13堂成长课

    梦想让你无所不能:林书豪给青少年的13堂成长课

    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男孩,因为儿时的梦想,只身闯荡美国最繁华的城市。在高手云集、危机四伏的大都市里,他遭遇排挤,饱受非议,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他。在接连不断的打击面前,他一次次尝试用努力改变际遇,但结局总是事与愿违。他迷茫过,失落过,甚至开始想要放弃,然而就在他打好铺盖卷准备离开的时候,幸运女神突然给了他实现梦想的钥匙。于是一夜之间,咸鱼翻身,他的名字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成为全世界的英雄。看到这个故事,你可能会想到很多个名字:蝙蝠侠、蜘蛛侠、超人、绿巨人、钢铁侠、美国队长,甚至功夫熊猫。然而,这些大名鼎鼎的漫画英雄在我们的主人公面前,却都显得有些夸大和不真实。
热门推荐
  • 现十日谈

    现十日谈

    作者受十四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作品《十日谈》的启发,创作小说《现十日谈》。小说《现十日谈》内容是由十位曾是解放军、志愿军,包括作者本人,以及他们的老夫人,这些老朋友、老战友,好兄弟、好姐妹,兴致勃勃地在一起讲他们一生中亲自经历、所见所闻的那些真实的故事,他们连讲了十日101个鲜为人知,仍然值得回味,有一定历史意义,非常精彩、感人的,过去、现在方方面面,真实、生动的历史小故事。透过这些小故事,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到中国社会从黑暗、苦难、解放,改革开放,和平崛起,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艰难又光辉的历程!温故而知新,希望您会喜欢。
  • 丛林法则:危机管理智慧

    丛林法则:危机管理智慧

    每个企业管理者都惧怕危机,但危机的来临却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西方有句管理格言:危机就如死亡与税收,对于企业及组织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随时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危机。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就成了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自然界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战场,每个动物都时刻扮演着“猎人”与“猎物”的角色,为了生存,它们只能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加倍小心,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永远处于“猎人”的不败之地。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动物的丛林法则中体悟到危机处理方式,学习到企业管理智慧,从而扬长避短,转危为机,让自己始终扮演“猎人”的角色。
  •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期六的晚上

    星期六的晚上

    一念之间风华如雪回眸之眼伤心如月看痴心少年如何动荡青春一剑映流光看逐梦之心如何撑起苍穹一马走天涯.......
  • 剑者无双

    剑者无双

    武痴剑修破碎虚空之后,恰巧遇见一个自爆本命神器,逆转时空的灵魂,两者融合之后重生在一万年前的主角身上,前世的悲剧,再不会发生,看主角横扫天下,助自己的兄长成就绝世王者,创建无双剑宗,再碎虚空,万世不灭。
  • 魔神傲世

    魔神傲世

    刀降万鬼臣,剑临万魂服;刀剑本无情,只是人多情;无情的刀剑,在多情人手;又将会如何!
  • 平行世界之空间交易系统

    平行世界之空间交易系统

    秦皇一个新世纪的宅男和当年的秦始皇一字相差,却也能体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一句话。人家秦始皇是谁?一代霸主!而秦皇不过是一个猥琐的宅男。“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宅男自然是屌炸天的”这是秦皇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实他从来都没有想过真的会有屌炸天的一天~~
  • 怜花落 董鄂妃传奇(完)

    怜花落 董鄂妃传奇(完)

    怎料得,漫漫一指,竟由他涟漪范范。戏中角,角中戏,处处戏台不知谁看戏?满尽心思曲中藏,拂袖一去,弦断逼得歌终,人独泣。一段不一样的董鄂妃传奇,一曲顺治出家的悲壮,什么是取舍,什么是无悔。黛眉佳人,骁勇帝王,可怜一对鸳鸯,风吹雨打。也许相逢,便注定了,万劫不复。-----------------很久没有来写完了,希望大家还记得小之,希望支持我的新作:《半世流离半生寻》链接:http://novel.hongxiu.com/a/500484/
  • 寒极

    寒极

    悠悠四州,百万兽蛮。鬼冥震野,妖尊千幻。碎魂剑出,神形俱灭!浴血苍穹,谁与争锋?且看秦风挥剑天下,走向成神之路!
  • 台海见闻录

    台海见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