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3400000003

第3章 张元济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张元济(1867~1959年)出版家、目录学家。浙江海盐人。20世纪初进入商务印书馆,先后任编译所所长、董事长。建国后,任上海文史馆馆长。创办《教育杂志》等多种刊物。著有《涵芬楼烬余书录》、《校史随笔》

张元济是20世纪前期的文化人、大出版家,“百日维新”后,在上海致力于文化教育和出版业,既是教育界著名人士,又是位企业家。

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元济入京会试中进士,后曾任刑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主办通艺学堂。参加过“百日维新”变法运动。受到光绪帝召见。戊戌变法失败,被“革职永不叙用”。他参与主持商务印书馆近六十年,并曾担任上海南洋公学校长、南洋译书院院长。

喜读西学,孜孜不倦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三十岁的张元济出任总理衙门(相当于外务部)章京,专门处理涉外事务。那个时代普通的读书人,特别是已有功名的朝廷官员,愿意了解西学接受新知的人还不多,张元济在其间可谓突出者。他喜欢新书,常开列书目,交由总理衙门购进。由于新书缺乏,他还向上海的友人了解上海售书的情况,函索书目,尽量订购新书刊及关于政事的英文书,拟自己尝试翻译。

作为倾向维新的人物,他读书注意的是知识意义上的启蒙。他认为“自强之道,以兴学为先”,深知改革绝非易事,一切还得从基础性的工作做起。他不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热衷于搞政治运动和政治社团,而是积极筹建新学堂,自觉承担起“醒人救人”之责。从那个时代起,他读书精力已由长久埋首于传统经籍,转向时务西学,攻英文,“读公学,兼公法”。后又与诸好友设馆教授英文,甚至自己也迁寓学馆,发愤攻读英文。这所教授西学的学堂,依严复的建议改称通艺学堂。

张元济喜读西学,兴办通艺学堂寄托他“英才教育”的事业和“醒人救人”启迪民智的理想。晚年他在写给商务印书馆同人的一首告别诗中说:“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从中可看出一个读书人对自己毕生尽瘁的事业深深的挚爱和眷恋。

博览群书,重视“修身”与“合群”

张元济读书同他从事的编纂、出版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他博览群书的嗜好反映在他所编纂的教科书与翻译的西文图书上。他主持商务印书馆不久,即组织出版了《帝国丛书》,其中包括《明治政党小史》、《埃及近代史》、《帝国主义》、《各国宪法略》和《各国国民公私参考》等,还推出了政学丛书、历史丛书、财政丛书、商业丛书、战史丛书、传记丛书、哲学丛书等。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方名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为旧中国其他书局所不及。其中尤其以严复所译名著《原富》、《天演论》、《法意》、《群己权界论》、《社会真理》、《名学浅说》等和林译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影响最大。读书界、思想界耳目为之一新。张元济读书之广,对西方名著和先进思想的热忱由此可见。

张元济认为读书人仅拥有新书、新知,而在人格上东倒西歪,这样的读书人仍然是不成功的。他提倡知识与道德并重,并躬自实践。20世纪初,他与高梦旦、蔡元培一道编写了一套《最新修身教科书》,说明他把读书与重视修身合群看成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他认为,重视修身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一种教育传统,《礼记·大学》讲:“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当然修身的内容因人因时而有所不同。他认为修身除了激励自信、自立、自强,坚忍不拔、奋发向上外,还要“戒迷信,勿信鬼神”,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讲究卫生,热心公益,廉洁奉公,急公好义,公平正直,奉行平等、博爱之道。他指出,人与人之间是有“智愚强弱,贵贱贫富”之别,但同样是人类,自然都有不愿受欺凌之意,不要因为人有贫富贵贱而厚此薄彼,甚至以我之智强富贵凌彼愚弱贫贱。他认为,人有了“博爱之心”,然后才会有慈善之事。

所谓“合群”,是19世纪末传人中国的“群学”(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群是与独相对的,独是寡而无助、弱而无力的,要有力量就只有合群。“人之群,以国为最大”。一个国家如果人人各顾各的事,一盘散沙,“不能合力的为国”是没有力量的。他认为,国家的存亡与否,系于国民爱国心之厚薄。“一国之中,无论为士、为农、为工商,必人之有爱国之心,而后国将亡而可存,国虽亡而可复”。“今诸生皆为中国人,则必对之以爱父母之国,无论此时在校,即一时留学他国,亦必时时以爱父母之国为心,而永久不变”,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国民”,才算得上“爱国之国民”。因此博览群书,吸收西学必须明辨是非,重视修身与具有爱国之心。

饱览古书,抢救古籍

张元济退休后,一头扎进故纸堆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古籍抢救和版本研究。他为商务主持编校、编印的主要古籍有:《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初编、续编及三编、《续古逸从书》、《道藏》、《续道藏》、《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丛书集成初编》、《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孤本元明杂剧》等等。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完成其中任何一套古籍丛书的整理与校勘就足以不朽了,张元济做成了如此惊人的文化伟业,实属不易。顾廷龙曾由衷地赞叹道:这是现代出版史上绽放异彩的大事。

1928年,为了抢救和研究古籍版本,张元济东渡日本访书。抵达后访问了日本各公私图书馆,如静嘉堂文库、宫内省图书馆、内阁文库、东洋文库、帝国大学图书馆及京都东福寺藏书楼等处。一个月里,他饱览了东京、京都公私图书馆内所藏丰富的中国旧籍。每到一处,都商借摄片,并雇佣日本摄影师用特种相机将书按页摄成小胶片,然后带回上海影印出版。他不仅查清了日本中国古籍收藏的详细情况,而且带回了46种罕见古籍的摄影底片。

张元济为商务印书馆搜集、校勘、影印出版古籍善本,目的在于流通古籍,以最完善的形式保存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他还耐心说服商务印书馆董事会成员们,斥巨资建造涵芬楼,并于1926年更名为东方图书馆,正式向社会开放。他在《我走过的路》中回忆说,早年在商务不图名,不图利,“只贪图涵芬楼藏书丰富,中外古今齐全,借此可读点书而已”。商务印书馆培养的各方面人才,都受过涵芬楼丰富藏书的滋养,像张明养、沈雁冰这样的受益者,可以开出一长串名单。从涵芬楼到东方图书馆凝聚着张元济一生的心血和期望,也折射出他与书结下的不解之缘。

周荣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

同类推荐
  • 唐骏给年轻人的15条职业准则

    唐骏给年轻人的15条职业准则

    解密打工皇帝背后的成功经验,成就企业员工双赢的黄金准则。从普通的小职员到最有价值的“打工皇帝”,唐骏创造了一个职场传奇,也为无数职场人士点亮了一盏成功的希望之灯。唐骏的人生经历无法重复,但他成功的方法却可以复制。看唐骏,学本领,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 职场高手

    职场高手

    张为康刚参加工作,年少气盛,自恃清高的他虽然聪明好学、业务水平高,但因为不小心站错了队,受到了领导的冷落,和杨敏师生恋、潘筱晨的办公室爱情也都无疾而终;在单位的体检中被发现患有先天病症,回到单位被下派农村挂职锻炼。百无聊赖的他应聘到了平远市的一家房地产企业兼职,并一路青云,在这里认识了偷偷在公司打工的港方老板的女儿林菁菁,陷入了公司的内部争斗漩涡,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房地产的种种黑幕,并几乎深陷其中……
  • 冰鉴的智慧

    冰鉴的智慧

    《冰鉴的智慧》即观人之术,鉴人之略。读者对照其人论述,皆可清晰看到自身的影子。也即看到自己有哪些优点可以获致成功,有哪些缺点可以导致失败。有心者就可以从中找到修身的依据。《冰鉴》即其鉴人专著,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
  • 会做人,让你人财两旺

    会做人,让你人财两旺

    做人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能力,是通往成功和财富的快捷之径。人生在世,最成功的莫过于人财两旺,懂做人,会做人者,是最大的赢家。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会做人,人财两旺自然天成。人做好了,事事顺畅,财源广进;人没做好,一事无成,财富尽失。懂得做人,人财两旺水到渠成。会做人,做出大财富。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夏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夏

    生活也许不能每天都是艳阳高照,人生也许不是每天都能如意顺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每天给生活一缕清风,每天给心灵一次放假,每天给生命一帖处方,每天给人生一个惊喜,每天给自己一片阳光……
热门推荐
  • 喵孽难逃

    喵孽难逃

    这一定是哪个环节出现故障,要不然怎么会把咱好好的人类变成毛茸茸的小东西呢?吃的东西奇怪,住的地方奇怪,更不用说穿的了,在内心深处的深刻剖析之后,除了裸奔,想不出任何词汇,有种“啊,上辈子只看别人裸奔,这辈子轮到自己也开始裸奔了。”的即视感。还有其他讨厌的家伙一直围在身边嘲笑,“看,她居然夹着尾巴走路!”废话!你还想看姐姐的小菊花吗?!好吧,还是有点好处的,恩,就是会了兽言兽语,这也是不可多得的技能不是?
  • 活地狱

    活地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薄情少爷,饶了我

    薄情少爷,饶了我

    曾记得,那年樱花粲然,阳光下,他的黑眸灿亮如星,她的心不攻自破。四年的等待,甘之如饴。在那个锦城最豪华的婚礼上,他不曾出现。隔天,哥哥被撤去市长之位锒铛入狱,带走哥哥的囚车和迎娶姐姐的婚车同时在曲家别墅门口出现。他看着她心碎的模样,微笑得像个天使。再后来,他名满锦城,高贵有如神砥。她沦为笑柄,卑微低过尘埃。如果是债,她还……只是,当哥哥在狱中自杀,当他冷眼看着腹中的孩子消失……她的心,再也无法假装坚强。她终于忘却了曾经,逃离了伤心,第一次愿意接受男人的邀请。他却再次出现在她面前,如许多年前那个樱花粲然的四月,黑眸猩红,声音嘶哑,霸道地宣布:“曲流萤……你是我的……”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梅花冢

    梅花冢

    青冥行者,沧浪过客,一世牵绊,半生为敌。血泪江湖里的美人心计,刀光剑影中的爱恨情仇,一个孤苦无助的孤儿如何华丽变身名动天下的妖女?且看两段生死难舍的旷世情缘,四十年诡谲浪漫的美人传奇。
  • 富春山居

    富春山居

    娘家爹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女婿一定要读好书做高官。婆家爹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儿子一定要赚大钱做富翁。相公说:哥又不想做官,又不想太有钱,就想在家读读书陪陪老婆。翰林小姐说:奴家还想要个貌比潘安才压宋玉富比石崇官居一品的相公呐——这个家,到底听谁的?古代当家主母的糟心事。
  • 石府传

    石府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红楼梦》,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贾宝玉”和“林妹妹”,这也确是实在的。《石府传》就是这么一部我心中的《红楼梦》
  • 洪荒多宝猴

    洪荒多宝猴

    洪荒初期,道佛未现,神通为王。看一个拥有寻宝神通的猴子,如何一步步踏上九天,成为无上强者。
  • 蓝眼睛玛丽

    蓝眼睛玛丽

    我是一座叫作“蓝眼睛玛丽”的岛。岛上的居民都是天赋异禀的拉锯战高手和从不纳税的刁民。这座岛的未来继承人一个是腹黑总裁,另一个是呆萌穷酸女。而目前管理岛上大小事务的人是一个讨人厌的强硬老妇人。身为一座岛,我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 快穿之重来

    快穿之重来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芙蓉如面柳如眉,不见玉颜空死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楼阁玲珑五云起,耿耿星河欲曙天。啥?听不懂?我说啊,你个哭哭啼啼的魂啊,有啥想不开的,看到没,前面左转直飘右转再飘,看见那棵发光的大树没?对,就是那,那儿有个仙女模样的人儿,你甭管有啥心愿,她都能帮你。(扯来扯去啊,其实,这就是个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