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7900000028

第28章 1954年(7)

贾宝玉的结局和贾氏衰败的结局,在曹雪芹原著八十回中是没有写完的。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它的性格是统一的。我们从他的性格已有的发展推断其未来的结局。只要理解了这个性格的本质。还是可以得出比较适当的结论的。在前八十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形象,可以说已经展开了,并且达到了一定的完整性。贾宝玉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他是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逆予,在他的性格里体现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他同情大观园中被压迫的女奴,他力图无拘束地摆开地位的偏见。他厌恶贵族阶级的世俗生活,厌恶封建文人向上爬的必由之路的科举制度,厌恶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厌恶封建婚姻的象征——金玉良缘,要求个性和爱情的自由发展。这一切都超出了封建道德规范所允许的范围,所以他在当时的“禄蠹”们看来是“痴”,是“狂人”,是“无用的废物”。同时因为他违犯了封建的道德规范,就应当成为被迫害的对象。《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展开了这两种力量的冲突。

贾宝玉不是畸形儿,他是当时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注:明末清初商品经济遭到破坏后,到了乾隆时代又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商业资本的发展更是惊人,这在《红楼梦》中是可以看出的。同时这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来往也是空前的(贾府中许多用具都是外国商品),可见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具备了资本主义原始蓄积期的一些特点。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曾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选集》合订本589页)所谓“乾嘉盛世”就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孕育”的时代,因此,在社会关系上也显示出转变期的特点〕,在他的性格里反映着个性的觉醒,他已经感受到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性,他要求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下去。这种性格愈发展愈明显、愈强烈,也就与封建贵族地主阶级所要求他的距离愈大,当时的封建社会也就会更加迫害他,贾宝玉的性格与封建社会的冲突也就愈来愈尖锐。但是当时的封建社会却是没有给这样的人准备下出路。他只能够以个人的形式去反抗当时的封建社会。同时也注定了他反抗的无力,因而他的结局就只能是悲剧的。但这不是个人的悲剧,因为正是通过了贾宝玉的悲剧性格,曲折地透露了那个时代尚未成熟的新的社会力量变革封建制度的历史要求。贾宝玉的出走正是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叛逆者的被毁灭,也是封建社会的崩溃的预兆。

由此可见,俞平伯所推断的宝玉贫穷而后出家的结局,就失去了这样的社会内容,也抽掉了它的积极意义,使贾宝玉从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变成为逃避贫穷而遁入空门的市侩,这种看法对这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形象,是显著的歪曲。

俞平伯对于宝钗、黛玉两个人物形象的考证,也同样地抽掉了她们的社会内容,从钗黛合为一一图推断出二者实为一人。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批评《红楼梦简论》一文中曾有较详细的论述,故不再重复。

俞平伯从这种追求事实的真实的观点出发去探讨《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也必然走入同样的迷途。《红楼梦研究》一书在研究到《红楼梦》的风格时,首先肯定它的“最大手段是写生”,并进一步地解释“虚构和写实都靠着经验,不过,中间的那些上下文的排列有些不同罢了”。“写生既较偏近于事实”,因而所完成的作品就是“一面公平的镜子”。(见《红楼梦研究》117页)

我们进一步考察俞平伯的所谓“写生”是什么呢?按照他的意思,“写生”就是“记实”,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虚构与自然主义“写生”的区别,只是记录事实的次序不同,《红楼梦》是一部记录客观事实的作品,其艺术方法是自然主义的“写生”方法。《红楼梦》所表现出的“写生”的特征,就是写了一些极平凡的人物,“并且有许多极污下不堪的”。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态度只是一面镜子,到了面前便须眉毕露无可逃避了,妍媸虽必从镜子里看出,但所以妍所以媸的原故,镜子却不能负责”。(见《红楼梦研究》117页)

这些意见很明显地表示出俞平伯所理解的《红楼梦》的艺术方法,也就是记录事实的自然主义“写生”的方法。

但是,《红楼梦》所以成为现实主义杰作,却并非像这些“自然主义”歌颂者们所称颂的那样,只是简单地复写客观事实真象,正如镜子照物,对所照之物的好坏美丑“却不能负责”。恰恰相反。曹雪芹这“一面镜子”所照之物,却鲜明地表现出艺术反映现实的必然规律和作家明确的是非爱憎态度,是对生活有所选择和提炼的结果,是从客观现实中概括出的典型的艺术形象,进而写出了社会发展的真实本质。曹雪芹不仅暴露出生活中丑恶的一面,同时也创造出了肯定的典型人物。《红楼梦》不仅显示了在艺术描写上追求“追踪蹑迹”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也表明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这样才使《红楼梦》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成就。

其次,俞平伯从《红楼梦》是模写事实的这个观点出发,又发现了它艺术方法上的第二个独特风格,即“《红楼梦》的篇章结构,因拘束于事实,因而能够一洗前人的窠臼,不顾读者的偏见嗜好”(见《《红楼梦研究》119页)。这也就是说,《红楼梦》的悲剧结构的形成,是由于“拘束于事实”,作者为事实所迫,不得不被动地采取悲剧的结局,以摆脱大团圆的结局。

文学作品是阶级斗争的一种武器,是表现一定阶级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的。读者也是属于一定阶级的,“读者的偏见和嗜好”也是有阶级性的。一部文学作品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最根本的是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以及他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因此笼统地以“读者的偏见和嗜好”来判断悲剧形式和喜剧形式的优劣。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在中国文学史上,除掉人民中间所喜爱的流露着人民美好愿望的大团圆结局的作品不论外,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一些文学作品所以采取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我们以为,以大团圆结局的封建文学是真正的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歌功颂德的俳优文学,它以封建地主阶级所喜爱的喜剧形式来粉饰生活,掩盖或调和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以便达到欺骗人民、尽其巩固阶级统治的作用。在这种文学中,自然不可能产生反映社会真实的悲剧,也同样不能产生反映社会真实的喜剧,因为它是虚伪的主观主义的反现实主义的刨作。

曹雪芹是现实主义作家。他敢于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因此在客观上也就对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的规律必然有所概括,表现出《红楼梦》主人公们的必然的悲剧性结局。因而,《红楼梦》的悲剧结构是由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由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决定的。贾宝玉、林黛玉和大观园里一些被压迫的奴隶对封建统治者的叛逆和反抗,所以要走向悲剧性的结局,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还不可能产生封建制度的掘墓人,一方面也是由于它毕竟是大观园中的悲剧,他们的反抗和叛逆,都没有离开公府侯门的贵族生活环境。它所反映的只不过是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红楼梦》悲剧性结局的艺术构思正是和曹雪芹的现实主义文学见解互相照应的,绝不能因为《红楼梦》中有作者身世经历的某些概括,就武断地认为“他的材料全是实事,不能任意颠倒改造的,于是不得已要打破窠臼得罪读者了”(见《红楼梦研究》120页)。俞平伯的这种见解实际上是抹煞现实主义典型创造的“自然主义”写生说的继续。

最后,俞平伯从《红楼梦》是“一部忏悔情孽的书”的片面理解上,推论出《红楼梦》艺术方法的根本特色是“怨而不怒的风格”(见《红楼梦研究》124页)。这可以说是俞平伯对《红楼梦》的总评价。

“怨而不怒的风格”是俞平伯将《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比较的结果。在比较的过程中,对其他现实主义杰作也大肆歪曲,认为《水浒》、《儒林外史》等书作者的态度太不“温厚”,对现实的激愤有些“过火”,缺少含蓄,不如《红楼梦》的“平心静气”(见《红楼梦研究》124~127页)。实际上,这些特点却正是这些现实主义作家们对生活矛盾更深刻的揭露,并且明显地流露着作者的反抗情绪。因之这并不是缺点。而是中国文学最光辉的富有战斗性的现实主义传统。

俞平伯所谓。怨而不怒的风格”的实质,是他对《红楼梦》创作的“自然主义”写生说的另一表现。这就是说曹雪芹只是客观地记录自己的“情孽”经过,并没有通过艺术形象和作品情节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来,对于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对于现实生活既不歌颂也不批判,只是复制和模写,这样的“怨而不怒”的艺术方法所创造出来的作品,自然会成为“好一面公平的镜子啊!”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白鹿原纪事

    白鹿原纪事

    我的生活场就是白鹿原。——陈忠实《白鹿原纪事》是陈忠实“闭关”乡下潜心写作时期创作的作品,他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场白鹿原,用本色的地方语言描绘了白鹿原上发生的故事,刻画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白鹿原地区的人情风貌。“马罗大叔”正直强悍表象背后的温情柔软让人感动落泪;“鬼秧子乐叔”的狡黠虚伪却因曾经动荡的社会背景而显得可爱睿智;逼迫长工“黑娃”舔碗的“黄掌柜”绝非周扒皮似的刻薄地主,而是用夸张滑稽的“陋习”告诉我们勤俭致富的道理;……每一个人物都入木三分,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白鹿原人的精神内核。
  • 老虎大福

    老虎大福

    本书中的作品大多以秦岭山林为题材,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共计8篇,包括“黑鱼千岁”、“山鬼木客”、“猴子村长”等。
  • 2013散文排行榜

    2013散文排行榜

    散文是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绘英雄的书、水浒的英雄多出自于草莽,因而这样的英雄也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更适合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水浒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温这部令人回肠荡气的经典著作时,或许有了更多现实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在当今社会,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做一位杰出的时代风云人物等等、《水浒传》一书流传至今,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宋江起义是在梁山泊吗?施耐庵为什么叫“耐庵”?燕青为什么叫“浪子”?张青和孙二娘是怎么成为夫妻的?李逵为什么叫“黑旋风”?九天玄女究竟是何许人?梁山好汉如何排座次等等、《诠解水浒传》就是一部从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解析水浒重重悬疑的书。
热门推荐
  •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受菩提心戒仪

    受菩提心戒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方仙绝

    十方仙绝

    这个世界,人也罢、妖也罢,练气修仙,想求那长生不死。修到最后,人不人、妖不妖、魔不魔,更遑论是仙。这世上哪有仙?哪有长生不死?一切皆是虚妄,若是有,也都该死。周玄,农家子弟,身藏农家至宝一块田,踏上这仙道,这长生道。到了那最后,回首恍然:众生妄图长生不死者,天诛!
  • 如果我是小星星

    如果我是小星星

    写了初中自己的生活,和感情人要像一块石灰一样活着.别人越泼我凉水我的人生越沸腾,星星很美,可以带给大家喜悦,所以我想成为你们的小星星。
  • 与官员谈领导方法

    与官员谈领导方法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党面临着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培养,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与官员谈”系列,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从学习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能力、促进工作四个层面设计“谈”的话题,既“谈”得轻松,又“谈”得明白,既“谈”得有高度、深度,也“谈”得管用、实用。
  • TFBOYS之纯真的情感

    TFBOYS之纯真的情感

    第一次见面,误会、打听、斗气、下挑战、报复……他们却没想到这是爱神给予他们的一次偶然的邂逅。不管是同学的嫉妒,还是他们的吵架、分开、背叛,经历了几年的时间,最终让他们得到了爱神的帮助,重回到了自己最爱的人身边。
  •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星期六童话》是当今童书出版的一种高品质制作,可谓“文、音、图”三杰,可读性、可听性、可赏性兼具。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小读者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星期六童话》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完整地呈现了梅子涵早期、中期、近期作品创作的整体面貌。
  • 漫漫江湖路

    漫漫江湖路

    带着群侠传游戏面板穿越武侠世界的小故事。[短篇]
  • 空城记之大城小市

    空城记之大城小市

    这是一个“狠炒”的时代,房贵人贱的时代,房事无度的时代。多少人望房兴叹!多少人为它疯狂!房房房,街谈巷议三句不离它,公房、私房、拆迁房、保障房、公租房、小产权房、门市房、学区房……,房子与居住渐行渐远,成了一场乾坤大戏的主角,导演、编剧、片商、资方、影帝、群演……轮番上场,谁能置身事外?志鸿与亦馨大学里相识、相恋,感情真挚。一起到上海闯荡,后双双出国工作,历经风雨,终因双方的改变而分手。志鸿深受刺激,立志成功,却走上炒房歧途!因资金链断裂,几乎破产,后发起“晒黑灯”运动,靠“空城计”将房子出手,最终在家人恋人朋友的感召下,走向新生活!真人真事改编,不装,不吹,不抄,不穿,不玄!实在写生活!
  • 帝师无双

    帝师无双

    十年前的一场屠杀,让南楚的第一世家南宫家族瞬间灰飞烟灭,唯有因为拒婚私奔的少年状元南宫遥幸免于难;十年后的南宫念跟随着父亲来到北周国,为了家族使命,她女扮男装,进入宫廷,成为举世无双的少年帝师。他是被厌弃的皇子,从小住在冷宫破旧的院子里,受尽屈辱,然而命运的安排,让他遇见了改变自己一生的人——南宫念。所谓红尘有幸,于我而言,便是遇见了你。于是为了追随那人的目光,萧遇央卸下伪装,一步一算计,只因为曾经那人感叹道,万里河山,有谁堪为其主,有谁值得相辅?他想成为那个谁!(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