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4200000008

第8章 鼻子下面是大路——通天下(3)

①原文引用说话者把要引用的材料一字不改地转述给听众,表现在书面上即是引用材料加上引号。原文引用的材料一般是简短的言论。如某省一位领导人在一次县处级干部会议上作报告:同志们,老百姓是怎样批评我们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呢?他们有一段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发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就是政策不兑现。”(全场大笑)报告人随即利用与会者思维异常活跃的时候,强烈地抨击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

②改造引用为了简练和便于叙述,演讲者对要引用的材料进行某些归纳、删节和加工。改造引用的材料一般是有情节的事例,如毛泽东在说话时引用“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有时,演讲者也对人们所熟知的典故、成语、谚语等进行换意改造引用,以获得某种特殊效果。如把“不学无术”改造成“不学有术”;把“人一走,茶就凉”改造成“人一走,茶不凉”等等。

③虚拟引用说话者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虚拟某些言论或事例。如一位语言学家为了说明良好的口才是通过后天锻炼而培养的,就模拟了一些情节和对话:

……但就包括这些人物(指演讲家)在内,也要通过实践锻炼,只不过他锻炼时间提前了。在幼儿园的时候,他可能就是班长,阿姨进来了,他说:“小朋友坐好啦,阿姨发糖啦!”你在干什么呢?背着手等发糖哩!(笑声)到了小学校,再指三道红杠杠往袖子上一戴,放学时,同学们过马路了,他说:“同学们手拉手,不要慌,赶快走!”你在干什么?拉着别人的手放都不敢放!(笑声)通过虚拟情节的模拟,惟妙惟肖地说明了高超的说话水平是通过锻炼而获得的。

(2)引用的作用技巧说话者运用引用,决不是为了炫耀说话的学识,而是为了充分论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即为所要阐述的主题服务。早在1400多年前,著名文论家刘勰就引用的主要作用概括为“明理”和“征义”(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

曲啸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展开他的论点。

我记得杜勒斯临死前说过,他要用管乐吹垮共产党的第三代,改变他们前进的路标。我说,杜勒斯先生,你的预言落空了。

反面论点的引用震动了听众,这比从正面直接进入主题更为有力。

某全国重点大学实行考、教分离改革,大学生们对能否通过考试忧心仲仲。一位教授在考前动员会上这样鼓励他的学生:“同学们,你们要‘天王盖地虎’!考试是‘地虎’,复习就是‘天王’。考10道题,我们复习100道。‘天王’盖住了‘地虎’,就没有什么怕的!”教授引用《智取威虎山》中的“黑话”台词,使同学们在轻松的笑声中解除了思想负担。精妙的引用使语言生辉,蹩脚的引用则使听众倒胃口。运用引用要做到“三要”与“三忌”:

①要丝丝入扣,忌离题万里说话要在深刻把握主题的基础上选择引用材料。如果引用材料偏离主题十万八千里,说话者越是声情并茂,越是会增加听众被误导的可能性。

②要画龙点睛,忌喧宾夺主说话者只能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安排少量高于“我”但为“我”所用的引用。说话中过多依靠引用,说话者的自我见解和个性特点就受到了排斥,说话者变成了有生命的傀儡。

个别说话者喜欢大量引用名人言论古典诗词,这又有意无意地构成了卖弄学识、哗众取宠的嫌疑。

③要标新立异,忌陈词滥调说话者只有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才能推出令听众耳目一新的引用。说话中引用一些平庸、陈旧的材料,反而会冲淡说话的意境。在同一场交谈或辩论中,多个说话者如引用同一材料,最易给听众留下笑柄。如某场演讲先后有七位演讲者引用夏明翰烈士“砍头不要紧”的就义诗,被听众讥讽为“我们的演讲者比国民党刽子手还残忍”。

所以说:“会辩就要辩的有理,辩得自然,让对手对你心服口服。

一日三问——必成学问演讲时善于用语言提问引发,启迪听众思索,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技巧。演讲时的提问与交谈、回答中的提问不同,前者是自问自答,后者是你问对方回答。依据在演讲中提问的作用,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形式:

(1)新颖独特、激起猜测的提问。

这是提问引发的重要形式,是激发听众猜测(悬念)的重要语言形式。如《演讲与口才》1990年第8期刊载的一篇文章说:

在《热爱内蒙古,把青春献给内蒙古》的演讲赛中,有一位男同学一上场就举着一张纸条,说:“在我即将登台演讲的时候,接到这样一个条子:‘你连这儿的姑娘都不爱,还谈什么热爱内蒙古?’”条子读完,场下一片哗然,紧接着便响起了一阵富有刺激和挑战意味的掌声。掌声过后,听众等待他的下文,又是一阵沉默。待这沉默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时候,他突然高声讲道:“好吧,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告诉你吧,我爱的是全自治区的姑娘!

难道还有比这更能说明我对内蒙古的热爱吗?”顿时,场下掌声经久不息。

这个突如其来的、自设障碍的提问,就是能激起猜测、引发兴趣的提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未讲先发、引起注意的提问。

这种提问,是开讲之前的提问,其作用是引起听众对下面要讲的内容的重视。如:周总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

……什么叫“白”呢?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主义土壤上专心致志为社会主义服务,虽然政治上学习得少,不能算“白”。只有打起白旗,反对社会主义,才是“白”。例如有个外科医生,开刀开得很好,治好了很多病人,只是政治上不大开展,因此就说他是“白专道路”,岂不是荒谬。

又如,印尼著名政治家苏加诺1945年6月在《印尼独立准备调查会》上的一段讲话:

兄弟们!什么叫独立!1933年我写过一本书,书名为《争取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在这本书里,我说独立,政治上的独立无非是一座桥,一座金桥。我还说,在这座金桥的对岸,我们能够改善我们的社会。

第一例周总理的提问和第二例苏加诺的提问,都是解释前面的提问。周总理对问题做了准确的定义性的回答,苏加诺则只作了间接的(去看书)和比喻性(“金桥”)的回答。这里都属于无疑而问,目的全在于引起听众的注意。

(3)激发反思、问中含笑的提问。

这种提问也属引发式的提问,但它多采用反问句,有时还是连续反问,反问句式的特点是答案在问话之中。为什么又要问呢?意图是为了加强语气,激起听众思考,共同判断数据问题的正误,比不问而讲效果要强得多。请看苏加诺的一段演讲:

当列宁建立独立的苏俄时,就有了第聂伯河的大水闸子吗?就有了矗立高空的广播电台了吗?

就有了普及全国的足够的火车了吗?当列宁建立独立的苏俄时,每个俄国人是否都已经会阅读、会写字了呢?没有。尊敬的先生们!在列宁所搭的金桥的对岸,列宁才建立了广播电台,创办了学校,建立了托儿所,建造了第聂伯河大水闸。

这里,苏加诺的问话是反问,答案是很清楚的,因为事实俱在,不需要做回答。这种提问的特点主要是让听众产生回忆、思考或想象,为演讲者下面的演说内容的接收做好准备。比如,有一篇题为《为了我们的父亲》是这样讲的:

同学们,你们见过青年画家罗中立的油画《我的父亲》吗?如果见过,还记得那位动人的中国老年农民的形象吗?让我们再看看这幅油画,再看一看我们的父亲吧!

见过那张油画吗?还记得那个形象吗?听众可能见过可能没见过,可能记得可能不记得,演讲者没有等听众回答,接着就按没有见过的情况讲下去。那么,为什么先要问呢?其目的:对见过的人来说,是唤起回忆;对没有见过的人来说,是引起注意和想象。这样讲下去,整个的演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在演讲中用引名人名言、警句或历史典故、寓言,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词语的华丽,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论题提供权威性的论据,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因此,常为演讲者所运用。

在引用名人的名言、警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尽量引用原文,不要以讹传讹。因为有很多名人的名言、警句,是通过间接材料得到的,我们在引用时,有条件的应尽量查一下原文,防止出错。

(2)要全面领会原文,不要把意思弄反了。因为同样是说一句话,原著者的意图可能是讽刺,是反意。但由于引用者不了解原著者的本意,轻易地拿过来说用,就容易歪曲原意,这对于演讲也是不利的,容易被人驳倒。

(3)要弄清楚原文究竟是谁讲的,不要张冠李戴。如果同一句话两位名人都讲过,那就要看是谁引用谁的,我们当然是用最早那位名人说的话。引用句言、警句最忌讳的是张冠李戴。

比如,但丁说:“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你却引为莎士比亚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像这样的错误,往往会导致整个演讲的失败。

引用寓言典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引经据典”。在演讲中,恰当地“引经据典”,对于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引用寓言典故,一定要注意:

(1)由于“经典”一般都是古文言文,引用时要尽量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如果直接使用文言文,听众听后自己需要有个领会、暗译的过程,就会影响听讲的效果。所以,这个程序一般应当由演讲者来完成。

(2)翻译时应尽量保持直译。如直译确有困难,也可变通一下,把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总之,是要让听众一听就明白。

(3)要抓住寓言和典故的核心与本质,删除不必要的重复和陪衬,尽量使寓言和典故短小精悍,说明问题。

平时练成一日三问的习惯,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你的论辩能力也愈来愈灵活,你将从这一习惯中,增长才干,获得学问。

同类推荐
  • 淡定的智慧

    淡定的智慧

    淡然是一个人面对生活所把持的基调,它决定着你在生活中是忙忙碌碌、惊慌失措,还是悠闲自得、怡然自乐。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肯定的是,幸福永远是当下的体验,无论其内容是对过往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保持一颗平常心,对自己充满自信,关注当下的感受,可以让灵魂跟上脚步,让内心的幸福感溢出来。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惊险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惊险故事

    本书精选了“周穆王西游探险”、“张骞出使西域”、“征服世界处女峰”、“旅游家徐霞客”、“英国公主冒险探南极”等数十个古今中外的探险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将扣动你的心弦,无论你是七岁,还是七十岁,这些故事都是值得你一读的经典。
  •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20几岁学点读心术

    20几岁学点读心术

    怎样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了解和掌控对方,是每个人希望拥有的能力。《20几岁学点读心术》将教会你如何引导他人的心理,看穿他人的动机,并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 用对方法做对事

    用对方法做对事

    成功只属于坚韧不拔的人。激发斗志,汲取智慧,获得人生的成功,这是我们精心编排《励志人生》丛书的主旨。丛书制作精美,内容精彩,涵盖古今中外的励志经典,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言放弃,坚持到底,最终到达人生的胜利之巅!
热门推荐
  • 绝世盛宠:邪魅人鱼妃

    绝世盛宠:邪魅人鱼妃

    一场穿越,她得到了月族圣女的部分力量。一心想颠覆曾经的生活,要过简单的日子,却事事不如人意。想轻松在家偷懒,却被家中各夫人惦记。想远离男人,偏偏被一个个男人纠缠。不愿信任他人,却遇上最真的友情;不想再谈爱情,却最终陷入真爱。且看冥冥之中,还有什么存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焚尽天下

    焚尽天下

    圣魔大陆武风盛行,纷争四起,杀伐不断,先天强者更是竖掌破山,跺脚裂地,可以飞行的存在。传说,在远古时代,大陆强者如云,飞天遁地,先天境界的修者都是只能充当炮灰的小脚色。消失的远古强者都去了哪里,是否已经陨落?冥冥之中到底谁在掌控着这一切?大陆之上是否还有更高等的存在?
  • 创神宙宇

    创神宙宇

    我们不知道宇宙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它究竟往哪里去?我们仅仅只知道一切都是从一个混元无极的点开始的。这个点不知有多小,不知有多重,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存在了,也不知道历经了多久,它开始爆发开来,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和生命从此开始,混沌和秩序的法则从此开始。无数个世界随之诞生,无数个世界又同时被毁灭,生命随之诞生也随之死亡,混沌和秩序周而复始,无穷演进。
  • 华丽的蜕变

    华丽的蜕变

    自卑女生从开朗到得病自卑然后变为全新的自己中间爱恨情仇的一段故事没有经历过的痛苦怎么会知道命运折磨后得到的重生华丽的蜕变等待着你
  • 武震虚空

    武震虚空

    一个经脉尽毁,记忆力很差的少年,无意中被一条古怪的五色神珠附体。从此,他意外的获得了超高的悟性,与过目不忘的神通。繁琐难懂的上古秘法?他一眼扫过,就完全参悟!强大敌人的独特绝学?他一眼扫过,就完全领会!且看一个筋脉尽毁的少年,拳镇山河,武震虚空!
  • 帝王燕:王妃有药

    帝王燕:王妃有药

    她是绝世无双的药学天才,手握药王宝鼎,一朝穿越,竟成御药房最卑微的小药奴。医师刁难,公主欺辱,连未婚夫都上门要退婚?不怕,药鼎在手,天下有我。顶级药方信手拈,珍稀药材随手拿,惩刁奴,斗细作,治皇帝,救太子,惊才艳艳,闪瞎众狗眼。一道圣旨,药奴变成靖王妃,得无边宠溺,尊不可犯。等等,权倾朝野的靖王殿下不是说好的禁欲系吗?世人言,王妃有药。然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男儿不坠青云志

    男儿不坠青云志

    丁逸尘心里只有三个愿望,一个是让妹妹过上天堂般生活,二个是要夺回自己的家产,三是为母亲和义父报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精心设计了复仇计划,他不仅要借助武功秘术,还要有意与仇人的女儿接近,由此开始了爱与恨的故事。
  • 雷锋叔叔的故事(注音版)

    雷锋叔叔的故事(注音版)

    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这本书是小学生注音版,为了更好的教导小朋友,他们可以自己阅读,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乐于助人,从小学抓起。
  • 教你黑厚

    教你黑厚

    整个社会太黑暗了,我们要怎么才能融入这个社会喃?下面就让我说说古代的才子的黑厚吧!谢谢大家收藏!
  • 疯狂盗墓贼

    疯狂盗墓贼

    生在战乱时期的张富贵原本衣食无忧,算上一方财主的他,却不料所有家产在一夜之间被国民军阀洗劫一空。无奈之下拉上儿时玩伴,重操旧业,却无情的被卷入一场漩涡。到底是他人的棋子,还是自己主宰命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