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4500000067

第67章 事物规律(1)

想当然

孔融,字文举,是孔子二十世孙,鲁国人,为汉朝末年文学家。孔融曾任北海相,因此当时人们称他为孔北海。

东汉末年,曹操赢得官渡之战,领兵攻破袁绍的根据地邺城。曹操的儿子曹丕随军入城,发现袁绍的儿媳甄氏长得非常漂亮,十分喜爱,便请求曹操将甄氏赐给他做老婆。曹操见了甄氏,觉得她果然美丽无比,万种风情,便为曹丕迎娶。

孔融对此事极为不满,写信给曹操说:“周武王灭掉商纣王后,将纣王的妃子赐给周公。”这是讥讽曹操的虚构故事,曹操看完信不解地问:“这个故事出自什么经典?我好像没见过。”孔融回答说:“用现在的事例推测,就能设想会发生那样的事。”

曹操这才知道孔融是在讽刺他,气得不行,但是孔融是有名的大臣,当时不能拿他怎么样。

孔融早就看不惯曹操。曹操曾颁发过一道禁酒的命令,认为酒可以亡国。而孔融写信反驳说:禁酒是不得人心的,因为酒对人的好处由来已久,而且这好处直接关系到事业成败、安邦定国。他还列举大量的酒的德政,从尧一直说到汉高祖。

孔融还说也有以女人亡国的,那是不是连婚姻也禁了?最后得出结论:“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治哉?”

曹操见他反对自己,后来借故把他杀了。

他杀孔融的罪状是“不孝”。

因为孔融有下列的两个主张:第一,孔融主张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如瓶之盛物一样,只要将瓶内的东西倒出来,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便算完了。第二,假使有天下饥荒的时候,有点食物,给父亲不给呢?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父亲是不好的,宁可给别人。

曹操就小题大做,硬说孔融不忠不孝,把他杀了。

不过反过来想,孔融的被杀自己其实也有责任,谁叫他恃才傲物呢?

◎成语释义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那样。

◎故事出处

《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出处译文

从现在的情形来看,就能设想原来是那样的情况。

盘根错节

东汉时期,太尉李修手下有个官员,名叫虞诩,他饱读诗书,才能出众。

当时,东汉王朝内部腐败不堪,豪强地主欺压百姓。羌人不愿意受豪强的欺负,起来反抗,很快威胁到并州、凉州一带。大将军邓骘主张将凉州放弃,集中兵力守住并州。不少人见局势危急,又觉得大将军的建议是舍一指而保全身之策,确实有理,就随声附和。只有虞诩觉得这样做不好,他认为如果放弃凉州,对于战争的全局不利。

邓骘见虞诩居然公开和他唱反调,非常生气,就想找个机会对虞诩进行打击报复。没过多久,朝歌发生了老百姓同地主武装对抗的事件,许多官吏被气愤至极的百姓所杀。朝廷见百姓竟然擅杀朝廷命官,就多次派兵镇压,但收效甚微。邓骘觉得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借刀杀人,就下令调虞诩去当朝歌的县令。

虞诩的亲朋好友都觉得虞诩此去朝歌,真可谓九死一生,无不为他担心害怕。虞诩却笑了笑,信心十足地说:“一个有抱负、有志气的人,绝不会避开困难的事而专门从事容易的工作。这就像我们在砍树时,如果不遇到坚硬牢固的盘根错节的树,怎么显得出斧头的锋利呢?”

他到朝歌后,开动脑筋想办法,充分运用他治理百姓的能力,终于平息了民变,缓和了阶级矛盾。天子得知虞诩竟然解决了众人解决不了的难题,非常高兴,就决定对虞诩加以重用。很快,虞诩就被提升为武都太守。

◎成语释义

原意是树木的根互相盘绕,枝节交错,不易理清。常用来比喻事情纷繁复杂,不好处理。还可以比喻某种势力根深蒂固,极难消除。盘:盘绕。错:交错。

◎故事出处

《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出处译文

有志气的人绝不会避开困难的事而专门从事容易的工作,这就是我的职责。就像我们在砍树时,如果不遇到坚硬牢固的盘根错节的树,怎么显得出斧头的锋利呢?

水落石出

北宋时期,出了一位名叫苏轼的文豪。他为人豪放,学问很深,聊起天来颇有文采。一天,他和朋友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游览,心里很高兴,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为《后赤壁赋》。

当时正是十月,夜晚的月光特别皎洁,苏轼和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在城外散步。由于与清风明月做伴,他们有了做诗的心思。于是,他们各自吟起诗来,顷刻之间就得了不少佳句,心情格外愉悦。

这时,苏轼突然想到自己本是个爱酒之人。在这种美好的时刻,如果用酒来助兴,岂不更有情趣?想到这里,苏轼飞快地跑回家中,问妻子家里还有没有酒。妻子知道他喜欢狂饮,不由娇笑,取出一罐珍藏多年的美酒。妻子还说,这是早为他准备好了的,现在是吉日良辰,正好饮用。

苏轼非常兴奋,抱着酒就飞奔到城外,继续和朋友们吟风弄月。

这时候,只听得江水发出潺潺之声,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显得异常清脆。岸边的千尺陡壁,显得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山屹立在江岸。此时的月亮,已悬在山峰之间。由于与山峰相伴,在人的视觉里,月亮显得小多了。江水落下,江水之下的石头,就显露了出来。

◎成语释义

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了。后用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

◎故事出处

宋代苏轼的《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崖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出处译文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

节外生枝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和著书,他认为读书要从文章的思想内容、逻辑推理上去读,不要管别的问题。

吕祖谦的弟弟吕子约不同意这种观点,朱熹就提出,读书不要左遮右拦,没必要去多惹一些麻烦,以免节外生枝。

◎成语释义

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出了新的问题。现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故事出处

宋朝朱熹《答吕子约书(九月十三日)》:“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

◎出处译文

“话说得过多,就会产生另外的解释;枝节上长出其他的本不应该长出的枝杈;这样的话,即使是读了万卷书,也没有什么用。”

百川归海

汉高祖的孙子刘安,位居淮南王之位。他非常好学,有过人的才华,曾召集宾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技艺的人员几千人,集体编辑了一部《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共有十万多字。

《淮南子》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汜论训》,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状况,其观点还是符合朴素唯物主义的。

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最早在山洞里居住,生活艰苦得不行。后来,圣人出现,带着人们出洞建造房屋,摆脱了山洞里的生活。圣人又教会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种地和打猎,使人们过上了更安定的生活。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用礼乐教化人们,使人们的思想有所约束。

由此可以证明: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如果古时候的制度不适合今天的情况,就一定要废除;如果适合今天的情况,就应当发扬光大。

正如千千万万条从各处流来的江河,最后都会汇合流入大海一样,尽管每个人做的事情不尽相同,但人生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把社会建设好,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成语释义

原意是所有的江河最后都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

◎故事出处

《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出处译文

众多河流虽然源头不同,但最后都流向了海里。

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国想灭掉虢国。但是要到虢国去打仗,虞国是必经之地。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又怕虞国不答应。

晋国的大夫荀息对晋献公说:“请您把那块垂棘出产的宝玉和屈产出产的宝马,赶快送给虞国国君,然后提出要借路进兵,他肯定会一口应承下来。”

献公摇摇头说:“垂棘的玉石是我祖传之物,很有纪念意义;屈产的那匹马,我可最喜爱了!如果虞国把礼物收下,又不肯把路借给我们,我们就吃亏了。”

荀息说道:“一定不会出现那种情况。虞国国君这个人我是了解的,他如果不愿意借路,肯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而他接受了礼物,一定会把路借给我们。尽管他将礼物收下,但玉石和宝马,也只是暂时由他保管而已,最后还是能够收回来的。把玉石放在虞国,就如同把它从内室移到外室,把宝马送给虞国,就如同把马从圈里牵出来放到圈外来养一样。您的忧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晋献公觉得荀息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他带上玉石和宝马,到虞国去借路。虞君见到美玉和宝马,非常喜欢,就答应晋国借路进兵。

虞君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宫之奇,他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对劲,就说:“国君不可答应晋国的要求呀!虢国是我们的友邦,我们的关系如同嘴唇和牙齿一样,利益相关。前人说过:‘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虞国在支持;虞国之所以存在,靠的是虢国的支持。如果我们把道路借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被灭掉后,虞国在当天晚上也难以存在。面对这样不幸的前景,我们又怎能把道路随便借给晋国呢?”

虞君听后,觉得宫之奇在危言耸听,就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宫之奇见国君不听自己的劝告,就带着全家大小,逃往曹国避难。

晋献公见道路已经借到,就命令荀息统率军队向虢国进攻,很快就取得了胜利,消灭了虢国。晋军得胜之后,借口要整顿军马,就在虞国驻扎下来。荀息趁虞君不防备,突然对他进行袭击,把虞国也给灭了,并俘虏了虞君。

荀息捧着那块玉石,牵着那匹宝马,回朝报功。晋献公看了看美玉,又看了看宝马,高兴地说:“美玉依旧是原来的样子,就是宝马老了一些啊!”

◎成语释义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互相依存,彼此利害关系十分密切,一方受到打击,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宁。

◎故事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出处译文

谚语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就是在说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齿亡舌存

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位被称为老子的哲学家。他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曾在衰微的周室担任守藏室史(相当于图书馆馆员)。他有一位名叫常枞的好朋友,二人经常对一些哲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天,常枞身染重病,老子急忙去探病。常枞把嘴张开,让老子看了看,然后对他讲:“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依旧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到底怎么样了?”老子老老实实地回答:“已经没有了。”

常枞停止说话,陷入了思考,然后又说:“我的舌头照旧存在,而牙齿却已没有了。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老子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说道:“舌头之所以还在,是不是因为它的质地柔软呢?牙齿之所以脱落,是不是因为它的本性刚强呢?”

常枞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对呀,你说得太有道理了!普天下的所有事物,都难逃这个道理呀!”

老子在辞别常枞后,对“柔”与“刚”的道理进行反复琢磨,他思索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以后,他看到周室日益衰败,难以挽救,就不再对周天子多费口舌,辞官而去。

当他经过函谷关时,把守关隘的官员尹喜羡慕他的学问,就请求他留下一部著作。老子急于出关,就一气写了一部五千字的书,名为《老子》。

因为这本书的上篇命名为“道篇”,下篇命名为“德篇”,所以此书又有《道德经》的名称。

在《老子》中,老聃将齿亡舌存的道理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曲则全(忍受委曲才能保全自己)”、“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能够任意穿透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坚强者处于劣势,柔弱者占有优势)”等带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直到今天,《老子》书中的观点对人们仍有较高的启示作用。

◎成语释义

常用来比喻为人处世采取柔顺温和的态度,常常可以保全自己;而采取刚强激烈的态度,往往会使自己受到严重的伤害。

◎故事出处

汉朝刘向的《说苑·敬慎》:“(常枞)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枞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枞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

细水长流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临终的时候,对弟子们作了一些有关修行和持戒方面的教诲。

释迦牟尼主张修行的恒久性,他告诉弟子们:“你们应该勤奋、持续地修行。修行的过程就像细小的水流,只要不断流淌,最终能够穿透岩石。”

◎成语释义

比喻只要努力不辍,长年累月地坚持下去,任何困难终可克服。

◎故事出处

《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

◎出处译文

你们应该勤奋、持续地修行,修行的过程就像细小的水流,只要不断流淌,最终能够穿透岩石。

探骊得珠

战国时,有个人去见宋襄王。宋襄王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赐了他车十乘,并给了他很高的礼遇。这个人其实没有什么真本事,自从宋襄王赏赐他以后,开始扬扬得意,开始看不起别人,包括当时很有学问的庄子。

于是庄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了,不如豁出去试一试。

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

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他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了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就没命了。”

故事讲完以后,庄子对那个自高自大的人说:“宋国的深,好比九重深渊一样,宋襄王的猛,好比骊龙一样。你能得到宋襄王的赏赐,只不过是偶然遇上宋王的一时糊涂而已。如果换在正常的情况下,你一定会遇到危险。”

◎成语释义

比喻冒着大危险而得到大利,也比喻做事写文章能得到要领。

◎故事出处

《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出处译文

贵重的珍珠,只有九重深渊下的骊龙的下巴上才有。你能得到它,一定是碰巧遇上骊龙睡着了。如果骊龙清醒的话,你哪里还能活着出来哟!

异曲同工

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汉景帝的时候当过武骑常侍。他创作了许多有名的辞赋,例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等。他的辞赋以辞藻瑰丽,气韵起伏、宏大著称。后人把他当做“汉赋”的代表人物。

同类推荐
  •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国古建筑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作为中国艺术最杰出的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中的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伟大和谐思想,表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所特有的伟岸而俊秀、博大而亲切、神秘而浪漫的特征。《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带你走进中国建筑的殿堂。
  • 可怕的悬案

    可怕的悬案

    本书共分七大部分,几乎涵盖了当今世界各个领域的最恐怖、最玄妙的各种悬案。
  • 思维游戏

    思维游戏

    爱迪生说过:“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爱因斯坦说得更妙:“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本书的思维游戏是我们为全方位训练学生思维专门设计的,从缜密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综合思维等方面出发,锻炼游戏者综合运用逻辑学、运筹学、心理学和概率论等多种知识的能力,兼具挑战性、趣味性与科学性。书中的游戏极富思维训练的张力,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能在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
  • 我的第一本天文探索发现全纪录

    我的第一本天文探索发现全纪录

    少年朋友们,如果你想进入天文学这座神圣的殿堂,请打开这本张宇编著的我的第一本天文探索发现全纪录,它将带你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以丰富、详实的文字,生动有趣的故事,为你解答各种各样的天文问题,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同时带你领略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科技成果:冲出地球、太空行走、登月、火星登陆、土星探索……
  • 白棉花

    白棉花

    黄蓓佳2010年最新倾心力作“五个八岁”长篇儿童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从一个八岁乡村男孩克俭的视角。描绘出抗日战争这幅宏大历史图卷中的一个片段。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段战火连天的岁月,一朵从天而降的“白棉花”,一位叫“夹克”的美军飞行员,一个懵懵懂懂的八岁少年,一群淳朴善良的乡邻。寻找、呵护、相识、相知、别离还有以生命为代价的援救和保护。一段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催人落泪的故事,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谱写了历史的悲歌。
热门推荐
  • 只道当时已惘然

    只道当时已惘然

    苏依在一个不能称之为故乡的地方再次邂逅她生命中最为厚重的两个人。多年前,一个许了她十年之约,却以最决绝的方式舍她而去,一个以爱之名,却带给她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再相遇,物是人非,一个满腔怨愤誓要她感同身受,一个满腹悔恨却让她无所适从。原来很多事情不是想着淡忘便能释怀的,再回首,却只道,当时已惘然。
  • 逍遥奇异传

    逍遥奇异传

    他名特保,好打抱不平,女友却惨遭绑架!为营救心爱女人;他孤身涉险。等待他们是死亡?还是…异界超乎常理的地方,这里不是小说中虚构的世界。是清朝?是唐朝?NO都不是,是一个玄幻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修真世界,是强者为尊的世界!弱者在这儿只有死亡!神马都是浮云,只有变得强,他才能找寻回家的路。只有变更加强大,他才可以保护心爱的女人。他来此是巧合?还是有人安排了一场阴谋?究竟谁才是幕后的操纵者,谁才是真正的BOSS?且看主角如何拨开层层迷雾,如何迈入世人敬仰的神之领域!精品推荐《现代驱魔传》http://novel.hongxiu.com/a/335593/
  • 帝王蛊,妾本无心

    帝王蛊,妾本无心

    乱世之中,谁人都想觅一场心安,得一世白首,可三千浮华之下,已事事疮痍。一曲帝王蛊,倾尽世事沉浮,说是无心,却也有心,一日君临天下,谁人陪我看尽天涯?然而一场不死心的争夺却令她陷入一段亡命天涯的旅程。救她的那个人,给了她一张假的但却很美的容颜,也给了她一个假的名字。当她随着他踏上那一段逃亡路,她心里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自己除了他,就没有再可以相信的人,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他,他一直都很爱惜。纷争的天下,叵测的人心,谁会踏上权力的最高处,当机关算尽,回首一望,那些已经被自己紧紧握在手里的东西,到底哪一个才是最珍贵的?是权力?地位?还是人心?
  • 听说

    听说

    本书作者宏玖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主持《读书俱乐部》节目已经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他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留守儿童,有顽强战胜癌症的女心理咨询师,有微笑面对白血病的花季少女……作者用真挚的语言将这些人的故事写成《听说》这本书,给人以鼓舞,向读者和社会传递正能量。
  • 迪拉瓦传

    迪拉瓦传

    这是一个严重依赖魔法的世界。它是效率最高的生产力,同时它也是战争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魔法将这个世界扭曲成野蛮之地,在这里,生存成了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为了生存,有的人努力让自己加入教会,为信仰效忠,过着体面的生活;而有人成为了不法之徒,亡命天涯;有人成为了雇佣军,赏金猎人,在刀尖上混饭吃;有人成为了革命军,为自由与平等奉献一生。于是世界出现了四个庞大的势力,教会,不法分子,佣兵以及革命军,帝国军队不再是世界的第一力量,新格局形成。但这样的格局却因为一个人的到来悄悄地发生变化。
  • 亡灵侍从

    亡灵侍从

    被害身死,灵魂误入妖兽洞穴;迫于无奈,成为猫女贴身护卫;矛盾重重,人妖之争火热开战;爱与正义,最终将会如何抉择?
  • 獠牙与血祭

    獠牙与血祭

    特工、血族关系很简单嘛!!!!!!!!!
  • 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对许多男人来说,当父亲是一种“遗隧的艺术”。天下所有由处男变为父亲的人,无不是在毫无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开始履行做父亲的责任,待到有了经验,知道该怎样针对自已孩子的具体特点而尽职责的时候,孩子差不多已经长大,性格定型了,空留下许多遗憾。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却可以有完美的合适。家是女人的梦,女人是男人的梦,能将梦转化为现实的夫妻,才能长久。在现实中偶尔还能—梦的夫妻,就是快乐的神仙眷侣了。
  • 幽灵小姐

    幽灵小姐

    总是能看见她在操场角落里科室的角落里楼道的角落里总是一副吓人的表情但是她只是孤独而已不想别人受连累而已
  • 每天读点心理学常识(经典珍藏版)

    每天读点心理学常识(经典珍藏版)

    心理学是研究心智与行为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洞察人性、解释行为。人的心理千变万化,正是这一点使得心理学成为一个奇妙、复杂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对于很多心理现象,人们也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才使之显得神秘和难以琢磨。心理和心理现象是所有人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的,是人类生活和生存必需的。可以说,复杂的心理活动正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本质区别。心理活动虽然隐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可以通过行为、语言来表现,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来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