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4400000043

第43章 邮政交通篇(1)

邮政的由来

古代波斯和罗马政府设有专门传送官方文件的送信机构。中古时期,有些商业机构、社会团体和大学,设有传送人员,传送他们自己的信件。

16世纪,开始有政府设立的邮务机构。政府设立邮务机构,其目的有三:一是便于检查可疑的信件;二是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三是为了便利大众。

亨利三世在英国设立邮务社,其规模不大,后来的几位国王不断地加以发展。1609年,英国政府发布一道命令,除政府授权的信差以外,不准任何人传递信件。

1680年,英国政府授权一个商人承办邮政业务,但不成功,1801年又由政府收回公营。1840年,英国把邮政系统作了一番改革,同时发行邮票,而使邮政业务普及大英帝国领域。

邮政储蓄的由来

邮政储蓄过去叫邮政储金,起源于英国。我国在清代末叶就有开办邮政储金的提议,至1908年,才派员去奥地利学习并进行筹备。

1918年,政府颁布了《邮政储金条例》。1919年6月,又公布了《邮政总局经理邮政储金章程》,并在邮政总局设储金课,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全国11个城市中试行。

到了1920年,全国邮政储金机构达到334所。1930年国民党政府开设了邮政储金汇业总局,直接归于交通部管辖,将邮政总局所管的储汇业务移归办理,设营业处对外营业,专办全国范围的储金和汇兑业务,并授权指挥与监督邮局办理同上业务。

5年后,邮政储金机构改称为邮政储金汇业局,隶属于交通部邮政总局,职权和主要业务同原来一样。到今天,我国邮政储蓄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捷方便赢得了广大储户的信赖。

目前,世界上已约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邮政部门开办此项业务。如日本,邮政储金收储额已突破一百万亿日元,有第二预算之称。

邮政编码的由来

邮政编码最初起源于英国,它是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其目的是以便分邮的方便、快捷和准确。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后来逐步推广到全国。

邮政编码的出现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年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紧接着,美、法、澳、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1965年后,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故日、意、加、荷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实行了邮政编码。

我国是从1980年才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行邮政编码的。至1988年初,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邮筒的由来

供邮信人投寄信件的邮筒(又称信箱),尽管它们种类颇多,样式各异,但履行的职责却都相同。可你能想到最早的邮筒竟是一只靴子吗?

相传在1488年,葡萄牙著名航海家迪亚士率领的船队在海上遇险,除他本人乘坐的那只船得以幸免外,其余船只全部覆没,一些船员下落不明。

迪亚士返航前命令部下给可能生还的同胞写了一封信,放在一只靴子里,挂在海边一枯树枝上。

一年以后,葡萄牙的另一位航海家途经此地,意外地收到了“邮筒”里的那封信。于是,便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纪念遇难同胞。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教堂附近兴起了一个村镇,靴子“邮筒”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此后,利用邮筒投寄信件这一形式也被传了下来。

邮箱的由来

1486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非洲最南的海角——“好望角”。而在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前,从英国到印度的航船必须绕过好望角,航程风急浪险,耗时6个月左右。

由于航行的时间比较长,海员们都希望给亲人捎回平安家信,但是难得碰到返回英国的船舶。于是,他们约定在好望角的一块巨石上刻着:“请在下面找信件!”

这样,所有前往印度方向去的船都在这里停靠,海员们把家信放在石头下面。而所有驶回英国方向去的船也派人在这里上岸,把石头下面的信件取走捎回英国。

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巨石命名为世界上最早的“邮箱”。这块巨石现存放在开普敦博物馆里,作为历史纪念物。

邮戳的由来

人们收到信时,信封上总有邮局盖的邮戳。邮戳和邮票一样是寄信的两样必备条件,那么邮戳是因何而来的呢?这还得从英国说起。

很多人总认为邮戳比邮票产生得迟。事实上,邮戳的出现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英国黑便士邮票早179年呢!

世界上第一个有日期的邮戳,是英国亨利·比绍普1661年创制和使用的。他设计的邮戳是一个小圆戳,分为上下二格:上格写月,下格写日,整个邮戳表示几月几日收或寄。这个邮戳,最先用于收寄伦敦的信件。17世纪末,爱丁堡和都柏林也开始使用。18世纪后开始普遍使用。

我国1872年开始使用的邮戳称“海关小圆戳”。全国解放初期,邮戳的外圈呈钉齿形状,1957年元旦起,邮电部才颁发了现在使用的日戳,在全国统一使用。

邮票的由来

1840年以前,英国的邮政完全是私人开办的,所送达的包裹、信件的费用,一律要根据路途车马、人员的消耗计算,因此,邮资都是向收件人收取,而且相当昂贵。

1838年夏天,英国数学家罗兰·希尔在苏格兰一个偏僻的村庄里避暑。一天,希尔在乡间小道上散步,遇到一位邮差与一个姑娘因为付邮资而争吵。见此情景,热心的希尔先替姑娘付了邮资,打发邮差走后,再问姑娘:“这封信是谁寄给你的?”

姑娘涨红着脸回答:“未婚夫。”

“那你为什么不收下这封信呢?”

“我家里很穷,邮资又那么贵,因此,我们事先约定,如果他平安无事、身体健康的话,就在寄来的信封上画个圆圈,我见到这个符号就不必再付邮资取信了。”

希尔既同情这位姑娘,又感到由收信人付邮资的规定有问题。为此,希尔向英国政府提了这样一个建议:今后凡寄信,须由寄信人购买邮票,将它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不再向收件人取费。希尔还亲自设计了一枚邮票,图案采用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侧面浮雕像,线条为黑色,面值一便士。

英国政府采纳了罗兰·希尔的建议,1840年5月6日,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批由罗兰·希尔设计的维多利亚女王邮票。

邮票齿孔的由来

现在的邮票,四周都排着整齐的小齿孔,出售或使用时,一枚枚撕下来,十分方便。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于1840年在英国诞生以后的十多年里,邮票的四周是没有齿孔的,每一枚都得用剪刀剪下来,很麻烦。

后来,有个记者在一家饭店喝完酒,想把写好的稿子寄出去。但这个饭店没有备剪刀,于是,聪明的记者从衣服上拿下一支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周扎出一排小孔,邮票“唰”的一下被完整地撕下来。

旁边一位名叫亚瑟·亨利的青年人,看到这种情况心想:“能创造一架机器一下子把一大张一百枚的邮票扎孔多好,这会给人带来多少方便!”

打这以后,他开始设计制造邮票扎孔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世界上第一架邮票扎孔机终于试制成功,于1854年首先被英国邮局使用,同年向世界各地邮局推广,一直沿用到今天。

军邮的由来

军队是一个高度机密的组织,那么军队之间的信件更应该保守好秘密。出于这种需要,就诞生了军邮。

我国军邮早在周朝即具雏形。汉唐时,军讯传递由邮驿担任。宋代,驿传分三等:步递、马递、急足递。急足递日行四百公里,专门传递军事消息。元代各州县广设急递铺,遇军情紧急,日夜兼程铺铺相接。明清时,这种军邮制度日趋完善。

新中国人民邮政的军邮组织是在红军诞生以后出现的。当时,在井冈山有“传山哨”、“递步哨”的通讯人员,其主要任务是掌握敌情,传递军事消息。

1928年湘赣边区正式设立赤色邮政,明文规定红军指战员与家属通信,由部队机关盖章可免贴邮票。

建国后,军委通讯部曾与邮政总局联合印制军人专用邮票。以后,又改为加盖“军邮免费”的三角形印章。从1984年10月起,这种三角形印章又开始在义务兵的通信中使用了。

电报的由来

美国科学家塞约尔·莫尔斯从1832年开始研究电报机。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莫尔斯试用电路的开关来发送和记录信号。

他在设计电报机的同时,按照电路中脉冲信号的产生和消失,构思了圆点、横划和空白的电报符号。把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就可以表示任何传递的信息。后来这一特定的点划组合成为电讯上普遍采用的莫尔斯电码。

1837年,莫尔斯试制出第一架电磁式电报机,它利用电磁感应的机械作用操纵顶端装有记录头的控制棒。电脉冲通过电路引起控制棒运动,使记录头触及纸带从而在纸带上留下符号图形。

同年9月2日,这架电报机表演成功。初生的电报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为此已濒于一贫如洗的莫尔斯奔波于美、英、法、俄等国。但这几国都不愿冒险投资。1843年,莫尔斯才通过国会中的朋友弄到3万美元,使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终于建立起第一条实用电报线路。

翌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室,首次通过这条电报线同正在巴尔的摩的艾尔弗雷德·维尔互相拍发了第一封电报。他们发出的第一封电报的内容为:“上帝行了何等的大事!”表现了对上帝的虔敬心情。

书信的由来

早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有“书信”来往,是采取结绳、刻符等方式。据考古发现,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器上已有刻划符号。

我国的苗人,也用过刻符。方亨咸《苗俗纪闻》说:“俗无文契,凡称贷交易,刻木为信,未尝有渝者。木即常木,或一刻,或数刻,以多寡远近不同,刻而为二,各执一,如约时合之,若符节也。”

到先秦及秦汉,出现了手书、家书、尺牍(书信在一尺长的木牍上书写,故曰“尺牍”)、手札、信函。但是这种手书、家书,一开始多半是用生绢书写,故称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即指此。后随着纸的发明,写信逐渐用纸代替生绢了。

今天的信,在古代称为书。唐杜甫《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夜,家书抵万金”。其中“家书”就是家信。直到明清时代,“书”才正式叫“信”了。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中写道:“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信封的由来

信封起着保守秘密的作用。信封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的亚述人开始用粘土烧制陶器当信封,信纸也是粘土,将文字刻在粘土板上,封在陶器里,收信人只需打开陶罐,就能读到信了。

世界上最早的纸信封是英国发明的。1820年,英国商人布鲁尔在海滨度假时,发现很多女士喜欢写信,但又怕信中内容被他人偷看。他灵机一动,便趁机设计了一些纸袋,用来将信件装起来,而不被人看到。

而且这之后,信封竟然为英国当局所承认,这批信封就成了世界上第一批纸质信封。1844年,伦敦出现了制造信封的机器,从此纸质信封作为一种新的邮政产品为全球采纳。

我国最早的信封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春秋秦汉时,常见的书信称做“木牍”。木牍一般长一尺,所以也叫“尺牍”。

这时所谓的信封是用木板制成的,呈鲤鱼状,有一底一盖,裹在“尺牍”的外面。木板上刻有三道线槽,用绳子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线槽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上粘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这种木制的封面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了。

信鸽的由来

经过驯养的鸽子可以在几百里、甚至千里内来往不误。有时,商旅在途中遇难,船舶沉没,而鸽子就能在千里之外飞回乡里,传书送信。

而这种利用鸽子传书的方法始于我国唐朝,唐开元时(公元8世纪)有个宰相名叫张九龄,他少年时就曾驯养过家鸽,传送信件。张九龄每当要与亲友通信时,就把写好的信系于鸽子足上放飞,风雨不误,传送迅疾。张九龄很喜欢这种信鸽,称之为“飞奴”。

到了宋朝,以鸽传信的人就更多了,除了到海外的商人用鸽传书以外,其他人也有以鸽传书的。如《宋朝事实类苑》卷头十一中说:“蜀人以事至京师者,以鸽寄书,不旬日皆得达。”

我国以鸽传书的事,很早就引起外国人的注意。在唐宋时代,朝鲜和日本就有人到中国来买鸽饲养,用以传书。如在《萍洲可谈》一书中,即记载着高丽人(今朝鲜人)在江南常州买鸽饲养的故事。

航空邮件的由来

邮件分为平信和快件,其中航空邮件就属于后者,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邮件交付给远方的收信人。

世界上运送第一封航空信是源自美国的一次飞行大赛。1910年6月13日,美国《纽约时报》和费城《大众记事报》合办了一次飞行大赛,飞行总里程为175英里。

在众多的参赛者中,有一名叫汉弥登的年轻飞行员,驾驶着一架螺旋桨推进式双翼机,准备从纽约港内的总督岛起飞。

重要的是,他带着一封纽约市市长寄送给宾州州长的表示敬意的信,而这就是历史上第一封航空信。汉弥登也因此被记入了邮政事业发展的史册。由于航空业的飞速发展,航空信件不仅快捷,而且价格也降下来了,成为人们彼此沟通的便捷工具。

瓶邮的由来

首先发明瓶邮的是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得到西班牙国王和伊萨伯娜的帮助,率领以“圣玛利亚号”为首的三艘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横渡大西洋,准备前来中国。

但是,哥伦布发现的却是美洲新大陆。当他返回欧洲时,担心那些船回不到欧洲,于是,他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希望能有人拾得,再把消息传递回去。

1858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当年哥伦布掷下的邮瓶。此时,这个邮瓶已在海上漂泊了300多年!

至今太平洋上有一个叫尼阿富奥的岛仍在使用瓶邮,因为这个小岛上没有可以停泊船只的码头,与主岛相隔较远,所以利用潮汐涨落和风浪的推动传递瓶邮,在当地来说是比较方便的。小岛上的人们从1890年至今,一直采用瓶邮与主岛保持联系。

明信片的由来

明信片的问世,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据史籍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

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就悄然诞生了。

从这一点来说,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的共同发明。同年11月30日,在德意志邮政联合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有人提议,为了写信方便,可以使用一种不需要套封的信件——明信。但因代表们意见不一,此提议未被采纳。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卢嘉锡的故事

    现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卢嘉锡的故事

    《现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卢嘉锡的故事》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 野外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野外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共有10本,包括《荒岛历险故事》、《海上历险故事》、《沙漠历险故事》、《森林历险故事》、《古堡历险故事》、《登山历险故事》、《空中历险故事》、《野外历险故事》、《探险历险故事》和《恐怖历险故事》。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白色狮子王

    白色狮子王

    《白色狮子王》由林华玉所著,《白色狮子王》收录了作者近期创作的寓言作品,其中多数为情节性强、富有哲思的动物寓言。作者通过寓言这一个老而又经久不衰的文学体裁,运用比喻和讽刺等写作手法阐述哲理和智慧,让读者采撷知识之果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寓言之篇幅短小、意境深远作用。
  • 昆虫记(超值金版)

    昆虫记(超值金版)

    本书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仔细地观察后,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 蝴蝶说蜜蜂是害虫

    蝴蝶说蜜蜂是害虫

    杨福久编著的《蝴蝶说蜜蜂是害虫》精选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杨福久创作的多已见诸于报刊的寓言故事、知识寓言、寓言戏剧、系列寓言、微寓言、寓言连环画脚本和寓言剧等作品,充分体现了其寓言创作的创新性、拓展性和多样化、艺术化。作品主题鲜活,中心突出,构思新颖,语言流畅。多数作品融故事趣味与现代知识和哲理于一体,使读者在领悟到为人处世等道理的同时,感受剑寓言文学带来的愉悦,也感知到原来的不知。《蝴蝶说蜜蜂是害虫》适合阅读传诵,适合排练表演,适合绘画插图,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寓言合集。
热门推荐
  • 狼情怯意

    狼情怯意

    初识,她是主,他是仆;再见,他是主,她是仆。结果可想而知,腹黑的他无限风光,而她则如噩梦一般。她恨恨的瞪着眼,看着紧逼而来的“恶狼”,苍天啊,她不想做兔子!
  • 所欲心迹

    所欲心迹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之诗文70余篇,并配以相应诗文之书法,书法作品为“毛体”,亦诗亦书,有一定的鉴赏价值。
  • 冠军足球

    冠军足球

    本是奇才天降又蒙豪门青睐十载英超路友谊荣誉同行不易不易笑傲欧洲之巅自从曼联有了他,弗格森就从没有后悔过卖掉C罗。自从有了他,鲁尼才真正成为曼联的国王,才真正超越坎通纳所创造的成就。
  • 形色外诊简摩

    形色外诊简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最强兵王

    末世最强兵王

    末世降临,异兽横行,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人类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巨大危机之中。一位特种兵王横空出世,一步步崛起,建立起一个个基地来抵挡这次大危机。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随着他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一个又一个惊天阴谋和危机出现在了他面前。
  • 那一年的诱惑

    那一年的诱惑

    曾经的美好与失落如亮丽的风景画变成了黑白色你笑,我无法抗拒你哭,我也会难过开始是一首诗经过随风飘落结果变成一首无调的歌那年的诱惑像是没有熟透的苹果看似诱人却充满苦涩青春不在时间,让我们懂得未开的花儿是那年的诱惑美丽需要等待还有绿叶来衬托但为何,花开的那一天摘走的那个人不是我为什么?为什么?我错过了花开也等不到花落
  •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本套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揭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这套书不是介绍酒店的小册子,不同的视角和对酒店建筑文化、民族风情、特色服务的浓彩重墨的描写使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 三皇内文遗秘

    三皇内文遗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

    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

    本书收集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400篇,分为谐趣幽然、讽喻戏谑、智巧滑稽、哲理智慧4篇。其中有儒雅名士的风流之作,讽世之笔;有文人雅士穷酸秀才的文字戏谑;有达官贵人的吟怀言志;有平民百姓的讥俏牢骚。文字灰谐幽默,内容雅俗共赏。颇具娱乐性、趣味性、可读性。
  • 御灵师

    御灵师

    身为御灵师司徒家的嫡系传人,司徒慕从未动过心,可谁知一遇见她,便是万劫不复。一把浮屠剑,一柄焚天扇,引出一曲浮生乱。身陷连环险境,上古神邸,十方妖魔,一一登场,面对妖魔之狠厉,人性之贪婪,他们能否一起,执手定乾坤,携手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