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4300000044

第44章 人格缺失篇(2)

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进行,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最高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周勃和陈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除掉吕禄。周勃首先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出外狩猎散心,周勃夺了兵符,趁机控制北军,随后便把吕氏家族全部诛灭。

郦商在诛吕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去世了,郦寄由于立下大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曲周侯。后来史书评论郦寄是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

■生吞活剥

◎成语释义

形容生搬硬套现成的东西,自己并不理解,不能变通。

◎成语出处

《大唐新语·谐谑》:“人为之谚曰:‘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

◎成语故事

唐朝时候,大臣李义府深得太宗、高宗喜爱,被委以重任。这个李义府,不但会理政,诗也写得非常好,是个有才之人。他第一次见唐太宗时,是当朝权贵推荐他来的。太宗皇帝听说他因为写诗,得到了相当好的声誉,于是就让他写一首咏鸟的诗,看看他到底是真的有才,还是徒有虚名。

李义府想了一会,当场吟道:

日里扬朝彩,琴中闻夜啼。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唐太宗听了,哈哈笑道:“我会把全树都给你,绝不止一枝而已!”从此皇帝更加喜欢他。

李义府有一篇诗作,流传很广,人们都喜欢,这首诗写道:

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

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

当时有个叫张怀庆的人,在枣强县担任县令。他别的本事没有,却专爱抄袭别人的文章,使之改头换面,当作自己的作品。他见到这首诗,就在每句之前加上两个字,成了这样子:

生情镂月为歌扇,生性裁云作舞衣。

照鉴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

他以为这样一改,决不会出差错。于是,这位张怀庆拿着抄袭来的诗篇到处吹嘘,众人开始还以为他真有才,读过之后不禁哈哈大笑,从此鄙视他的为人。有人给他编了两句顺口溜儿说:“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

张昌龄和郭正一都是杰出的文人,在朝廷里又都身任要职,曾创作了许多诗词、文章和诏书、文告。他俩的名字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人们借用著名文人来讥笑张怀庆,说他如此唐突贤者,实在太不应该了。

■华而不实

◎成语释义

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腹内空空,没有学问。华:花,开花。实:果实。

◎成语出处

《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到卫国去出使。在回国的途中,他经过鲁国的宁城,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宁嬴看到阳处父长得仪表堂堂,很有气势,心想他肯定品德出众,就对妻子说:“多年来,我一直梦想着能够侍奉一个品德高尚之人,但总是没有找到这样的君子。现在,我觉得阳处父这个人挺好的,所以想投奔他,为他办事。”

于是,店主就去找阳处父,表示自己愿为他效犬马之劳。阳处父觉得有这样一个人在自己鞍前马后服务,也很不错,就表示自己求之不得。到了第二天,宁嬴辞别妻子,跟随阳处父走了。

两人往前走,宁嬴就和阳处父聊起天来。经过交谈,店主发现阳处父并没有真才实学,个人品质也不高尚。他想了一想,就改变了主意,离开阳处父回转家中。

妻子见他回来,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问丈夫:“你不是要去晋国吗?为什么走到半路上又回来了呢?”

宁嬴答说:“我看他长得相貌堂堂,举止有度,以为这人必是品德高尚的贵人。没想到他不说话还好,一张口就夸夸其谈,让人讨厌。亏他还能出使外邦!他这个人虽然外表好看,但总是不务实际,只怕会招来别人的怨恨。

“我跟着他,不但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反而可能遇到祸害。我越想越觉得跟着他走不靠谱,就离开了他。”

■五十步笑百步

◎成语释义

形容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出处译文

“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打败的一方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这对么?”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战争连年不断,各国的老百姓非常苦。孟子为了拯救万民,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好战成性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灾区的老百姓不至于饿死。

“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困难。

“我也了解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力替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而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跑五十步的道理是一样的。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不会希望贵国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乐不思蜀

◎成语释义

比喻乐而忘返,乐而忘本,只图眼前享受,将自己的故乡或祖国抛至脑后。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

三国末期,魏国大权已被权臣司马昭所掌握,魏元帝只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司马昭如果不高兴,完全有能力将这个皇帝废去。司马昭担任了大将军的职务,权倾朝野。

263年,司马昭命魏军向蜀国发起猛攻。于是,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和雍州刺史诸葛绪,分三路对蜀国进行征讨。蜀汉后主刘禅见难以抵抗,就投降了魏国。

按照司马昭的意思,刘禅被封为安乐公,食邑万户,并得到绢丝万匹、奴婢百人的赏赐,全家迁往洛阳。刘禅本来就胸无大志,见魏国给自己的待遇不错,就索性尽情享乐,对各种政治势力的你争我夺再也不关心了。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吃饭,并且命人演出蜀地歌舞助兴,来试探刘禅的态度。

刘禅手下的蜀国人没有一个不悲伤的。只有刘禅满面笑容,心情愉快。司马昭见状厌恶不已,对谋臣贾充说:“人丧失感情怎么会达到这种地步!就算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辅佐他进步,何况一个本事平庸的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正好碰见刘禅,就问他道:“你思念蜀国吗?”刘禅很干脆地回答道:“这里让我非常快乐,我一点也不想念蜀国!”

刘禅手下有个谋臣叫郤正,他听说此事,就对刘禅说:“以后司马昭如果再问您这话,您应该一边哭着一边说:‘祖先的坟墓远在陇蜀,我内心非常悲痛,天天都在想念蜀地!’然后你就把眼睛闭上。”

第二天,司马昭又询问刘禅:“你思念蜀国吗?”刘禅把郤正教他的那番话说了一遍,并且还像模像样地挤出几滴眼泪来。司马昭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明明是郤正的话呀,哪是你想出来的呢?”刘禅听了感到很惊恐,就老老实实地答道:“诚如遵命!”旁边的人听了这话,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刘禅的贪图享受,确实让人吃惊。但正因为他贪图享受,胸无大志,才使得司马昭对他放心,不再设防。否则,再有十个刘禅也被杀了。

■骄兵必败

◎成语释义

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成语出处

《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成语故事

公元前68年,汉宣帝派遣侍郎张吉等人,带领一些罪犯去渠犁一带屯田积粮,做好攻打车师国的准备。秋收时节,张吉统率军队占领了车师国,但匈奴却派遣骑兵袭击车师国。

汉宣帝得知消息,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怎样攻打匈奴。将军赵充国认为,可以乘匈奴势弱的大好时机,派兵攻击他的右翼,给他一个沉重的教训,使它不敢再踏入西域半步。

丞相魏相却不赞成他的观点,向宣帝劝谏道:“这些年来,匈奴和我朝非常友好,双方并没有发生战争。如果为了车师而去与匈奴作对,道理是说不通的。现在,边境上老百姓的日子很穷,缺衣少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轻易得罪邻国呢?

“现在国内连年遭灾,农业生产总是歉收;郡县官吏称职的很少,风俗、道德也有很大问题,儿子弑父、妻子杀夫的案件层出不穷。我觉得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怎样处理好国内的事情,应当首先整顿朝政,重用人才。

“如果一定兴无名之师,打老百姓所不欢迎的仗,即使一时侥幸取胜,也会带来无穷的后患。仗着人多势众而向外邦炫耀武力,就是骄横的军队,军队骄横必定要灭亡。”

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忠言,没有对匈奴使用武力,只是派遣部分军队开到车师附近,等匈奴兵退回本国后,将张吉的军队接回渠犁。

■自相矛盾

◎成语释义

比喻言行不一致,不能自圆其说。

◎成语出处

《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戳子之盾,若何?”

◎出处译文

“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成语故事

战国的时候,在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他带着一根矛和一门盾去集市上卖。

他先是吹嘘自己的盾说:“我这个盾呀,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了,无论什么兵器都没有办法刺穿。”可没喊了一会儿(大概是要换换口号了),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这根矛啊,用罕见的金属千锤百炼而成,不管什么样的东西都能刺进去。”

于是,有人就故意调侃他:“那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赶紧试验一下吧。”卖兵器的人顿时哑口无言。

■仰人鼻息

◎成语释义

原意是,依赖他人的呼吸而活下去,现在常用来形容依赖别人,难以自立。

◎成语出处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董卓在朝专权,上欺天子,下压群僚,鱼肉百姓,无所不为。各州郡的割据势力纷纷起兵讨伐董贼,共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车骑将军,统率群雄,直逼长安。

冀州牧韩馥负责讨逆群雄的粮草供应,他看到袁绍深得人心,势力越来越雄厚,害怕他夺取自己的地盘。怎样才能消除袁绍的势力呢?韩馥心生一计,那就是少给他们军粮,使他们尽早离散。袁绍见韩馥如此对待自己,气愤不已。

一天,袁绍的一位谋士对袁绍说:“您想讨伐董卓,必须有一块容身之地,否则难免受人所制。冀州之地,人民富庶,粮草充足,而冀州牧韩馥又没什么才能。您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冀州夺过来,作为养兵之所呢?”

“哎呀呀,你说得太好了。若能夺取冀州,有了充足的粮草,我的兵马定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充。这对我实在太有利了。”

袁绍采纳了谋士的建议,一方面秘密命令公孙瓒率军队佯作攻冀州之势,—方面派遣自己的外甥陈留、高干劝韩馥归顺自己,拱手献出冀州。

韩馥面对不利局势,仔细地想了一阵。他知道自己的才能和威望都不如袁绍,眼下又有重兵威胁,只好同意让出冀州,也好保全性命。但是他把这个想法对部下讲了,反对的呼声却很大。很多将领对韩馥说:“咱们冀州兵强马壮,贮存的粮食足够吃十年;而袁绍的人马也就是一群穷军孤客,依靠我们喘出来的气而活着,又如同吃奶的孩子托在我们手上,假如给他断了奶汁,他立刻就会饿死。我们凭什么要把冀州白白让给他?”

韩馥说:“我是袁家的老部下,论才能又远远比不上袁绍。我把位置让给贤者,也是古人所赞成的,你们为什么要从中作梗呀?”

韩馥的大将们还是不服气,他们提出把一万兵马开回来,与袁绍进行决战。可是韩馥说什么也不答应,一心要把冀州让出去。他派自己的儿子带着冀州牧的印绶,去见袁绍,表示投降的诚意。

袁绍得了冀州,实力大大增强,心里却容不得韩馥。到后来,韩馥受尽了袁绍的逼迫,自杀而死。

■趋炎附势

◎成语释义

常用来形容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趋:投靠。炎:权势兴盛。附:依附。

◎成语出处

《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势,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成语故事

北宋真宗时,李垂学问极高,正直无私,先后担任过著书郎、馆阁校理等职,深孚众望。当时官场中,流行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庸俗作风,李垂对此非常反感。

当时,大臣丁谓就是靠了阿谀奉承的本事,才成为当朝宰相的。他当上宰相后,把持朝政,对不听自己话的人严厉打击。很多想升官发财的人,见丁谓很得皇帝的宠信,都去巴结他,希望得到好处。可是李垂对于奉承一道从来不感兴趣,坚决不去丞相府拜谒。

李垂认为,丁谓身为当朝宰相,不秉公执法,反而欺凌同僚,实在有负天子所托、百姓所望,这样的人臭气熏天,躲都来不及,干嘛还去参拜呢。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很多小人打听到李垂的想法,就去向丁谓报告,以这种方式来巴结他。丁谓知道李垂的看法后,气得不得了,就找了个借口把李垂贬到外地去做官。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失去了靠山,得罪他的人又都被调回京城,李垂也被天子召回,有了被重用的机会。一些朋友劝李垂去拜谒新宰相,不要再清高下去了。他却冷静地回答道:“三十年前的我,如果肯抛弃清高,去拜见丁谓,可能早就被他当成心腹,成为翰林学士了。现在我老了,见到大臣们不秉公办事,还常常不给他们留面子,当面进行指责。现在的我,可谓疏狂到了极点,又怎么能依附有权势的人,看别人的眼色做事,来使他们向天子引荐我呢?”

很快,有人将他的话报告了新宰相。新宰相感到他是个刺头,放在朝中很麻烦,就再次将他贬出京城,让他到外地去当个小小州官。李垂虽然受了那么多的委屈,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仍然不后悔。

■夜郎自大

◎成语释义

常用来表示妄自尊大,自以为了不起,实际上非常差。

◎成语出处

《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一州王,不知汉广大。”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汉朝的西南方有一些小国,其中一个是“滇国”,一个是“夜郎国”。有一次,汉武帝派人到西南方去进行访问,想打通去身毒国(今印度)的道路。

同类推荐
  • 小老鼠琵科

    小老鼠琵科

    《小老鼠琵科》写的是一只金黄色的小老鼠琵科被一对小兄妹捉住后,放进他们自制的小船里,历经劫难,最后找到幸福的故事。《从饭桌上逃走的河虾》写一只大虾从油锅中死里逃生,回归大河的故事。其他故事也都表现了各自的主人公或坚强,或勇敢,或不畏艰险追求幸福的美好品质,展示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博大胸怀。
  • 一定要把老师“搞掂”

    一定要把老师“搞掂”

    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肖小笑,“铁三角”中的老大,班长,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幽默,情节简单,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小船,小船

    小船,小船

    本书共收录了作者7篇文章,《小船,小船》《当我还在童年》《小河流过门前》《深山的孩子们》《五(一)班的“备忘录”》《心声》《雪·太阳·村庄》。语言生动隽秀,故事引人心动,让小读者和大读者如临其景,爱不释手。你将领略到作者心中最柔软的感情、如花的风景、美妙的疼痛的成长和源自童年天籁般纯粹的声音。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丛书共12册,它内容健康、有益,形式新颖、独特,把人类几千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智慧与知识介绍给广大的青年朋友,集经典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
  • 王孝和的故事(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丛书)

    王孝和的故事(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丛书)

    本书为儿童文学小说。共产党员王孝和积极组织工人参加罢工斗争。由于叛徒的出卖,王孝和被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备受重刑,威武不屈,以监狱与法庭为战场揭露国民党的罪恶。在牺牲前,他号召战友们“为正义而继续斗争下去”。
热门推荐
  • HP那些被遗忘的小故事

    HP那些被遗忘的小故事

    很久以前一份同人文。德拉科与一个日记本的小故事。搬过来,大家看着玩~长篇LOL同人正在更新中,欢脱吐槽风,一只贱货小黄毛的日常,欢迎赏光~戳作者其他作品就可以看到喔。
  • 双枪帝尊

    双枪帝尊

    一个少年,擅使双枪。一枚戒指,巅峰传承。如何成就一代帝尊。现世小屁孩死后灵魂重生异世,异世同名的肉身是个土豪家族的少主!少主被陷害从天才少年一夜筋脉尽断成为废人继而冤死山崖底。咱既然占了人家的肉身就得风风光光活下去!陷害过咱的,你们等着!
  • 情圣悟空

    情圣悟空

    他,天生就不是一个按规矩出牌的人。别人都是从娘胎里十月怀胎生出来的,他,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别人都在修佛、修道,以期长生,不入轮回。他,却是修成斗战胜佛之后,看穿天道,闯开轮回通道,为了千年前的纯爱,到滚滚红尘中寻自己的道!他,与如来为敌;他,与太上老君为敌;他,与西方诸神为敌他,叫齐天大圣!看齐天大圣如何违逆天道,闯出自己的修炼大道!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盛华学院

    盛华学院

    六位少年少女,她们和他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呢?
  • 帝辰录

    帝辰录

    星辰大陆与诸天星辰对应,有四大帝国,分为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中央,则是一片蛮荒之地,四面环海。诸天星辰,以四象之中二十八星宿之中的星辰本源为最,其内蕴含无上神通,而星辰大陆的历代强者,也是与这二十八星宿之中的星辰签订了契约。主角帝辰,在星修之路上条件极佳,入红尘之事,斩不断世间情丝,恩怨情仇,伴随着他,一一而动,天下将乱!踏着敌人的尸骨,映诸天号令,为我打开通天之路,天下诸星,听我号令!
  • 加点人生

    加点人生

    小吴同学最近获得了一个可以给自己加点的系统,不够聪明?加点智力!不够强壮?加点力量!不够灵活?加点敏捷!停步不前的人生忽然间青云直上。
  • 羔羊判神

    羔羊判神

    一个传奇东方世家的孩童在家族禁地之中度过了三年,回来之后却发现家中早已人去楼空,面对家族巨变,原本懦弱且无法修炼的他会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下去、又将如何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 爱不厌诈:著名心灵导师刘墉新作

    爱不厌诈:著名心灵导师刘墉新作

    有时候不得不诈,不得不有点心机,因为这世界上的人都太有心机。情侣之爱、婆媳之爱、朋友之爱、同事之爱……少了心机,会脆弱;少了诈,也就变得干涩。那一点“心机”、一点“诈”,是为了爱,更是为了好好“相爱”!在本书中,刘墉再现了众多人人熟知的生活场景,描述精当,分析透彻,将他重要的人生阅历——驭爱之术,用睿智、温和、轻松、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看似荒诞离奇却在天天发生,貌似有悖常理却往往收到奇效。让我们跟随刘墉以冷静、深邃的目光,找到爱的另一种真相,也让我们跟随励志大师的脚步,爱得更高明,更有“手腕”。
  • 君之许诺,安宁平凡

    君之许诺,安宁平凡

    母亲说宁凡,就是一生安宁,一世平凡,做太子哥哥背后的女儿。于是许尧和宁凡打小就订了亲,缘起!一切都在她成为了乱臣之女,命运齿轮也开始转动起来!无论相遇几次,他始终一句,“宁凡,我们成亲可好?”(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