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0500000041

第41章 百喻经(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6)

骗子后来告诉牧羊人:“你妻子确实生了一个孩子,不过现在已经死了。”

牧羊人闻听此话,便大声哭泣,叹息不止。

世间有些人也如此,本来广泛研习了佛法,却为多捞名利,隐秘珍藏起正法,不肯说法感化众生、演说佛教的真实义理。这是被烦恼的躯体所迷惑,妄求世间福乐,把妄求的事物错当做自己的妻子儿女,被私欲欺诈蒙蔽,丧失善法,到后来失去财物以及身命,就大为悲伤难过,处于忧愁痛苦的境地。这与那个牧羊人没有什么两样。

[点评]

骗子骗人,常常伪装成善人,煽动行骗对象的欲望,投其所好。牧羊人财产很多,却被妄言所惑,宁与骗子不与众生,上了当还蒙在鼓里。

结合现实,被杂念蒙蔽、无所追求、精神空虚者大有人在。有人以为多多占有女人就可以享受“性”福,实际上只是失去真爱而已,什么也没有得到;有人以为当骗子来钱最快,不想锒铛入狱,到头一无所获;有人想当大作家,每日不停地写,到死方知,自己所写都是废纸……此外,有人用香烟供养自己的肺,用酒供养自己的胃,用黄色录像供养自己的眼睛,用麻将供养自己的精神,结果肺生癌,胃出血,眼睛淫乱,精神委靡,这才知道自己什么都没有得到,与那个牧羊人一样。

释迦牟尼最早最彻底觉悟,名声非常大,但他从不贪恋权位,留下各留半座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常将座位留半座给迦叶。《法华经》卷四还列举了释迦佛与多宝如来二佛并坐之事。后人效仿,先往生净土者,将其莲华座留半座给后来往生者。《五会法事赞》卷末赞曰:“各留半坐乘华叶,待我阎浮同行人。”

(三十一)雇借瓦师喻

昔有婆罗门师,欲作大会①,语弟子言:“我须瓦器,以供会用。汝可为我雇借瓦师,诣市觅之。”

时彼弟子往瓦师家。

时有一人,驴负瓦器,至市欲卖。须臾之间,驴尽破之,还来家中,啼哭懊恼。

弟子见已而问之言:“何以悲叹懊恼如是?”

其人答言:“我为方便②,勤苦积年,始得成器。诣市欲卖,此弊恶驴须臾之顷尽破我器,是故懊恼。”

尔时弟子见闻是已,欢喜而言:“此驴乃是佳物!久时所作,须臾能破。我今当买此驴。”

瓦师欢喜,即便卖与。乘来归家,师问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师将来,用是驴为?”

弟子答言:“此驴胜于瓦师。瓦师久时所作瓦器,少时能破。”

时师语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虽千百年,受人供养,都无报偿,常为损害,终不为益。背恩之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大会:大法会。

②方便:佛教用语,意思极多。这里是“想尽办法”的意思。

[今译]

从前有一位婆罗门法师,准备举办盛大法会,他对弟子说:“需要一些陶器,法会上使用。你到集市上帮我雇一位做陶器的师傅来。”

弟子遵命去往陶匠家。这时正有一位陶匠赶着驴子,驮着陶器到集上去卖,不想那毛驴子一颠,竟把所驮的陶器全给毁坏了。陶匠回到家里,懊恼地痛哭。

弟子看到这样的情景,问他:“你怎么这样伤心?”

陶匠说:“我想尽办法,辛辛苦苦经营几年,才造出这些陶器。今天到集上去卖,不料被这头可恶的驴子一下子全给颠坏了!我为这个而伤心!”

这时弟子听到这话之后,心中高兴,思忖说:“这毛驴真是一个宝贝,陶匠用那么长时间做出的东西,一转眼工夫就能将其全部损坏。现在我该把这驴子买下来。”

陶匠高兴,随即把这头毛驴卖给他。弟子骑驴回到家中,师父问:“你怎么不请陶匠师傅来?弄来这头驴干什么?”

弟子回答:“这头毛驴可比陶匠师傅强得多。陶匠师傅费了很长时间做出来的陶器,它一转眼工夫就能全部将其毁掉。”

这时师傅说:“你太笨蛋,太缺心眼了!这头毛驴破坏起来是行的,可你即使给它一百年时间,它也造不出一件陶器呀。”

世间有些人也如此,虽然千百年来一直在受人们供养,却丝毫不曾作出什么贡献,反而常常做一些伤害他人的事,从没想到去帮助别人。忘恩负义的人也是如此。

[点评]

世间确实有把糟粕当作精华的事情。中国文学有诗词歌赋、道德文章的精华,但现代人弃之不用,把小说捧为至宝;中国有传统的孝道,儿女孝敬父母,家庭其乐融融,然而许多人把这个传统丢掉,学习西方的个性解放,打爹骂娘,一由己性,结果……

(三十二)估客①偷金喻

昔有二估客,共行商贾。一卖真金,其第二者卖兜罗绵②。

有他买真金者,烧而试之。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烧之金,用兜罗绵裹。时金热,故烧绵都尽。

事情既露,二事俱失。

如彼外道,偷取佛法,着己法中,妄称己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烧灭外典③,不行于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现,亦复如是。

[注释]

①估客:行商。

②兜罗绵:佛经中称草木花絮为兜罗绵。兜罗,树名,绵从树生,如柳絮。熏闻云:“谓佛手柔软,加以合缦,似此绵也。”

③外典:佛教以外的典籍。包括外道典籍与世间其他典籍。

[今译]

从前,有两个行商之人搭伙做买卖。一个人卖金子,另外一个人卖兜罗绵。

来了一个买金子的客人,卖金子的商人把金子放在火上烧,以检验金子的纯度。兜罗绵商人乘机偷被烧试的金子,把金子裹藏在兜罗绵里。金子很热,把兜罗绵烧得干干净净。

事情败露,没有偷到金子,兜罗绵也搭了进去。

如同那些外道,剽窃了佛法,当做自己的法,无根据地乱说是他教中原来就有,非出于佛法。正由于这个原因,烧毁外道的书籍,不让它再流传于世。像那个偷金子的人,事情败露,金、绵俱失。

[点评]

无论哪个教派,都要维护本家的正统。印度佛家如此,中国的儒家如此。不过,本文末尾所说的“烧毁外道的书籍,不让它再流传于世”只代表1500年前写《百喻经》时的情况,后来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后来的情况是:一方面反对僧人读外道经典,理由是“习外道典者,如以刀割泥,泥无所成,而刀日损。”“读外道典者,如视日光,令人眼暗”(《大论》)。另一方面又强调愚昧少慧的比丘确实不宜旁涉外典,但明慧并且多闻强识的比丘,则应该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研读外典,以备他日驳斥外道之用,或用来反证佛理。

确实,邪门歪道的书不是随便读的,水平还未达到融汇百家程度的,最好只读正统的书。中国的正统书可以概括为十三经、二十四史、诸子集成、朱子文集、楚辞、司马文园集、陶渊明集、全唐诗、昌黎先生集、文忠集、东坡全集、嘉佑集、临川集、栾城集、李清照集、宋学全集等。

(三十三)斫树取果喻

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常有好果,香而甜美。

时有一人来至王所,王语之言:“此之树上,将生美果。汝能食不?”

即答王言:“此树高广,虽欲食之,何由能得?”

即便断树,望得其果,既无所获,徒自劳苦。后还欲竖,树已枯死,都无生理。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如来法王有持戒树①,能生胜果②。心生愿乐,欲得果食,应当持戒,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返毁其禁。如彼伐树,复欲还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持戒树:持戒之功德利益甚多,菩萨持戒有十种利益。佛法能利润众生,行善事,奉持如来戒律,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则能出生一切功德利益,而不匮乏。

②胜果:殊胜之果,即佛果。声闻、缘觉之果不圆满,虽然是果但非胜,菩萨十地之法尚未圆满,故虽胜而非果,只有佛果才是最究竟圆满之果,所以称为胜果。

[今译]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棵非常好的树,长得又高又粗,树冠极大,经常结满果子,果子香甜美味。

有一个人来到国王那里,国王对他说:“这树上很快就要长出美味的果子,你想吃到吗?”

那人回答:“这棵树既高又粗,虽然我想吃果子,但苦于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能得到它?”

于是把树放倒了,希望得到果子,结果连一个也没找到,白辛苦了。后来想把这棵树再竖起栽到土里,可是树木已经枯死,没有生机了。

世间有些人也如此,如来法王所制持戒功德,像一棵很大的果树,也会长出佛果的。如果我们发出愿心,希望吃到这果子,就当持戒,做各种功德。有人不懂其中道理,不持戒律反而毁坏戒律。这正像先砍树求果,又期望果树复活,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破戒的人也如此。

[点评]

这篇寓言以树木之果比喻佛果,直观而又形象,容易说服人。

佛教的律不同于一般的法律。佛教的律数量很多,这是因为律不是一次性制定出来的。佛教的禁律是随犯随制,随缘制戒。许多方便说都贯穿在律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修佛即持律,持律即修佛,戒律修得好的可以得到佛果。

(三十四)送美水喻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①。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远此村去。

时彼村主,语诸人言:“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来不疲。”

即往白王,王为改之,作三由旬。

众人闻已,便大欢喜。

有人语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无有异。”

虽闻此言,信王语故,终不肯舍。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修行正法,度于五道②,向涅槃城③,心生厌惓,便欲舍离,顿驾生死,不能复进。如来法王有大方便④,于一乘⑤法分别说三。小乘⑥之人,闻之欢喜,以为易行。修善进德,求度生死。后闻人说,无有三乘⑦,故是一道。以信佛语,终不肯舍。如彼村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由旬:印度计里程的数目。一由旬大致合四十华里。

②五道:五趣、五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加“阿修罗”名六道(六趣),此六趣中,分善恶为二(三恶道;三善道)。阿修罗,好斗,有诸多苦趣,因德不及天,故称非天;以其苦趣,尚甚于人,故又列入三恶趣中,而称四恶趣。

③涅槃城:譬喻说法,说涅槃是圣者所居的都城。《智度论》说:“诸法实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

④大方便:佛与菩萨的方便(善巧之教化谓之方便)称为大方便。

⑤一乘:指佛乘。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教法能载人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槃彼岸。

⑥小乘:梵语hīna-yāna,又作声闻乘,与大乘、菩萨乘对称。

⑦三乘:声闻乘(小乘)、缘觉乘(中乘)、菩萨乘(大乘);前二乘唯自利,无利他,故又总称小乘,菩萨乘自利与利他俱足,故为大乘。

[今译]

从前有一个村庄,距离国王居住的都城有五由旬路程。这个村子的水质特别好,国王命令村民每天给他送水。村里人不堪劳累,都想搬到别处安家,远离此村。

此时村长对大家说:“你们别搬家,我会为你们向国王请愿的,把五由旬的路程改作三由旬,让你们离王城近些,往返也就不疲劳了。”

村长前去报告国王,国王同意把五由旬的路程改作三由旬。

众人听说了,都非常高兴。

可有一个人说:“这还是原来五由旬的路程,并无差别。”

虽然听到此话,因为相信国王,结果大家还是不肯搬走。

世间有些人也如此。修行正法,出离五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极乐世界,可是感到困难疲乏时就心生退转之念,想抛弃正法,不再坚持修习、领悟顿时出离生死的大法。佛是法王,对于佛教正法,能以最胜无上之智见,根据不同的根性,分作小、中、大三个阶段,形成连续精进的三乘法。具有小乘根性的人听了很欢喜,认为这是一条易行的道路,就依小乘法,修善进德,以求出离生死。后来虽听人说到,并不存在绝对分立的三乘法,实际还是前后连贯的一乘法。但他仍以佛说的小乘法为依归,不肯舍去小乘,转向大乘,像那个村里的人只听信国王的话一样。

[点评]

佛教要求修行者尽量求圆满,不要满足于阶段性成就,不要得意于初得成果浅尝辄止。这一点对俗人同样适用。儒家没有果位,也无大小乘之分,但儒家主张活到老学到老,不能中途放弃。

(三十五)宝箧镜喻

昔有一人,贫穷困乏,多负人债,无以可偿,即便逃避。

至空旷处,值箧,满中珍宝。有一明镜,着珍宝上,以盖覆之。

贫人见已,心大欢喜,即便发之。见镜中人,便生惊怖,叉手语言:“我谓空箧,都无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箧中,莫见嗔也。”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无量烦恼之所穷困,而为生死、魔王①、债主之所缠着。欲避生死,入佛法中修行善法,作诸功德,如值宝箧。为身见②镜之所惑乱,妄见有我,即便封着,谓是真实。于是堕落,失诸功德,禅定③道品④、无漏⑤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弃于宝箧。着我见者,亦复如是。

[注释]

①魔王:魔中之王,即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名叫波旬,时常率领其眷属向人界的修道者进行捣乱和干扰。

②身见:执著身体为实有的邪见,为五见之一。即自执实有“我”的存在,称为“我见”;而妄执五蕴之法为我所有,称为“我所见”。

③禅定: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不散乱之状态;又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与坐禅同义。

④道品:道法之品类。指通往涅槃的道法,其品类有三十七科,即三十七道品。

⑤无漏:离烦恼垢染之清净法为无漏,如涅槃、菩提,与一切能断除三界烦恼之法,均属无漏(有烦恼之法为有漏)。漏(为烦恼之异名),贪、嗔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不止,故称为漏;又漏有“漏落”之意,烦恼能令人落入于三恶道,故称漏。

[今译]

从前有一个贫困潦倒的人,欠人很多债,无力偿还,便逃债远去。

他走到空旷处,发现一个箱子,箱里装满珍宝。有一面明镜,就放在珍宝上面,盖着这些珍宝。

穷人看见以后,心里很高兴,随即打开,见到镜中人很害怕,赶紧拱手说:“我以为只是一只空箱,什么东西都没有,不知道你在这箱子里,你千万别生气!”

世上一些平凡人也是这样。他们被不可计量之烦恼束缚、困扰,被生死的轮回、魔王的干扰、债主逼债所纠缠。想摆脱生死之苦,于是进入佛门,修行善法,积累各种功德,如同穷人遇到装满珍宝的箱子一样,因为被镜子照见的自己所迷惑,无根据地认为有镜中的“我”存在,便把箱子封存起来,以为这才是真实的,于是得到的宝物全部失落。这就好比那些进入佛门的人堕落,失去各种功德,把那些修习禅定、道品的功德利益,不漏落于生死的各种善法和小中大三乘的各种道果丧失殆尽。正如那个蠢人错认镜中形象是真人而舍弃宝箱一样。执著我见的人也属此类。

[点评]

人在以下情况会迷失自我:

危急的情况下人有应激反应,有时会忘记自己的存在。《杂譬喻经》中有一个寓言叫做《夫畏妇喻》,说的是国家招募兵勇,丈夫应招,妻子给丈夫一个五升的容器用来盛粮食,又给他一根织布用的杼木,长一丈一尺,用来御敌人,妻子对他说:“你拿着这个家伙打仗,我再没有其他东西给你了。如果你弄坏了容器,丢失了杼木,我就不和你过了。”丈夫辞别妻子出征。他不担心被敌人伤害,只考虑这两件东西别出差错而被妻子抛弃。路上遇到敌兵,与其搏斗,军力不如敌人,只得退却。氎公担心两件东西出差错而失去夫人,众人都在退却,他却举着杼木顶在头上,独自面向敌人站立不动。敌军见到他,惊呼他勇猛,不敢继续前进,终于退却。于是这个国家的军队又得以整顿军容,齐心合力向前,大获全胜。氎公面对敌人,命悬一线,他反而忘记了死,以无自我意识之“我”应敌,反而获胜。

过度惊吓之后人也会忘记自己的存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马超追赶得狼狈不堪,待马超退去之后,他问下属:“我头尚在否?”曹操绝非故作幽默,他是真的以为头不在项了。

被假象掩盖时人也往往认不清楚自己,如同本文中那个被镜子中的“我”吓昏了头的蠢人。

同类推荐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他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对世界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依然在发生作用。在犹太教中孕育并最终分化出来的基督教从中世纪开始成为欧洲主流意识形态,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传统,形成西方文学与宗教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热门推荐
  • 乐府雅词

    乐府雅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锦绣风华

    重生之锦绣风华

    直到封家破产,她才明白,她所以为的良人,不过是一个狼子野心的负心汉。痛彻心扉地自杀,却重生在10年前。且看重生的封锦如何护报恩还恨许良人,大展宏图成伟业。
  •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马培之医案

    马培之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梨落七巷少年

    梨落七巷少年

    对的时间总会遇到对的人像时光里的两个少年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十几岁的年纪阳光正好相遇正好【短篇小说】
  • 极速星空

    极速星空

    一群进化失败的的星际流浪者,挣扎着在废弃星球上艰辛求生,正常的进化渠道对他们来说已经关闭了,那他们可走的路只有……
  • 一剑一江湖

    一剑一江湖

    一个少年一把剑,一个江湖,一人心。一剑一辈子,侠道入我心。平凡少年如何演绎传奇人生!待老夫细细说来(一天一更,文筆粗糙,看看劇情就行了啊)
  • 奔跑吧骚年

    奔跑吧骚年

    颜值爆表的帅气阳光大男孩,因为有个当刑警的老爹,被安排在海城大学里保护美女校花,机缘巧合,被卷入一场商战权谋、黑道白道……美女校花,豪门贵妇,美女杀手,美艳明星一一登上舞台。【老莫来写书了,欢迎大家进入扯淡!】98453895
  • 狼爹:娘子大人要负责

    狼爹:娘子大人要负责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顶尖商人,却在一场特殊的绑架后,穿越异世,成为东临国宰相千金。碰巧的是,这位宰相千金也正遭遇绑架?!等等,与她共同遭遇绑架的这个小正太是位皇子?嗯……也真够衰的!不过小皇子你那么小就谈婚论嫁了会不会太早熟了?好不容易回到传说中的宰相家,哪知刚出虎穴又进狼窝。喂!作为兄长背着爹爹这样勾搭你妹妹我,真的好吗!还有谁说她嫁的那位皇帝是断袖的,出来,保证不打shi你!说好喜欢男人的呢?怎么在她面前脱衣脱得那么顺溜?“皇后,你还记得朕的味道吗?皇后的初x,可是给的朕。”嘛碟,什么时候的事,她怎么不知道!总之,这是一个几只大灰狼想扑倒一只小狐狸的故事。但是,据我所知,狐狸也不是吃素的!
  • 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你清晰地发现身上种种以前视而不见的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教你跨越人生的障碍,重新定位你的生活,找到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