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9900000002

第2章

天下美善

追求下才美能得善,美到真但不善正执的著

【经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如果天下人都以为某种美是美的,那就不美了;如果天下人都以为某种善是善的,那就不善了。因为有和无是相互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成就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的,高和下是相得益彰的,音和声是相互应和的,前和后是相互跟随的。所以圣人坚守无为的事业,实行不言的教育。让万物自己运作起来,而不必去推动它们。让万物自己生长吧,而不要占有它们。善于引导却不依靠,取得了成功但不居功自傲。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就不会失去成功。

多元化的价值观

《道德经》只要读到第二章,人们就可以领教老子“非常道”的滋味。在这里老子提出了两大论断:

其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其二,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人们乍听老子的妙论一定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老子的说法和通常人们的想法完全是反的。一般而言,人们会这样说:

其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美已;

其二,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善已。

难道天下皆知的美的事物,还会不美吗?难道誉满全球的好的东西,还会不好吗?到底是老子错了,还是大众错了呢?

在我看来老子没有错,老子的观点是正确的。

举例来说吧,现在是天下皆知“瘦”之为美了,以至于T台、电视、电影、杂志,到处都是长脸、尖腮、细腰、修腿的“骨感”美女形象。可是问题来了,由于人们普遍认为瘦就是美,于是纷纷克己以适,节食、吸脂、打肉毒杆菌等千奇百怪的减肥方法十分流行,结果造成全世界每年都有许多女孩子因为追求瘦,因为减肥,而致病、致残,甚至致死。

如果某个女孩子天生长得比较瘦,而且又很健康,这当然不失为一种美。可是,如果人们简单地将瘦视为美的惟一标准,甚至病态地去追求“骨感”,仿佛要瘦到皮包骨头才算美。这样一种瘦之美,虽然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可事实上已经不是美了,而变成了一种害人的、甚至是杀人的罪恶,难道不是吗?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美本来就是千姿百态的。如果人们只是将某种特定的、甚至病态的形式当做美,那不是很可笑吗?

同样的道理,世界的善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一种形式。现在考公务员的人怎么这么多啊?不错,当公务员可以为人民服务,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一件好事。可是为人民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不是很多吗?为什么非要当公务员呢?换个思路想问题,换条途径找位置,避免蜂拥而上,恶性竞争,不是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更能服务人民,推动社会前进吗?

行文至此,我们就更能理解老子所谓的“道”了。老子说的“道”,从某个侧面讲,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观,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一窝蜂、一边倒、独木桥,这样一些单一化的价值取向是不符合道的。就像是一艘船,如果船上的人都聚于船的一侧,这艘船非倾覆不可。船上的人只有均衡地分布于船的两弦,这样船的重心才稳定,船才可以破浪航行。

道是立体的

上文我说过,老子之道有无而已。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已经将道析为“有”和“无”,以期人们对于道能够有全面的认知。在这一章,老子进一步从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多种角度解说“道”。

我觉得老子说的“高下相倾”特别有意思,在建筑学上有非常重要的运用。比方说,有一块土地,如果建筑师务求将这块土地铲平,然后再在上面起造房屋,这样做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可是布局未免显得呆板,没有层次感。

如果能够运用老子“高下相倾”的思想设计施工,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比方说,建筑师可在土地的低洼处进一步深挖,以做成一个人工的湖泊;挖出来的土石,则可用来垫高地基,以便建造房屋;而这块土地原本的高处亦可适当加高一些,施以绿化,就成了一座优美的假山。这样以来,在一隅之中就可以汇聚山水的灵秀之气,如此的人居环境是何等的怡人,如此的建筑是何等的美丽!

我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不同的哲学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学,不同的建筑学又产生了不同的国家命运。

我们知道秦、汉两朝都是修过长城的,可是秦筑长城,天怒人怨,二世而亡;汉筑长城,四海安然,国祚绵长。两者的差别何以如此之大呢?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写道:“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原来秦朝的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的治国理论,法家主张“人定胜天”,具有强迫命令、轻视民众的执政风格。因而秦筑长城采取了直来直去的修筑方法,遇山则削山,遇谷则填谷,工程量和施工难度极大,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苦难。最终,人民不堪重负,纷纷起义,秦也就因此而灭亡了。

相反汉朝的统治者推崇的是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主张尊重自然、爱惜民力。因而汉朝在修长城的时候,采取了因山就势、就地取材的办法,大大节省了民力,这样人民也就不会走向反抗了。

所以说老子之道是立体的。老子希望人们能从全面来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无为的成功

老子的《道德经》是世界上发行量第二的书,仅次于《圣经》。考虑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组织常常免费赠送《圣经》,而《道德经》是需要自费购买的。如果将赠送的因素撇开,《道德经》可算做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如今世界各地处处都有读《道德经》的人,据说《道德经》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案头必备书,而美国总统里根有一次在作国情咨文的时候也引用老子的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过尽管《道德经》的读者是如此之广,但是人们普遍反映难懂难读。其实要想读懂《道德经》是有一个法宝的,那就是逻辑。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通过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道德经》是老子在去周归隐时所作。当时老子在周朝待了很多年,可是对周的政治颇感失望,于是便决定出国。那个时候由于航海尚不发达,所以老子走的是陆路。老子向西走啊走,走到了周朝的边关。这座关,有人说是函谷关,也有人说是散关,到底是什么关,我也没办法考证。总之,此时老子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周朝边防军司令兼边关统领尹喜。

这位尹司令摆起了官架子,和老子讲起了条件:“你老人家要出国可以,可你得把你满腹的学问玄机留下来。人可以走,但是知识产权不能走,这也是爱国嘛!”

老子遭此“敲诈勒索”,也没有办法,不得已就写了五千个字,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读的《道德经》。

这一段两千多年前的往事,说起来是蛮有趣味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件趣事确切地知道《道德经》这本书是老子亲笔在一时、一地一气呵成的。

正因为老子的这一写作方式,使得《道德经》充分表达了老子的原意,并且具备严密的逻辑性。而《道德经》本身的逻辑性正好为我们今天解读《道德经》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我常常和我的朋友说,老子的《道德经》其实比孔子的《论语》要好懂。因为《道德经》是老子亲笔一气呵成的,是一篇真正的论文,其逻辑是严密的,连贯的。《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死后,将孔子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的言行汇编而成的,其内容跳跃性和波动性很大,前后的逻辑性是不强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子和孔子的时代,出国——离开周朝及其所有的诸侯国到遥远的外部世界去看一看、走一走,实为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想法。孔子也多次表示想要“乘桴浮于海”(引自《论语·里仁》),又说“欲居九夷”(引自《论语·泰伯》),可是孔子毕竟只是说说而已。老子则当真骑青牛,出函谷,涉流沙,西去矣。其勇气和魄力,何其壮哉。

绕了这么一大圈,现在我们要言归正传,以此章为例谈谈《道德经》的逻辑性。

首先,老子提出“天下皆知的美未必是美,天下皆知的善未必为善”的观点,从而指出了人的主观臆断的局限性和不可靠性——这是大前提。

其次,老子通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六组自然现象的存在,指出了客观规律的实在性,不可违背性或者说不可逾越性。

最后,老子推出了结论,那就是圣人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由此我们可知老子的逻辑实际上是典型的三段论的结构:

大前提——主观臆断是不可靠的。

小前提——客观规律是存在的。

结论——一,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处无为之事);

二,不要胡乱发表主观倾向性的言论(行不言之教)。

接下来老子说了几句话:“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说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对推论出的结论所作的一个补充性的说明。

人的主观性是很强的。人们看问题往往是从主观的角度去看,说话往往表达的是主观的观点,做事情执行的往往是主观的意愿。人们几乎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就是人们几乎不知道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怎么回事。

所谓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让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发展、壮大,不要人为地去干涉,也不要人为地去拔高、去推动。一切顺其自然,等到万物成长起来了,功业自然就成就了。可是功业成就了,你也用不着骄傲,忘乎所以,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这样你就可以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了。

老子在这一章的最后补充了这么几句,具体说明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怎么回事,以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回顾第一章,老子谈到“名,可名,非常名”。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名可名”呢?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自然,肯定是可以成功的,这就是“名,可名”。

为什么又是“非常名”呢?因为世人所求的名往往是虚名,比方说,秦始皇修骊山陵、修阿房宫,花这么大的代价,耗费那么多的民脂民膏,干什么?不就是图个虚名,博一乐吗?最后整个国家都垮掉了,这不真的是玩虚的吗?

而老子要成的“名”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和万物共生、共荣、共长、共繁荣的。老子讲的名和一般人想的名不一样,此名非彼名也。为了以示区别,避免混淆,老子就给他主张的“名”起了个名,就叫做“非常名”。

对于“非常名”。河上公是将“非常名”解释为“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此解亦有趣味,读者不妨参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酷爱《道德经》的,他对于老子的“非常道”“非常名”同样有精彩评点。他说道:“上至天子,下及臣庶,若有志于行道者,当行过常人所行之道,即非常道。道犹路也,凡人律身行事。心无他欲,执此而行之,心即路也,路即心也,能执而不改,非常道也。道,可道,指此可道言者,盖谓过人之大道。道既成,名永矣。即非常之名,可行焉,可习焉。”从朱元璋写的解语看,他强调的是一种执而不改、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如此才能成就过人之大道、永久之大名,如此才是非常道、非常名。朱元璋认为道就是路,就是心。既然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就要有恒心,坚定地走下去,不动摇、不彷徨、不退缩、不放弃,坚持久了,成效就显现出来了,原本不起眼的寻常的小路最后就变成了超越平凡的康庄大道。总之《道德经》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人人皆可读之,而人人皆可从中有所感悟。读者朋友对于《道德经》不妨广学而深思,肯定会大受其益的。

同类推荐
  • 制胜职场:中国本土顶级CEO

    制胜职场:中国本土顶级CEO

    你知道“打工皇后”吴士宏当年是如何以自考大专生身份进入IBM的吗?你知道为什么李开复坚决不录用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吗?你知道李彦宏的全球选人用人之道吗?……这是一本解密的书,因为很多故事不为人知,很多小提醒为人所不知;这是一本没有秘密的书,因为很多故事散见在五花八门媒体报道中,不少大道理被众说纷纭;这是一本适合那些愿意不断被激发和挖掘自身潜能的职场人读的书。这是一本应运而生的书。奇书。
  • 读《坛经》学生活

    读《坛经》学生活

    我们的佛经是第三种文化,怎么说呢?三种文化指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佛教文化,而我称佛经为第三种的中国佛教文化,乃因其文法不太像中国文法。譬如《妙法莲华经》或《华严经》根本不是使用中国文法,有些印度倒装句仍掺杂其中,但我们看久也习惯了,蛮能接受的,但是注意看它的思想,那个意境就是印度的意境,虽然文字是中国字,内容却是印度的。所以我说它是第三种文化、第三种语言,既非中国的,也非印度的。而这部《六祖坛经》例外,这是中国的语言,同时也是中国的文法。
  • 体验人生幸福(人生高起点)

    体验人生幸福(人生高起点)

    每一个人都渴望幸福的人生,但是不一定拥有财富的人就真正拥有幸福,要想幸福就要懂得人与人如何相处,所以我们要了解幸福,认识幸福,从而得到一生美满的幸福。本书从幸福源于选择快乐、美德是幸福的资本、友谊是幸福的延伸、施爱的人生最幸福、工作是幸福的源泉、爱情幸福的酵母、家庭是幸福的摇篮、健康是幸福的基础等方面教授读者怎样体验人生幸福。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

    "生活总是以各种方式教我们成长,有些事情经历了才知道真伪,但为时已晚;有些看似宽敞的路走到尽头却发现已经无路可走,但也没有折回去的余地;有些人错过了才知道珍惜……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在二十几岁,我们还可以选择,但三十岁之后,我们已经无可选择。二十几岁的选择是决定我们后半辈子人生的关键,年轻人要注意吸收前人的人生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从可实现的目标开始一步步向前走。慢慢来,才能走得稳,走得踏实。这是年轻人突破发展瓶颈的必读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必备图书,涵盖了最经典的案例、最实用的生存法则和最具针对性的处世技巧"
  • 冷读术:瞬间赢得他人信任的沟通技巧

    冷读术:瞬间赢得他人信任的沟通技巧

    无论是身在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把对方变成朋友,还是继续陌生,甚至成为敌人,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能看透对方、赢得对方信任。冷读术是一种通过瞬间读心,抓住对方的心里所想,说中对方的心思,从而与对方达成心理共鸣的人际沟通技术。善用冷读术,一方面可以用它对付生活中的各种骗局,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这种观察、引导、暗示的沟通技巧,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我们轻易打开他人心扉,瞬间获得他人信任。
热门推荐
  • 高冷Boss深深爱

    高冷Boss深深爱

    筱佑说:米雪,你是个懦夫。当年做错的明明是那两个混蛋,为什么最后逃的却是你?米雪不可置否。四年后的今天,她再度回到E市,一切却已物是人非。曾经带给她巨大伤害的两个人,一个,已经成为了风靡亚洲的巨星,与昔日她的好友打得火热。另一个,则终于摆脱“私生子"的身份,成为许氏炙手可热的未来继承人,不日就要举行订婚。被过去伤害得体无完肤的,自始至终,只有她一个人而已……
  • 藏地鬼棺

    藏地鬼棺

    郭笑风生前是一个道士,斩妖除魔,路见不平之事,扫荡人间一切安定。死后入鬼道,摇身一变即为判官,一剑在手,天下有我,凡尘魑魅魍魉,诛杀出一条人间大道......
  • 新城记

    新城记

    还记得以前对你说过,你很像《围城》里的方鸿渐。如果你真的是他,那我就是与你天差地别的,生活在《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我们是两个故事里的人,你有你的故事,我也有我的故事,而有一天,这俩个故事有机会被一个人看了。她却妄想着你和我能走到一起。小年,你知道吗?那个人就是我,而这一切都是我的妄想,我妄想我们能够一起上学,上完大学,然后,一起生活……你是围城里的方鸿渐,我是倾城外的白流苏,原来我们天差地别,而我却妄想我们能走到一起。妄想你能轰轰烈烈地倾覆了你的围城,走出来跟我相爱。我只这样痴心妄想,竟然猜不到你这围城,根本就是为了防御我而建造的。
  • 当TFBOYS遇上欣琪灵

    当TFBOYS遇上欣琪灵

    三个全国首富(沫羽欣,沫羽琪,沫羽灵)组合叫沫羽少女和TFboys在同一个公司一起出道,名气都不小,后来他们发生了许多事,最后……
  • 幽默搞笑大杂烩

    幽默搞笑大杂烩

    《幽默搞笑大杂烩》幽默笑话犹如人生的佐料,让你在阅读中享受愉悦,使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在与人交往或遇到尴尬时,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幽默笑话,不仅可以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也能化险为夷。
  • 逆天娇宠:废材狂妃邪暴君

    逆天娇宠:废材狂妃邪暴君

    她是右相府尊贵无比的嫡三女,却莫名其妙有了个废材的名声。有言道:“娶妻别娶凤倾瑶,貌平无才易折腰。”混账!什么易折腰,不就是在醉酒后非礼一个男人,差点被人家打折了腰嘛!未出闺阁就丢了清白之誉,旁人讥讽:这下看与废材定亲的暮王还要不要她!凤昭瑶:“速来娶我,否则我就把你那些事告示天下!”暮王:“找死?”点点头:“找死。你,娶还是不娶?”“……娶。”【娇宠文,一对一,女主狂妄逆天驯夫虐渣型,男主床上温柔床下狂暴精神分裂型】
  • 超级控卫之勇者的心

    超级控卫之勇者的心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他的进攻花样繁多,因为他几乎能够将所有人的进攻技巧转化为自己的进攻技巧。他的防守花样更多,但是他很少摔倒,即便是遇到勒布朗这样撞在身上像被子弹击中一样的家伙,他也会像阿泰斯特那样强硬的一直站直身体。他崇尚勇者,因为要在篮球场上获胜除了要有足够的技巧之外更要有一颗勇者的心。科比有,勒布朗有,大将军有,很多人都有,他也要有。意外的机会让他进入了篮球殿堂,不断的挫折让他逐渐成长,在板凳席上目睹自己的球队痛失总冠军后,他决定,帮助科比重建湖人王朝!————-交流群:37345421本书存稿40万字,已经签约,保证全本,大家放心收藏。
  • 倾城绝恋—剪一帘倾城未歇

    倾城绝恋—剪一帘倾城未歇

    一朝穿越,她被他软禁府中,他对她忽冷忽热,却不自觉地爱上她。一系列的变故,她离开了他,再次归来,她出现在他的婚礼现场。"不是说我长得像你的王妃么,今日一见,倒并不像啊。""果真只有我成了亲你才会出现。"他拥她入怀。"北月莹,我等了你三年,作为回报,你要生生世世都跟我在一起。""好。"她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他便放弃荣华富贵,陪她隐居。”完颜拓我只羡鸳鸯不羡仙!“"好,那我们便一生一世一双人。"
  • 遇见最美的年华

    遇见最美的年华

    本书是一部启迪读者心灵的小小说文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曲折生动的情节,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友情、亲情、爱情等故事,或赞美、或鞭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
  • 八大灵塔梵赞

    八大灵塔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