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伯恩顿是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他曾谈起求职者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面试过的人超过6000人,也写过一本《求职的六大技巧》,所以对这个问题他应该知道得很清楚。他说:“求职者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能保持自我。他们常常不能坦诚地回答问题,只想说出他认为你想听的答案。”可是那一点用也没有,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一种不真实的、虚伪的东西。
威谦·詹姆士曾说过:
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还有一半以上是未醒着。我们只运用了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不能成大事者地运用它们。
既然你我都有这么多未加开发的潜能,又何必担心自己不像其他人。遗传学告诉我们,你是由父亲和母亲各自的二十四条染色体组合而成,这四十八条染色体决定了你的遗传,每一条染色体中有数百个基因,任何单一基因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你在这世上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既没有像你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
科学证实:即使你父母相遇相爱孕育了你,也只有三百万亿分之一的机会有一个跟你完全一模一样的人,换句话说,即使你有三百万亿个手足,他们也都跟你不同。
做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后期的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已声誉卓越,而格希文却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以格希文所能赚的三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个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忠告,并渐渐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
像查理·卓别林这样的人,以及其他所有的人都曾经学到这个教训,而且多数人得先付出代价。
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成为他自己,才渐渐成大事者。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以前有许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发挥自己的才能才真正走红。
当玛丽·马克布莱德第一次上电台时,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但不成大事者。直到她还自己以本来面目——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广播明星。
吉瑞·奥特利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德州口音,打扮得也像个城市人,他还对外宣称自己是纽约人,结果只招致别人背后的讪笑;后来他开始重拾三弦琴,演唱乡村歌曲,才奠定他在影片及广播最受欢迎的牛仔的地位。
心灵处方:
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自我的体现,你只能唱你自己、画你自己。你的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不管好坏,你只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小花园,也不论好坏,你只有在生命的管弦乐中演奏好自己的乐章。
6.用积极的心态笑对人生
有位记者曾到芝加哥大学访问罗伯特·哈金斯校长,请教他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不利因素的。他的回答是:“我一直遵循已故的西尔斯百货公司总裁朱利斯·罗森沃德的建议:‘如果你手中只有一个柠檬,那就做杯柠檬汁吧!”
这正是那位芝加哥大学校长所采取的方法,但一般人却刚好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人们发现命运送给他的只是一个柠檬,他会立即放弃,并说:“我完了!我的命怎么这么不好!一点机会都没有。”于是他与世界作对,并且陷于自怜之中。如果是一个聪明人得到了一个柠檬,他会说:“我可以从这次不幸中学到什么?怎样才能改善我目前的处境?怎样把这个柠檬作成柠檬汁呢?”
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穷其一生都在研究人类及其潜能,他曾经宣称他发现人类最不可思议的一种特性——“人具有一种反败为胜的力量”。
一位名叫瑟尔玛·汤普森的女士讲述的她自己的经历正好应证了这一句活。
“战时,我丈夫驻防加州沙漠的陆军基地。为了能经常与他相聚,我搬到那附近去住,那实在是个可憎的地方,我简直没见过比那更糟糕的地方。我丈夫出外参加演习时,我就只好一个人呆在那间小房子里。热得要命——仙人掌树荫下的温度高达华氏125度,没有一个可以谈话的人。风沙很大,所有我吃的、呼吸的都充满了沙、沙、沙!
我觉得自己倒霉到了极点,觉得自己好可怜,于是我写信给我父母,告诉他们我要放弃了,准备回家,我一分钟也不能再忍受了,我情愿去坐牢也不想呆在这个鬼地方。我父亲的回信只有三句话,这三句话常常索绕在我心中,并改变了我的一生:
“有两个人从铁窗朝外望去,
一个看到的是满地的泥泞,
另一个人却看到满天的繁星。”
我把这几句话反复念了好几遍,我觉得自己很丢脸。决定找出自己目前处境的有利之处,我要找寻那一片星空。
我开始与当地居民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令我心动。当我对他们的编织与陶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时,他们会把拒绝卖给游客的心爱之物送给我。我研究各式各样的仙人掌及当地植物。我试着多认识土拨鼠,我观看沙漠的黄昏,找寻300万年前的贝壳化石,原来这片沙漠在300万年前曾是海底。
是什么带来了这些惊人的改变呢?沙漠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我自己。因为我的态度改变了,正是这种改变使我有了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我所发现的新天地令我觉得既刺激又兴奋。我着手写一本书——一本小说——我逃出了自筑的牢狱,找到了美丽的星辰。”
心灵处方:
为什么伟大的人物都能在逆境中创造出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奇迹?因为他们从来不会被厄运和逆境所吓倒,因为总是拥有一种可以反败为胜的神奇力量:积极的心态和自信。
7.挑战自己的弱点,成就自己的杰作
阿尔·史密斯的童年非常贫困。父亲去世后,靠父亲的朋友帮忙才得以安葬。他的母亲必须在一家制伞工厂一天工作10小时,再带些零工回来做,做到晚上11点钟。
阿尔·史密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有一次他参加教会的戏剧表演,觉得表演非常有趣,于是就开始训练自己公众演说的能力。30岁时,他已当选为纽约州议员。不过对接受这样的重大责任,他其实还没有准备妥当,他还搞不清楚州议员应该做些什么。之后,他开始研读冗长复杂的法案,这些法案对他来说,就跟天书一样。他被选为森林委员会的一员,可是因为他从来不了解森林,所以他非常担心。他又被选入银行委员会,可是他连银行账户也没有,因此他十分茫然。如果不是耻于向母亲承认自己的挫折感,他可能早就辞职不干了。绝望中,他决定一天研读16小时,把自己无知的酸柠檬,作成知识的甜柠檬汁。因为这种努力,他由一位地方政治人物提升为全国性的政治人物,他的表现如此杰出,连《纽约时报》都尊称他是“纽约市最可敬爱的市民”。
就在阿尔开始自我教育后的十年,他成为纽约州政府的活字典。他曾连任四届纽约州州长——当时还没有人拥有这样的纪录。1928年,阿尔当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大学在内的六所著名大学,都曾颁授荣誉学位给这位年少失学的人。
哲学家尼采认为,优秀杰出的人“不仅能忍人所不能忍,并且乐于进行这种挑战”,阿尔就是进行这种自我挑战的杰出人物。
一些社会学家曾对许多身体有缺陷的成大事者者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些人的成大事者大部分是因为某种缺陷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威廉·詹姆士曾说:
我们最大的弱点,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种出乎意料的助力。
没错,弥尔顿如果不是失去视力,可能写不出精彩的诗篇;贝多芬则可能因为耳聋才得以完成更动人的音乐作品;而海伦·凯勒的创作事业完全是受到了耳聋目盲的激发。
如果柴可夫斯基的婚姻不是这么悲惨,逼得他几乎要自杀,他可能难以创作出不朽的《悲惨交响曲》;巴尔扎克与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因为本身命运悲惨,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动人小说。
达尔文,这位改变人类科学观点的科学家说:“如果我不是这么无能,我就不可能完成所有这些我辛勤努力完成的工作。”很显然,他坦承自己受到过弱点的刺激。
心灵处方:
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成功者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并向它发起了挑战;失败者只会用自己的弱点为自己的失败找到借口。
8.把自己的不幸变成激励
海伦·凯勒是位全世界都知道的盲人成大事者,她是如何站在信念的天平上的呢?换句话说,当她生理上和生存上开始面临不幸的时候,她是如何成大事的呢?
海伦刚出生时,是个正常的婴孩,能看、能听,也会哑哑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既盲又聋的小哑巴——那时她才19个月大。
生理的剧变,令小海伦性情大变,稍不顺心,她便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入口里;若试图去纠正她,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
所幸的是,小海伦在黑暗的悲剧中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着不幸经历的女性。她10岁时,和弟弟两人一起被送进麻省孤儿院,在孤儿院的悲惨生活中长大。由于房间紧缺,幼小的姐弟俩只好住进放置尸体的太平间。在卫生条件极差又贫困的环境中,幼小的弟弟6个月后就夭折了。她也在14岁得了眼疾,几乎失明,后来,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学校学习凸字和指语法,便做了海伦的家庭教师。
从此,沙莉文女士与这个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斗争就开始了!洗脸、梳头、用刀叉吃饭都必须一边和她格斗一边教她。固执己见的海伦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力反抗着严格的教育。然而最终,沙莉文女士究竟如何以一个月的时间就和生活在完全黑暗、绝对沉默世界里的海伦沟通的呢?
答案是这样的:自我成大事者与重塑命运的工具是相同的——信心与爱心。
关于这件事,在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书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位年轻的复明者,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将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入一位全聋全哑的小女孩身上——先通过潜意识的沟通,靠着身体的接触,为她们的心灵搭起一座桥。接着,自信与自爱在小海伦的心里产生,使她从痛苦的孤独地狱中拔救出来,通过自我奋发,将潜意识那无限能量发挥,步向光明。
就是如此:两人手携手,心连心,用爱心和信心作为“药方”,经过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挣扎,唤醒了海伦那沉睡的意识力量。一个既聋又哑且盲的少女,初次领悟到语言的喜悦时,那种令人感动的情景,实在难用笔述。海伦曾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没其他人,可以感觉到我当时的喜悦吧。”
仍然是失明,仍然是瞎眼的海伦,凭着触觉——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10岁多一点时,名字就已传遍全美,成为残疾人士的模范——一位真正的由弱而成大事者。
1893年5月8日,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日。贝尔博士这位成大事者在这一日成立了他那著名的国际聋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
若说小海伦没有自卑感,那是不确切的,也是不公平的。幸运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树起了颠扑不灭的信心,完成了对自卑的超越。
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这个20岁的学习了指语法、凸字及发声,并通过这些手段获得超过常人的知识的姑娘,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她发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兴奋异常,不断地重复说:“我已经不是哑巴了!”4年后,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她著了7册书,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
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能以收音机和音箱的振动来辨明声音,又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
如果你和海伦·凯勒握过手,5年后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也能凭着握手来认出你,知道你是美丽的、强壮的、体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满腹牢骚的人。
这个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残疾的“造命人”,其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赏。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她始终对生命充满信心,充满热忱。她喜欢游泳、划船,以及在森林中骑马。她喜欢下棋和用扑克牌算命;在下雨的日子,就以编织来消磨时间。
海伦·凯勒,身为一个三重残废,她凭着她那坚强的信念,终于战胜自己,体现了自身的成大事者价值。她虽然没有发大财,也没有成为政界伟人,但是,她所获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还要大。
第二次大战后,她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书》称颂为有史以来残疾人士中最有成就的由弱而成大事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评价说:“19世纪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
身受盲聋哑三重痛苦,却能克服它并向全世界投射出光明的海伦·凯勒及其很好的理解者沙莉文女士的成大事者事迹,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案是:请学会培养自己成大事的能力!如果没有信心这样做,那么你就无法实现自我。
心灵处方:
信心是心灵的第一号化学家。当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潜意识会立即拾起这种悸动,把它变成等量的精神力量,再转送到无限智慧的领域里促成成大事者思想的物质化。
的确,一个人心存疑惑,就无法发挥人性的优势,就会失败。
9.不畏黑暗尝试冒险
一般人会这样认为,尝试的前提是“冒险”。美国人推祟“冒险”精神,认为做事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主张在稳重决策的同时,还必须有一点儿“冒险”精神。无疑,冒险能激发创新、拼搏精神,大大鼓舞人们的士气,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玛丽·凯的奋斗故事中得到一些经验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