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2800000026

第26章 抚今追昔 盘点人生

春江在连续出版了两部诗集后,又写出了这部散文集,他执意让我写序,其原因是这书是我“逼他写的”。好像是去年的一次老朋友聚会上,我说你的诗写得不错,不妨写点散文,更方便抒展胸襟,盘点人生。没想到,他真行动起来,一挥而就,洋洋十数万言。那天,春江和夫人苏英女士登门送来书稿。可惜,我正在外地采风,老伴先睹为快,秉灯夜读,手不释卷。几天后我刚进家门,放下行囊,她就催我快读快写。先是奉命而读,然后就是情陷其中了。读后,立刻想起了清代文人周亮工在《题菊帖后》上的一句话:“抚今追昔,泪且涔涔透纸背矣。”

素淡平实的写作,如透明清澈的酒浆,点燃我沉寂心火,激起了我思绪的波澜,也许因为我们同时考入哈尔滨一中读高中,他记述的自己登台演报童的一幕,又重现在我的眼前:那个不到一米五高的男孩,高喊着:看报啦,看报啦!那幼嫩的声音,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呼唤我的心又回到了我们的青葱时代。那宁静的校园曾经是抗日英雄的摇篮,前辈的故事让我们壮怀激烈,化作了刻苦攻读,继承革命传统,报效祖国的行动;而文革暴风雨淹没激情后,我们一起勇敢地“突围”——到黑龙江畔的大小兴安岭交界的山皱里刀耕火种,又绘出屯垦戍边的青春画卷。

我曾到“小河连”去看春江,他从地下几十米的井坑里爬上来,满身满脸的泥水,长高了长壮了,唇上生了淡淡的胡须,他已经从一个男孩成了男人。在书中我知道了,他经受比我更多的生死考验,勇敢地下井排哑炮,穿着背心在大山中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伐木打柈子,光着脚踏着有冰碴儿的泥水盖房子,因为吃不到蔬菜而患“夜盲症”,因喝了不干净的水又“全连最后一个”得痢疾病……

而这一切在他的文章中竟是这样的感悟——

每当回忆起那些年的“知青生活”,都令我百感交集,诉不尽的苦辣酸甜,抑不住的浮想联翩。那是最宝贵的一段青春年华,对人生的感悟在那里得到诠释和升华。艰苦的知青生活,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历练人生的长诗,读它,回味绵长。

其实上山下乡让我们牺牲了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机会,断送了我们用知识服务祖国的美好前程,这无疑是我们一代人的人生悲剧。可春江的回忆中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他着意表达的是我们那一代人在逆境中不向命运屈服而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在一个叫23公里的地方》是他披荆斩棘开辟人生的新起点,《三个荒友的故事》饱含他对战友的兄弟情谊。他笔下的那个在风雪中追军马而死里逃生的小英雄孙殿云,是那样可亲可爱。春江这样写道:

后来他作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受到师党委的表彰,他从师里开会回来兴奋地告诉我,在会议期间他每天都能吃到四菜一汤。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这四菜一汤真是很高的奖赏。

这个细节,比高大全的歌颂更让我感到小英雄的可爱!还有那好打抱不平的“大头”于清叶更可爱,在抬大木头时,他总抢最挨累的“第一杠”。在和知青打赌时,他竟为了五元钱,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在大雪地里跑了六七十米!那时知青的恶作剧,现在都成了温馨的回忆!

我特别喜欢那篇《苦中寻乐自品甜》的文章,那文中“关于吃”的故事中又分为“大吃”“中吃”和“小吃”的故事,都是我所经历的,生动又富有情趣,那时我们真的很馋,无论男生女生都是“吃货”,只怪物质太匮乏,我们太缺少营养了。而“住的故事”里春江所住过的天棚、地窨子、草棚子、帐篷、板夹泥房和土坯房,除了天棚外,我也都住过,那时并不觉得苦,现在看来,那是种难得的经历。住在其中的收获肯定超过五星级宾馆!存在决定意识,经过北大荒风雪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惧怕任何风雨的。

春江告诉我们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故事,还提示我们进行历史的思考:

知青岁月本来是苦难的,但我们却品味到了甘甜;知青岁月本来就是令人心痛的,但我们却快乐着,而且是“无怨无悔”。

答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因为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靠着年轻人自身的活力和那个年代特有的激情生活和奋斗着,我们互相依存,亲密无间,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岁月里,不断创造着苦难的风流。

我们年轻的生命如永不干涸的河流,即使在严寒中也在冰层下流淌。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滋润着河边的小草,让山花开放;也浇灌着我们开垦的荒地,让它长满丰收的庄稼。抚今追昔,春江没有为碌碌无为荒废青春而遗憾,他感谢教给他生存方式和工作技能的《我的引路人》,他珍视《当报道员的日子》里学到的本事,他说:

离开北大荒以后,我一步步成长为一名职业的宣传干部,羽翼日渐丰满,但我始终眷恋着在兵团当报道员的日子,那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铺就和延伸了一条通向未来的路,让我一步步走得更扎实。

有北大荒这碗酒垫底,什么酒都能应对了。在结束知青生活,通过考学,重新开始新的人生道路时,春江已经成为人生的强者和社会的中坚。这就是北大荒给他给我们的馈赠。在哈师大时,他是好学生;到省直党校当教员,他深受学生爱戴;到省直机关工委当宣传部长,他工作出色;下派到绥化工作,满票当选副书记。成功与他同行,赞誉如影相随。令我感动的是他善良的本色没变,在绥化工作时,他尽力帮助已故战友于德海的妻子李英华,无私地帮助她一家解决住房,帮助她的儿子当兵,解决女儿的工作。在知青战友聚会时,有人开玩笑地对春江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你这么帮她,不怕有人说闲话吗?”春江坦然地说:“人在做,天在看,身正哪来影子斜!”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家有贤妻福满门》是春江献给妻子苏英的鲜花,读后让人感动也让人感慨。苏英的父母都是红军时期在延安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知青大返城的1975年,她没有利用关系回到哈尔滨,而是明确了要嫁给要扎根农场的春江。他们一起住进了农场的“扎根房”,怀上自己的孩子。她又全力支持春江考大学。当春江到大学报到的那一天,她却“死去活来”地挣扎在医院的产床上。她曾抱着出生三个月的女儿在风雪中挤公共汽车去上班。她承担了所有的生活重担,全力支持丈夫下派基层工作。她写给春江的信也让我流泪:

昨天上午那热烈的送行场面过后,我心中蓦然升起一种失落感。一想到你的走,眼泪就忍不住要涌出来。我极力控制自己,本是早在预料之中的事,流泪又有何用。我原以为自己是很坚强的,谁知怎么也不行。

晚上躺在床上,望着空荡荡的屋子,任眼泪唰唰往下流,心里好酸。我想了很多,我们的结合对你我来说都是幸事。感情融洽、心心相印,相互理解、信任、支持。虽说结婚十一年了,但总有一种新鲜感 ,渴望从对方身上得到慰藉和温暖。所以,总觉得在一起的时间太短。这次却又要长期分离,感情的确过不去,只能慢慢适应……

也许更让我感慨的是对丈夫温情有加的苏英,更是春江政治防线的“把关人”。无论是春江在绥化当副书记还是在黑龙江出版总社当“一把手”时,时常有人登门表示“感谢”或者“表达感情”,黄英总是处理得体,既给来访者留下面子,又让他断了不正当的念头。春江在文中写道:

苏英常对我说:“手中的权力有多大,靶子就会有多大。”这也成了我在领导岗位上加强自律的警句。我和苏英有一句共同的励志语:“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才吃得香甜。”我们一直是这样去努力的。

“家有贤妻不出横祸。”这话对那些掌握重权的官员来说,特别重要。一些官员成也夫人败也夫人,教训实在太多了,陈春江无论做人做官还是作文,都是成功的。当然得益于苏英的善良、正直、聪慧和既明大义又富温情。当然,我还通过春江的文章了解了他的普通又高尚、平凡又伟大的父母对他的一家的深刻影响,那是他们茁壮成长的根啊!

当然,春江和苏英最好的作品是他们非凡的女儿陈磊,她的品学兼优、业有所成为父母争得了荣誉,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本书的“下篇”详细记录了春江和苏英培养女儿的过程和这个“华尔街的中国女孩”的人生故事。因为我在他们1997年撰写的畅销书《为女儿擎起一片蓝天》上已写过《要让孩子优秀先完善自我》的文章,在此就无须赘言了。

这本散文的文本上的意义,我以为其成功在于作者的真诚、真情和真实的写作。散文贵在真。作为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高级干部春江,文中竟没有一句套话、官话、大话和假话,这让我很吃惊,当然也很高兴。所以我愉快地写就了这篇文章。

2013年6月18日于哈尔滨名人府邸

同类推荐
  • 欲望的语言实践

    欲望的语言实践

    本书系文学评论集。全书共分为三辑18篇,对当前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十几位知名作家的小说、诗词进行了文学批评与评价。
  • 不奴隶,毋宁死?

    不奴隶,毋宁死?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书里第一回就说了,实际版本也是如此,脂评本、戚本、列(宁格勒)藏本都叫《石头记》。本书第一回里还提到另外的书名:《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虽有此名,却未见这样的版本。用得最广泛的还是《红楼梦》的书名,所有外文译本都是用这个名称,最多翻译时加个介词,使之类似梦在红楼或红楼之梦。还有一个名字被坊间采用过:《金玉缘》。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或在菲菲细雨中孤自吟唱,或在浪漫的暮春时节做着一帘幽梦,他们对匆匆流逝的时间充满无奈与惋惜,他们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怀着无限眷恋,他们遥想他乡的朋友,他们思念远方的双亲……他们的笔调或轻灵,或俏皮,或沉着,还或者富有哲理,无论如何,总有些油盐酱醋蕴含其中,让人几多回味,几多思索。
  • 雨巷:戴望舒诗选

    雨巷:戴望舒诗选

    本书节选了戴望舒各个时期最著名的诗。其中以《雨巷》为代表。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先生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思想变化历程。
  • 才子佳人多不贱

    才子佳人多不贱

    《才子佳人多不贱》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周作人、胡适、刘半农等人的交往为线索,着力展现民国文人和而不同,既坚守自我又包容异见的特有风度。第二章,立足女性视角,描绘民国女人在传统和现代夹缝间,爱情的追求,婚姻的悲剧。她们对真爱矢志不渝的追求感人肺腑;她们婚姻上的种种遭遇又令人唏嘘不已。第三章,以生动的细节、严谨的叙述再现民国期间,青年学子们为求学而付出的艰辛和无畏。为走入校门,他们不惜以死抗争;为学业有成,他们青灯黄卷,孜孜不休。他们苦读的生涯体现出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热门推荐
  •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教师职业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应该包括多个层面。本书的宗旨在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创新、更新知识、培养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 无悔人生:七夫九子一生孤

    无悔人生:七夫九子一生孤

    “七夫九子一生孤?怎么会有这种命格?”紫虚眉头微皱“七夫九子一生孤?那又如何?”玉子易大手一挥“改了”
  •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恋爱:左手的恋爱法则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魔女重生记:不屑做皇妃

    魔女重生记:不屑做皇妃

    〖此书免费,欢迎入坑〗群号:517384823喜欢本书的加她女巫中聪明智慧的美魔女,研究禁忌魔咒,死于非命。没有见到亲爱的撒旦殿下,倒是穿越异世,重活一次。OK!没问题,既来之则安之!重生之后魔法依旧?!真是太好了!骗王爷,耍皇帝,拐皇子。嘿嘿,玩的不亦乐乎!什么,古代高手横行?不怕,武功不够,魔法来凑!什么,陷害反陷害,斗心眼玩心机?谁怕谁?魔女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他,当朝的五皇子,长袖善舞,智谋无双,江山与美人难以抉择。他,天一阁阁主,狠戾冷决,亦正亦邪,只有在她面前才会一展笑颜。
  • 邪少霸宠俏丫头:我的世界我做主

    邪少霸宠俏丫头:我的世界我做主

    匆匆那年里,有的人走了,有的人留下了,许多事情我们都说不清楚,就像那甜甜涩涩的爱恋一般,它是人类最接近魔法的东西。无良俏丫头林若会在她的青春里谱写下怎样的乐章?面对自己逆袭的身世又该何去何从?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面她可以一直保持着那份不变的单纯吗?面对花美男的诱惑她又将与谁走到最后?爱的乐章开始了,一场关于青春的年少轻狂展开了。476951735这是群,欢迎大家加入
  • 这个魔女不一般

    这个魔女不一般

    主人公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变成了拥有魔法的使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能看她的本事了。
  • 终究忘不了你

    终究忘不了你

    李玟一直都是觉得自己在生活底层活习惯了,没有想到自己身上有着和林菀熙一样的异能?林菀熙,上帝的宠儿,天使容貌魔鬼身材,贵族气质,集万千宠爱集一身。林菀熙冷漠,林菀熙无情,底层生活,上帝宠爱。小时一个俊美无比的男子,打破了她一直波澜无惊的心,是那个冷漠高傲但是有勾人心魄的男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学生会长是谁?是她李玟!一张小家碧玉的脸,一身贵族的气质,手上那薄薄的老茧解释了她的努力,她不是天才,不是宠儿,所以,为了瑓零夜,飞蛾扑火那又怎样,她李玟,爱他。4号跟着林菀熙,只是遵从BOOS的意思,一切都只是要保护这个柔弱的大小姐。一次走散,他看到了一个影响他一身的人,李玟!
  • 再世之书

    再世之书

    联邦X3XX年,地球上的资源已经无法提供现有人类生存下去,联邦政府莫名其妙的接收到宙外的信息,远距离航空开始。为了节约资源,大部分人都将进入冷藏舱,在冷藏期间进入新的世界去冒险。新的世界即为再世。一个普通的战士,莫名其妙成为了联邦的敌人,只想简单的在游戏里玩乐,却只能站到人类的对立面。世界让我毁灭,我就踩在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