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真诚的人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如果你拥有诚恳的优秀品质,它不仅能给你带来机遇,而且会不断地把你推向成功。
真诚是做人的美德
真诚是做人必备的美德,这是显而易见的。有的人误将虚伪当做成熟,奸诈当做高深,这样的人是不能成就大业的。
古时候,元褒先生是原州的最高长官。那天,他正端坐在大堂之上,突然有一商人前来报案。原来商人在旅馆被盗,他怀疑是和他同住一室的人干的,于是把那人扭送到官府来。
元褒先生听取了双方的陈词,觉得原告缺少充分的证据,讼词中有不少是虚妄的猜测;再听被告的辩护,更觉得被告理直气壮,不像做贼心虚的样子,察言观色,又发现他的神色像受了冤屈,于是把被告放走了。
商人气愤不过,越级上告,把案子捅到了隋文帝那儿。商人控告元褒受了盗贼贿赂,放走了盗贼。为了端正风气,隋文帝命令纪律检察和监察部门官员去调查此事。携着材料带着尚方宝剑的调查团很快开到原州。
原州上下风波顿起,大家猜想,元褒是个清廉的好官,绝不会受贿释盗;但案件明摆着没有了结,不知道谁会遭殃了。
调查团找到元褒,希望他能讲实话,以便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而且暗示即便他犯了错误,只要能找一个替罪羊,也可以不予追究。元褒告诉调查团,盗贼确曾贿赂过自己,所以把他放走了。自己犯了受贿罪和渎职罪,理应二罪并罚。判个三年五载的。
既然这样,调查团只好把他带到京城,很快,他被免除了官职。朝野上下都讨论元褒的错误,案情通报一直发到了最下边。一时间,朝野哗然,元褒形象一落千丈。
过了不久,抢劫商人的真正罪犯在其它地方被抓获。一件悬案水落石出,元褒的冤案也很快得以平反,元褒的名誉得到恢复。其自评的风范、清廉的美德流布四海之内。
文帝很是感动,又颇疑惑。他问元褒:“爱卿,你是朝廷重臣,德隆望尊,当初何必为一件小事而损害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呢?如果不是老天有眼,你岂不是要一辈子背着黑锅?”
元褒坦然地说:“我也不愿平白无故地受冤屈,因为我是原州的父母官,盗贼在原州为非作歹,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本州的百姓受诬告,不把他交给司法部门,却把他放了,说明我法制观念太差,是我第二条罪状;第三,尽管我对这案子判断正确,但找不到真实凭据,是我办事无能。我有这么多错误,怎么能够不引咎自责呢?再说,如果我不说自己受贿,调查团一定会穷追不舍,那么更多无罪的人会受到干扰,这就更加重了我的罪责:所以我就承认我有罪了。”
受贿而释放盗贼,不仅关涉名誉,而且必受法律制裁。元褒之所以敢于承担恶名和后果,大概是以为,自己纵使受了天大的冤枉,总会给世人带来更大的利益。以己之所失,换取百姓的太平安定的生活,对于一个封建官僚来说。心胸不可谓不宽广了。为自己利益而屈,隐姓埋名地修炼,或者受人胯下之辱,只是忍小而谋大,这样的人诚然值得佩服;为他人集体而屈,牺牲个人利益,实在是心胸宽广,品德高尚,更让人钦佩。为官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人们学学元褒,倒不是叫他们自评自谤,而是像元褒一样,以一种长者风范,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民造福,代民受过。只有这样,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诚实会赢得朋友
诚实是一种美德。过分诚实虽然可能让对手有机可乘,但往往会赢得朋友的支持。
1884年6月,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为了支持格罗弗·克利夫兰的总统提名,爱德华·s·布雷格将军道:“人们因为克利夫兰的品行而喜欢他,也因为他的树敌而喜欢他!”
他跟什么人作对呢?其中一种就是布法罗的腐败政客。在布法罗当市长时,克利夫兰多次否决了市政议会提出的不诚实的拨款提案,终致以“否决市长”和“顽固阁下,布法罗的格罗弗”而闻名。另一种是坦曼尼协会的政党分赃主义者。任纽约州长时,这位“丰满的布法罗人”(他喜美食与啤酒)拒绝接受由州立法机关通过的有关施惠于坦曼尼的朋友们的法案。
克利夫兰不是那种城府深、富有心计的政客,他常常不假思索就率直地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有一次,一个瘦弱的饥民来到白宫,弯下膝盖,双手撑地,开始嚼起那儿的草来。克利夫兰从窗户看到了这一情景,就问那个人:“你在干什么?”那人回答说:“我饿了,只得吃草。”“那你为什么不绕到后院去呢?”克利夫兰问,“那儿的草比这儿的草要长得高。”
人们把克利夫兰称做“可怕的诚实”。当有人来到奥尔巴尼(纽约州首府)讨好他,附在他的耳边低语时,他就高声回答他们,以使得周围的人都能听到。当一位求职者向他嘀咕“我不该因我为党做了工作而得到点儿什么奖赏吗?”时,克利夫兰就高声地说:“我不知道我听懂了你的意思没有!”
大选期间,约瑟夫·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列出了四条支持“布法罗的格罗弗的充足理由”:一、他是个诚实的人;二、他是个诚实的人;三、他是个诚实的人;四、他是个诚实的人!
诚恳的品质能带来机遇
踏实和诚恳的优秀品质,不仅给他带来了机遇,而且不断地把他推向成功。
在美国费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那是一个阴霾满天的午后,倾盆大雨瞬间落下,行人纷纷就近跑到店铺里躲雨。一位浑身湿淋淋的老妇人,蹒跚地走进了费城百货公司。许多售货员看着她狼狈的样子,简朴的衣裙,都漠然地视而不见。这时,一个叫菲利的年轻人走过来,诚恳地对老妇人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她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
老妇人随即又不安起来,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在人家的屋檐下躲雨。她在百货公司转起来,想哪怕买件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算是个光明正大的躲雨理由。
正当老妇人神色迷茫的时候,菲利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
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菲利道过谢,要了他一张名片,然后颤巍巍地走进了雨后的彩虹里。
几个月后,这家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原来,这封信就是那位老妇人写的,她竟是当时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信中要求将菲利派往苏格兰,去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还让他承包下一季办公用品的采购,采购单都是卡耐基家庭所属的几家大公司。詹姆斯震惊不已,粗粗一算,只这一封信带来的利益。就相当于百货公司两年利润的总和。
詹姆斯马上把菲利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当他打点行装飞往苏格兰时,这位22岁的年轻人已经是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在随后的几年里,菲利以自己一贯的踏实和诚恳,成了卡耐基的左膀右臂。菲利功成名就,向全国近100所图书馆捐赠了800万美元的图书,用知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