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因为它于细微处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若不加以注意,易招人反感。
一言一行体现出你的品质与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人不太注意自己的行为风范,特别是在社交场合中显得随便,不讲究礼仪,对人没有礼貌。岂不知,人的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修养。
因此,在站立时,切忌无精打采地东倒西歪、耸肩勾背,或者懒洋洋地倚靠在墙上、桌边或其它可倚靠的东西上。这样会破坏自己的形象。站立谈话时,两手可随谈话内容适当做些手势,但在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小动作,如摆弄打火机、香烟盒,玩弄衣带、发辫,咬手指甲等。这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以缺乏自信和经验的感觉,而且也有失仪表的庄重。
另外为了保证坐姿的正确优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入座以后,两腿不要分得太开,这样坐的女性尤为不雅。
2.当两腿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应向下,切忌脚尖向上,并上下抖动。
3.与人交谈时,勿将上身向前倾或以手支撑着下巴。
4.入座后应该安静,不可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给人一种不安分的感觉。
5.坐下后双手可放在大腿上,或轻搭在沙发扶手上,但手心应向下。
6.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后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踏在茶几上,这都是非常失礼的。
7.端坐时间过长,会使人感觉疲劳,这时可变换为侧座。
8.在社交和会议场合,入座要轻柔和缓,坐姿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造成紧张气氛,小心不要带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尴尬被动。
总之,坐的姿势除了要保持腿部的美以外,背部也要挺直。不要像驼背一样,弯胸曲背。座位如有两边扶手时,不要把两手都放在两边的扶手上,给人以老气横秋的感觉而应轻松自然、落落大方,方显得彬彬有礼。
除了站相和坐相以外,行走的姿势也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行为动作,它的姿势也是行为礼仪中所必不可少的内容,亦需加以注意。每个人行走比站立的时候要多,而且行走一般又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所以,要非常重视行走姿势的轻松优美。人的正常行走姿势,应当是身体挺立,两眼直视前方,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并大致走在一条等宽的直线上。行走时要求步履轻捷,两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走路时步态美不美,是由步度和步位决定的。如果步度和步位不合标准,那么全身摆动的姿态就失去了协调的节奏,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步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必须注意到的小事和小节:
1.要遵守交通规则。步行要走人行道,不要走在自行车道或机动车道上。穿过马路要走人行道,不能随意乱穿马路。
2.行人之间要相互礼让。青少年应主动给年长者让路,健康人应给老弱病残者让路,一般行人遇到负重的人或孕妇、儿童等行走困难的人,要让他们先行。在“狭路相逢”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以强凌弱,抢道行走。
3.走路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和进行问候,不能视而不见。但如在路上碰到久别的亲友,想多交谈一会儿,应靠边站立,不要站在马路当中或人挤的地方,以免妨碍交通,自己也不安全。
4.走到人群特别拥挤的地方,要有秩序依次通过。撞了别人或踩了别人的脚,要主动向人道歉。如果是别人踩了自己的脚或碰掉了自己所带的东西,则应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和充分的自制力,千万不要发火,切忌斥责对方或口出怨言,而应该和气地说:“请您慢一点儿,不要太着急。”
5.走路时目光要自然前视,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男性遇到面容姣美、穿着时髦的女性时,不宜久久注视或掉回头去追视,那样显得缺少教养。
6.不要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这既不卫生,也不文雅。如果确实因为饥渴需要吃点东西,可以在路边找个适当的地方,等吃完以后再赶路。
7.走路不要抽烟。一面走路一面抽烟是个很不好的习惯。更不应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抽烟,这不仅损害自己的形象,还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这是每个人都应当特别注意的。
小处随便,会留大麻烦
一坪绿地,鲜嫩可爱。有走路的人,为少绕几步,省些脚力,便从草坪上斜插过去,踩出一道小径。后来的人也跟着他的脚印踩过,时间一长,竟踩出一条人来人往的大路。
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小处随便,结果酿出大祸的事并不鲜见。“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空中爆炸,宇航员命丧太空,是由于机身上一道焊缝没有焊好。美国潜艇浮出水面时撞翻日本渔船,造成船毁人亡,是由于潜艇上的操作人员一个漫不经心的操作失误。日常生活中,有人从高层住宅上随手扔下一个酒瓶,结果将适从楼下经过的行人砸死。一家度假村在一处玻璃门上不做警示标记,结果让奔跑的小孩一头撞上,受到重伤。就说世界上许多森林大火,也往往是有人乱扔烟头造成的……
可见,小处随便,绝不是什么无伤大雅、无足轻重的小事一桩。我们做人,应当像吕坤所说的君子那样:“惧大防之不可溃,而微端之不可开也。”
一些人所以会小处随便,“微端”不谨,究其根源,是私德不修,公德欠缺。做事不负责任,马虎应事,只图自己方便,不考虑他人利益,总之,是自私自利之心作祟。当其一个烟头随手一扔时,哪会考虑到森林着火、消防员冒死扑救、地球资源遭破坏?前不久,一种以网球美女运动员“库尔尼科娃”命名的病毒在网络上疯狂蔓延,给世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后来查明,这一场网络灾难之所以爆发,不过是一个外国青年学生在玩自家电脑时,“随便”下载了一个病毒程序,并用电子邮件发了出去……
事后他说,他一点儿也没想到闯出这么大祸……
做人,小处随便不得。就算没有惹出大篓子,比如随地吐一口痰,随手丢一只空易拉罐,结果让人罚了几十元钱。从自私的角度讲,你说冤不冤?
有一个相声段子,讲一位有心脏病的老者住楼下,楼上住一位小伙子。小伙子常年上夜班,夜里12点回家。老者可遭罪了。为何?这小伙子回来时脚步重,动静大,老者你就听吧:噔噔噔--上楼梯了;咣当--开门了;哗哗哗--洗漱呢;最要命是上床时脱皮鞋,先脱一只,一扔,咣!老者心一哆嗦。再脱另一只,一扔,咣!老者心再一哆嗦。这两哆嗦过了,才算安静下来,老者才能入睡。老者脾气好,一直忍着,可夜夜如此也受不了呀!这天,见了小伙子,老者就给小伙子说了,小伙子态度挺好,虚心接受。可到了夜里,老者听着那动静又来了--噔噔噔!咣当!哗哗哗!老者想,忍着吧,不就再两声吗?咣一声。老者等第二声,奇怪,怎么不响了?老者这个心悬哪,就等着第二声响过好入睡,等了一宿,愣没响--原来小伙子脱另一只鞋时,突然想起了老者白天提的意见,就轻轻地把鞋放在了地上……
我们正处在城市的进程中,过去住一两百户的小胡同变成了高楼大厦。一二百户住一楼,你处处随便往楼道里乱堆东西,夜里把电视机音量放到最大,从窗户往外随便扔垃圾,你觉得没什么,可别人用“相邻权”来告你,你还真得输官司不可。美国一老头从一户人家门前经过,由于这家没有清扫门前冰雪,老头滑了一跤。老头便把这家告上了法庭。这个认为扫不扫自家门前雪无所谓的人家,最后不得不为自己的小小过失付出赔偿的代价。
古人也许只能从道德的角度劝人不要忽视小处的修养。今天,除了道德的约束外,法制也告诫我们不要放纵自己的“小小不严”处,不要“不以为重轻”而苟且做人。一旦因为我们的“小过失”而引发了大祸,那就真会“触犯刑宪”的。
也有一些“小处随便”并不属于法律管辖的范围,甚至也谈不上是多严重的道德问题。但他们也不可放任自己。比如,在地铁上坐座位时跷二郎腿,让站着的乘客别扭;开会迟到;雨天开快车,溅行人一身水;打公用电话时煲电话粥,不顾后面有人等;消防队救火时围观挡道;嚼完口香糖乱吐……这些举止,给他人添不便,惹他人不痛快,自己又怎能心安理得,毫无惭意?如他人如此待你,你作何感想?人人都这样“不拘小节”,社会还能有何文明可言?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组《杂纂》,专谈人情世相。其中写世人“恶模样”有:作客与人相争骂,筵上乱叫唤;搀夺人话柄(乱插嘴抢话);对众倒卧;着鞋卧人床;说主人密事;作客踏翻台桌;嚼残鱼肉置盘上;等等。
清代石成金写《除嫌约二集》,讲为人举止要忌:主人未迎便先上厅坐;翻人书籍;人前假咳吐痰;吃烟吐不择地;吃烟向人喷气;烟灰火屑敲满地(吃旱烟时);领多油滞不洗拭(不洗脖子);门庭不扫拂;谦上下动手力扯(谦让尊卑先后时动手乱拉扯);探手(伸手)隔座取物;坐即摇膝;桌上乱写字;坐下脚跷膝上;冷笑;摘花嗅香;开入籍柜;坐不耐久;坐立不宁;偷看人书简;粗鲁撞倒人器物;借人器物以及书文多日不还;好勉强量小之人饮酒(逼人喝酒);在病丧家嬉笑,等等。
古人说的这些“恶模样”,皆为小处随便的表现。虽然时代已到今日“后工业社会”、E时代,但人性的这些“一念之苟”的毛病并未根除。我们不妨以彼为镜,检点一下自己,做个不苟且的君子,哪怕被人嘲笑为“迂”。
曾有一些行事随便的人,常常在一处墙角小便,秽气冲天。国民党元老于佑任老先生看不下去了,就写了一纸“不可随处小便”,张贴于墙角。刚贴上没多久,浆糊都没干,这纸条就不翼而飞了--原来于老先生是有名的书法家,有一人极敬慕于老先生的墨迹,便把这纸条揭了去,重新剪裁裱糊后挂于中堂,曰“小处不可随便”,以时时自警自励。--这位老先生其实已“小处随便”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