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7800000021

第21章 第六讲(1)

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七佛!

南无药师海会佛菩萨!

诸位善知识,让我们先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来闻法。请大家看经本的第23页。

第五尊法海雷音如来

【复次,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八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法幢,佛号法海雷音如来、应、正等觉,今现说法。曼殊室利,彼佛世尊所居国土清净无秽,其地平正,玻璃所成,常有光明,香气芬馥,以帝青宝而为城郭,有八街道,砌以金银,楼阁、殿堂、飞甍、户牖、栏楯庄饰皆众宝成,天香宝树随处行列,于其枝上挂以天缯,复有宝铃处处垂下,微风吹动出妙音声,演畅无常、苦、空、无我,众生闻者舍离欲缠、习气渐除、证甚深定,天妙香华缤纷而下,于其四面有八浴池,底布金沙香水弥满。曼殊室利,于彼佛土无诸恶趣,亦无女人,莲华化生,无复烦恼。】

这一节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第五尊药师佛法海雷音如来,以及他的净土法幢世界的依正庄严。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释迦牟尼佛开示说,还有,曼殊室利啊,从我们娑婆世界向东去,经过八个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土,有一个佛国世界名为法幢世界。佛的尊号是法海雷音如来、应供、正遍知,现在正在演说妙法。

曼殊室利啊,法幢世界的国土清净,没有秽恶垃圾,地面平正,由玻璃宝所成,处处充满光明,香气芬馥,用帝青宝作城墙,用金银砌成八条宽广大道,楼阁、宫殿的飞檐翘角和窗户、栏杆等等都是由众宝所成,处处有天香宝树排列成行,树枝上悬挂着天缯、彩带,随处可见垂下的宝铃在微风吹拂下,演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都是在演说无常、苦、空、无我的妙理。其国众生听闻以后,都能够舍离欲望纠缠,贪瞋习气逐渐消除,证得甚深禅定。空中有美妙的香花,缤纷而下。法幢世界的四面有八浴池,池底都布满金沙,池中香水弥满。这都是讲依报庄严。

曼殊室利啊,法幢世界没有三恶道,也没有女人,生彼佛国者都是从莲花中化生出来,没有烦恼。

第二个要点就是经文中说“常有光明”,从内层意义上来说是指心法,在睡眠之中修睡光明法。还有说浴池,这也是说心法,说“宝铃出妙音声”是指息法。

药师法门认为成佛是大开悟,懂得声音,还有懂得中阴身阶段的修法,这都是小开悟。因为音乐的音声是没有办法去作伪,所以它就是心声的流露。

因此中国古人很重视音乐的修养,君子四艺,就是要懂得琴棋书画,而这个琴是排在首位,音乐是排在首位。

而法幢世界的妙处就是其国众生欣赏音乐就能消除贪瞋习气,证得禅定,而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日日都要为生计奔忙。比如清朝时候有一个人,他写一首诗这么描述:“琴棋书丽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换,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面对现实的日常生活。

但实际上我们修药师法门的人就懂得,音乐是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你懂得在觉知呼吸的当下,欣赏身体的种种音乐,这是解脱的音乐。你懂得向内去觉知,我们生命的律动,我们脉博的跳动,我们身体的变化,你去觉知它,你去观照它,这都是走向解脱之道的音乐,也就是像法幢世界的众生一样,都是能够听到无常、苦、空、无我的妙理。

法海雷音如来因地四大愿

【彼佛如来行菩萨道时,发四大愿。云何为四?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生邪见家,于佛法僧,不生净信,远离无上菩提之心,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无明邪慧日夜消灭,于三宝所深生正信,不复退转,乃至菩提。】

这一节是讲第五尊药师佛法海雷音如来因地所发四大愿的第一大愿邪见还归正。本节可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释迦牟尼佛说,这尊法海雷音如来在因地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发了四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未来世成佛时,若有众生误入邪见外道之门,不能清净信奉佛法僧三宝,不能发起无上的菩提心,只要听闻到我未来成佛的名号,并且至心称念南无法海雷音如来,仗佛功德力加持,就能够让我们向内觉照,贪瞋的无明习气反应会渐渐地消灭,深信并且皈命佛法僧三宝,树立正见,永不退转,直到证得无上菩提。

第二个要点,第一大愿主要是讲我们要能够深生正信,学佛要有正信、正见、正行。

正见可以分为世俗正见和出世间正见,世俗正见就是业果如理取舍,也就是明了现象界的因果律。出世间正见就是明了本体界的无我律,也就是明了四圣谛。

法海雷音如来因地以大智慧觉察到,凡夫之所以烦恼痛苦,不是来自于外境而是来自于不正见,来自于自己的见地不正确,所以一直在无明系统里面。要止息痛苦,或者要得到真正的快乐都必须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要消除招感苦难的心念,也就是消除不正见。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也就是灵性生命思维,也就是正见。所以第一大愿就是帮助众生转邪还归正,正信三宝。

第三个要点,我们要解说一下“生邪见家”,就是由于宿世的业缘误入到邪见外道之门。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遗传家族和灵性家族。在无尽的生死轮回流转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透过自己的遗传基因,和我们的祖先连结在一起。我们的祖先他们的那些特质,都会代代透过遗传基因传递到我们身上来,把我们和我们的祖先连结在一起。

因此遇到佛法深信三宝是非常殊胜的,不但能够使我们解脱,而且这种觉悟的能量能够加持我们的家族和后代,正如黄檗禅师所说的“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这件公案我们原来也说过。真正地出家得解脱,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能够使与我们有业缘连结的祖先都得到利乐。那么我们身没有出家,我们的心能够不被世间的一切所粘住,能够真正懂得药师法门,同样地也能够利益我们的祖先,也能够利益到每一个家族的后代。

其次,业缘的连结,还有另一层灵性上的意义。我们在生死轮回之中,每一个人他都有无数无数的前生,我们与这些曾经存在过的生命形体,有业缘的连结,每一个前生,都是我们灵性家族的一部分,所以无穷无尽的因缘才成就了我们当下的身心。如果我们不精进地修行走向解脱,就愧对我们的遗传家族和灵性家族。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生在边地,由近恶友,造众罪业,不修善品,三宝名字,曾不经耳,命终之后,堕三恶趣。彼诸众生,暂闻我名,由是力故,业障消除,遇善知识,不堕恶趣,乃至菩提。】

这是第二大愿边地遇知识。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法海雷音如来因地发第二大愿说,愿我未来世成佛时,如果有众生,生在没有佛法的边地,由于受恶友的诱导沉迷于感官刺激和外在的成功,造作种种罪业,不修善法,从来没有因缘听到佛法僧三宝的名字,命终之后受业报,堕入三恶道之中,我的愿力会加持这些业重的众生,他在得人身的时候,都能够暂时听闻我的佛名,仗佛的加被力能够使业障消除,有善因缘遇到能够启发他觉悟的老师、善知识,从而精进修行,不堕恶道,直到证得佛果。

第二个要点,就是我们看法海雷音如来这个愿力其实非常宏大。前面的第一愿是开示生命的意义,不是追求财富地位、荣华富贵。因为这些我们的遗传家族和灵性家族都曾经得到过,但是还是烦恼痛苦,所以要树立正见,正信三宝。

第二大愿是法海雷音如来开示人在宇宙之间的定位。我们生存在宇宙之中,生来死去,行善作恶,悲欢离合,都是在宇宙之中。那我们在宇宙之中究竟是什么地位呢?其实整个人类文化都是对这个的一个思考,对这个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

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认为人是由天地所生,阴阳和合而生,所谓“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与万物同忧”。天是属于精神的,形而上的,地是属于物质,形而下的,天地生万物而人独得天地之正气,所以就称之为万物之灵,《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上面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是无心的,所以万物之间相生相克,又相助相成,但是圣人却不能够无动于衷,他要与万物同忧。看到人类互相斗诤,他就主张仁爱、和平;看到人们缺乏知识,他就施以教化;看到人们道德沦丧,他就注重道德,像父母关爱儿女一样。这就是圣人赞天地之化育。所以中国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一种父子文化体系。前面也讲了,《道德经》上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皆孩之”,把一切众生要看作是自己的儿女一样。

佛教对这个问题,就是人在宇宙之中究竟是什么地位、是什么样子的定位,佛教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人不是由神所创造的,也不是天地所生的,而是缘起性空。正如《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上所说:“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佛教对这个解释是很丰富的,由浅到深有四重缘起。

第一重是业感缘起。世界的混乱与苦难,是由人类过去的恶业招感的,世界要清净庄严,就需要人人止恶行善才有希望。我们明白业感缘起,就不会怨天尤人,因为世界的净和秽,个人的成与败,都是业力所招感,自作自受,共作共受。明白了业感缘起就不会消极悲观,不会陷入到宿命论,因为业力是可以改善的,个人努力改过迁善,前途自然就无限光明,人人都积极向善,奉行众善,世界就自然和平。

第二重是阿赖耶缘起,也称为相依缘起。我们不同的心识看同样的外境有不同的显现,饿鬼看水是脓血,人见之为水,鱼见之为住处,所以对于显现的外境不要执著。

第三重是如来藏缘起,也就是心性与法性相对。

第四重是法界缘起,这是最究竟的见地。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真心的体我们称之为自性,也称之为如来法身,也称之为法界,也称之为空。真心的相,我们称之为智慧,也称之为光明,也称之为报身。真心的用,我们称之为如来法身功德。也就是对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内在觉察力,这种内在的觉察力人人备具,只要向内走就可以了,也就是万物的勃勃生机,也称之为法界缘起力。

法身境界不能被一般人所见,因为凡夫众生是运用大脑思维,用意识心来分别的,所以,他对法身境界不能知不能见。正如《金刚经》所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因为化身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及美妙的六十韵音语,都是佛为了教化众生而在凡大意识心境界之中显现出来的。

如果不显现,凡夫意识心境界没有办法去见法身境界。所以佛陀以大悲示现一个应化身,但是我们不能够凭这个应化身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见如来法身,因为如来法身,他是尽离凡夫心识境界的,凡夫不能知不能见,所以才称之为不可思议,事实上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真心的体、相、用,如来彻底显发出来了。而我们只要不向外攀缘,而向内发展觉察力,在当下的身心之中保持觉知,就是“后念悟即是佛”,就是真心的妙用。

佛法就会倡导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倡导平等观,人人皆可成佛。佛与众生,先觉者是师,后觉的是弟子,所以是师友文化体系。善知识就非常重要了,因此法海雷音如来第二大愿就特别注重帮助众生遇善知识。

这是第二大愿的殊胜的作用,要让我们能够业障消除,遇善知识,不堕恶趣乃至菩提。事实上真正的善知识是指能够开启我们内在的觉察力,能够引导我们向内觉照,能够与我们自性的上师相应。

药师法门的深密层有九融合的修法,在证悟之际,修行者的内心就转化为法身,语言就转化为报身,身体就转化为化身。在觉醒的状态之时与法、报、化三身融合;在睡眠状态之中与三身融合;在临命终时与三身融合。这是九融合的修法。

当然,在药师法的深密层之巾,有具体的修行次第,有一些时候,以行者的愿力,他的报身和化身合为一体,就是亲证药师如来不死之法,也就是虹光身。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悉皆乏少,由此因缘生大忧苦,为求觅故造众恶业,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有所乏少,随念皆得,乃至菩提。】

这是第三大愿乏少随念足。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法海雷音如来因地发第三大愿说,原我未来世成佛时,如果有众生生活很困顿,缺乏衣服饮食和卧具,生病了也缺医少药,由此原因而心生忧愁苦恼,为寻求好的生活条件,而造了众多的贪瞋恶业。如果听闻法海雷音如来名号,至心称念,由于佛的加持力,所有缺乏的生活用品,随愿都能得到满足,直到证得无上菩提。

第二个要点就是法海雷音如来因地的四大愿,其实第一愿是时间自在,在无尽的时间,在无尽的生命长河之中,要得到自在就要有正见,正信三宝,正命而生。

第二大愿就是空间自在,得遇善知识的教诲,不堕恶趣,永不堕三恶道,在小乘是初果须陀洹果才能做到,在大乘是初地,也就是欢喜地才能做到,所以第二愿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不生边地登欢喜地,或者第一愿第二愿浓缩起来,第一愿是正信三宝正命生,第二愿是不生边地登欢喜地。

第三愿是生活自在。

第四愿是生死自在,常行喜舍,生死清净。

第一愿是讲生命的意义;第二愿是讲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第三愿是讲事业成就;第四愿就是讲人际和谐,超出生死轮回。更简单地说,第一愿和第二愿就是开示众生“怎么看”,第三、四愿就是讲“怎么干”;第一愿是讲“信”,深信三宝;第二愿讲“解”,遇善知识;第三愿说“行”,随念皆得;第四愿说“证”,常行喜舍,信解行证皆具足,乃至菩提。

第三个要点,第三大愿其实可以包含人类的一切科学文化。看这个愿力的经文都不是很长,但实际上是法海雷音如来因地大智慧的浓缩。第四愿可以包含人类的一切人文文化。第三愿是让我们生活自在,而又能够不被物质所束缚,不对物质起执著。

近现代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便利,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物质更加丰富。比如说十九世纪物理学的两大贡献是电磁学和统计力学。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用四个方程式来处理电力和磁力,在技术上的运用就是能够使我们知道电磁波和光是一回事,这些方程式描述的就是宇宙的秘密,使人类开始了电气化的进程,从此之后,电灯、电话等等电器开始使用了。

到二十世纪量子力学的产生是物理学上的革命,我们的激光、半导体、电脑都是依靠量子力学的进步,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

同类推荐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

    小乘,梵语hina—ydna。亦称声闻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萨乘之对称。意译为狭小之车乘,指运载狭劣之根机以达小果之教法;即所修之教理行果,与能修之根机均为小劣之法门。小乘之名,原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其后学术界沿用之,并无褒贬之意。小乘佛教之教义,主要以自求解脱为目标,故为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之声闻、缘觉之道,而异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
热门推荐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 潇湘遗梦:红楼黛影

    潇湘遗梦:红楼黛影

    她是下凡历劫归来的绛珠,虽然是已经还了一世的眼泪,可是却是欠着别人更大的情谊,所以只能再次的下界历劫,还当初的以命相救的恩情。
  • 柳井正全传

    柳井正全传

    无论是经营理念、管理手法还是商业思想,柳井正都是值得人们探索的一座高峰。《柳井正全传》落实于细节,用事实做基础,让你从每一个转折中领悟商业之道。柳井正,被称为日本战后继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新一代“经营之神”。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冰封魂座

    冰封魂座

    当象征地狱魔鬼的灾星并入星轨,脆弱的远古封印被破开,邪恶与正义的较量便已经拉开序幕……幽灵展开了入侵,血族已然蠢蠢欲动,巫妖们爬出了墓地,越过了沼泽,异鬼们瞪着幽蓝的双眸,在边境虎视眈眈,匿迹已久的神龙忽现于世,地底沉睡万年的魔煞,已经开始躁动不安……当这一切开始来临,了不起的少年魂术师们,将注定踏上热血而荣耀的征途!
  • 真龙之血月

    真龙之血月

    血月——明月别鲜血所染红,传说血月一出,人世间将出现一场浩劫,三界六道将为之颠覆,人间将成为般若地狱。世间只有一个人能解救世人,只有当救世者觉醒,人类才能脱离苦海,天狗食月,人间再临!
  • 上神请归位

    上神请归位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深几许?他所有的心思,都是为了能一直留她在身边。哪怕,用尽所有的谎言与心机。“我说,死狐狸,你别靠近我!”“嗯,我允许你靠近……”——苏陌“仙又如何?妖又怎样?没有你,我宁愿不要这无穷岁月。”“拜见上神,只此一别,后会无期。”——白起几场瑰丽的梦,几番难寻的你。这个世界,与你何故?与我何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妹啊

    你妹啊

    我被吴老二坑了,真的,吴老二让我去见他约的网友,要是恐龙也就算了,顶多吐三天,要是酒托也就罢了,最多被坑两千,但是你知道他约的是谁吗?是白娘子!那个水漫金山的白娘子!然后吴老二竟然还跑路了!跑路了!悲愤的我忍不住仰天长叹,吴老二,你妹啊!
  • 灿白灿阳白雪

    灿白灿阳白雪

    各女之争,谁与争风。请看!qq2755385449
  • 童养媳乌荷

    童养媳乌荷

    乌荷到顾家做童养媳的那一年,只有五岁。小小的身子,瘦瘦的脸颊,胆子小的像只麻雀,因此男孩子们都不大喜欢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