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0700000001

第1章 琵琶缘(1)

一、自言自语

我的故事普通又平常,我的生活则是简单又充实。在喧嚣的大千世界,不求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我,只是随遇而安。我的人生信条: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件事,踏踏实实地感受每一天。

学生时代,大人们常说我懂事、有礼貌,乐于助人。"为人热情,谦虚好学",是同学和家长们对我的评论,也是我利用很多课余时间,不厌其烦地帮助同学学习,并且陪他们一道复习功课所赢得的信任和评价。老师们欣赏我的是,善良、朴实,向来循规蹈矩,做事认真讲原则;同学们对我的评价则是谦虚好学、团结友善。

我热爱学习,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大方的举止和正直的为人,特别是安分守己的性格,得到过无数次赞扬和荣誉;少年时代曾获得过班级、年级、学校和卢湾区、上海市的三好学生及学习标兵。

当过"大队长"的我,虽然相貌平平,才气般般,并有距离于"出众"和"机敏",但"笨鸟先飞"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那股"时尚劲儿",我是赶上的,也是受益者。凭着坚韧的意志、独特的思路和追求善良、美好的纯真,我一直是在"永攀高峰"的驱动下不断地进步。

确切地说,"先苦后甜",是我成功的经验和标志。"可贵则胆,所要则魂"更是伴我成长的路标和警示灯。数十年来,我经历过许多难忘、精彩甚至痛苦的磨砺,深知"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岁月章回、年深日久,但模糊中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常令我兴奋、激动的彻夜不眠……

我时常反思自己,虽然小时候生活中经历过很多艰苦难耐的日子,但总的说来,这几十年里,"苦境"毕竟是短暂的。在成长道路上,我应该说是很幸运的,赶上了好时光。曾得到过很多名家的指导,在中外文化艺术活动中,赢得过许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多年的艺术道路中,利用自己所学专长,为繁荣中华民族的艺术事业孜孜不倦,曾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近年来,当我的艺术逐渐被人们认识,很多人关注、猜测我的经历、寻问我的成长道路时,我也会随之"很回味"、"很投入"地回眸这人生中那一去不复返的每每瞬间。理性思考中常常会发现,人,也许就是这样地不知量力。当困惑使你"身临其境"时,你无可奈何,甚至还会有一丝丝悲叹或虚悬;一旦成为随风飘逝的过去,你又会带者"感慨",梳理起那份难得的经历。怪哉!异乎!用当今时髦的话语来比喻,这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资本",它似一笔人生之财富、生活之亮点,珍贵又难得。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它随万物四季的年轮变幻莫测,并义无返顾地循环往复。我那朝朝暮暮的"陈词滥调",犹如褪色、翻黄的旧日历,但它却是激励我发奋的动力和源泉。我,1959年生人,上海一户普通人家的长女,新中国红旗下成长起来的职业女性。

二、少年剪影

我7岁才上学(上海人讲虚岁),在班里算年龄大的。刚上学那会儿,我的学校离家有一段路程上学都是自己来回(比起现在的学生离家要近很多,起码不用坐车)。回想当年我们上学,低年级都是统一在院子中央排队集体出发,每个班都有一个同学举一块牌子。上、下课的时间绝对一致,不搞特殊的"自行前往",也没有像现在校门口那样到处的小车、家长、保姆。绝对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书包自己管理(那时的书包可没有现在沉)。

记得我们每天上课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围绕学校外面跑一圈,因为年纪小缺乏耐力,学校决定让我们低年级学生串弄堂(胡同)跑小圈。印象中学校附近有个酱菜场,那晒干的罗卜又黑又味儿,遇到夏天时苍蝇多的密密麻麻,象一层煤球,我和几个同学都是跟着高年级跑大圈,为的是避开这污浊的空气和难闻的味道,只是经常会气喘虚虚,上气不接下气的。那种印象根深蒂固,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恶心和害怕,生活中我不吃干的咸菜也是因为此种原因吧。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毛主席的教导下,我们每天坚持锻炼。除了晨练,还有统一的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学校很重视体育运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其中的一项体育项目,我被选上了游泳队。

天生胆小还特别怕冷的我,每次上课,同学们都下水了,我还在上面哆哆嗦嗦地磨磨蹭蹭,指导老师经常是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把我推下水去。有时看我惊吓的样子怕我呛水太多,再救我上岸。不过真正学起来,我还是很认真的,老师也经常表扬我真正练习起来时是不偷懒的(回想这些从小培养能吃苦的习惯,对日后的成长,特别是弹琴中"肯下功夫"还是有影响的)。

同学之间每次游泳课后都会习惯性地互相交流:"你今天喝了几口"?我的数量越来越减少。一个学期,我学会了蛙泳,老师说我姿势还可以,只是速度不够快,主要原因是抬头呼吸换气没有衔接好。

我对体育项目似乎有点"发怵"。跳高、短跑等等都勉强达标,跑步经常摔跤,有时走路走的好好的也会蹩一下,不夸张地说,我的膝盖经常是贴着纱布,不知情者以为我多么淘气或者是多么热爱体育运动呢。那时我也很着急,担心自己体育成绩落后,只能用"笨"来安抚自己,但课程中规定的项目"超标"做不到,"达标"还是可以的。

每逢运动会我都是态度积极的啦啦队员,印象中只参加过一次接力赛,我跑第二棒,结果因传棒时着急了,把接力棒给弄掉在地上影响了整体速度,我们班没拿上名次,为此我还写过感想和总结,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角度来剖析因自己失误后给班集体及其荣誉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尽管我的体育水平如此糟糕,可我们班却是奖牌大户(小学、中学都是如此)。中学更加突出一些,因为是文体班,所以集中了年级的文艺和体育骨干。记得我们班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成绩在年级都不属于名列前茅,但每个学期最风光和最过瘾能骄傲的都是在运动会上。虽说我个人得不到奖牌,但我计算奖牌主动又积极。

每次遇到这种时候,好象老师之间也在比赛似的,看班主任老师因此情绪飞扬,满心欢喜时,我们这个纪律性在学校倒数的班集体,会稍稍给老师一些安慰吧。

现在的学生,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也见多识广,但学习压力过大,以致于少了好多乐趣。同学们参与和关注社会的热情不够,缺乏创新和开拓意识,特别是具有挑战意义的主观能动性很需要大大地增强。

三、上海情结

美,人之天性也,自古男女皆有之。对于城市和乡村里长大的人们,尽管对美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没有人会放弃美。

上海,中国的第二大城市,与繁华、美丽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城里人喜欢它的是前卫,乡里人则喜欢它的是繁华。它是中国的一个窗口、一面旗帜。毫无疑义,它的繁荣、它的进步,是熟悉、喜欢上海的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每个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我也不例外。

自从到了北京当上了专业演员,自己已自觉不自觉地把北京和上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论政治、文化,北京确实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要说现代、时尚、敢于拓展,上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遥遥领先。

我是脚踩两头,非常之贪心,哪个都不能丢。无论北京还是上海,在我成长的记忆中,都有过真诚和投入。但唯有一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为上海的音乐爱好者奉献艺术。

因为工作环境的关系,我长期居住北京,并且服务于北京,很难为上海做事情。记得在金色大厅归来不久的上海之行答记者会上,由于我的坦诚,让很多上海老乡感慨万千,于是,一篇:手抱琵琶:"回娘家"的专访诞生了/记者钱克仁

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还余音袅袅。今天中央民族乐团把这台辉煌的音乐会送到了上海。于是,这个乐团的琵琶首席--吴玉霞也就回到了家乡。

吴玉霞生在上海、长在上海。21年前,她17岁,去了北京。她到北京去,就是要"闯入命运的十面埋伏"。吴玉霞使的不是长几戟短剑,而是一面琵琶。

吴玉霞抱着她的琵琶,到过美国、奥地利、瑞典、芬兰、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新加坡、日本、韩国,到过香港、澳门、台湾。去了那么多的国家和城市,到上海来抚弄她心爱的琵琶,这是第一次。

吴玉霞说:"此时此刻,我很激动"。

吴玉霞的老家在淮海路。她从小是在卢湾区少年宫学习的琵琶。昨天是那么远,那时她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女孩子。今天是这么近,现在她已是国家一级演员,是一个艺术家。上海的姑娘最想家。吴玉霞说:"我想上海。我经常读《新民晚报》。读着晚报里的上海话,我感到了在与亲人说着悄悄话"……

与吴玉霞谈天,谈的是音乐,是琵琶。吴玉霞说:一个琵琶演奏家,对经典名曲,不能只是停留在临摹复制上,要追求艺术的神韵、境界、情感。吴玉霞弹奏《十面埋伏》,是武曲武弹,顿挫转折,用重墨浓彩勾勒一个风云驰骋的帝王刘邦;而演奏《霸王卸甲》,则是武曲文弹,急缓轻重,以悲愤、哀怨,来描绘一个失败的、有血有肉的英雄项羽。她喜欢诗文,为的是在浓浓的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中自如挥洒。

回想在上海生活的那些年,家住繁华地街的我,出门不到10分钟,便可到达人们喜欢的淮海路。淮海路上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物品,让人目不暇接,"模特儿们"在明净的玻璃橱窗内向人招手、微笑的姿态,吸引无数游客留连往返。商店里除了经营各家的特色外,其中的举小旗、戴红袖套的老人呼出的"钞票摆好、皮夹子看好、书包拉链拉好"别具一格,店与店之间所采取的保安措施似乎大同小异。

上海的淮海路,不仅本地人喜欢,连外地人、包括外国人也爱去。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样样齐全。从早到晚,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花季年代,饭后散步去淮海路逛一圈,看看橱窗里漂亮的服装、美丽的饰物和时尚的用品,是很多女孩儿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也可以说似乎成了附近女孩子常做的"功课"。

上海人精明会算,通过经常性的交流、比较,通气,时常能分辨出橱窗的"变化"和商店的"信息",买到可心、更实惠的东西。可谓:多看、多思、多听、多比较,上海人吔。

美哉!乐哉!

上海人聪敏、肯干,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做衣服、花包、各种装饰物,等等。他们善于从事物的观察中找寻适合自己的需要和式样。虽然花钱不多,但漂亮而又美丽,经常是既显示了自己的能力,又获得了美的赞誉,体味真正的物美价廉和经济实惠。

同学S就是其中之一,她很能干,手又特别巧,缝纫机活儿做的很好。她自己裁剪的衣服样子都很有特点,花钱不多但又别出心裁。那时实行直腿裤,她还为我裁剪缝制过。那时流行带"假领子"的时后,我也是亲眼目睹。

"假领子"既好看又省布还好洗,穿在毛衣里面一样的美丽,效果一点儿都不受影响。S让我们拿来家里一些不用的碎布,教我们做起了花边领子,刚到北京的时候我还经常使用的。

上海人更是讲究现实的。随着我的年龄不断地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南北方人对生活的态度区别还是挺大的。其实不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生活都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既要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又要体现热爱生活,潜心造福的思路。大千世界,真是什么样的人儿都有,什么样的事儿都会发生,什么样儿的工作也都会需要有人去做的。

有人认为,从上海普遍的市民心理上分析,其生活目标主要是讲究生活的自在,即有吃、有住、有穿,日子过的不费劲儿,就可以了。他们认为上海人往往考虑的是把自家那点事儿照顾好了,比什么都强,各人自扫门前雪,没有必要管太多的闲事,别人好和不好只要和自己的利益没有太大冲突也无关紧要。因此很安于现状,精心于小家的创业。

而北方人则好于想象,海阔天空,尤其热忠于时政要闻。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不同于南方人那样如此精心、讲究,但是北方人讲究的是关注"小家"和"大家"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我以为南方人比较注意生活的质量和细节,而北方人则强调生活的意义和情趣。

上海人喜欢吃新鲜的食品,早起排队买菜是习以为常的。无论职务多高、挣钱多少,都是如此。早年遇到过节时,还会连夜排队买紧俏商品。

记得那时买菜不象现在,商店备有一次性塑料袋,家家都习惯拿各自从四面八方弄来的菜篮子,因为篮子漂亮而且买来不容易,故排队时经常会看到一些人拿替代物占位,有砖头、有椅子、有瓶子、有罐子,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有的为了"等待"时不那么枯糙,常见那些男女老少们有听半导体、有看小说、有织毛衣、有磕瓜子,说天谈笑,乐趣多多。印象中,上海人还习惯在马路上手拿小吃,边走边看、边说边笑,有时甚至会穿着漂亮的睡衣在中心地带行走。

上海的马路细窄,有很多大小不同的"胡同"被称为"弄堂",弄堂里的景色更是别致,"五彩旗"到处飘扬。夏天,每当夜幕降临,人们都会在自己的家门口摆上藤椅、折叠床。女人们干着针线活儿吃着小吃、男人们摇着扇子打扑克,冲凉、乘凉、有说有笑。学生们则将自家的小饭桌搬到门口写作业,好一派自得其乐。

四、童趣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里,我的上海情结越来越浓,童年趣事的一幕幕涌现,成为我的一种休闲和消遣。

上海打浦路五里桥街道是我童年时代记忆中尚存轮廓较清晰的一幕。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次搬进的新公房,即现在说的单元楼房(我出生的地方是在爷爷家附近的长乐路上,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点儿时模糊的记忆,确切地说是一种理性的推测,因为那时我实在太小了,恐怕也就是几岁)。

留存在印象中的新家,是一个由十几座六层式楼房并肩相围的公房区,我家住的门牌号已记不清了,好象是19号,但102室肯定准确无误。是外墙紧靠打浦中学的那幢楼。相对于现在来说的那种简易楼,一般说一栋楼里有个30户住家已经是相当不少的了。

对面的打浦中学在我们那一地区还算是不错的学校,小时经常在学校没人的时候去玩。平常时看门的师傅也都认识我们在附近居住的孩子,基本允许我们进里面奔跑、"盖房子"、踢毽子、跳皮筋,有时还可以打球。

一个晴朗的夏天,阳光明媚,从广播喇叭里传出的声音中,让我们这些玩伴儿知道学校在搞活动。随着美妙的歌声、器乐和舞蹈,我们被校园里的热闹场面深深吸引,按捺不住地要进去想和师生们一起共享。从没见过红卫兵表演节目的我也特想凑热闹,可是,因为胆小却一直缩在后面不敢往前,我只能干着急地看着玩伴们一个个地翻墙跃入。

里面在热闹,外面在着急,眼睛不停地张望着,嘴里还不时地自言自语,怎么办?怎么办呀。过了一会儿,趁门房师傅不注意时,我也飞快地溜进了校园。

师生们认真的表演使我们看的聚精会神。节目一个接一个,一会儿是笛子独奏《我是一个兵》;一会儿又看到了舞蹈《颂歌一曲唱韶山》……当看到琵琶独奏《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时,激动的我快笑出声了。

同类推荐
  •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

    本书介绍了电影的历史轨迹、电视的崛起、导演与剧作、导演与演员、空间设计、场面调度等内容。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收藏入门

    收藏入门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这原是一曲脍炙人口的爱情歌词,可是用它来形容收藏者错失一件心爱的藏品却是再生动不过。当然错失的情形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因为吃不准“货色”不敢拿,有的人是因为囊中羞涩“拿不动”,而更多的人则是因为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于是只有落寞惆怅、一声叹息。
  •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 南辛赏柴

    南辛赏柴

    本书作者研究柴窑多年,结合史料、实物,对自己和同好的一些瓷器藏品做了整理和研究,提出了对柴窑的新认识。
热门推荐
  • 天机古卷

    天机古卷

    一部家传古卷,引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职业,世受皇家供养的天机大夫,因何流落民间?主人公祁天下,在得到古卷之后,鬼使神差地踏上了一条危险重重的探险之路,而这条探险之路,将逐步揭开亘古谜团第四爻的秘密。干云洞、黄房子、原始密林、黄河之畔。斗奇术、破震物、施占卜,洞悉天机。黄大仙、老鬼子、尸魅、异兽,陆续登场……
  • TFBOYs之你若不离我定不弃

    TFBOYs之你若不离我定不弃

    花季雨季,你我是否有未来,你和我最纯真年代,感谢有你。
  • 绝色谋妃

    绝色谋妃

    前世受尽背叛,穿越而来。在这玲珑局中,贵妃紧逼,皇后莫测的关怀……她只好步步皆谋。聪慧如她,倔强如她,那些欠她的,必要百倍偿还。一纸契约,逃离宫中。无意间的惊才绝艳,无数美男纷纷而来。她只想安安静静的寻一方安然之处,品茶赏月,仅此而已。什么所谓的爱情,她才不相信。一:“我白浮欢不配的自不会去争,若是我的,就容不得别人来抢。”某女微微一笑。“只要是我喜欢,都比较喜欢把它抢过来,怎么办?”某男靠近某女耳边细语。二:“原来我终是死在自己的手里。”她对白浮欢说。“我以为我什么都不要,你就会和我走。”他对白浮欢说。“欠你的,要百倍偿还。那你欠我的,准备怎么还?”他对白浮欢说。
  • 蔑视天下:腹黑魔尊妖临天下

    蔑视天下:腹黑魔尊妖临天下

    紫眸一瞥,谁与争锋.......她,魔尊之女,尊贵的魔界少尊,却陨落在诛魔剑下。再次重生,腹黑狡诈的她遇到了命中的他——“少尊,我乃你的‘童养夫’”“当年魔尊救我,就是为了让我好好服侍少尊。”某男。“我认识你吗?”某女。“不不不,你当然不认识我妈,认识我就可以了”.......当腹黑魔少尊遇到无赖的魔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化学反应呢?
  • 冥王回归

    冥王回归

    孤儿徐天,继承冥王传承,打破位面,飞升来到新的世界,在那里修炼成帝,看尽人间!
  •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本书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等诸多方面,全面系统地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不仅关注韩剧本身的价值,也深入探讨了韩剧背后的社会成因。
  • 三槐书屋诗钞

    三槐书屋诗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府弃女太嚣张
  • 绯闻女王的独家秘恋

    绯闻女王的独家秘恋

    三年前,他是高高在上的娱乐大亨,她是为了上位被他潜规则的小嫩模。她苦苦恋慕,他不屑一顾。“叶以若,你不过是我的一个床伴而已,凭什么以为我会爱你?”三年后,她成为国际巨星,再度归来,光芒万丈令他不想再放手。“叶以若,你是我的女人!”“莫绍辰,你以为我还会爱你吗?休想!”?
  • 颜杀

    颜杀

    一场浩天大梦,醒来之后,曾经最爱的人亲手将她推下深渊。所有的过往和语言都要再三思量。为活命为报仇,她进入杀手暗部,此处各色怪胎妖孽层出不穷……颜杀,一个梦醒之后医者变杀手的故事。江湖,赌局,江山,沙场,夕颜,孰重孰轻?爱恨情愁,计谋博弈,谁是谁非?太爱一个人,也许是慢慢放下的过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